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龙山西麓更新世冰川作用及其与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47
1
作者 赵希涛 张永双 +1 位作者 曲永新 郭长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4,共10页
在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西麓和金沙江河谷中的古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ESR测年,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 在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西麓和金沙江河谷中的古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ESR测年,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晚更新世中晚期的大理冰期,其中玉龙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丽江和大理冰期为山谷冰川,干海子冰期则为山麓冰川与山谷冰川的过渡类型。来自玉龙山西坡的玉龙冰期冰碛物充填于现今金沙江谷底的事实和大具金沙江下渡口西岸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的发现表明,金沙江在早更新世早期即已存在,也说明了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多处发现的湖相沉积物是冰川沉积堰塞河谷而成石鼓古湖的结果。在该段金沙江河谷中仅发现拔河50m左右以内的4级河流阶地,且往往以这些湖相沉积为基座的现象,则是石鼓古湖被外泄后金沙江现代河谷形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山西麓 更新世 ESR测年 冰川作用 金沙江河谷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 被引量:62
2
作者 赵希涛 曲永新 李铁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248,共7页
利用 1∶10 000 地形图和航空照片, 对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遗迹进行了调查和填图据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钙质胶结物和冰湖相钙板的 E S R测年结果, 初步划分出4 次冰期, 即0. 7~0. 6 Ma B P的玉龙冰期,... 利用 1∶10 000 地形图和航空照片, 对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遗迹进行了调查和填图据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钙质胶结物和冰湖相钙板的 E S R测年结果, 初步划分出4 次冰期, 即0. 7~0. 6 Ma B P的玉龙冰期, 0. 53~0. 45 Ma B P的干海子冰期, 0. 31~0. 13 Ma B P的丽江冰期和晚更新世的大理冰川, 其中最早一次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 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 冰川堆积 冰期划分 冰川演化史 冰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希涛 吴中海 +1 位作者 朱大岗 胡道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33,共10页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3套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在本区最长的现代冰川———西布冰川的前端 ,也分布着 3组全新世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与湖泊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 (ESR)...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3套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在本区最长的现代冰川———西布冰川的前端 ,也分布着 3组全新世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与湖泊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 (ESR)、U系等时线和光释光 (OSL)年龄测定结果 ,本文将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所发生的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分别命名为宁中冰期、爬然冰期和拉曲冰期 ,并与青藏高原的邻近地区进行了对比。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分别为大型山麓冰川、中小型山谷冰川和小型山谷冰川。全新世时期 ,现代冰川也有新冰期和小冰期的两次冰川前进。近期冰川则发生了明显的后退。本文还根据念青唐古拉山脉两麓冰前期、历次冰期和现代砾石层的砾石岩性及其与山脉各构造层岩性组成的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脉 第四纪 冰川作用 山脉隆升 更新世 湖泊沉积物 光释光年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5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杜建军 余佳 孟庆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09,共10页
在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结果,将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所发生的4次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 在西藏阿里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沉积物。根据这些冰川沉积物的地层层序和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结果,将阿伊拉日居山脉南北两麓所发生的4次早更新世以来的冰川作用,分别命名为札达冰期(1161-952 ka BP)、阿伊拉日居冰期(762-730 ka BP)、学朗冰期(336-211 ka BP)和弄穷冰期(105-15 ka BP),并与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冰期进行了对比。各次冰期的冰川性质分别为大型山岳冰川、冰帽、山麓冰川和中小型山谷冰川。全新世时期,现代冰川有过冰川推进。近期冰川则发生了明显的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拉日居山脉 第四纪 冰川作用 早更新世冰期 冰期划分 山脉 西藏 冰川沉积物 电子自旋共振 早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空布岗峰东麓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序列及其初步的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中海 张永双 +2 位作者 赵希涛 马志邦 叶培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7-813,共7页
野外调查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空布岗峰东麓晚第四纪期间至少发育了4套冰碛物.初步的U系和热释光(TL)测年结果表明,该区最早的冰川作用出现在MIS6(深海氧同位素阶段)之前,并可能是该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冰川作用过程.最近一次... 野外调查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空布岗峰东麓晚第四纪期间至少发育了4套冰碛物.初步的U系和热释光(TL)测年结果表明,该区最早的冰川作用出现在MIS6(深海氧同位素阶段)之前,并可能是该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冰川作用过程.最近一次显著的冰川作用出现在倒数第二次冰期,其时代约为160.9~109.0kaBP或略早,大致对应MIS6,其中至少包含了两个阶段.最近的两次冰川作用分别发生于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期间,其中包含了多个次一级的冰川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喜马拉稚山脉 错那-拿日雍错地堑 第四纪 冰川作用 MIS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现代最大冰原区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易朝路 李孝泽 屈建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1-497,共7页
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原,总面积达400km2.野外观察表明,从现代冰舌前端开始向山外有5套终碛垄和侧碛垄系列,分别称之为冰碛垄Ⅰ、Ⅱ、Ⅲ、Ⅳ和Ⅴ.根据地貌位置、地层关系、相对风化程度、风的改造程度和覆盖在有冰川漂砾的戈... 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原,总面积达400km2.野外观察表明,从现代冰舌前端开始向山外有5套终碛垄和侧碛垄系列,分别称之为冰碛垄Ⅰ、Ⅱ、Ⅲ、Ⅳ和Ⅴ.根据地貌位置、地层关系、相对风化程度、风的改造程度和覆盖在有冰川漂砾的戈壁上的沙子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并与中国西部山地第四纪冰川数值年代比较,这些冰碛垄分别形成于现代冰川、小冰期、新冰期、末次冰期晚阶段和早阶段.冰碛垄V中的花岗岩漂砾散布于距山前6km以内的山麓平原,说明在第四纪晚期冰原西坡的古冰川虽到达山麓平原,但未能与邻近山地古冰川相连形成统一大冰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普若岗日冰原 第四纪 冰川作用 5套终碛垄 相对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崔之久 易朝路 严竞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2-351,共10页
根据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类型和特征,哈纳斯河流域第四纪时期至少发生过5次明显的冰川事件,即倒数第三冰期,倒数第二冰期,倒数第一冰期(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其中,更新世的3次冰川作用规模巨大,倒... 根据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类型和特征,哈纳斯河流域第四纪时期至少发生过5次明显的冰川事件,即倒数第三冰期,倒数第二冰期,倒数第一冰期(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其中,更新世的3次冰川作用规模巨大,倒数第三冰期的冰川呈半覆盖式,倒数第二冰期和倒数第一冰期时发育了长达96km以上的大型山谷冰川。古冰川属于冰温高、活动性大和侵蚀能力强的温冰川。从新到老,每次冰期的雪线下降幅度一次比一次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作用 哈纳斯河流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焦克勤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2,共9页
自中更新世以来 ,唐古拉山地区发生过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即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错冰期 )和 2次全新世晚期冰进 (即新冰期和小冰期冰进 ) .昆仑冰期 (最大冰期 )发生在中更新世早期 (0 80~ 0 6 0MaBP) ,不仅是本区最早... 自中更新世以来 ,唐古拉山地区发生过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即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错冰期 )和 2次全新世晚期冰进 (即新冰期和小冰期冰进 ) .昆仑冰期 (最大冰期 )发生在中更新世早期 (0 80~ 0 6 0MaBP) ,不仅是本区最早的一次冰期 ,而且也是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次冰期 ,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 16~ 18倍 ;倒数第二次冰期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 (0 30~ 0 135MaBP) ,比现代冰川大 13~ 15倍 ;末次冰期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期 ,应分为末次冰期早冰阶 (75 0~ 5 8 0kaBP)和晚冰阶 (32 0~ 15 0kaBP ,2 3 0kaBP时达到极盛 ) ,但在唐古拉山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早冰阶的冰川遗迹 ,因此 ,只对末次冰期的晚冰阶 (LMG)进行了探讨 .LMG时 ,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 10倍 ;新冰期发生在全新世高温期后 ,冰碛物的14 C测年为 (3 5 40± 16 0 )aBP ,冰川规模略大于现代冰川 ;小冰期发生在 15~ 19世纪 ,冰川规模已接近于现代冰川 .由于青藏高原的上升 ,对高原腹部地区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 ,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昆仑冰期以来 ,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的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山 第四纪 冰川作用 小冰期 冰碛物 新冰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盛文坤 王宁练 蒲健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5-243,共9页
冬克玛底冰川附近地区是该冰川化学成分的主要来源区。冬克玛底河水及冰川上的新、老雪的矿化度、总碱度、总硬度的大小顺序是:河水>老雪>>新雪。虽然它们都属淡水范畴,但新雪是中性偏酸的极软水,老雪是偏碱的极软水,河水则属碱... 冬克玛底冰川附近地区是该冰川化学成分的主要来源区。冬克玛底河水及冰川上的新、老雪的矿化度、总碱度、总硬度的大小顺序是:河水>老雪>>新雪。虽然它们都属淡水范畴,但新雪是中性偏酸的极软水,老雪是偏碱的极软水,河水则属碱性软水。其水化学类型基本上为HCO3,SO4-Ca和HCO3-Ca型,个别为HCO3-Ca,Na型。该地区水体的矿化度、总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唐古拉山 冬克玛底冰川 冰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地貌发育与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万晔 韩添丁 +1 位作者 朱静 丁丽勋 《热带地理》 2003年第4期304-308,共5页
通过野外考察及地质地貌剖面解析,对云南点苍山的地貌发育作了分析研究,并对罗坪山丽江期古冰川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点苍山的地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聚变式的多层地貌组合。其地貌发育系统自山顶到坡脚分为古夷平面解体过程... 通过野外考察及地质地貌剖面解析,对云南点苍山的地貌发育作了分析研究,并对罗坪山丽江期古冰川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点苍山的地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聚变式的多层地貌组合。其地貌发育系统自山顶到坡脚分为古夷平面解体过程,古冰川与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古冰川漂砾、洪积、冲积、泥石流、水石流等混杂堆积,山麓阶地与滨湖平原发育过程;点苍山发育了二次冰期,即未次冰期(大理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丽江冰期),是中国大陆发育古冰川的最南界;比苍山主峰海拔低800m的罗坪山发育了倒数第二次冰期,出现了复合型山岳冰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貌发育 第四纪 冰川作用 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 地质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东麓第四纪冰川作用与磨西台地成因探讨 被引量:33
11
作者 郑本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291,共9页
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贡嘎山 (海拔 75 5 6m)东麓磨西河流域发育了三次更新世冰期 ,分别为雅家埂、南门关、贡嘎冰期 ,其中燕子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 (南门关冰期 )的冰川一直伸到磨西镇下街磨西饭店北 .古冰川阻塞主谷 ,在新兴与南门关... 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贡嘎山 (海拔 75 5 6m)东麓磨西河流域发育了三次更新世冰期 ,分别为雅家埂、南门关、贡嘎冰期 ,其中燕子沟的倒数第二次冰期 (南门关冰期 )的冰川一直伸到磨西镇下街磨西饭店北 .古冰川阻塞主谷 ,在新兴与南门关沟之间的堡子坝区形成冰川阻塞湖 ,在磨西镇上街东 ,该期古冰川覆盖在谢家河坝东面山坡上 ,融水深切形成峡谷 .冰退过程中又在峡谷西基岩丘陵旁形成冰水湖 ,南门关冰期后的间冰期时 ,小湖变干发育了红色古土壤层 ,该期的红色古土壤层在磨西镇下街南的古冰川与冰川泥石流沉积层顶面也有保存 .证明磨西台地的主体为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川堆积物 ,其中也包括有冰水砂砾层透镜体和冰湖相等沉积 .磨西台地出露地表的巨大砾石 ,直径在 10~ 2 0m之间 ,多数为冰川表面的消融碛 ,也可能有冰川泥石流夹带的大岩块 .磨西台地两侧断续分布有 4级冰水阶地以及磨西饭店以下的磨西台地尾部均为末次冰期后期至全新世的冰水沉积 ,其中也含有泥石流堆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作用 磨西台地 成因 贡嘎山 冰水沉积 更新世 冰川遗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作用区的温度及其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康兴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通过西昆仑山崇侧冰川区的观测资料。揭示了冰川区和非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摘变以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小,而昼夜温差大,全天均为绝热稳定区。非冰雪区白天为绝热不稳定状态,夜晚存在逆温现象... 本文通过西昆仑山崇侧冰川区的观测资料。揭示了冰川区和非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摘变以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小,而昼夜温差大,全天均为绝热稳定区。非冰雪区白天为绝热不稳定状态,夜晚存在逆温现象。接近冰雪区地带气温递减率较大。水平方向温差主要发生在冰雪区前缘地带。由此,提出了冰川区特有的现象——“冰川锋”,并给出了该地区作为青藏高原最冷区域之一的一些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作用 冰川 温度 冰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冰川作用区局地环流和气温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康兴成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本文通过西昆仑山崇侧冰川区的观测资料,揭示了冰川区和非冰雪区风向风速,气温的日变化以及它们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演变。结果表明,这里盛行来自冰川区的风,在冰川区与非冰川区之间风向有明显的切变,并形成一些小的辐合辐散区。而且,冰... 本文通过西昆仑山崇侧冰川区的观测资料,揭示了冰川区和非冰雪区风向风速,气温的日变化以及它们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演变。结果表明,这里盛行来自冰川区的风,在冰川区与非冰川区之间风向有明显的切变,并形成一些小的辐合辐散区。而且,冰雪区全天均为绝热稳定区,非冰雪区白天为绝热不稳定状态,夜晚存在逆温现象。水平方向温度差主要发生在冰雪区前缘地带,进而提出了冰川区特有的现象——冰川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冰川作用 环流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作用流域能水平衡的径流模拟计算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尔泗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52-561,共10页
高山冰川作用流域径流是能水平衡和冰川调节的产物,它由冰川融化、积雪融化和一些有效液态降水组成。冰川作用流域的汇流过程在时间上可划分为弱消融期和强消融期,空间上可划分为冰川覆盖区和非冰川覆盖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冰内冰... 高山冰川作用流域径流是能水平衡和冰川调节的产物,它由冰川融化、积雪融化和一些有效液态降水组成。冰川作用流域的汇流过程在时间上可划分为弱消融期和强消融期,空间上可划分为冰川覆盖区和非冰川覆盖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冰内冰下水系和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发育程度。本文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作用流域为例,对上述过程以常规气象站的观测要素为输入进行了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作用 流域 能水平衡 径流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西坡的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秋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0-65,共6页
第四纪期间,贡嘎山西坡至少发生过两次明显的冰川作用,一次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另一次发生在晚更新世。根据冰碛物的分布情况,其中后者又可区分出两次冰进。较早冰期时西坡的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冰舌可能下伸到海拔约3220m的... 第四纪期间,贡嘎山西坡至少发生过两次明显的冰川作用,一次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另一次发生在晚更新世。根据冰碛物的分布情况,其中后者又可区分出两次冰进。较早冰期时西坡的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冰舌可能下伸到海拔约3220m的滕增沟沟口,雪线位置仅略高于4300m。较晚冰期时则以冰斗冰川为主,贡嘎沟冰川伸到海拔约3350m的魏石达附近,莫溪沟两侧支沟中的冰川仅能下伸到各自的沟口,雪线位置可能在46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作用 贡嘎山西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玉龙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94-104,共11页
本文摘要地描述了玉龙山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如冰斗、刃脊、角峰、槽谷等冰蚀地貌和侧碛堤、终碛堤、冰碛丘陵等冰碛地貌;较详细地论述了玉龙山冰川沉积物的组构、粒度和石英砂粒表面的形态特征等,最后对冰期作了划分。
关键词 冰川地貌 冰川沉积物 第四纪 冰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的冰川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栓科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7-16,共10页
拉斯曼丘陵在渐新世已被冰盖覆没,晚渐新世冰盖厚度最大,自中新世开始,冰盖逐渐减薄后退,但该丘陵仍为冰盖占据。更新世冰川作用规模不及第三纪。18kaB.P.该丘陵区覆冰厚度超过170m,冰盖前缘仅增厚30m左右。冰盖后... 拉斯曼丘陵在渐新世已被冰盖覆没,晚渐新世冰盖厚度最大,自中新世开始,冰盖逐渐减薄后退,但该丘陵仍为冰盖占据。更新世冰川作用规模不及第三纪。18kaB.P.该丘陵区覆冰厚度超过170m,冰盖前缘仅增厚30m左右。冰盖后退出露基岩约在10.0kaB.P.前后,自9.41~6.5kaB.P.,冰川以2~3m/a的速率后退,岛屿区全部出露;自6.5~5.0kaB.P.,冰川后退速率减为1.0~1.5m/a,丘陵区裸露50%以上;约自5.0kaB.P.开始,丘陵区几乎全部出露,冰川冰盖范围与今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斯曼丘陵地区 冰川作用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棵河冰川作用的初步观察
18
作者 王志超 陈亚宁 吉力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4-51,共8页
本文分析了四棵树河现代冰川的形成条件,叙述了不同类型冰川的特点,探讨了现代冰川的进退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对河流的补给比重,揭示了古冰川作用规律及对河谷地貌的塑造与影响。
关键词 四棵树河 冰川作用 现代冰川 冰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冰期华中山地海拔高度与冰川作用关系分析
19
作者 周秉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48-251,共4页
根据华中主要山地的新构造运动强度,结合中国西部山地的海拔高度、现代雪线高度、雪线以上相对高度,与已报导的庐山最低雪线高度、雪线附近温度、生物指示温度进行对比,认为华中山地第四纪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
关键词 第四纪 冰期 海拔高度 冰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冰川作用下流域水库汛期分期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东峰 何新林 +2 位作者 杨广 付杨 代琼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9,共5页
针对高山冰川作用下流域水库汛期分期的实际问题,以玛纳斯河流域夹河子水库为研究对象,识别汛期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汛期划分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成因数理统计、矢量统计、模糊分析、系统聚类4种汛期分期方法... 针对高山冰川作用下流域水库汛期分期的实际问题,以玛纳斯河流域夹河子水库为研究对象,识别汛期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汛期划分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成因数理统计、矢量统计、模糊分析、系统聚类4种汛期分期方法,分析各种方法适用性,提取合理成分,结合天山北坡气候带的水文气象特征和水库控制运用特点,确定汛期范围:7月10日至7月30日为前汛期,8月1日至8月15日为后汛期。为夹河子水库的分期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冰川作用 汛期分期 成因分析 矢量统计 模糊分析 多因子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