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
20
1
作者
盛文坤
王宁练
蒲健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5-243,共9页
冬克玛底冰川附近地区是该冰川化学成分的主要来源区。冬克玛底河水及冰川上的新、老雪的矿化度、总碱度、总硬度的大小顺序是:河水>老雪>>新雪。虽然它们都属淡水范畴,但新雪是中性偏酸的极软水,老雪是偏碱的极软水,河水则属碱...
冬克玛底冰川附近地区是该冰川化学成分的主要来源区。冬克玛底河水及冰川上的新、老雪的矿化度、总碱度、总硬度的大小顺序是:河水>老雪>>新雪。虽然它们都属淡水范畴,但新雪是中性偏酸的极软水,老雪是偏碱的极软水,河水则属碱性软水。其水化学类型基本上为HCO3,SO4-Ca和HCO3-Ca型,个别为HCO3-Ca,Na型。该地区水体的矿化度、总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唐古拉山
冬克玛底
冰川
冰川作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鲁木齐河源冰川作用区地方气候的发展过程(摘要)(英文)
2
作者
大畑哲夫
白重瑗
丁良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5-335,共11页
涉及冰川气象研究的冰川周围地方气候的考察已于1983年7月5日至27日在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进行。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1号冰川及其邻近地区。该区地方气候分为三种不同尺度的类型(山区动力热力性环流,山谷风环流和冰川局地环流)。与山区...
涉及冰川气象研究的冰川周围地方气候的考察已于1983年7月5日至27日在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进行。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1号冰川及其邻近地区。该区地方气候分为三种不同尺度的类型(山区动力热力性环流,山谷风环流和冰川局地环流)。与山区外低地相比较,近冰川地区的降水量表现出不同的年变化过程。在山区,夏季的高值降水量是由于强烈的坡地加热作用而引起的对流云旺盛发展所致。从而使地方性对流性降水在夏季降水总量中占优势而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南美巴塔哥尼亚冰原有所不同。冰川上和邻近地区的观测证实,由于上层西风频繁侵入,不仅使地方性山谷风的发展受到抑制,并导致白天时段的发生频率仅为50%,而且在冰川低温作用下减弱了冰川风产生的潜在能力,致使该地区没有明显的冰川风发生。 对比分析冰川与空冰斗处的气象条件(气温、风速和总辐射)发现,冰川和空冰斗中夏季7月份地方气候的差异并不能更好地解释该区山脊南北两侧冰川发育的不同。因此,山岭地带云形成的观测和对一年中其他季节内与热量平衡相联系的其他气象因素和条件的研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作用区
地方气候
冰川
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慕士塔格夏季近地表大气CO_2及H_2O含量变化
3
作者
徐柏青
姚檀栋
+3 位作者
郭学军
鲁安新
李真
邬光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8,共8页
对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地区海拔4500m第四纪冰川作用区夏季近地表大气CO2及H2O的含量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自6月底至8月中旬大气CO2含量整体呈轻微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5μmol·mol-1,并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周期.该区近地...
对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地区海拔4500m第四纪冰川作用区夏季近地表大气CO2及H2O的含量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自6月底至8月中旬大气CO2含量整体呈轻微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5μmol·mol-1,并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周期.该区近地表大气CO2日最高含量出现在当地时间2:30-5:30am,最低浓度发生于12:30-15:30pm.对比2002年与2003年的观测结果,可以发现2002年夏季该区近地表大气CO2日平均含量整体较2003年低5μmol.mol-1,而且,2002年CO2含量日变化幅度更大,考察大气H2O与CO2含量变化的关系,发现二者有很好的负相关.上述现象揭示慕士塔格第四纪冰川作用区近地表大气CO2含量的变化不仅受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大气中H2O的含量在控制CO2含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和H2O含量
冰川作用区
慕士塔格
原文传递
题名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
20
1
作者
盛文坤
王宁练
蒲健辰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实验室
出处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5-243,共9页
文摘
冬克玛底冰川附近地区是该冰川化学成分的主要来源区。冬克玛底河水及冰川上的新、老雪的矿化度、总碱度、总硬度的大小顺序是:河水>老雪>>新雪。虽然它们都属淡水范畴,但新雪是中性偏酸的极软水,老雪是偏碱的极软水,河水则属碱性软水。其水化学类型基本上为HCO3,SO4-Ca和HCO3-Ca型,个别为HCO3-Ca,Na型。该地区水体的矿化度、总碱度。
关键词
水化学
唐古拉山
冬克玛底
冰川
冰川作用区
Keywords
hydrochemistry, Tanggula Range, Dongkemadi Glacier area
分类号
P512.4 [天文地球—地质学]
P343.6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鲁木齐河源冰川作用区地方气候的发展过程(摘要)(英文)
2
作者
大畑哲夫
白重瑗
丁良福
机构
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出处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25-335,共11页
基金
中日合作<天山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课题
文摘
涉及冰川气象研究的冰川周围地方气候的考察已于1983年7月5日至27日在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进行。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1号冰川及其邻近地区。该区地方气候分为三种不同尺度的类型(山区动力热力性环流,山谷风环流和冰川局地环流)。与山区外低地相比较,近冰川地区的降水量表现出不同的年变化过程。在山区,夏季的高值降水量是由于强烈的坡地加热作用而引起的对流云旺盛发展所致。从而使地方性对流性降水在夏季降水总量中占优势而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南美巴塔哥尼亚冰原有所不同。冰川上和邻近地区的观测证实,由于上层西风频繁侵入,不仅使地方性山谷风的发展受到抑制,并导致白天时段的发生频率仅为50%,而且在冰川低温作用下减弱了冰川风产生的潜在能力,致使该地区没有明显的冰川风发生。 对比分析冰川与空冰斗处的气象条件(气温、风速和总辐射)发现,冰川和空冰斗中夏季7月份地方气候的差异并不能更好地解释该区山脊南北两侧冰川发育的不同。因此,山岭地带云形成的观测和对一年中其他季节内与热量平衡相联系的其他气象因素和条件的研究是必要的。
关键词
冰川作用区
地方气候
冰川
风
分类号
P463.2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慕士塔格夏季近地表大气CO_2及H_2O含量变化
3
作者
徐柏青
姚檀栋
郭学军
鲁安新
李真
邬光剑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与过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8,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批准号:KZCX1-SW-01-10
KZCX3-SW-339)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40121101
404-71033)联合资助
文摘
对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地区海拔4500m第四纪冰川作用区夏季近地表大气CO2及H2O的含量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自6月底至8月中旬大气CO2含量整体呈轻微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5μmol·mol-1,并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周期.该区近地表大气CO2日最高含量出现在当地时间2:30-5:30am,最低浓度发生于12:30-15:30pm.对比2002年与2003年的观测结果,可以发现2002年夏季该区近地表大气CO2日平均含量整体较2003年低5μmol.mol-1,而且,2002年CO2含量日变化幅度更大,考察大气H2O与CO2含量变化的关系,发现二者有很好的负相关.上述现象揭示慕士塔格第四纪冰川作用区近地表大气CO2含量的变化不仅受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大气中H2O的含量在控制CO2含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CO2和H2O含量
冰川作用区
慕士塔格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盛文坤
王宁练
蒲健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乌鲁木齐河源冰川作用区地方气候的发展过程(摘要)(英文)
大畑哲夫
白重瑗
丁良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慕士塔格夏季近地表大气CO_2及H_2O含量变化
徐柏青
姚檀栋
郭学军
鲁安新
李真
邬光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