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弱光对CMS三系辣椒幼苗形态指标与冷害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段曦 魏佑营 +5 位作者 曹克友 邱红 魏秉培 王军伟 吴静 魏星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33-35,43,共4页
以辣椒CMS三系的不育系、恢复系与相应杂交一代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辣椒幼苗对低温弱光及其恢复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幼苗植株生长减缓或停止,外部形态出现部分变化。低温弱光处理10天后,与对照相比各试验材料株高增... 以辣椒CMS三系的不育系、恢复系与相应杂交一代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辣椒幼苗对低温弱光及其恢复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幼苗植株生长减缓或停止,外部形态出现部分变化。低温弱光处理10天后,与对照相比各试验材料株高增加缓慢,基本停止生长,但恢复系表现出较好的低温弱光耐受性。从外部形态与冷害指数综合来看,杂交种与恢复系受害程度明显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幼苗 CMS三系 低温弱光 形态指标 冷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6—2013年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崔一鸣 张明哲 +4 位作者 王禄禄 宋佳 毕伊红 辛得 李明鉴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5期8-10,共3页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共4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通过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出苗至七叶、出苗至抽雄、出苗至乳熟、出苗至成熟)的热量指数及冷害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的长期变化、频... 本文选取东北地区3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共48年的气象资料和玉米生育期资料,通过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出苗至七叶、出苗至抽雄、出苗至乳熟、出苗至成熟)的热量指数及冷害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的长期变化、频率、气候倾向率及空间分布,以期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量指数 冷害指数 东北地区 1966—2013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冷害指数时空分析
3
作者 崔一鸣 王禄禄 +4 位作者 李晓婷 姜新 许馨月 李铭鉴 辛得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9期147-149,共3页
选取东北地区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的气象资料以及玉米生育期资料,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指数,并对冷害指数进行EOF时空分解,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关键词 低温冷害 冷害指数 EOF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低温冷害指数构建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蒙 朱勇 +1 位作者 张明达 黄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45-1652,共8页
使用1961—2009年云南烤烟种植区62个气象代表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基于低温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了烤烟低温冷害指数模型,采用线性趋势及M-K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低温冷害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年春、夏、秋烤烟低... 使用1961—2009年云南烤烟种植区62个气象代表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基于低温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了烤烟低温冷害指数模型,采用线性趋势及M-K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低温冷害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年春、夏、秋烤烟低温冷害指数全省平均值逐年变化均呈减弱趋势,春季减弱最为显著,夏秋减弱趋势不及春季且不显著;春、夏烤烟低温冷害指数全省平均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高,在2001—2009年最低,秋季则为60年代最高,70年代最低;各季节中低温冷害指数呈减弱趋势及变化显著的站点春、夏季最多,秋季最少;M-K检测表明,春季低温冷害指数全省逐年平均值变化趋势显著,并在1997年出现突变点,而夏季和秋初变化均不显著,春季全省发生显著突变的站点达30%,但夏秋季不到10%,各站点出现突变的时间以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末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指数 云南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10-2118,共9页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气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建立生育阶段热量指数和冷害指数,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热量及低温冷害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温度、热量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中晚、晚熟区的上升趋势均小于早、中熟区;冷害频率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减小趋势;气候变暖对两个熟型区域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影响并不一致,早、中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晚、晚熟区的冷害平均频率最大值均出现在70年代,两个熟型区域的最小值均出现在21世纪初。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东北地区调整玉米种植制度和生产布局,为适应气候变化和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生育阶段 热量指数 冷害指数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晓容 王春乙 张继权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70,共6页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全区平均冷害强度呈极显著的减弱趋势,地区间冷害变化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冷害强度减弱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递增;4个生育阶段冷害指数EOF第一模态均呈冷害空间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冷害强度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第1到第4生育阶段减弱趋势逐渐增大,突变均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冷害强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出苗—七叶、出苗—抽雄存在明显的23、25年周期,出苗—乳熟、出苗—成熟均具有较明显的3年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生育阶段 冷害指数 时空分布 周期振荡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崔一鸣 毕伊红 +1 位作者 张丹丹 宋佳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240-241,243,共3页
综述了国内和国外多年来对低温冷害的不同研究,统计表明:国外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中国东北气候相似的几个国家且偏重于对经济作物的研究,而中国多年来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较为细致地对比了低温冷害的几种指标... 综述了国内和国外多年来对低温冷害的不同研究,统计表明:国外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中国东北气候相似的几个国家且偏重于对经济作物的研究,而中国多年来对低温冷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较为细致地对比了低温冷害的几种指标并分析其优缺点,指出了热量指数指标具有较为明确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研究进展 低温冷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种质资源耐低温弱光性鉴定评价及筛选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小央 柴亚倩 +3 位作者 董文其 许云飞 邱文敬 孙玉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19-1024,共6页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亟需选育出符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丝瓜新品种,种质资源的耐低温弱光鉴定评价可为新品种选育奠定重要的材料基础。基于此,该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弱光环境,对192份丝瓜种质资源开展耐低温弱光性鉴定...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亟需选育出符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丝瓜新品种,种质资源的耐低温弱光鉴定评价可为新品种选育奠定重要的材料基础。基于此,该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弱光环境,对192份丝瓜种质资源开展耐低温弱光性鉴定,通过冷害分级、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开展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2份丝瓜种质资源的冷害指数范围为35.00%~92.86%,平均冷害指数为61.98%,变异系数为19.50%;相对电导率范围为10.39%~82.00%,平均相对电导率为49.18%,变异系数为24.80%。结合冷害指数(≤45%)和相对电导率(≤30%),筛选出耐低温弱光的丝瓜种质资源11份。将192份种质资源的冷害指数(y)与相对电导率(x)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获得线性方程y=0.892x+0.1811(R^(2)=0.8101)。研究结果可为丝瓜种质资源耐低温弱光鉴定评价及耐低温弱光新品种选育奠定重要的理论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种质资源 低温弱光 冷害指数 相对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陈世茹 于林清 +3 位作者 易津 乌日娜 吉仁花 刘曙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600,共5页
以经过抗寒锻炼的盆栽不同抗寒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和低温处理后(-8℃)测定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低温对不同苜蓿品种的冷害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非... 以经过抗寒锻炼的盆栽不同抗寒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和低温处理后(-8℃)测定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低温对不同苜蓿品种的冷害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非秋眠型Dona Ana和Pierce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电子传递速率(ETR)减慢,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下降,叶片受低温胁迫较重;秋眠型Vernal和5246各荧光参数变化不大,而非秋眠型CUF101、极非秋眠型UC-1465非光化学淬灭(NPQ)值显著升高(P<0.05),其他的参数变化较小。低温胁迫很轻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说明耗散过剩的光能具有保护光合机构的作用。因此紫花苜蓿各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其抗寒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低温胁迫 叶绿素荧光 冷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不同生育期耐低温性鉴定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任旭琴 曹碚生 +1 位作者 缪旻珉 杨晓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在研究10个辣椒品种的产量形成耐低温指数基础上,又从发芽指数、幼苗冷害指数和营养生长耐低温指数等方面评价了不同生育期辣椒品种的耐低温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10个辣椒品种的耐低温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苏长红的耐低温性最差... 在研究10个辣椒品种的产量形成耐低温指数基础上,又从发芽指数、幼苗冷害指数和营养生长耐低温指数等方面评价了不同生育期辣椒品种的耐低温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10个辣椒品种的耐低温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苏长红的耐低温性最差,苏椒5号的耐低温性最强,二者适合作为辣椒耐低温性研究的试验材料;相关分析显示,产量形成耐低温性与其他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4℃实验室条件下的4叶1心期幼苗冷害指数和15℃条件下的发芽指数可以作为辣椒品种耐低温性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营养生长 产量形成 冷害指数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及其后代对低温的适应性反应 被引量:15
11
作者 庄飞云 陈劲枫 +3 位作者 钱春桃 李式军 任刚 王志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研究了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 (Cucumis×hytivusChen&Kirkbride ,2n =38)及其后代幼苗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可能由于亲本染色体组间的功能不协调 ,在低温处理下新种幼苗出现代谢异常 ,丙二醛 (MDA)、脯氨酸含量变化... 研究了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 (Cucumis×hytivusChen&Kirkbride ,2n =38)及其后代幼苗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可能由于亲本染色体组间的功能不协调 ,在低温处理下新种幼苗出现代谢异常 ,丙二醛 (MDA)、脯氨酸含量变化大 ,冷害指数达到 3 5 ,表现对低温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但新种与黄瓜的回交自交后代却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超出了参试黄瓜品种。经 4d变温处理后 ,其冷害指数仅为 1 0 ,MDA含量为 9 2 μmol·g-1,在所有供试材料中为最低。这表明通过回交和自交 ,杂种代谢系统已基本恢复正常 ,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属 种间杂交 后代 低温 适应性反应 新品种 抗性 冷害指数 回交 自交 杂种代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核心种质低温耐受性的田间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嘉琪 沈镝 +3 位作者 李锡香 王海平 邱杨 宋江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0-665,共6页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利用幼苗存活率、冷害指数、叶片数、株高及叶绿素含量5个指标对303份黄瓜核心种质进行了低温耐受性评价,结果表明:5个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幼苗存活率和冷害指数均有明显向低值和高值区域偏离的趋势。相关分...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利用幼苗存活率、冷害指数、叶片数、株高及叶绿素含量5个指标对303份黄瓜核心种质进行了低温耐受性评价,结果表明:5个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幼苗存活率和冷害指数均有明显向低值和高值区域偏离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冷害指数与幼苗存活率、叶片数、株高及叶绿素含量4个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群体的低温耐受性,共筛选获得28份耐低温种质,为黄瓜耐低温的品种选育及进一步深入挖掘低温耐受性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核心种质 低温耐受性 冷害指数 田间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苗期耐低温性鉴定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易金鑫 陈静华 杨起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1-53,共3页
通过分期播种设置不同温度处理,四叶期对耐低温性不同的5个品种进行冷害指数调查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冷害指数与生理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的耐低温性,其中第一处理(平均日最低温84℃)的区分度最... 通过分期播种设置不同温度处理,四叶期对耐低温性不同的5个品种进行冷害指数调查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冷害指数与生理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的耐低温性,其中第一处理(平均日最低温84℃)的区分度最好,可将参试品种耐低温性分为三级:1级(冷害指数<020);2级(020≤冷害指数≤05);3级(冷害指数>05)。据此,从50份材料中筛选到9份耐低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分期播种 冷害指数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耐低温弱光鉴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42
14
作者 查丁石 陈建林 丁海东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以7个耐低温弱光特性不同的茄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冷害指数、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遮光处理后幼苗干重、茎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认为在17.5℃时144h的发芽率、0~1℃... 以7个耐低温弱光特性不同的茄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冷害指数、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遮光处理后幼苗干重、茎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变化,认为在17.5℃时144h的发芽率、0~1℃时幼苗冷害指数、10℃/20℃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遮光处理1个月后幼苗干重、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光照强度为250μmol·m-2·s-1和500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可作为茄子耐低温、耐弱光性能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耐低温性 耐弱光性 鉴定方法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冷害指数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品种耐冷性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姚明华 徐跃进 +1 位作者 邱正明 聂启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8-90,共3页
以8个耐冷性不同的茄子品种为试材,经5℃、15℃、25℃处理后,测定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耐冷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要大于耐冷性弱的品种。5℃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 以8个耐冷性不同的茄子品种为试材,经5℃、15℃、25℃处理后,测定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增加,耐冷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要大于耐冷性弱的品种。5℃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冷害指数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且品种间的差异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冷害指数 脯氨酸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宗文 吴雪霞 +2 位作者 张爱冬 田守波 查丁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39-44,共6页
以10份不同基因型的茄子高代自交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茄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发芽后幼苗受低温伤害及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5℃和20℃条件下,9号材料均表现出了很强的种子活力,是所有实... 以10份不同基因型的茄子高代自交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茄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发芽后幼苗受低温伤害及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5℃和20℃条件下,9号材料均表现出了很强的种子活力,是所有实验材料中唯一可以在10℃下萌发的茄子材料;10号材料总体上种子活力较强,在15℃和20℃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号和6号材料在15℃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2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后的冷害指数和恢复能力显示9号是所有茄子材料中耐低温性最强的,10号材料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低温 种子萌发 冷害指数 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菜豆幼苗抗冷性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超 于贤昌 +1 位作者 王华森 李建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对收集到的32个不同基因型菜豆幼苗,以低温胁迫下的叶片冷害指数和电解质渗漏率为指标进行了抗冷性鉴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其抗冷性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冷害指数与电解质渗漏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两者结合能够很好地鉴定... 对收集到的32个不同基因型菜豆幼苗,以低温胁迫下的叶片冷害指数和电解质渗漏率为指标进行了抗冷性鉴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其抗冷性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群;冷害指数与电解质渗漏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两者结合能够很好地鉴定菜豆幼苗的抗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基因型 抗冷性 电解质渗漏率 冷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不同砧木材料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娟 徐坤 孙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在昼夜温度1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番茄砧木材料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冷害症状出现时间不同,冷害指数亦不相同,但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电解质渗透率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保护酶活性增强,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但... 在昼夜温度1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番茄砧木材料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冷害症状出现时间不同,冷害指数亦不相同,但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电解质渗透率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保护酶活性增强,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但胁迫时间过长,则导致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某些耐冷性弱的品种SOD活性降低。通过综合比较发现,Besupa耐冷性较强,而128、LS-89耐冷性较差,BF兴津101和北京1号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砧木 幼苗 低温胁迫 冷害指数 电解质渗透率 抗寒性 嫁接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弱光对茄子嫁接苗和自根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雅 何勇 +1 位作者 朱祝军 王永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研究茄子自根苗和以番茄为砧木的嫁接苗耐低温弱光性和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8℃,80μmol/(m2.s)),嫁接苗耐冷性明显高于自根苗。在低温弱光胁迫下,嫁接苗冷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 研究茄子自根苗和以番茄为砧木的嫁接苗耐低温弱光性和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8℃,80μmol/(m2.s)),嫁接苗耐冷性明显高于自根苗。在低温弱光胁迫下,嫁接苗冷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自根苗;嫁接苗和自根苗叶片SOD,GPX,APX活性均上升,嫁接苗上升幅度低于自根苗;嫁接苗和自根苗CAT活性下降,嫁接苗下降幅度低于自根苗。嫁接改善茄子对低温弱光耐性的机理可能在于其使抗氧化酶敏感度降低,减轻了低温弱光的膜酯过氧化程度,从而降低了电解质渗透率,提高了耐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弱光 抗氧化酶 冷害指数 电解质渗透率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宝光 卢育华 +1 位作者 徐坤 黄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78,共5页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影响 :适当降低育苗温度 ,可以增加叶片中抗冷保护物质含量 ;低温处理过程中 ,SOD、POD活性升高 ,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降低 ,冷害症状减轻。自然条件下和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下冷... 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影响 :适当降低育苗温度 ,可以增加叶片中抗冷保护物质含量 ;低温处理过程中 ,SOD、POD活性升高 ,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降低 ,冷害症状减轻。自然条件下和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下冷害指数的变化一致。幼苗承受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 ,低温锻炼应逐步进行 ,先在昼温 2 5~ 30℃ ,夜温 13~ 15℃下育苗 ,积累抗冷保护物质 ,然后在昼温 15~ 2 5℃ ,夜温 5~ 6℃条件下锻炼 4~ 6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冷害指数 育苗温度 黄瓜幼苗 抗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