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西大滩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性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48
1
作者 岳广阳 赵林 +4 位作者 赵拥华 杜二计 王琦 王志伟 乔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73,共9页
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北界的西大滩为研究基点,选取多年冻土不同退化阶段的两个样地,对植被分布特征、冻土活动层和土壤特性等进行调查监测,同时分析不同活动层状态下土壤水热、养分和地表植被特征变化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西... 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北界的西大滩为研究基点,选取多年冻土不同退化阶段的两个样地,对植被分布特征、冻土活动层和土壤特性等进行调查监测,同时分析不同活动层状态下土壤水热、养分和地表植被特征变化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西大滩地区的植被以浅根系植物为主,0~10cm的表层土壤中地下生物量约占地下生物总量的63%和62.2%之多.在气候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多年冻土的存在情况及活动层土壤水热状况对植被生态系统的演变起决定性作用.高地表植被覆盖下的冻土土壤水热调节能力强,有助于延缓冻土退化过程.西大滩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含量随冻土退化明显减少,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曲线表现为相同的趋势.土壤表层养分和速效养分受冻土退化程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植被特征 多年冻土活动层 西大滩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和有机质土对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伟 周剑 +5 位作者 王根绪 Wolfgang Kinzelbach 程国栋 叶柏生 何晓波 李弘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8-540,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正在逐渐加深,为了理解积雪和表层有机质土壤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机理,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被用于模拟气象驱动下土壤冻融的动态过程.基于祁连山冰沟和青藏高原唐古拉站长期监测数据,CoupMode...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正在逐渐加深,为了理解积雪和表层有机质土壤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机理,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被用于模拟气象驱动下土壤冻融的动态过程.基于祁连山冰沟和青藏高原唐古拉站长期监测数据,CoupModel模型被成功的率定和验证.在冰沟站验证的模型被用于研究积雪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结果显示:目前较浅积雪情景(雪深<20cm)比完全忽略积雪的情景模拟的冬季土壤冻结深度深,说明青藏高原现状下较浅的积雪有利于冻土发育.原因是雪面较高的反照率造成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雪面温度较低,加之浅雪的阻热性能又较小,综合导致浅雪覆盖时表层土壤向大气释放的能量增加.但随着积雪深度逐渐增加,模拟的冬季土壤冻结深度反而越来越浅,说明较厚的积雪(>20cm的雪深)并不利于冻土的发育,主要是雪相对于空气低的热传导隔绝了表层土壤向大气的热损失.在唐古拉站验证的模型被用于研究有机质土对冻土活动层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有机质土壤深度增加,模拟的活动层夏季融化深度逐渐较小.有机质土壤较矿物质土壤低的热传导和高的热容性质减少了下伏土壤热状况对太阳辐射和气温波动的响应,说明有机质土有利于冻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土活动层 有机质土壤 积雪 Coup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分布规律对冻土活动层埋深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增如 杨国靖 +1 位作者 何晓波 叶柏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7,共8页
全球变化背景下,冻土环境变化对地上植被的影响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鉴于此,在长江源区冬克玛底流域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冻土活动层埋深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地上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 全球变化背景下,冻土环境变化对地上植被的影响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鉴于此,在长江源区冬克玛底流域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冻土活动层埋深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地上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冻土活动层埋深的增加表现出非单调性递减;在冻土活动层埋深约2m时,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26.43±3.31,2.06±0.38和0.83±0.08)。2)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规律整体表现出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63%~96%。3)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与活动层埋深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65,P<0.01;R2=0.79,P<0.01),随着活动层埋深的增加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4)活动层埋深对0~40cm深度的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活动层埋深约1m时,地下生物量垂直变化很小;活动层埋深大于1.5m时,呈倒金字塔形分布;活动层埋深大于3m时,10~40cm深度的地下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活动层埋深(3.11~4.81m)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土活动层埋深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冬克玛底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沿冻土活动层古菌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5
4
作者 顾燕玲 史学伟 +2 位作者 祝建波 倪永清 程国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1-769,共9页
采用免培养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克隆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沿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古菌群落的垂直分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号冰川前沿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存在一些优势种群,在所有6个取样深度... 采用免培养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指纹、克隆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前沿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古菌群落的垂直分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号冰川前沿高山草甸冻土活动层存在一些优势种群,在所有6个取样深度的土层中均有分布.但不同深度土层古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浅表层检测到一些特异的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它们分别隶属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盐杆菌纲(Halobacteria)和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而在深层土样没有检测到.1号冰川前沿高山草甸带冻土活动层古菌群落以奇古菌(Thaumarchaeota)类群占据绝对优势,全部隶属于被称为group1.1b的谱系.其中,一些序列与不可培养的Nitrososophaera氨氧化古菌序列亲缘关系较近,可能预示着这些中温泉古菌在氨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群落结构及生态学贡献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冻土活动层 古菌群落 垂直分布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干扰下的大兴安岭冻土活动层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侯传美 解伏菊 +1 位作者 李秀珍 肖笃宁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7-281,共5页
利用相似流域比较法,选取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严重过火区与未火烧区的两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验获取两个流域的冻土活动层厚度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数据,利用多因子方差分析对火干扰下的冻土活动层及其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利用相似流域比较法,选取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严重过火区与未火烧区的两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验获取两个流域的冻土活动层厚度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数据,利用多因子方差分析对火干扰下的冻土活动层及其环境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有无乔木以及乔木的生长状况,苔藓层、泥炭层厚度以及土壤的机械组成等均与冻土活动层厚度呈显著相关。火烧区的乔木已完全消失,苔藓层分布不均匀而泥炭层的厚度则显著小于未火烧区,从而导致火烧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显著大于未火烧区。冻土层的变化将进一步引起冻土区湿地格局变化、林缘后退等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活动层 火干扰 隔热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俊智 梁四海 +1 位作者 万力 王海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3,共4页
等效显热熔法是研究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温度场水文过程和生态变化的重要方法。通过引入描述冻土活动层饱和程度的参数,改进了等效显热熔法,使其适用于非饱和带。在假设土壤含水量不变,忽略水分对流和热源(汇)的前提下,使用COMSOL Multip... 等效显热熔法是研究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温度场水文过程和生态变化的重要方法。通过引入描述冻土活动层饱和程度的参数,改进了等效显热熔法,使其适用于非饱和带。在假设土壤含水量不变,忽略水分对流和热源(汇)的前提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型模拟了黄河源区玛多县冻土活动层的温度状况。结果表明:改进的等效显热熔法是合理、可信的,可以用于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变化规律与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活动层 相变 数值模拟 等效显热熔法 高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原油污染致使冻土活动层细菌群落显著改变--以加格达奇冻土活动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文茜 赵亮 +1 位作者 石玉兰 杨思忠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6-1312,共7页
生物降解与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其变化密切相关.目前,对于东北冻土土壤中的适冷降解菌了解不足.新建成的中俄输油管道穿越中国东北的多年冻土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契机.实验利用454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加格达奇冻土活动层土壤在受控... 生物降解与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其变化密切相关.目前,对于东北冻土土壤中的适冷降解菌了解不足.新建成的中俄输油管道穿越中国东北的多年冻土区,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契机.实验利用454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加格达奇冻土活动层土壤在受控原油污染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污染后的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优势类群包括Alicyclobacillus、Sphingomonas、Nevskia以及Bacillus.群落以芳烃降解菌或者耐受油污环境的细菌为主.这种变化与原油(尤其是芳烃)组分的生态毒害作用有关.较高浓度的原油污染下,群落中可耐受油污环境的细菌丰度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 降解 冻土活动层 原油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活动层相变温度场Chebyshev拟谱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南生 吴青柏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3-709,共7页
在冻土相变温度热传导机理基础上,应用冻土计算中水热输运过程成熟的通用物理模型,提出冻土活动层温度的一种全新的数值分析方法-谱方法。应用Chebyshev多项式作为基函数将温度解展开,在研究域(或单元)内采用伪谱Chebyshev逼近的谱方法... 在冻土相变温度热传导机理基础上,应用冻土计算中水热输运过程成熟的通用物理模型,提出冻土活动层温度的一种全新的数值分析方法-谱方法。应用Chebyshev多项式作为基函数将温度解展开,在研究域(或单元)内采用伪谱Chebyshev逼近的谱方法。为了与谱方法的高精度相配合及提高时程积分解的稳定性,本文应用四阶Runger-Kutta法进行时程积分,变物性温度泛函-热导系数、热容量等考虑效应滞后的处理方法。本文提出冻土非线性问题数值计算拟谱分析的理论构架,其计算方法在冻土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导向作用和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活动层 相变温度场 Chebyshev拟谱分析 变物性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不同冻土活动层对兴安落叶松生长和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雅楠 铁牛 刘洋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162-168,174,共8页
研究不同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的生长状态、更新苗生长和碳储量变化,探讨冻土与植被的依存关系,为今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的经营提供参考。通过3年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兴安落叶松胸径、树高、生物量,更新苗的生长指标、枯损碳量和进... 研究不同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的生长状态、更新苗生长和碳储量变化,探讨冻土与植被的依存关系,为今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的经营提供参考。通过3年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兴安落叶松胸径、树高、生物量,更新苗的生长指标、枯损碳量和进阶碳量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冻土活动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径阶组中不同活动层兴安落叶松生长趋势为CK>2.0 m活动层>1.0 m活动层>0.5 m活动层,且差异性均为显著(P<0.05);不同厚度的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更新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地径和树高差异达极显著(P<0.001);随着冻土活动层深度的增加,碳的生产力也逐渐增加,进阶碳量的总体趋势为CK>2.0 m活动层>1.0 m活动层>0.5 m活动层,枯损碳量呈相反趋势(CK<2.0 m活动层<1.0 m活动层<0.5 m活动层)。因此,冻土活动层厚度的不同是影响兴安落叶松生长发育和碳储量释放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今后高效经营大兴安岭冻土区兴安落叶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冻土活动层 冻土地温 天然更新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高寒生态系统类型下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观利 吴青柏 张中琼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共11页
基于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高寒草原、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下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的监测数据,对活动层水热过程特征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活动层厚度、冻融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活动层土壤水分含水量分布方面,不同... 基于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高寒草原、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下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的监测数据,对活动层水热过程特征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活动层厚度、冻融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活动层土壤水分含水量分布方面,不同的高寒生态系统下活动层的上述属性特征差异明显。高寒草原下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最大,土体开始融化的时间最早,每年持续融化的日数也最长;高寒草甸最小,高寒沼泽草甸居中。高寒草原下活动层土壤含水率从上到下逐渐增加,水分基本集中在活动层的中下部分;高寒沼泽草甸下活动层土壤水分的分布情况相对比较均衡;高寒草甸下活动层土壤含水率分布呈现从上到下逐步减少的模式,越靠近地表土壤含水率越大。对监测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高寒生态系统下,近地表地温与气温温差累计值、近地表土壤有机质含量、n因子特征以及近地表地温标准差统计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区别。研究分析表明,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特征与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明显的关联性,高寒生态系统会影响近地表能量通量,从而使地-气热量交换产生差异,这一差异又将改变活动层土壤温度、水分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活动层 高寒生态系统 活动水热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冻土活动层对兴安落叶松生长及林下植物影响
11
作者 张扬 铁牛 常晓丽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7-144,共8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冻土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活动层增加,冻土活动层相对较深地区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较高,...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冻土区的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冻土活动层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活动层增加,冻土活动层相对较深地区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较高,冻土区比非冻土区均有降低;2)随活动层的增加,冻土区中各活动层样地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出现升高趋势,均比非冻土区样地有所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出增加趋势,比非冻土区有所减少,全钾含量表现出减小趋势;3)RDA分析结果显示,冻土土壤因子中,冻土地表地温因子和活动层厚度因子影响兴安落叶松胸径生长率、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 冻土活动层 土壤养分 物种多样性 多年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多年冻土活动层冻结和融化过程 被引量:115
12
作者 赵林 程国栋 +2 位作者 李述训 赵新民 王绍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05-1211,共7页
对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2/3的多年冻土活动层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地温和水分观测资料的分析,依据活动层中温度变化过程和水热的传输特征,把活动层的冻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夏季融化过程(ST)、秋季冻结... 对约占青藏高原总面积2/3的多年冻土活动层进行了监测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五道梁附近地温和水分观测资料的分析,依据活动层中温度变化过程和水热的传输特征,把活动层的冻融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夏季融化过程(ST)、秋季冻结过程(AF)、冬季降温过程(WC)和春季升温过程(SW).在夏季融化和秋季冻结过程中,活动层中水热耦合特征较为复杂,水分的迁移量极大,而在其余两个阶段,活动层中的水分迁移量较小,热量主要以传导方式传输.在不同冻融阶段,活动层中的水热耦合过程伴随着水分输运的不同方式而发生变化.经过整个冻融过程后,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水分含量趋于增大,这也是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厚层地下冰发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活动层 冻融过程 水热耦合
原文传递
同化站点观测和SSM/I亮温改善冻土活动层状态变量的模拟精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晋锐 李新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20-1231,共12页
以考虑了土壤冻融过程的一维水-热-盐分耦合模型SHAW为冻土活动层数据同化系统的动力学约束框架,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同化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站点观测数据以及被动微波辐射计SSM/I19GHz亮温观测数据,以改善冻土活动层水热状态变量的估... 以考虑了土壤冻融过程的一维水-热-盐分耦合模型SHAW为冻土活动层数据同化系统的动力学约束框架,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同化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站点观测数据以及被动微波辐射计SSM/I19GHz亮温观测数据,以改善冻土活动层水热状态变量的估计精度,实现模型模拟和观测信息的融合.冬季活动层冻结,同化的关键变量为土壤温度;而夏季同化的关键变量为土壤水分.通过单点同化试验表明,该同化系统能显著改善土壤表层水分和温度的估计精度;同时,在同化过程中给定合理的模型误差协方差项,可将表层优化后的信息迅速传递给深层土壤,达到改善整个土壤廓线状态变量估计的目的.同化结果表明,相对于SHAW模拟结果,同化4cm土壤温度观测后,各层土壤温度RMSE平均减小0.96℃,而同化4cm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后,各层土壤水分RMSE平均减小0.020m3·m?3;同化SSM/I19GHz亮温后,各层土壤温度RMSE平均减小0.76℃,各层土壤水分RMSE平均减小0.018m3·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数据同化 冻土活动层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被动微波遥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腹地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8
14
作者 徐洪亮 常娟 +1 位作者 郭林茂 孙文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9-243,共15页
活动层作为多年冻土与大气系统之间能量和水分交换通道,其内部的水热状况是控制水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的主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寒区生态环境、水文过程以及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利用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对青藏高原风火山试验点活动... 活动层作为多年冻土与大气系统之间能量和水分交换通道,其内部的水热状况是控制水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的主要因素,并直接影响着寒区生态环境、水文过程以及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利用一维水热耦合模型CoupModel,对青藏高原风火山试验点活动层土壤剖面温湿度进行了模拟。模拟效率参数表明模拟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状况。基于已验证的模型,设置多种不同气候变化情形,来分析活动层内部水热状况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气温每升高1℃活动层平均增温约0.78℃,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增温幅度逐渐减小;(2)升温导致活动层土壤冻结和融化过程发生变化,且对融化过程的影响明显大于冻结过程;(3)活动层各深度土壤含水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大;(4)在完全融化期,降水量增加降低了浅层土壤温度,升高了深层土壤温度,而完全冻结期土壤温度均随降水量增加而升高;(5)降水量增加导致活动层含水量增加,其中完全融化期土壤含水量变化最明显。因此,气候暖湿化将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温湿度及冻融循环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可能不利于冻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土活动层 气候变化 水热过程 Coup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季节活动层区引气混凝土孔结构演变规律与抗冻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凯 王起才 +2 位作者 杨子江 王庆石 王新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9-614,共6页
以多年冻土季节活动层区铁路、公路线路中桥梁的墩台基础混凝土灌注桩为背景,将持续-3℃养护下84 d时的引气混凝土和标养下28 d时的引气混凝土(两者抗压强度相同)的孔结构及抗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引气混凝土在-3℃养护环境下孔结构... 以多年冻土季节活动层区铁路、公路线路中桥梁的墩台基础混凝土灌注桩为背景,将持续-3℃养护下84 d时的引气混凝土和标养下28 d时的引气混凝土(两者抗压强度相同)的孔结构及抗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引气混凝土在-3℃养护环境下孔结构的演变规律和抗冻性能。结果表明:持续-3℃养护下混凝土平均孔径为标养下的1. 48~1. 63倍,气泡间距指数为标养下的1. 37~1. 61倍,孔隙率为标养下的1. 25~2. 02倍,且平均孔径随着含气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气泡间距系数随着含气量的增大而减小,孔隙率随着含气量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延长养护龄期抗压强度虽然最终可以达到标养下的抗压强度(龄期滞后),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降低,其降低幅度不仅与含气量有关,而且与孔结构有关,含气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存在最优含气量,即最优含气量在3. 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季节活动 引气混凝土 孔结构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湿地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晓琳 张艳林 常晓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8-1479,共12页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唯一的中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其水热特征分析对陆气能量交换、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等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期间对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附近的湿地多年冻土开展的气温和0~2 m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数据,对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唯一的中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其水热特征分析对陆气能量交换、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等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期间对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附近的湿地多年冻土开展的气温和0~2 m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数据,对大兴安岭湿地多年冻土活动层的水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多年冻土活动层内地温的变幅随深度减小,且具有滞后性。融化期地表温度高于深层地温,冻结期相反。2012年、2013年、2019年和2020年的平均融化速率分别为0.49、0.61、0.47和0.56 cm·d^(-1),向上平均冻结速率分别为1.34、2.12、2.58和1.65 cm·d^(-1)。向下平均冻结速率分别为1.69、1.02、3.32和1.00 cm·d^(-1),最大融化深度分别为78.73、85.65、66.22和74.94 cm。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土壤未冻水含量随地温变化的拟合关系较好,相关系数大于0.90,且深层拟合效果优于表层。融化期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大,与地温的相关性差,随深度增加相关性减弱。湿地充足的水分为多年冻土的双向冻结提供了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大兴安岭湿地多年冻土区的冻融循环、水热耦合机理和模拟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 多年冻土活动层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冻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承载力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一平 朱付彪 +2 位作者 宜树华 邱孝枰 丁永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0-157,共8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多年冻土作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系的重要因素,是客观刻画高寒草地生态承载力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文中采用结构动力学方法,从草地质量、草地干预、草地潜力、草地压力4个维度... 草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多年冻土作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系的重要因素,是客观刻画高寒草地生态承载力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文中采用结构动力学方法,从草地质量、草地干预、草地潜力、草地压力4个维度建立高寒草地生态承载力结构动力学模型,分析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草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以及主要结构要素,量化多年冻土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承载力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多年冻土区草地生态承载力呈增加趋势,尤其是1998年以后上升显著,这主要归因于草地生长季节降水增加、气温升高、净初级生产力增幅驱动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共同作用。(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与草地生态承载力呈负相关,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对草地生态承载力的贡献率约为10%,即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每增加1个单位,将导致草地生态承载力下降0.1个单位。由于青藏高原空间差异显著,加之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这一贡献水平只是一个粗略的参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承载力 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 结构动力学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的冻土热状态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帅 丁琳 +3 位作者 丁黔 胡争 王鹤 陈克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1,92,共6页
在大兴安岭地区内沿北向南设置4个试验点(二十四站、塔尔根、临海、古源),应用库得里亚采夫(Kudryavtsev)模型(平衡模型)、一维瞬态传热的数值模型(物理模型)对研究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与热状态进行模拟;对比实测地温与模型模拟地温,... 在大兴安岭地区内沿北向南设置4个试验点(二十四站、塔尔根、临海、古源),应用库得里亚采夫(Kudryavtsev)模型(平衡模型)、一维瞬态传热的数值模型(物理模型)对研究区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与热状态进行模拟;对比实测地温与模型模拟地温,检验模型模拟精度;依据模拟精度、计算成本,比较2种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一维瞬态传热数值模型计算精度为0.14~0.18 m,但其计算成本较高;库得里亚采夫模型计算精度为0.19~3.00 m,但计算成本较低,基本能满足工程计算需求,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冻土热状态 冻土活动层厚度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发育特征及规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京 牛富俊 +3 位作者 林战举 刘明浩 尹国安 高泽永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原多年冻土持续退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现象普遍发育,其形成不仅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还可能威胁工程构筑物的稳定性。本文在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及历史气象资料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原多年冻土持续退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现象普遍发育,其形成不仅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还可能威胁工程构筑物的稳定性。本文在多年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及历史气象资料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的诱发因素、分布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冻土活动层滑脱的发生是诱发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工程扰动和湖水的热侵蚀;活动层滑脱型热融滑塌的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冻土活动层滑脱的发生、后缘坍塌后退及坡面泥流的形成等三个阶段,热融滑塌形成以后其溯源侵蚀过程将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直到后缘位置地下冰含量明显减少或者消失为止;在空间分布方面,热融滑塌更倾向于分布在坡度较为平缓(3°~8°)的丘陵山地及山麓区域的阴坡一侧;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滑塌呈剧烈增多的趋势,且这种骤增现象主要发生在有极端气温出现的特殊年份,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每一年。研究成果对未来青藏高原工程规划、资源开发及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融滑塌 冻土活动层滑脱 多年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tion in the permafrost active lay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80–2020 被引量:1
20
作者 Jinglong Huang Chaofan Li +2 位作者 Binghao Jia Chujie Gao Ruichao L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The active layer,acting as an intermediary of water and heat exchange between permafrost and atmosphere,greatly influences biogeochemical cycles in permafrost areas and is notably sensitive to climate fluctuations.Uti... The active layer,acting as an intermediary of water and heat exchange between permafrost and atmosphere,greatly influences biogeochemical cycles in permafrost areas and is notably sensitive to climate fluctuations.Utilizing 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Forcing Dataset to drive the Community Land Model,version 5.0,this study simulat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layer thickness(ALT)on the Tibetan Plateau(TP)from 1980 to 2020.Results show that the ALT,primarily observ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TP where there are insufficient station observations,exhibits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changes after 2000.The average thickness on the TP decreases from 2.54 m during 1980–1999 to 2.28 m during 2000–2020.This change is mainly observed in the western permafrost region,displaying a sharp regional inconsistency compared to the eastern region.A persistent increasing trend of ALT is found in the eastern permafrost region,rather than an interdecadal change.The aforementioned changes in ALT are closely tied to the varia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atmospheric environment,particularly air temperature.Additionally,the area of the active layer on the TP displays a profound interdecadal change around 2000,arising from the permafrost thawing and forming.It consistently decreases before 2000 but barely changes after 2000.The regional variation in the permafrost active layer over the TP reveal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s a complex response of the contemporary climate under global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layer thickness PERMAFROST Tibetan plateau Clima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