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Kummell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彦平 王芳芳 +10 位作者 王金良 郜顺兴 刘红正 王军 陶晓冰 王拴池 崔青 眭承志 吴晓阳 李志强 王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Kummell病患者79例(来自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8例,河北省沧州市...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Kummell病患者79例(来自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38例,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18例,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3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减压组40例采取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KP组39例采取PKP治疗。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估疼痛情况。术前、术后1d、术后3d检测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PGE2),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JOA评分、ODI、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大,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JOA评分均较术前增高,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6个月减压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大于PKP组患者,JOA评分低于PKP组患者,ODI高于PKP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减压组患者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PKP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血清SP、5-HT、PGE2、Cor、SOD、MD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d患者血清SP、5-HT、PGE2、Cor、SOD、MDA水平均较术前增高,术后3d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3d减压组患者血清SP、5-HT、PGE2、Cor、SOD、MDA水平均低于PKP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PKP相比,采用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进一步降低术后疼痛因子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 胸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团队协作护理对手术室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何海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64-169,共6页
本项研究意在研究手术室医护人员合作护理在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成效,并评估其对患者手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中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研究选取了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本项研究意在研究手术室医护人员合作护理在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成效,并评估其对患者手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中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研究选取了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所有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则接受手术室医护人员合作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脉搏、血压水平、血氧饱和度以及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脉搏水平和血氧饱和度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在手术中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总发生率最低,仅为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合作护理在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持患者的手术中生命体征,降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护理 椎间盘减压内固定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05-008,共4页
分析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80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研究组采用保留原髓内钉+... 分析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80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研究组采用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对比两组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压痛、肿胀消退时间、纵向叩击痛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压痛、肿胀消退时间、纵向叩击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有利于缩短患者症状消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原髓内钉 取自体髂 陈旧性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下肢长折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高啸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估接受椎间融合和内固定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本院74例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通过手术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植... 目的评估接受椎间融合和内固定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本院74例确诊为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通过手术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脊柱影像学表现指标、功能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Cobb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中线和后缘的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有效改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功能,减少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脊柱侧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鹏 宋春好 +5 位作者 贾军 殷德振 李伟 王元浩 李宏达 陈聪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31例伴有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31例伴有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占比,评估腰背痛VAS评分、神经功能ASIA分级。结果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7 h,平均出血量370 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占比、VAS评分、ASIA分级均有显著恢复(P<0.05)。结论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具有椎管减压彻底、恢复椎体高度满意、植骨充分等优点,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 减压 复位 内固定 Denis B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7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 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8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 后入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9
作者 李钊 张文财 +2 位作者 蔡桦 林一峰 魏合伟 《中医正骨》 2004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后路减压 复位 内固定 椎间融合 治疗 腰椎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树仁 李卓 +3 位作者 王连波 赵桂松 贾晨光 付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腰椎结核手术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446例,均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内固定失败者48例。收集所...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腰椎结核手术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446例,均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内固定失败者4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以是否发生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为因变量,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存在并发症、病灶范围、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手术部位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结核、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前术后合并症、术后结核药物耐药,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作为自变量,以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范围、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手术部位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范围(多椎体)、手术方式(前路)、术前及术后未正规化疗、手术部位未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风险,病灶范围(多椎体)、手术方式(前路)、术前及术后未正规化疗、手术部位未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结核 胸腰椎结核 内固定 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波 解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2期185-187,共3页
目的:通过手术矫正腰椎滑脱,加强其稳定性并解除神经根或马尾压迫。评价24例腰椎滑脱症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腰椎滑脱症患者24例,其中男9例,女15例,根据Meyerding标准:Ⅰ度滑脱19例,Ⅱ度滑脱5例,采用后路... 目的:通过手术矫正腰椎滑脱,加强其稳定性并解除神经根或马尾压迫。评价24例腰椎滑脱症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腰椎滑脱症患者24例,其中男9例,女15例,根据Meyerding标准:Ⅰ度滑脱19例,Ⅱ度滑脱5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与横突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83%,无断钉现象,术后有神经根症状患者3例,通过对症治疗2~3周后症状消失。结论:探讨手术原则和要求,阐明本病的病因病理、手术治疗机制及并发症的预防,并证明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满意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后路减压 融合 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附13例报告)
13
作者 包肖肖 潘强强 +3 位作者 苏锴 张振辉 梅伟 王庆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13例患者术前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48.9±21.4)mm/h、(40.2±33.9)mg/L、(8.1±1.2)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14.2±2.9)mm/h、(2.8±1.2)mg/L、(2.2±0.7)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3例患者中,有神经损害症状的5例患者的ASIA分级由治疗前的D级恢复至E级,无神经损害症状的8例患者的ASIA分级未发生变化。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椎体感染指标得到控制、疼痛评分下降、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 后并发症 椎体感染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RF复位内固定及360度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锦华 赵宙 施永彦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减压复位 内固定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冷敷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国妹 万冬花 +4 位作者 龙新华 周荣平 姚剑英 周玉娟 刘志礼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531-3532,共2页
目的探讨冰袋颈前冷敷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术后给予常规气道雾化,观察组39例在常规气道雾化的基础给予冰袋颈前冷敷。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冰袋颈前冷敷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术后给予常规气道雾化,观察组39例在常规气道雾化的基础给予冰袋颈前冷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9),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袋冷敷切口能有效减少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缩短吞咽困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吞咽困难 冷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临床护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窦锐 曹艳霞 +1 位作者 金秀均 吕卫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术后关键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3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颈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和教训。结果30例CSM患... 目的探讨颈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术后关键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3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颈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的3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和教训。结果30例CSM患者术后病情均明显好转,大部分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1例出现喉上神和喉返神经损伤,3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的术后护理对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CSM保证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减压 前路手 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庄巧华 徐娟 +1 位作者 傅小云 曾红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9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融合内固定 颈椎前路减压 后护理 脊髓损伤 颈椎 前准备 生命安全 后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勉跃 廖海雄 赖志军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22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种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的差异。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t=14.95,P<0.01),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t=25.57,P<0.01);A组术后优良率为80.77%,B组术后优良率为81.8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及手术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板切除 椎间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肖运祥 陈海丹 刘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后路组68例、前路组67例,分别采用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15天评价近期疗效... 目的比较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后路组68例、前路组67例,分别采用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15天评价近期疗效,术后1年评价远期疗效及腰椎功能,记录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路组与前路组近期优良率分别为83.8%、71.6%,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1.2%、85.1%,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66.2%、61.2%;两组比较P均<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前路组为25.4%;两组比较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前路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前路病灶清除减压 后路病灶清除减压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铮 曹华 +2 位作者 徐正 顾永福 祁伟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究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4月-2017年8月行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CSM患者48例,术后均随访12... 目的探究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4月-2017年8月行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MCSM患者48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于术前和术后7 d、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进行评定。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2.5~5.6 h,平均4.3 h;术中出血量325~1120 m L,平均605.2 m L。术后1个月内所有患者均感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7 d、6个月及及12个月的JOA评分显著提高(P<0.01),且颈椎曲度明显升高(P<0.01)。与术后7 d相比,术后6、12个月的JOA恢复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解除MCSM患者脊髓及神经压迫的症状,同时恢复颈椎曲度,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 融合内固定 脊髓 颈椎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