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化时间对铝合金超疏水复合膜减粘脱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小骞 曾舜柯 翟彦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用水热法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MAO)进行12、24、36 h晶化处理,使其表面负载水滑石(LDHs)微粒,再用水浴法对MAO-LDHs复合膜进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疏水改性,获得MAO-LDHs-HDTM超疏水复合膜,探究不同晶化时间对超疏水复合膜的减粘... 用水热法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MAO)进行12、24、36 h晶化处理,使其表面负载水滑石(LDHs)微粒,再用水浴法对MAO-LDHs复合膜进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疏水改性,获得MAO-LDHs-HDTM超疏水复合膜,探究不同晶化时间对超疏水复合膜的减粘脱附效果。结果表明:随晶化时间的增长,“片状”和“针状”物LDHs晶体在MAO膜的表面孔隙原位生长,特征峰的峰值与晶化时间成正比,MAO-LDHs-HDTM复合膜的静态接触角均大于150°,达到超疏水效果;相较于铝合金基体,MAO-LDHs-HDTM超疏水复合膜硬度显著增强;土壤粘附测试中,3种不同晶化时间复合膜受到的阻力均值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在15%含水率土壤中,晶化时间为12 h的复合膜和25%含水率土壤中,晶化时间为24 h的复合膜土壤粘附情况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超疏水 减粘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蜣螂体壁表面结构及其与减粘脱附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0
2
作者 程红 孙久荣 +1 位作者 李建桥 任露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81,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并描述了臭蜣螂Coprisochus头部、胸腹部和足部体表上的凹陷和刚毛的结构。发现有 4种简单的凹陷 ,其三维结构、边缘类型和位于凹陷中央的带孔刚毛的长度在身体不同部位均有不同。体壁上还有中央具隆起的凹陷 ,其...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并描述了臭蜣螂Coprisochus头部、胸腹部和足部体表上的凹陷和刚毛的结构。发现有 4种简单的凹陷 ,其三维结构、边缘类型和位于凹陷中央的带孔刚毛的长度在身体不同部位均有不同。体壁上还有中央具隆起的凹陷 ,其中心具带孔刚毛 ;或缺中心刚毛但在其半环状外边沿上具一小刚毛的凹陷。简单凹陷广泛分布于除腹部以外的各部分 ,但具中央隆起的凹陷仅出现在前胸背板 ,具半环状外边沿的凹陷出现在腿节上。在鞘翅纵沟纹的念珠状结中有管状开口。体壁上还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刚毛 ,它们不同于生于凹陷的刚毛。凹陷和刚毛的分布及形态构成体表的非光滑表面 ,作者探讨了这些结构与体表减粘脱附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蜣螂 体壁表面结构 减粘脱附功能 体壁凹陷 非光滑表面 减粘脱附仿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轴向超声振动的陶瓷练泥机泥料挤出减粘降阻研究
3
作者 戴哲敏 张宇震 +3 位作者 沈国浪 季平 赖增光 贾延旭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针对陶瓷练泥机挤出的泥料表面和内部存在问题,在陶瓷练泥机的挤出螺旋铰刀轴上添加由压电陶瓷产生的轴向超声振动,实现练泥机挤泥过程中减粘降阻的效果。通过分析泥料运动机理,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泥料三维模型,最后将建好的三维模... 针对陶瓷练泥机挤出的泥料表面和内部存在问题,在陶瓷练泥机的挤出螺旋铰刀轴上添加由压电陶瓷产生的轴向超声振动,实现练泥机挤泥过程中减粘降阻的效果。通过分析泥料运动机理,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泥料三维模型,最后将建好的三维模型导入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陶瓷练泥机的挤出螺旋铰刀轴施加轴向超声振动能够降低陶瓷泥料与铰刀及轴面之间的黏附阻力,减小泥料的平均速度梯度,提高平均速度。在振频为24 kHz、振幅为0.6 mm时,挤出泥料平均速度梯度降低37.42%,平均速度提高至0.0161 m/s,减粘降阻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练泥机 轴向超声振动 减粘降阻 陶瓷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化乙烯装置减粘塔系统运行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4
作者 刘经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049-0052,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对炼化乙烯装置减粘塔系统存在的运行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减粘塔系统在提高乙烯收率、控制聚合物生成、保证后续装置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对炼化乙烯装置减粘塔系统存在的运行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减粘塔系统在提高乙烯收率、控制聚合物生成、保证后续装置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由于结垢、腐蚀、液氮供应不足等问题的困扰,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优化减粘剂投加、加强设备检修、完善液氮供应等,从根本上解决系统运行中的诸多难题,确保减粘塔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为乙烯生产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粘塔系统 运行问题 改进措施 乙烯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减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陆军 李东风 《化工时刊》 CAS 2005年第12期43-47,共5页
简述了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的工艺流程;介绍了传统的和现行的急冷油减粘方法,重点介绍了减粘塔技术和添加减粘剂技术;分析了急冷油粘度增长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当前在急冷油粘度变化和减粘剂减粘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急冷油减粘... 简述了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的工艺流程;介绍了传统的和现行的急冷油减粘方法,重点介绍了减粘塔技术和添加减粘剂技术;分析了急冷油粘度增长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当前在急冷油粘度变化和减粘剂减粘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急冷油减粘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冷油 减粘 减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塔河原油的减粘裂化工艺 被引量:2
6
作者 柴志杰 《中外能源》 CAS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塔河原油是一种劣质、重质原油,该原油通过减粘裂化装置加工可得半成品的轻油,还可以得到合格的燃料油。
关键词 塔河原油 减粘裂化装置 减粘燃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蜣螂(Copris ochus Motschulsky)减粘脱附的仿生学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孙久荣 程红 +3 位作者 丛茜 李建桥 陈秉聪 任露泉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85-793,共9页
研究蜣螂减粘脱附的机制 ,为工程机械减粘脱附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途径。用扫描电镜观测了车蜣螂体表的细微结构 ,发现蜣螂体表由隆起、凹陷、裂缝、孔洞等构成了非光滑表面 ,大量的长短不一的刚毛构成了柔性界面 ,蜣螂活动时体表主要... 研究蜣螂减粘脱附的机制 ,为工程机械减粘脱附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途径。用扫描电镜观测了车蜣螂体表的细微结构 ,发现蜣螂体表由隆起、凹陷、裂缝、孔洞等构成了非光滑表面 ,大量的长短不一的刚毛构成了柔性界面 ,蜣螂活动时体表主要呈负性电位变化,其峰值可达 -50mV ;仿蜣螂体表的非光滑表面制作了犁壁和推土板 ,减低阻力减粘脱附效果明显 ;仿蜣螂运动时体表电位的变化 ,设计新的电渗模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 非光滑表面 体表电位 电渗 土壤黏附 仿生学 减粘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体表液的组成及其减粘脱土机理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安琪 任露泉 +1 位作者 陈秉聪 崔相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14,共7页
蚯蚓的体表液利于减粘脱土。本文利用现代测试仪器,结合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研究了蚯蚓体表液和泥鳅分泌液的组成;并应用土壤力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理论,初步探讨了蚯蚓体表液减粘脱土的机理。
关键词 蚯蚓 体表液 减粘 脱土机理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甲鳞片成分与结构及其减粘脱土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崔相旭 张宁 +4 位作者 王煜明 任露泉 徐晓波 陈秉聪 李安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22,共8页
观察和分析表明,穿山甲鳞片利于减粘脱土。本文采用XPS、SEM技术分析了穿山甲鳞片的化学成分,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鳞片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用XRD方法测定了鳞片的X射线衍射谱。利用衍射强度线形精炼方法确定了穿山甲鳞片的结构,并对鳞片... 观察和分析表明,穿山甲鳞片利于减粘脱土。本文采用XPS、SEM技术分析了穿山甲鳞片的化学成分,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鳞片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用XRD方法测定了鳞片的X射线衍射谱。利用衍射强度线形精炼方法确定了穿山甲鳞片的结构,并对鳞片的成分和结构与减粘脱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甲 鳞片 土壤 减粘 脱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刮削与振动原理的减粘降阻镇压装置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宏俊 赵淑红 +2 位作者 谭贺文 杨悦乾 张先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2,共7页
针对镇压作业时,土壤粘附严重、牵引阻力大等问题,借鉴地面机械触土部件减粘降阻法,设计了一种机械式减粘降阻镇压装置。进行镇压装置运动过程分析、镇压轮表面脱土机理分析和刮削板脱土机理分析,为确定镇压装置减粘降阻的能力提供了理... 针对镇压作业时,土壤粘附严重、牵引阻力大等问题,借鉴地面机械触土部件减粘降阻法,设计了一种机械式减粘降阻镇压装置。进行镇压装置运动过程分析、镇压轮表面脱土机理分析和刮削板脱土机理分析,为确定镇压装置减粘降阻的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镇压装置的关键机构进行了设计。为研究机械式减粘降阻镇压装置的工作性能,以弹簧刚度、前进速度和刮削角为试验因素,以牵引阻力、土壤粘附量为试验指标,在室内土槽中进行L9(34)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弹簧刚度、刮削角、前进速度;最优水平组合为弹簧刚度40 N/mm、刮削角30°、前进速度7 km/h。以最优水平组合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牵引阻力39.6 N,土壤粘附量43.24 g。与传统镇压装置的对比试验表明,机械式减粘降阻镇压装置使牵引阻力降低17.8%,土壤粘附量降低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镇压装置 减粘降阻 刮削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镇压辊减粘降阻的有限元分析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佟金 张清珠 +3 位作者 常原 李默 张磊磊 刘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92,共8页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传统镇压辊和仿生镇压辊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中伪应变能约占内能的0.1%,传统镇压辊和仿生镇压辊的牵引阻力的模拟值和试验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1.47%和2.38%,模拟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传统镇压辊和仿生镇压辊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中伪应变能约占内能的0.1%,传统镇压辊和仿生镇压辊的牵引阻力的模拟值和试验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1.47%和2.38%,模拟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从Mises应力云图、镇压辊与土壤接触面积和位移云图3方面对2种镇压辊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生镇压辊与土壤的接触应力显著大于传统镇压辊,更利于将土壤表层的土块压碎;仿生镇压辊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比传统镇压辊降低了79.05%,有利于降低土壤与仿生镇压辊表面的粘附力,且土槽试验结果得到仿生镇压辊的粘附土壤量比传统镇压辊降低52.78%;仿生镇压辊表面的肋条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土壤流动,避免了壅土现象的产生;2种镇压辊的下陷量相差很小,压实阻力基本相同,但仿生镇压辊更利于压实表层土壤;传统镇压辊造成土壤沿镇压辊宽度方向的位移扰动量大于仿生镇压辊,需要消耗更多的功。土槽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镇压辊相比,仿生镇压辊的阻力降低了28.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镇压辊 减粘降阻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形弹性镇压辊减粘防滑结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12
作者 贾洪雷 王文君 +3 位作者 庄健 罗晓峰 姚鹏飞 李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7,共8页
针对仿形弹性镇压辊粘附土壤和滑移率较大的问题,基于典型土壤动物蚯蚓的体表柔性几何特征,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仿形弹性镇压辊的减粘防滑结构,其主体是橡胶凸起,同时采用肋条结构对其进行固定。这种结构具有粘附土壤少、滑移率低、镇压力... 针对仿形弹性镇压辊粘附土壤和滑移率较大的问题,基于典型土壤动物蚯蚓的体表柔性几何特征,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仿形弹性镇压辊的减粘防滑结构,其主体是橡胶凸起,同时采用肋条结构对其进行固定。这种结构具有粘附土壤少、滑移率低、镇压力分布均匀、碎土效果好等优点。通过理论计算和运动学分析对减粘防滑结构的运动过程进行研究,得出橡胶凸起的特征方程,以及凸起高度和肋条高度的取值范围。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得出影响镇压辊粘附土壤量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依次为:凸起高度、肋条高度、载荷;影响镇压辊滑移率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依次为:肋条高度、凸起高度、载荷;得到减粘防滑结构的最佳参数组合为:载荷450.0 N、凸起高度13.9 mm、肋条高度15.1 mm,并找到各因素对粘附土壤质量和滑移率的影响。田间验证试验和对比试验得到镇压辊的粘附土壤质量为39.2 g,滑移率为3.89%,分别比没有减粘防滑结构的镇压辊降低60.1%和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镇压辊 仿形 减粘防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非光滑体表减粘降阻试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国敏 李建桥 +2 位作者 田喜梅 邹猛 李因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8-143,共6页
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运动特性,制备了头部静息态、舒张态、收缩态及体部静息态、舒张态、收缩态6种体表试样;利用微粘附力测试系统,对蚯蚓体表试样和钢试样进行土壤粘附力和滑动阻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表试样的减粘降... 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运动特性,制备了头部静息态、舒张态、收缩态及体部静息态、舒张态、收缩态6种体表试样;利用微粘附力测试系统,对蚯蚓体表试样和钢试样进行土壤粘附力和滑动阻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表试样的减粘降阻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收缩态、静息态、舒张态;而且,头部减粘降阻效果比体部明显;在试验条件下,头部收缩态的土壤粘附力和滑动阻力分别为钢试样的25%和61%,而体部收缩态的土壤粘附力和滑动阻力分别为钢试样的44%和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蚯蚓 非光滑 减粘降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柔性非光滑表面减粘降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云鹏 任露泉 +1 位作者 杨晓东 李建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共4页
对绒布、帆布、钢布、尼龙布、钢链等仿生柔性非光滑表面与田鼠毛皮、45钢进行了法向粘附力和滑动阻力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仿生柔性非光滑表面的粘附力是45钢的16%~40%,滑动阻力是45钢的30%~50%... 对绒布、帆布、钢布、尼龙布、钢链等仿生柔性非光滑表面与田鼠毛皮、45钢进行了法向粘附力和滑动阻力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仿生柔性非光滑表面的粘附力是45钢的16%~40%,滑动阻力是45钢的30%~50%,具有十分明显的减粘降阻效果,为仿生柔性非光滑表面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开发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非光滑表面 仿生 试验 减粘降阻 农业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机械减粘脱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丛茜 任露泉 +1 位作者 陈秉聪 苏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4,共7页
本文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地面机械减粘脱土的方法,并在分类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面机械 减粘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挠性铲斗减粘降阻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任露泉 张建伟 +1 位作者 陈秉聪 齐宝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3-39,共7页
土壤对地面机械触土部件的粘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典型土壤动物体壁的弹性大变形特性,运用D-最优理论设计了11种仿生挠性铲斗,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挠性铲斗与普通铲斗相比降低斗中粘土量约59.4%,降阻达15.85%。... 土壤对地面机械触土部件的粘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典型土壤动物体壁的弹性大变形特性,运用D-最优理论设计了11种仿生挠性铲斗,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挠性铲斗与普通铲斗相比降低斗中粘土量约59.4%,降阻达15.85%。最后分析了仿生挠性铲斗减粘降阻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铲斗 仿生 挠性 减粘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体表液收取方法的初步研究——地面机械减粘脱土仿生研究之一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秉聪 任露泉 +1 位作者 李安琪 胡庆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12,共6页
蚯蚓是一种典型的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而很少粘土。它的体表有一薄层多组分混合的液体,对减粘脱土起一定作用,但由于量少且难于收取,给仿生减粘研究,带来较大困难。经初步探索,本文首次提出利用电刺激法、转移法和浸泡法,可有效收取... 蚯蚓是一种典型的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生活而很少粘土。它的体表有一薄层多组分混合的液体,对减粘脱土起一定作用,但由于量少且难于收取,给仿生减粘研究,带来较大困难。经初步探索,本文首次提出利用电刺激法、转移法和浸泡法,可有效收取到足量的体表液,为研究蚯蚓体表液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体表液 仿生减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推土板减粘降阻机理初探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任露泉 陈德兴 +1 位作者 胡建国 王连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20,共8页
试验证明,仿蜣螂头前部“推土板”形状而设计的仿生推土板,具有较明显的减粘降阻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优化和开发仿生推土板,本文建立了推土板的力学模型,对土壤与推土板接触界面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其减粘降阻的机理。
关键词 仿生 推土板 减粘降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非光滑减粘脱附的自卸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云鹏 任露泉 +2 位作者 李建桥 孙世元 周茹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在柔性非光滑典型生物体表的仿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卸车装卸粘性土时解决其减粘脱附问题的新方法—柔性仿生减粘技术,对其减粘脱附作用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优选了柔性仿生减粘技术方案,为在自卸车上的应用试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自卸车 柔性 仿生 减粘脱附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装置急冷油粘度控制及减粘塔运行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蒋勇 洪晓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2,共5页
针对国内外急冷油减粘技术现状,分析了急冷油粘度增加对循环系统的危害,介绍了旋流分离技术应用于急冷油减粘的工艺过程,该技术克服了其它减粘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指出提高减粘塔顶温度的同时增加参与减粘的急冷油喷淋量,降低减粘塔顶... 针对国内外急冷油减粘技术现状,分析了急冷油粘度增加对循环系统的危害,介绍了旋流分离技术应用于急冷油减粘的工艺过程,该技术克服了其它减粘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指出提高减粘塔顶温度的同时增加参与减粘的急冷油喷淋量,降低减粘塔顶温差、控制好塔釜液面是进一步优化减粘塔操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装置 急冷油 减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