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振动式凝血过程动态测试传感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哲 于源华 +1 位作者 于占江 陈启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35,共9页
随着对手术外科、重症监护室(ICU)等科室患者血液凝固情况床旁快速检测(POCT)的需求越来越大,凝血快速检测技术及方法引起学者及商业的广泛关注。采用电磁振动原理,通过动力学建模,建立由弹性支撑和电磁感应器件组成的振动系统微分... 随着对手术外科、重症监护室(ICU)等科室患者血液凝固情况床旁快速检测(POCT)的需求越来越大,凝血快速检测技术及方法引起学者及商业的广泛关注。采用电磁振动原理,通过动力学建模,建立由弹性支撑和电磁感应器件组成的振动系统微分方程,并进行谐响应分析与振动疲劳耦合分析,优化分析结果并搭建测试装置。利用本装置与凝血试剂配套,建立POCT快速检测血凝的标准曲线,并与进口POCT凝血仪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传感器一阶固有频率为11.368 Hz,其与进口POCT凝血仪测试结果相关性达到0.996,重复性达到0.002。设计的电磁振动式凝血过程动态测试传感器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精度的要求,本研究可为开发干生化凝血过程动态测试POCT仪器提供核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快速检测 传感器 电磁振动 弹性支撑 凝血过程动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粘多糖对肿瘤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杨 王生 +4 位作者 陶丽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究海参粘多糖(hGA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观察经不同浓度的hGAG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采用S-2222发光底物检测凝血因子Xa(FXa)的生成;... 目的探究海参粘多糖(hGA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介导的凝血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模型,观察经不同浓度的hGAG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采用S-2222发光底物检测凝血因子Xa(FXa)的生成;以Fluo-4/AM为荧光探针,在荧光酶标仪下检测细胞Ca2+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组织因子(TF),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对TF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观察hGAG对AKT、MAPK、NF-κB等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hGAG 0.01~1μmol.L-1可以呈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延长肿瘤细胞诱导的血浆复钙时间,并降低FXa的生成,对Ca2+无明显影响,而能够下调TF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p38的磷酸化而对其它信号通路无明显影响。结论 hGAG通过下调TF的表达及p38的磷酸化而抑制MDA-MB-231细胞诱导的凝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粘多糖 凝血过程 MDA-MB-231 组织因子 信号通路 P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530全自动凝血过程分析仪故障一例
3
作者 郭春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5年第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CA530全自动凝血过程分析仪 检修 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对体内凝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小燕 廖家桢 +1 位作者 王硕仁 姚素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666-668,共3页
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实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时间为观察指标,观察气血液等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结果,静脉滴注20ml气血液后,TEG的r、k、e、值都有所变小。ma值有所增大,其中k值与ma值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 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实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时间为观察指标,观察气血液等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结果,静脉滴注20ml气血液后,TEG的r、k、e、值都有所变小。ma值有所增大,其中k值与ma值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2,P<0.05);静脉滴注20ml参芪液后除r值有缩短趋势,其它各值无显著变化;静脉滴注丹参液20ml后TEG的r值有缩短趋势,k值明显缩短P<0.05,其它各值呈增大趋势。静脉滴注20ml或40ml气血液对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不一致,前者呈缩短趋势,后者显著延长。提示不同制剂甚至相同制剂不同剂量,对冠心病患者凝血过程会产生不同的甚或相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 栓弹力图 凝血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导率的变化看温度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5
作者 刘焕成 赵玉衡 杨亚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Z1期73-73,共1页
根据电导率变化情况研究凝血过程是一种新方法。本文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温度对凝血过程的影响。手段是通过实验得到血液在不同温度下凝血过程电导率的变化关系,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凝血过程的电导率—时间关系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证实... 根据电导率变化情况研究凝血过程是一种新方法。本文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温度对凝血过程的影响。手段是通过实验得到血液在不同温度下凝血过程电导率的变化关系,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凝血过程的电导率—时间关系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证实温度对凝血过程确有影响。因此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凝血过程的研究必须在恒温下进行。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变化 凝血过程 时间关系曲线 实验数据 情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导率的变化研究凝血过程
6
作者 赵玉衡 文宗曜 马维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Z1期88-88,共1页
血液凝固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凝血过程,无论是在基础医学上,还是在临床医学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血液凝固的时间和血块回缩时间,目前采用观察方法测定,较为粗糙(如凝固时间正常值为5—10分钟)。
关键词 凝血过程 块回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有何重要作用?
7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9-539,共1页
答: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其中以血小板第三因子(PF3)较为重要。PF3是一种脂蛋白,它在与因子Ⅸa、Ⅷ和Ca^共同激活因子X,以及随后的与因子Xa、V和Ca^2+共同激活凝血酶的反应中作为一... 答: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其中以血小板第三因子(PF3)较为重要。PF3是一种脂蛋白,它在与因子Ⅸa、Ⅷ和Ca^共同激活因子X,以及随后的与因子Xa、V和Ca^2+共同激活凝血酶的反应中作为一种表面催化剂促使反应进行,从而加速了血液凝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板因子 凝血过程 CA^2+ 脂蛋白 因子Ⅸ 因子X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有何重要作用?
8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27,共1页
答: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其中以血小板第三因子(PF3)较为重要。PF3是一种脂蛋白,它在与因子Ⅸa、Ⅷ和Ca^2+共同激活因子X,以及随后的与因子Xa、V和Ca^2+共同激活凝血酶的反应中作... 答: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其中以血小板第三因子(PF3)较为重要。PF3是一种脂蛋白,它在与因子Ⅸa、Ⅷ和Ca^2+共同激活因子X,以及随后的与因子Xa、V和Ca^2+共同激活凝血酶的反应中作为一种表面催化剂促使反应进行,从而加速了血液凝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板因子 凝血过程 CA^2+ 脂蛋白 因子Ⅸ 因子X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有何主要区别?
9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答: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区别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来自血小板,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是组织因子本身所提供的。另外,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过程较为缓慢,约需数分钟之久。而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可... 答: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区别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来自血小板,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是组织因子本身所提供的。另外,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过程较为缓慢,约需数分钟之久。而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可绕过很多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反应速度较快,数秒钟内即可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系统 外源性系统 凝血过程 组织因子 反应步骤 反应速度 小板 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凝血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10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0期930-930,共1页
答: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重要防卸机能,在人体止血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整个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活酶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及纤维蛋白的形成三个阶段。
关键词 凝血过程 机制 活酶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循医嘱使用抗凝药物,远离大出血风险!
11
作者 逄帅 刘静 《健康生活》 2025年第1期29-30,共2页
抗凝药物是一类能够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它们通过干扰人体凝血过程中的某些环节,阻止血液异常凝固,从而保护我们的血管免受血栓的侵害。但如果没有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就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哪些疾病需要用到抗凝药物一般来说,抗... 抗凝药物是一类能够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它们通过干扰人体凝血过程中的某些环节,阻止血液异常凝固,从而保护我们的血管免受血栓的侵害。但如果没有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就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哪些疾病需要用到抗凝药物一般来说,抗凝药物主要用于外周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房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因为这些疾病有凝血风险,一旦发生凝血,很可能危及生命,而抗凝药物在其中可以起到阻止血液异常凝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管内 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 凝血过程 栓形成 肺栓塞 大出 医嘱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凝血过程中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黎明 张荣军 +2 位作者 曹国宪 孙钧铭 金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一种最近被证实的血浆中的纤溶抑制物,在凝血和纤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van Tilburg等的研究显示,TAFI升高可使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轻度增加。Hori等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TAFI血浆浓度和活性显著高于健康... 凝血酶活化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一种最近被证实的血浆中的纤溶抑制物,在凝血和纤溶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van Tilburg等的研究显示,TAFI升高可使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轻度增加。Hori等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TAFI血浆浓度和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肥胖患者TAFI浓度和活性显著高于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和非肥胖的健康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抑制物 凝血过程 酶活化 2型糖尿病患者 水蛭素 TAFI 浆浓度 肥胖患者 健康对照组 静脉
原文传递
血液凝固过程压电响应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铁安 谢乃贤 +1 位作者 聂利华 姚守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4-37,共4页
血液在压电晶体上的凝固,伴随晶体表面质量、粘弹性应力等性能的变化.由血凝各阶段的压电参数变化规律,和血凝过程的生化变化,并注意到压电传感最敏感部分为其电极表面,阐明了血凝三个阶段的复杂压电响应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压电传... 血液在压电晶体上的凝固,伴随晶体表面质量、粘弹性应力等性能的变化.由血凝各阶段的压电参数变化规律,和血凝过程的生化变化,并注意到压电传感最敏感部分为其电极表面,阐明了血凝三个阶段的复杂压电响应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压电传感方程,及从血凝压电特征曲线上提取血液流变学信息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 压电响应 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功能指标: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预警灯塔
14
作者 曾庆桐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12期190-190,共1页
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那就是“凝血”。简单来说,当我们的血管受伤时,血液就会“快速修复”,通过凝血过程形成血块,防止我们流血过多。凝血功能的好坏不仅关乎伤口愈合,还直接影响到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因此,... 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那就是“凝血”。简单来说,当我们的血管受伤时,血液就会“快速修复”,通过凝血过程形成血块,防止我们流血过多。凝血功能的好坏不仅关乎伤口愈合,还直接影响到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发生。因此,了解凝血功能指标,对预防和治疗血栓与出血性疾病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过程 功能指标 性疾病 伤口愈合 快速修复 栓与出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钙水平与凝血指标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洁 潘勤聪 《肝脏》 2015年第3期260-261,共2页
肝脏是产生白蛋白及凝血因子的场所,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出血[1],而钙离子作为凝血因子已公认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检测63例肝硬化患... 肝脏是产生白蛋白及凝血因子的场所,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损害加重,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出血[1],而钙离子作为凝血因子已公认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检测63例肝硬化患者血钙、血磷、PT、APTT 及白蛋白水平,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患者 钙水平 临床分析 指标 因子 功能障碍 凝血过程 AP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涛 张红菊 吴永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54-257,共4页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破裂粥样斑块基础上血栓的形成。斑块中的组织因子可触发凝血,导致凝血酶的形成,并进一步触发凝血过程。因此,凝血酶抑制剂在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直接酶抑制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粥样斑块 组织因子 凝血过程 栓形成 冠心病 冠脉内 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毋崇岭 陈文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3067-3068,共2页
D-二聚体(D-D)作为一种反映患者体内是否形成血栓的标志物,是形成于凝血过程中的交联纤维蛋白的纤溶酶的降解产物[1].血液中D-D水平可反映纤溶活性和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易导致出血,且出血... D-二聚体(D-D)作为一种反映患者体内是否形成血栓的标志物,是形成于凝血过程中的交联纤维蛋白的纤溶酶的降解产物[1].血液中D-D水平可反映纤溶活性和凝血功能是否异常.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由于手术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易导致出血,且出血量较大[2].分析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对脊柱骨折患者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100例脊柱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5d内血小板计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全项及D-D水平,从而分析得出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及危险因素,以期改善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预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柱骨折 凝血过程 交联纤维蛋白 患者功能 脊柱骨折患者 危险因素 纤溶酶 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例老年人凝血象的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丽晓 赵志刚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凝血象的检测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对94例老年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了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老年人 酶原时问 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含量 凝血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剂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期134-135,共2页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需要在体外循环,血液在体外与不同材料接触易导致血栓形成,在静脉壶内与空气接触,激活了凝血过程内在的瀑布反应,造成体外循环中,主要是透析器中空纤维内,凝血酶形成...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需要在体外循环,血液在体外与不同材料接触易导致血栓形成,在静脉壶内与空气接触,激活了凝血过程内在的瀑布反应,造成体外循环中,主要是透析器中空纤维内,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更易发生凝血,导致透析器功能受损、堵塞,严重的甚至可造成透析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终末期肾脏疾病 应用 体外循环 纤维蛋白沉积 凝血过程 透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凝血纤溶指标对比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元芳 吴珊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87-87,共1页
脑卒中时存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异常。为了解急性脑卒中后凝血纤溶活性的变化。我们选择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KPTT),纤溶蛋白(Fg)作为检测指标对部分脑梗塞及脑出血病人进行监测。
关键词 脑出 急性期 纤溶指标 凝血过程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