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T、TM、PIC、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1
作者 覃双全 曾宪华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DIC分为观察组(发生DIC,n=37)及对照组(未发生DIC,n=95)。检测2组血浆TAT、TM、PIC、t-PAIC浓度。应用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T、TM、PIC、t-PAIC浓度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临床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t-PAIC对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预测能力。结果观察组TAT、TM、PIC、t-PAI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517(95%CI:1.155,1.879)]、TM[OR=1.647(95%CI:1.108,2.186)]、PIC[OR=3.989(95%CI:2.986,4.992)]、t-PAIC[OR=1.111(95%CI:0.854,1.368)]是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发生DIC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T、TM、PIC、t-PAIC是预测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有效指标(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790,0.939)、0.771(95%CI:0.673,0.870)、0.847(95%CI:0.804,0.889)、0.680(95%CI:0.573,0.787),联合预测效能更优异(P<0.001),AUC为0.904(95%CI:0.875,0.933)。结论TAT、TM、PIC和t-PAIC检测对判断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是否发生DIC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4个指标联合预测DIC的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血液毒素 中毒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抗纤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PIC、t-PAIC联合APACHEⅡ评分在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燕辉 张小河 +1 位作者 何奕东 陈晓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4-0107,共4页
研究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在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揭西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 研究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在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揭西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作研究组。另取因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TAT、PIC、t-PAI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此外,根据随访结局的差异,将研究组患者分作死亡组及生存组,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与评分的差异。TAT、PIC、t-PAI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效能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浆TAT、PIC、t-PAI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血浆TAT、PIC、t-PAI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7.12±6.15)ng/ml、(1.62±0.40)μg/ml、(26.27±6.90)ng/ml、(23.55±4.28)分,均高于存活组的(23.37±4.76)ng/ml、(1.34±0.27)μg/ml、(23.25±5.79)ng/ml、(19.71±3.69)分(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在预测重症患者死亡时,血浆TAT、PIC、t-PAIC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能。结论 血浆TAT、PIC、t-PAIC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为重症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纤溶-抗纤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PIC、TM、tPAI-C预测孕中晚期孕妇深静脉血栓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宇 孙秋瑾 +1 位作者 张雯雯 刘美玲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9-83,2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检测对孕中晚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于本院产科建立完整产前检... 目的:探讨血浆中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检测对孕中晚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于本院产科建立完整产前检查档案并计划分娩的孕中晚期DVT孕妇48例(DVT组)和健康孕妇5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TAT、PIC、TM、tPA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DVT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点和预测效能。结果:DVT组孕晚期PLT低于孕中期,FIB、PT、TAT、PIC、TM、tPAI-C值高于孕中期(P<0.05),对照组孕中期和孕晚期上述各指标无差异(P>0.05);DVT组孕晚期、孕中期FIB、PT低于对照组,TAT、PIC、TM、tPAI-C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TAT、PIC、TM、tPAI-C值是孕中晚期孕妇发生DVT独立影响因素(P<0.05)。PIC、TM、tPAI-C联合检测对孕中晚期孕妇发生DVT的预测价值最高(P<0.05)。结论:TAT、PIC、TM、tPAI-C为影响孕中晚期DVT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晚期 深静脉血栓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纤溶-抗纤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TM、TAT、PIC、t-PAIC水平对DIC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静 孙志鹏 +2 位作者 李娟 肖娜娜 哈小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111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标准,分为DIC组和非DIC组。在临床怀疑DIC时检测诊断DIC相关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及TM、TAT、t-PAIC、PIC。比较组间TM、TAT、t-PAIC、PIC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DIC组的TM、PIC和t-PAIC值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值诊断D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861、0.819;cut-off值分别为:24.950U/mL、2.836μg/mL、13.100ng/mL;灵敏度分别为:60.7%,89.3%,71.4%;特异度分别为:81.0%,82.8%,87.9%,采用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5.7%。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TM、t-PAIC和PIC水平等对早期诊断DIC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纤溶-抗纤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TAT、TM、PIC和t-PAIC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曾镇桦 高海闽 +3 位作者 黄绍生 陈贵平 吴阿阳 韩贤良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治疗脓毒症患者82例,按照患者...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治疗脓毒症患者82例,按照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成生存组(n=59)和死亡组(n=23)。检测并比较2组凝血指标及血浆TAT、TM、PIC和t-PAIC水平。ROC分析血浆TAT、TM、PIC、t-PAIC及四者联合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比例、SOFA评分及乳酸水平均高于生存组(t/χ^(2)/U/P=7.030/0.000、4.037/0.000、12.740/0.000、11.315/0.000、8.432/0.006),血浆TAT、TM、PIC、t-PAIC、PT、FDP、DD水平均高于生存组(U/P=4.544/0.001、5.021/0.000、3.432/0.000、5.732/0.038、2.283/0.029、3.844/0.001、3.901/0.010),血浆TAT、TM、PIC、t-PAIC水平及四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01、0.522、0.720和0.944,以四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最好。结论血浆TAT、TM、PIC和t-PAIC各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识别脓毒症尤其在预后判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抗纤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TM、PIC和t-PAIC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莫显文 宋仁义 +6 位作者 梁棱 李炎梅 朱金月 覃远文 吴承杰 覃平 罗锦英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12-714,718,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 目的分析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73例,纳入观察组。按照1∶1原则在同期选择体检健康的受试者73例,纳入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TAT、TM、PIC和t-PAIC水平,随访6个月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TAT、TM、PIC和t-PAIC水平;分析非MACE组及MACE组血清TAT、TM、PIC和t-PAIC水平差异;探讨血清TAT、TM、PIC和t-PAIC水平与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TM、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A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非MACE组及MACE组患者血清T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血清TM、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均P<0.05)。血清TAT水平与预后(MACE)发生无关(P>0.05),血清TM、PIC和t-PAIC水平与预后(MACE)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TAT、TM、PIC和t-PAIC异常表达,其中血清M、PIC和t-PAIC水平与预后MACE发生有关,建议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抗纤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冠脉支架植入术 血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