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9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森林 孟昭业 +2 位作者 董震 杨震 寿柏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 :评价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在 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上分别造成 8mm缺损 ,左侧用管腔内注入NGF的几丁质管修复 ,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 8周和... 目的 :评价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NGF)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在 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上分别造成 8mm缺损 ,左侧用管腔内注入NGF的几丁质管修复 ,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 8周和 16周分别取 8只动物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术后 8周 ,实验组的再生神经已通过近远中吻合口 ,神经纤维密集成束 ;术后 16周 ,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 ,神经纤维束增粗 ,形态接近于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轴突总截面积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GF几丁质管可为免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几丁质管 修复 面神经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管套接兔两近端神经防治创伤性神经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会敏 陈咏莲 +3 位作者 叶挺军 侯春林 臧鸿声 苟三怀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9-30,共2页
采用几丁质管套接家兔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经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标记证明:两近瑞神经轴索能够在几丁质管中再生2~5mm,两端轴索互相重迭后停止生长,无神经瘤形成,几丁质管在组织的分解与吸收是通过单核细胞及其衍生的巨噬细胞... 采用几丁质管套接家兔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经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标记证明:两近瑞神经轴索能够在几丁质管中再生2~5mm,两端轴索互相重迭后停止生长,无神经瘤形成,几丁质管在组织的分解与吸收是通过单核细胞及其衍生的巨噬细胞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管 神经瘤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管修复下齿槽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卜寿山 许金菊 +2 位作者 徐颂成 胡小娅 尹林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4期259-260,共2页
目的 探讨几丁质管在修复下齿槽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在一侧下齿槽神经造成 8mm缺损 ,神经缺损的近远端用几丁质管桥接。术后 12、18周通过组织学和电生理学观察下齿槽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 12周 ... 目的 探讨几丁质管在修复下齿槽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在一侧下齿槽神经造成 8mm缺损 ,神经缺损的近远端用几丁质管桥接。术后 12、18周通过组织学和电生理学观察下齿槽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 12周 ,再生神经连接原缺损区的神经近远端 ,下齿槽神经的完整性得以恢复 ,再生神经传导速度为 2 4 .5 1± 3.12m s。术后 18周 ,再生神经进一步成熟 ,神经传导速度为 2 7.2 1± 4 .4 2m s。结论 几丁质管能有效引导下齿槽神经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管 神经再生 动物实验 下齿槽神经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几丁质管桥接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森林 孟昭业 +5 位作者 马捷 周楠 兰俊 蒋勇 王秦 王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含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 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分别造成 8mm的缺损 ,左侧用管腔内注入 NGF的几丁质管修复 ,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 8、16周 ,分别取 8... 目的 探讨含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将 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分别造成 8mm的缺损 ,左侧用管腔内注入 NGF的几丁质管修复 ,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 8、16周 ,分别取 8只兔进行电生理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 实验侧术后 8周 ,再生神经中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排列整齐 ,有髓神经的髓鞘厚 ,板层结构清晰 ;术后 16周 ,再生神经中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 ,形态接近正常神经。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含 NGF的几丁质管可为兔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缺损 神经生长因子 几丁质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促进兔面神经再生
5
作者 张森林 孟昭业 +3 位作者 寿柏泉 许建辉 杨震 马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面神经 几丁质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管桥接喉返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余东晖 屈季宁 +1 位作者 杨强 肖伯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69-173,共5页
为在恢复神经再支配手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所致的喉麻痹中,探索一种新的可避免神经误向支配的方法,采用非神经生物材料几了质管,桥接狗喉返神经干的缺损,并用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5个月,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生理等检测,显示两组... 为在恢复神经再支配手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所致的喉麻痹中,探索一种新的可避免神经误向支配的方法,采用非神经生物材料几了质管,桥接狗喉返神经干的缺损,并用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术后5个月,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生理等检测,显示两组动物的喉内肌皆获得神经再支配.实验组术侧声带较明显恢复了和健侧一致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甲杓肌(Thyroarytenoid,TAM)和环杓后肌(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des,PCAM)也分别出现了相应的生理性自发肌电;对照组的术侧声带无明显的运动,TAM和PCAM则在呼气期和吸气期均出现不规则的持续密集自发肌电.提示几丁质桥接喉返神经干缺损可使其定向性再生,选择性支配喉内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几丁质 神经再支配 喉道神经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管桥接周围神经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芶三怀 侯春林 +1 位作者 孙华成 王东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9-220,共2页
采用生物材料几丁质制成的管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周取桥接物远近端和中央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再生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平行排列,极性一致,相邻神经纤维共用同一髓鞘,有髓神经纤维有分... 采用生物材料几丁质制成的管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2周取桥接物远近端和中央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再生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平行排列,极性一致,相邻神经纤维共用同一髓鞘,有髓神经纤维有分支现象,髓鞘完整,板层与板层排列紧密,轴突膜与髓鞘膜紧密相邻,间质无髓神经纤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再生神经纤维 超微结构 坐骨神经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糖橘几丁质酶基因orange1.1t05124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8
作者 胡亚平 陈聪 +4 位作者 吉前华 郭雁君 郭丽英 蒋惠 杨凤梅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柑橘几丁质酶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真菌蛋白,可以降解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利用沙糖橘的cDNA文库克隆了沙糖橘几丁质酶基因orange1.1t05124。该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末端,包含3个外显子。将该基因克隆到pEASY-Blunt E1载体中,测序验证序列无... 柑橘几丁质酶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真菌蛋白,可以降解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利用沙糖橘的cDNA文库克隆了沙糖橘几丁质酶基因orange1.1t05124。该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末端,包含3个外显子。将该基因克隆到pEASY-Blunt E1载体中,测序验证序列无误,随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异丙基-β-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生成了目的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验证成功表达,在产物的包涵体中纯化到了目标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信号肽,定位在细胞外,是单体的球状蛋白质。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几丁质酶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同源蛋白质,且都含有GH19几丁质酶催化结构域。对柑橘几丁质酶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可为了解该基因家族的抗病机理和开发基于几丁质酶的新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提供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橘 几丁质酶基因 原核表达 抗真菌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几丁质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晓驰 路喻丹 +4 位作者 冯新 高敏霞 赖瑞联 陈桂信 陈义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探究几丁质酶基因家族(CHis)的特征和功能,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中鉴定得到18个AcCHi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它们分别聚在GH18和GH19分支,可分为6小组,组内各成员间的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Ac... 为探究几丁质酶基因家族(CHis)的特征和功能,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中鉴定得到18个AcCHi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它们分别聚在GH18和GH19分支,可分为6小组,组内各成员间的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具有较高的相似性。AcCHis基因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涉及激素响应、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调控。18个AcCHis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其中有5个基因发生了片段重复。AcCHis的表达可能受到miR172、miR408调控。AcCHis中,GH18与GH19成员在不同组织(成熟果、幼果、叶、茎、花)中的转录差异明显。在猕猴桃果实贮藏过程中,90.9%的GH18成员不表达或表达量较低;而71.4%的GH19成员呈现差异表达,其中猕猴桃果实中AcCHi8在25℃贮藏1周和4℃贮藏1~3周均上调表达,以4℃贮藏3周的表达量最大(为对照的188倍),而果实浸泡ABA后在25℃贮藏1周的表达下调,推测AcCHis基因可能参与采后果实贮藏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猕猴桃 基因鉴定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蚜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10
作者 苗治国 洪牛 +6 位作者 刘东阳 徐蓬军 邓全 闫芳芳 余佳敏 李茂业 刘苏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71,共10页
桃蚜Myzus persicae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本研究分析了桃蚜几丁质合成酶1(chitin synthase 1,CHS1)基因MperCHS1的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MperCHS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 桃蚜Myzus persicae是重要的农业害虫。本研究分析了桃蚜几丁质合成酶1(chitin synthase 1,CHS1)基因MperCHS1的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了MperCHS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解析了MperCHS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MperCHS1含有19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为4707 bp,其编码的蛋白具有保守的几丁质合成酶结构域,且与豌豆蚜CHS1亲缘关系最近。MperCHS1在1龄若虫期表达量最低,而在2龄和3龄若虫期表达量最高。沉默MperCHS1后48、72、96 h和120 h,桃蚜存活率分别下降至68.6%、57.1%、50.8%和49.2%。此外,沉默MperCHS1导致41.7%的若蚜无法正常蜕皮,雌成蚜的产蚜量也显著减少。本论文明确了MperCHS1在桃蚜生长发育和生殖中的重要功能,研究结果为开发基于MperCHS1基因沉默的桃蚜新型防治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几丁质合成酶 序列分析 表达模式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丁质壳聚糖制备微孔活性炭
11
作者 叶伟闯 武晶 李海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5,192,共5页
以几丁质、壳聚糖为原料,氯化铯为活化剂制备微孔生物质活性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测试、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表征活性炭结构。结果表明,几丁质或壳聚糖与氯化铯的质量... 以几丁质、壳聚糖为原料,氯化铯为活化剂制备微孔生物质活性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测试、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表征活性炭结构。结果表明,几丁质或壳聚糖与氯化铯的质量比分别为2∶1,在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制备,活性炭样品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基团,几丁质、壳聚糖活性炭样品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09.80 m^(2)/g和590.40 m^(2)/g、总孔容分别为0.21 cm^(3)/g和0.25 cm^(3)/g,优势孔径都分布在1.01 nm左右,均为微孔活性炭。因此氯化铯作活化剂可制备微孔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壳聚糖 活性炭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与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12
作者 毕书红 高月明 +4 位作者 苏春燕 王悦 唐雯 何莲 张爱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与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来自2014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测定基线血CHI3L... 目的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 3-like protein 1,CHI3L1)与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来自2014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测定基线血CHI3L1水平,并根据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CHI3L1组和低CHI3L1组,随访9年。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高CHI3L1组和低CHI3L1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曲线描述CHI3L1与全因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或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0.0(38.2,113.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CHI3L1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低CHI3L1组(χ^(2)=4.720,P=0.030),2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χ^(2)=1.954,P=0.162)。当CHI3L1≥199.8 ng/ml时,全因死亡率随着CHI3L1水平的增加有明显增加(HR=1.747,95%CI:1.035~2.947,P=0.03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HR=1.029,95%CI:1.001~1.056,P=0.040)、长透析龄(HR=2.251,95%CI:1.310~3.868,P=0.003)、收缩压高(HR=1.022,95%CI:1.008~1.036,P=0.002)、血肌酐低(HR=0.135,95%CI:0.064~0.283,P<0.001)均为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种因素校正后高CHI3L1仍然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63,95%CI:1.010~3.813,P=0.047)。结论高CHI3L1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于低CHI3L1组患者,血CHI3L1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 血液透析 预后 全因死亡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生物质制备含氮生物基化学品进展及挑战
13
作者 刘启顺 褚德育 +1 位作者 马金晶 尹恒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65-4081,共17页
大量化石资源开采和利用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化学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生物质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碳资源,其转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几丁质作为... 大量化石资源开采和利用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化学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生物质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碳资源,其转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几丁质作为第二大生物质,是唯一含氮多糖;将几丁质转化制备含氮化学品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近年来,将几丁质转化制备含氮化学品取得较大进展。主要针对几丁质含氮结构特点,总结了几丁质水解生成寡聚物和单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及几丁质及单糖转化制备呋喃化合物、杂环含氮化学品和其他含氮化学品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几丁质及单体催化转化制备3-乙酰氨基-5-乙酰基呋喃的进展和规律。针对这些进展,还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几丁质催化转化制备含氮化学品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化学过程 催化 几丁质 含氮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内切几丁质酶酶学性质及制备低聚壳寡糖功能分析
14
作者 赵节昌 王启源 +4 位作者 宋珂昕 陈腾 王峰 杨杰 高兆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8,共10页
为开发几丁质及壳聚糖生物转化活性寡聚糖并实现几丁质酶在食品防腐及生防方面的应用,从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XZ-Sa62中分离纯化几丁质酶(ChiA-Sa62),并研究其生物转化及抗菌功能。本实验采用Q-Sepharose Fast Flow、S... 为开发几丁质及壳聚糖生物转化活性寡聚糖并实现几丁质酶在食品防腐及生防方面的应用,从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XZ-Sa62中分离纯化几丁质酶(ChiA-Sa62),并研究其生物转化及抗菌功能。本实验采用Q-Sepharose Fast Flow、Sephadex G-100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ChiA-Sa62,经纯化后ChiA-Sa62纯化倍数为41.3倍,比活力为1119.8 U/mg。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得ChiA-Sa62是分子质量为62.55 kDa的单亚基蛋白。ChiA-Sa62在50℃和pH 5.0的条件下,活性最高,并在60℃以下及pH 3.0~9.0范围内有良好稳定性。金属盐离子Ca^(2+)、Mn^(2+)、Mg^(2+)和Co^(2+)可激活酶活性。ChiA-Sa62对几丁质及脱乙酰度75%的壳聚糖具有专一内切水解活性,薄层色谱显示,水解产物分别为2~5个N-乙酰氨基葡萄糖单位的几丁寡糖和2~4个D-氨基葡萄糖单位的壳寡糖。ChiA-Sa62对底物胶体几丁质的米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值分别为2.75 mg/mL和64.52 U/mg。ChiA-Sa62可强烈抑制所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碘化丙啶染色显示,经ChiA-Sa62处理后的灰葡萄孢菌丝其细胞膜受到破坏。水解产物壳寡糖对致病性G^(-)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LIVE/DEAD染色显示壳寡糖可致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本实验结果表明,Chi A-Sa62几丁质及壳聚糖在生物转化以及食品防腐及生物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金色链霉菌 酶学特性 生物转化 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和flg22诱导的辣椒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特征
15
作者 巩雪峰 许艺 +3 位作者 宋占锋 陈鑫 陈琼 侯思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0-1200,共11页
【目的】为明确几丁质和鞭毛蛋白衍生肽flg22诱导的辣椒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特征,探讨辣椒先天免疫生理响应与辣椒抗多种病害的关系。【方法】以5个四川本地辣椒品种幼苗为试材,鉴定它们对青枯病和疫病病情指数和抗性水平,采用水培法... 【目的】为明确几丁质和鞭毛蛋白衍生肽flg22诱导的辣椒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特征,探讨辣椒先天免疫生理响应与辣椒抗多种病害的关系。【方法】以5个四川本地辣椒品种幼苗为试材,鉴定它们对青枯病和疫病病情指数和抗性水平,采用水培法培育幼苗并进行外源几丁质和flg22处理,检测各品种不同诱导时间下幼苗根系生长、气孔孔径、胼胝质沉积、活性氧(ROS)积累和SOD、CAT活性,以及先天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综合评价其生理响应及其与抗病性关系。【结果】(1)各品种幼苗青枯病和疫病病情指数以‘川腾10号’最低,抗病性最强,以‘本地条椒’最高,抗病性最弱。(2)外源几丁质和flg22抑制了各品种幼苗根系生长速率,诱导离体叶片气孔闭合,促进叶片细胞壁胼胝质沉积加厚,ROS含量持续增加,SOD和CAT活性不断提高。各品种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以‘川腾10号’最高,‘本地条椒’最低,并且平均隶属函数值与疫病、青枯病病情指数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3)外源flg22和几丁质诱导‘川腾10号’幼苗先天免疫相关基因CaWRKY22、CaMAPK7和ChiIV3显著上调表达。【结论】外源flg22和几丁质可诱导辣椒幼苗先天免疫生理响应,且响应程度强弱在品种间存在差异,依据生理响应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可综合评价辣椒品种的抗病水平;‘川腾10号’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多抗性水平最好,这与其先天免疫相关基因CaWRKY22、CaMAPK7和ChiIV3的显著上调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植物先天免疫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flg22 几丁质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几丁质三糖苷酶、几丁质酶3样蛋白1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黄晶 孙文早 +3 位作者 胡绍波 李珊 刘芳 李君芳 《临床内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几丁质三糖苷酶(CHIT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根据是否合并DPN将其再分为DPN组(76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几丁质三糖苷酶(CHIT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根据是否合并DPN将其再分为DPN组(76例)和非DPN组(84例),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与T2DM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16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入院当天或次日上午的空腹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CHIT1和YKL-40的表达水平。比较DPN组和非DPN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各组受试者CHIT1和YKL-40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PN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CHIT1和YKL-40水平对于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价值。结果DPN组患者TC水平显著高于非DPN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T2DM病程、LDL-C、HDL-C、TG及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和DPN组血清CHIT1和YKL-40的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DP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血清CHIT1和YKL-40表达水平升高均为DP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HIT1和YKL-40二者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DPN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CHITI和YKL-40水平升高与T2DM发生和DPN进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DPN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几丁质三糖苷酶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原文传递
不同环境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生长、产孢及几丁质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殿明 张慧梅 +5 位作者 李柠杏 孙焱森 李若冰 乔军 才学鹏 孟庆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9-718,共10页
[目的]研究温度、pH和不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生长及产孢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碳氮饥饿条件下几丁质酶的表达水平,优化该菌的培养条件,为该菌的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圆锥节丛孢菌AC-s... [目的]研究温度、pH和不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生长及产孢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碳氮饥饿条件下几丁质酶的表达水平,优化该菌的培养条件,为该菌的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圆锥节丛孢菌AC-shz1菌株接种于YPSSA培养基,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pH(5.0、5.5、6.0、6.5、7.0、7.5和8.0)、碳源(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几丁质)、氮源(甘氨酸、苯丙氨酸、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尿素)和碳氮比(1∶1、5∶1、10∶1、20∶1、40∶1)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及形态,测定其产孢能力;在碳氮源饥饿条件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种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圆锥节丛孢菌在温度15~30℃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能力最强;在pH为6.5~7.5时菌丝生长良好,其中以pH 7.0时产孢能力最强。圆锥节丛孢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其中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产孢量最高;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蛋白胨,含酵母粉的培养基产孢量最高,以葡萄糖和酵母粉为碳氮源的最适碳氮比为5∶1。与对照组相比,在碳饥饿条件下,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14(AC-14,P<0.01)和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190(AC-190,P>0.05)基因转录水平上调,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379(AC-379,P>0.05)和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483(AC-483,P<0.01)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在氮饥饿条件下,上述4种几丁质酶基因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粉,最适碳氮比为5∶1。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具有高效的捕食线虫真菌生物防控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圆锥节丛孢菌 温度 pH 碳氮源 几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生物学功能、三维结构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欢 何祺 +5 位作者 崔佳琳 靳彬艳 路星星 张晓鸣 凌云 张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3,277,共14页
由于农用化学品存在靶标有限性和耐药性等问题,新靶标的开发成为农药研发的重中之重。几丁质是昆虫表皮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几丁质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可将几丁质脱乙酰化为壳聚糖,这一过... 由于农用化学品存在靶标有限性和耐药性等问题,新靶标的开发成为农药研发的重中之重。几丁质是昆虫表皮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几丁质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可将几丁质脱乙酰化为壳聚糖,这一过程除了影响昆虫体壁和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外,还可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或决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A有望成为新农药创制的候选靶标。本文介绍了CDA作为作物保护潜在靶标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当前不同来源CDA的生化功能、晶体结构、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式和以及近年来已报道的以CDA为靶标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可为以几丁质脱乙酰酶为靶标的抑制剂的筛选以及新型农药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脱乙酰酶 生物功能 潜在应用价值 晶体结构 抑制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几丁质酶-3类蛋白-1、CC趋化因子受体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阳阳 李义沙 +2 位作者 李凯 陈红霞 田磊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51-53,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类蛋白-1(CHI3L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AIS患者129例作为AIS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探讨血清几丁质酶-3类蛋白-1(CHI3L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AIS患者129例作为AIS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63例、中度组39例和重度组27例,随访3个月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97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另选取同期97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AIS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预后AIS患者血清CHI3L1、CCR2水平。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HI3L1、CCR2水平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IS组血清CHI3L1、CCR2水平高于对照组(t=38.958、21.382,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CHI3L1、CCR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38、34.760,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中的CHI3L1、CCR2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t=6.226、8.694,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HI3L1、CCR2水平均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493、2.593,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HI3L1、CCR2及两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0.882、0.965,敏感度为70.10%、86.60%、87.63%,特异度为93.75%、90.62%、96.87%,两者联合预测优于血清CHI3L1、CCR2单独预测(Z=2.990、2.931,P<0.05)。结论AIS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清CHI3L1、CCR2水平越高,两者均可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3类蛋白-1 CC趋化因子受体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微泡菌Microbulbifer thermotolerans YLW106几丁质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20
作者 欧阳玉滢 林梅 +9 位作者 王巧贞 卢波 吕心悦 黄俊 周蓉 梁士颉 覃秋容 王青艳 黄庶识 廖思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为促进几丁质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从耐热微泡菌Microbulbifer thermotolerans YLW106菌株中克隆、表达几丁质酶基因,并探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Chi2375,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酶Chi2375... 为促进几丁质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从耐热微泡菌Microbulbifer thermotolerans YLW106菌株中克隆、表达几丁质酶基因,并探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Chi2375,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酶Chi2375。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重组酶Chi2375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50、55℃的半衰期(t_(1/2))分别为60和2 h;最适pH值为8.0,在pH值为3.5-12.0条件下,4℃保温24 h后重组酶Chi2375的相对酶活力保持在85%以上,酶活力较为稳定;5 mmol·L^(-1)的Cu^(2+)、1%的Triton X-100和1%的DTT对重组酶Chi2375具有促进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约为140%、130%和180%;最适底物为β几丁质,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重组酶Chi2375的V_(max)和K_(m)分别为(7.49±0.25)U·mg^(-1)、(33.75±1.24)mg·mL^(-1);重组酶Chi2375与胶体几丁质反应的产物为纯度90%以上的几丁二糖,在医药和食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微泡菌 几丁质 克隆表达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