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冷却下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明阳 于永新 +2 位作者 程耀楠 李录彬 赵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5,共8页
理论分析了锯齿化程度、锯齿化频率与锯齿化步距等几何表征模型;在高压冷却条件下进行了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切削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试验,并对不同切削用量与冷却液压力下的切屑进行试样制备及抛磨,以分析锯齿形切屑的形貌及表征;... 理论分析了锯齿化程度、锯齿化频率与锯齿化步距等几何表征模型;在高压冷却条件下进行了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刀具切削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试验,并对不同切削用量与冷却液压力下的切屑进行试样制备及抛磨,以分析锯齿形切屑的形貌及表征;分析了不同切削参数下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增大,切屑的锯齿化程度和锯齿化步距增大,而锯齿化频率减小;随着冷却液压力的增大,切屑的锯齿化程度降低,锯齿化频率增大,锯齿化步距先增大后减小;在高压冷却条件下切屑的断屑能力得到了提高,且随着冷却液压力的增大,断屑效果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形切屑 几何表征 高压冷却 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 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数学问题的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姚元锦 张辅 孟世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4-157,共4页
从数学学科属性的角度对问题表征形式进行研究,界定了中学数学问题的代数表征和几何表征,并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探讨了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相结合在中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相结合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 从数学学科属性的角度对问题表征形式进行研究,界定了中学数学问题的代数表征和几何表征,并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探讨了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相结合在中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相结合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认识问题的全息性,促进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形成良序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和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问题解决 代数表征 几何表征 问题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时制的体貌功能分析——基于二维几何表征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3
作者 卞京 张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12,共8页
以往有关时制与体貌的关系研究认为过去时对应完整体,为观察动貌提供了一个外部视角;现在时对应惯常体,为动貌提供了重复观察的视角。但是,本文在使用Croft提出的二维几何表征对不同动貌类型的动词进行体貌的二维表征分析时发现,英语时... 以往有关时制与体貌的关系研究认为过去时对应完整体,为观察动貌提供了一个外部视角;现在时对应惯常体,为动貌提供了重复观察的视角。但是,本文在使用Croft提出的二维几何表征对不同动貌类型的动词进行体貌的二维表征分析时发现,英语时制不仅能为不同类型的动貌提供不同的观察视点,并且能够同时改变动词所表征的原始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制 体貌 视点功能 动貌转换功能 二维几何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二维绘图系统的射影几何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崔伟东 田捷 葛江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4期100-101,122,共3页
文章给出了一种在传统的计算机二维绘图系统增加射影几何方法的途径。该方法基于位于以视点为中心的单位球表面上的点与图像面上的点之间的投影变换。简要介绍了射影几何基础以及用它来处理视图的基本方法,用实例初步演示了该系统的某... 文章给出了一种在传统的计算机二维绘图系统增加射影几何方法的途径。该方法基于位于以视点为中心的单位球表面上的点与图像面上的点之间的投影变换。简要介绍了射影几何基础以及用它来处理视图的基本方法,用实例初步演示了该系统的某些优点和准三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二维绘图系统 射影几何表征 几何实体 图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表征和差分算法的微网保护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启明 魏霖 +3 位作者 高杰 程尹曼 王玉娇 沈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07-3015,共9页
针对目前微网保护方法存在选择性差、阈值整定麻烦以及计算数据量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几何表征和差分算法的微网保护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不同位置故障后微网各母线上电气量的特征,画出线路两端母线上相角差的区间图;然后,结合椭圆曲线... 针对目前微网保护方法存在选择性差、阈值整定麻烦以及计算数据量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几何表征和差分算法的微网保护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不同位置故障后微网各母线上电气量的特征,画出线路两端母线上相角差的区间图;然后,结合椭圆曲线的几何表征方法,给出一种利用椭圆曲线拟合微网各母线上特征余弦的方法;接着,由电气量分析结果和特征余弦获取各母线上的差分方向,由此检测出故障区段;最后,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仅用20个数据点就能有效判别微网中各种不同类型故障,且能同时适应微网处于孤岛模式、并网模式以及带不平衡负荷模式运行,还简化了故障阈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表征 差分算法 微网保护方法 椭圆曲线 特征余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帅康 李嫚 陈乾 《工具技术》 2019年第10期23-28,共6页
针对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的研究多侧重于锯齿化程度与频率,且切削用量和刀具参数对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影响规律不一致.基于锯齿形切屑各种几何表征方法的定义,对两组正交试验的钛合金锯齿形切屑金相样本进行了各几何表征数值的测量计算,... 针对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的研究多侧重于锯齿化程度与频率,且切削用量和刀具参数对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影响规律不一致.基于锯齿形切屑各种几何表征方法的定义,对两组正交试验的钛合金锯齿形切屑金相样本进行了各几何表征数值的测量计算,依据各几何表征的测量结果,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以及刀具前角对各几何表征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锯齿形切屑 切削参数 几何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喷嘴口微孔的几何与表面表征(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伟立 胡仕新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燃料喷嘴口的微孔在汽车发动机的燃料效率和尾气排放中起关键作用 .微孔的几何与表面质量的表征对理解其制造过程及其对喷嘴功能的影响十分重要 ,然而由于其尺寸小 ,对这类微孔质量的表征一直是一个难题 .本文介绍作者最近进行的用扫描... 燃料喷嘴口的微孔在汽车发动机的燃料效率和尾气排放中起关键作用 .微孔的几何与表面质量的表征对理解其制造过程及其对喷嘴功能的影响十分重要 ,然而由于其尺寸小 ,对这类微孔质量的表征一直是一个难题 .本文介绍作者最近进行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来表征微孔质量研究的一个实例 .虽然大多数计量系统并不是为测量像喷嘴口的微孔这类非平面特征设计的 ,只要合理选择装置和测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燃料喷嘴口 微孔 几何表征 扫描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切削锯齿形切屑表征的研究现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奇彪 刘战强 +1 位作者 苏国胜 张克国 《工具技术》 2011年第5期3-8,共6页
研究高速切削形成的锯齿形切屑的表征有利于科学地阐释锯齿形切屑的形成机理。这种表征包括几何表征和物理表征。几何表征是从切屑的几何形状和形成机理上进行表征,几何形状可用切屑的锯齿化程度来表征,形成机理可分别用绝热剪切理论和... 研究高速切削形成的锯齿形切屑的表征有利于科学地阐释锯齿形切屑的形成机理。这种表征包括几何表征和物理表征。几何表征是从切屑的几何形状和形成机理上进行表征,几何形状可用切屑的锯齿化程度来表征,形成机理可分别用绝热剪切理论和周期性断裂理论来表征。物理表征包括锯齿形切屑的变形、显微硬度、微观组织结构的表征。切屑变形包括切屑单元变形和绝热剪切带变形,且后者大于前者;锯齿形切屑的显微硬度由绝热剪切带中心向外逐渐降低,且高于基体材料硬度;切屑内部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基体材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绝热剪切带上,而绝热剪切带分为形变带和转变带,形变带表现为晶粒的细化和拉长,转变带则伴随着相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切削 锯齿形切屑 切屑表征 几何表征 物理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表征形式的角度论中学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9
作者 毛雪琴 池红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25期21-21,共1页
个性化学习是我国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笔者从心理学中表征形式的角度探究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并指出:中学数学教师应把代数和几何两种表征形式相结合来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解决问题并反思过程,在一定知识深... 个性化学习是我国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笔者从心理学中表征形式的角度探究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并指出:中学数学教师应把代数和几何两种表征形式相结合来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解决问题并反思过程,在一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其认清自身特征,促使其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表征形式 代数表征 几何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硬刀具高速切削钛合金锯齿形切屑表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敏 李嫚 王风奇 《现代机械》 2022年第5期28-33,共6页
对PCD/PCBN两种超硬刀具高速切削钛合金TC4形成的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齿距大小取决于靠近刀尖处切削底层材料发生热塑剪切失稳所需切削路程长短,齿距都随切削速度增加而减小,都随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增加而增加。... 对PCD/PCBN两种超硬刀具高速切削钛合金TC4形成的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齿距大小取决于靠近刀尖处切削底层材料发生热塑剪切失稳所需切削路程长短,齿距都随切削速度增加而减小,都随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增加而增加。锯齿化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节锯齿切屑相对于后续锯齿切屑的向外滑移距离,锯齿化程度都随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锯齿化频率都随切削速度增加而增加,都随进给量、背吃刀量增加而减小。另外,相同切削用量下,PCBN刀具齿距整体小于PCD刀具,而锯齿化程度及锯齿化频率整体高于PCD刀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硬刀具 TC4 高速切削 锯齿形切屑几何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实践与思考——以“线段、射线、直线”一课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景怡 《现代教学》 2022年第5期58-59,共2页
针对小学阶段概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现象,本文以“线段、射线、直线”一课为例,就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引导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实现几何表征的抽象、体会数学的抽象美等问题提供有效例证。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几何表征 射线 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几何直观 架构思维桥梁
12
作者 屈婷 袁凌云 《湖北教育》 2020年第8期71-72,共2页
几何直观是借助"几何"手段描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果。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隐性的思维可视化。如何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一、夯实画图技能,培养几何表征能力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手段,不能直接作为... 几何直观是借助"几何"手段描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果。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隐性的思维可视化。如何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一、夯实画图技能,培养几何表征能力几何直观作为一种手段,不能直接作为工具被使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画图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几何直观 思维桥梁 形象化 画图技巧 几何表征 借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on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incremental forming process of AA5052 sheet metal
13
作者 Guang-can YANG Da-wei ZHANG +1 位作者 Chong TIAN Sheng-dun ZHA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25年第3期715-733,共19页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n the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of AA5052 was analyzed by integrating surface morphology and it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along with plastic s...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n the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during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of AA5052 was analyzed by integrating surface morphology and its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along with plastic strain,contact pressure,and area.The interface promotes lubrication and support when wall angles were≤40°,a 0.5 mm-thin sheet was used,and a 10 mm-large tool radius was employed.This mainly results in micro-plowing and plastic extrusion flow,leading to lower friction coefficient.However,when wall angles exceed 40°,significant plastic strain roughening occurs,leading to inadequate lubrication on the newly formed surface.Increased sheet thickness and decreased tool radius elevate contact pressure.These actions trigger micro-cutting and adhesion,potentially leading to localized scuffing and dimple tears,and higher friction coefficient.The friction mechanisms remain unaffected by the part’s plane curve features.As the forming process progresses,abrasive wear intensifies,and surface morphology evolves unfavorably for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5052 sheet metal incremental forming process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surface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fric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图示表征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业鸿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第1期110-110,112,共2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四能",最终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目标.本文通过调查,获得当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哪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图示表征方法的教学策略实践,总结出图示表征的三种方法,即几何图...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四能",最终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目标.本文通过调查,获得当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哪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图示表征方法的教学策略实践,总结出图示表征的三种方法,即几何图表征、符号表征及算子表征等直观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解决问题因素 几何表征 符号表征 算子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上下文表征学习的泛癌预后研究
15
作者 刘明新 蔡程飞 +3 位作者 李军 刘昀瓒 徐军 马吉权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0-98,共9页
近年来,将病理和基因组特征融合用于癌症生存预测的研究备受关注。尽管在病理和基因组联合学习方面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难题:过度考虑多模态的共注意力交互而完全忽略了病理特征中的几何特征表示;全切片病理图像和基因组数... 近年来,将病理和基因组特征融合用于癌症生存预测的研究备受关注。尽管在病理和基因组联合学习方面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难题:过度考虑多模态的共注意力交互而完全忽略了病理特征中的几何特征表示;全切片病理图像和基因组数据都非常复杂且具有异质性,病理切片的超大尺寸和基因组特征的高信噪比增加了特征提取和整合的难度,影响了模型的最优性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上下文表征学习的转换器模型,通过对组织学图像中的形态和空间表示以及基因表达中的表格数据进行异质图表征建模,充分挖掘跨模态的上下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5个癌症基准数据集上均表现出优越的生存期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病理学 多模态深度学习 几何表征学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几何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16
作者 刘振宇 陈轲文 +4 位作者 裘辿 李明 张雨豪 谭建荣 彭群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8-280,共13页
近年来,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朝着极高精度、极高性能与极限尺度方向迅猛发展,对几何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需求。微观几何学描述和刻画在表面或内部具有微小尺度细节的几何特征,为表征、设计、加工和测量微观特征提供了数学基础。本文... 近年来,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朝着极高精度、极高性能与极限尺度方向迅猛发展,对几何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需求。微观几何学描述和刻画在表面或内部具有微小尺度细节的几何特征,为表征、设计、加工和测量微观特征提供了数学基础。本文阐述了微观几何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微观几何在微尺度建模、跨尺度关联和局部形状控制方面的特点。从微观几何的表示与建模、多物理场仿真、智能设计与优化、高精度制造、高效率测量等五个方面梳理了微观几何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并凝练了微观几何设计制造亟需解决的宏观-微观耦合的几何表征、材料-结构-工艺-性能一体化设计、原子尺度的几何表征与测量等关键科学问题。最后介绍了作者团队在基于混合维的复杂零件真实表面建模、基于接触簇约束的复杂产品装配仿真与分析、复杂微孔结构建模与拓扑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几何 微观表面 微观结构 几何表征 设计优化 高精制造
原文传递
高速列车过桥线缆位姿变化的扭转特性研究
17
作者 崔志国 张强 +3 位作者 谭磊 沈超 肖合婷 周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48-3156,共9页
过桥线缆是高速列车车间电力、信号传输的重要载体,列车在行经曲线区段时线缆被频繁扭动、挤压导致疲劳破坏,该失效过程是线缆夹持点空间位置与姿态变化的复杂扭转问题,也是目前高速列车线缆设计与评估的难点。通过夹持点间线缆弯曲和... 过桥线缆是高速列车车间电力、信号传输的重要载体,列车在行经曲线区段时线缆被频繁扭动、挤压导致疲劳破坏,该失效过程是线缆夹持点空间位置与姿态变化的复杂扭转问题,也是目前高速列车线缆设计与评估的难点。通过夹持点间线缆弯曲和旋转组合的位姿解耦与运动复原,考虑不同出线角度建立基于空间六面体的线缆空间位姿变化几何表征模型,并给出夹持点相对扭转角的理论计算模型;设计可实现线缆夹持部位水平横向、纵向、周向自由度与出线角度的多自由度位姿变化模拟试验台,通过线缆配合滚动轴承内圈、线夹配合轴承外圈实现线缆与线夹的相对偏转示值读取,对比分析0°,15°,30°,45°,60°,75°和90°7种出线角下线缆扭转角理论值与测试值。不同出线角下线缆扭转角计算与试验结果趋势吻合较好,两者误差不超过1.0°;同等线缆位姿变化下,线缆单端扭转角随根部出线角的减小而非线性下降,且出线角度越小,单端扭转角下降幅度越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线缆空间位姿变化相对扭转角理论计算模型准确、可靠,可为高速列车线缆的高效设计、科学安全评估与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桥线缆 高速列车 几何表征 扭转特性 高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miltonian Characterization for Dipolar Coupled Spin Systems
18
作者 Denis-Alexandre Trottier Virginia Jauregui-Villanueva Jingfu Zhang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4年第6期358-368,共11页
Measuring the Hamiltonian of dipolar coupled spin systems is usually a difficult task due to the high complexity of their spectra. Currently, molecules with unknown geometrical structure and low symmetry are extremely... Measuring the Hamiltonian of dipolar coupled spin systems is usually a difficult task due to the high complexity of their spectra. Currently, molecules with unknown geometrical structure and low symmetry are extremely tedious or impossible to analyze by sheer spectral fitting. We present a novel method that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spectral analysis and report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extracting, by spectral fitting, the parameters of an oriented 6-spin system with very low symmetry in structure, without using apriori knowledge or assumptions on the molecular geometry or order parameters. The advantages of our method are achieved with the use of a new spectral analysis algorithm non-assigned frequency optimization of NMR spectra (NAFONS) and by the use of simplified spectra obtained by transition selective pulses. This new method goes beyond the limit of spectral analysis for dipolar coupled spin systems and is helpful for related fields, such as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computing Internal Hamiltonian liquid crystal solvent 6-qubit molecule NAFONS NMR simulation dipolar couplin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谈运用三角形几何性质降低平面解析几何运算量
19
作者 洪形形 张文琴 《中学生数学》 2021年第13期23-24,22,共3页
解析几何的本质就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几何,处理方法是代数,是同时具有代数和几何特性的综合体.因此解题时要重视问题的几何表征和代数特征,两者之间相互转化,将几何与代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 平面解析几何 代数特征 几何与代数 几何特性 综合体 代数和 几何表征 相互转化
原文传递
高温发汗自润滑技术及其理论研究
20
作者 刘佐民 王砚军 +6 位作者 张一兵 燕松山 解芳 冯雪梅 杨丽颖 郭红 卢平 《数字制造科学》 2011年第3期1-114,共114页
要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温汗腺式自扩散润滑技术及其理论研究》(No.50275110)和《高温润滑胞体结构形态及其功能控制机理研究》(No.50775168),以及中国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高温发汗润滑胞体的多胞结构... 要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温汗腺式自扩散润滑技术及其理论研究》(No.50275110)和《高温润滑胞体结构形态及其功能控制机理研究》(No.50775168),以及中国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高温发汗润滑胞体的多胞结构稳定性研究》(No.20070497105)的共同资助下,通过数理建模和科学试验,研究了高温发汗自润滑材料(HTSSI。c)的润滑机理、机械性能、润滑特性及其控制理论;提出了胞体结构及其强韧性模型,研究了其孔结构形态与制备工艺间互耦性;为了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了复合润滑体组分及其复合技术;并以此制备出HTSSLC和构建了其理论与技术体系。高温发汗自润滑是基于生物体汗腺结构和发汗原理提出的自润滑原理及其技术;HTSSLC是由汗腺式有序孔胞结构的金属陶瓷硬相基体(胞壁)和熔渗在胞孔中的多元润滑体(胞核)组成的复合体,其润滑机理是复合体胞核中的润滑物质在高温摩擦热应力驱动下沿基体有序微孔通道扩散(析出)至摩擦表面,实现自补偿润滑。基于人体汗腺结构及高温发汗自润滑概念,构建了描述汗腺式微孔结构特征的汗腺式微孔分布表征模型(PSDM),并基于模型分析了烧结过程中孔隙演化规律及形成条件、材料组分和工艺参数对微孔结构形态的影响以及孔结构形态、尺寸、孔径分布与孔隙度问互耦合关系;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利用TiHz与CaCO。分解温度差的物化性能,以TiHz+CaC03的复合体为复合造孔剂,辅以AlzO。为惰性弥散质点,采用二次造孔法(DSP-FT)在真空条件下制备出了与模型理论相吻合的汗腺式有序微孔结构TiC-Cr-W-Mo-V系基体。由于复合造孔剂在首次分解时,Till2分解出H2和rri,H2在烧结体内形成初始孔隙,rrj则活化烧结过程,增强了烧结体的强度;而在液相烧结温度范围内进行的CaCOs二次分解,可使C02气体在液相中形成气孔通道,在烧结体表面形成开口气孔,使得金属陶瓷基体具有高强和有序微孔结构形态。为了在微孔中复合出具有扩散活性和良好润滑性的复合润滑体,开展了软金属与金属陶瓷基体的润湿性、互溶性及真空熔浸工艺研究,实现了润滑体的优化组分设计及其在基体中梯度分布的熔浸可控性,制备出具有硬质相胞壁、软质相复合润滑胞核及有序微孔胞管的高温发汗自润滑胞体结构材料。围绕构建高温发汗自润滑胞体材料的强韧性设计和工况适应性预测的理论基础,以材料特性指导强韧性设计为目标,基于胞孔结构特征,建立了胞体接触状态的几何表征模型;引入了可表征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及正六边形等孔结构形态的特征值λ(λ-R。/R。,R。为基础胞元多边形外壁的内切圆半径;R为多边形胞孔的内切圆半径;λ取值范围为0%A〈1);推导出相对密度广义表达式(GERD)和孔隙率广义表达式(GEP);建立了可表征各种孔结构形态的有序孔结构几何表征模型(OPSGM),探讨了λ对材料接触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当A〈0.4时,可将多胞体材料看成连续介质体的结论;建立了厚壁单胞体接触力学模型(CMMTWCS),研究了不同多胞结构体及其分布形态的接触稳定性特征,以及切向力对接触应力分布的影响及胞体形态对切向力的敏感性;采用胞壁等效曲梁计算方法(ECBCM)求解了其接触力学问题,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及其算法的正确性;ECBCM不仅拓宽了经典Hertz接触理论,而且避免了当量弹性模量法中求解超越方程的困难,解决了混合理论法无法求解孔洞周围局部应力分布的难题。研究表明,孔隙率的增大对接触压力的分布影响不大,而对胞壁弯曲变形和局部应力分布影响很大,因此,影响厚壁胞体压缩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胞壁弯曲变形引起的胞体内(尤其是孔口)应力分布。围绕构建HTSSLC的组分设计及润滑控制的理论基础,开展了材料细观力学特征及其相组分对其润滑性影响的研究}基于材料的硬质相和软质相复合特征,建立了基于α因子(α为反映材料中各相组分体积百分比因子)的面向颗粒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修正Hirsch模型(MHMEM),研究了α与材料中各相成份体积百分比和弹性模量的函数关系;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证明,SEEMEM精度高,避免了对试验数据的依赖,可有效地拓宽到均匀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计算中;推导出无须区分基体相和增强相的颗粒增强型均质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计算模型(TECMPRC),研究了其微观等效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热特性、微应力应变规律等细观力学行为;研究了润滑胞体孔隙率与胞核变形量之间的相关性、工作温度对胞核变形量的影响以及胞核组分对润滑体析出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孔隙率及工作温度对胞核变形量有较大影响,而胞核组分及变形量又影响其润滑元素析出量;这种互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胞体的组分设计其热参数性能。为了探讨高温发汗自润滑机理,在高温摩擦学试验基础上,开展了润滑体析出机理分析、磨损表面形貌分析、表面膜厚度测量及膜中元素分布形态的研究,探讨了摩擦过程中工况参数与润滑体组分对其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以Pb,Sn,Ag,Cu等软金属元素为组分的复合润滑体析出过程及成膜机理;观察和分析了在严重擦伤部位的润滑元素浓度分布形态。结果表明,高温发汗自润滑的典型特征是其胞核中的润滑元素能在高温摩擦热一应力驱动下沿有序微孔析出,并富集在摩擦表面;其分布形态是擦伤越严重的部位,其润滑元素析出的浓度越大;基于工程表面摩擦越严重部位的摩擦热一应力越大的事实,这种润滑元素在摩擦热应力驱动下向摩擦表面扩散实现其自润滑的机理,揭示了其择优自补偿润滑的功能特征。围绕构建HTSSLC的润滑控制与零件寿命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润滑控制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温发汗润滑机理及其摩擦过程中表面形貌特征变化趋势,建立了元胞自动机模型(CA);研究了高温摩擦过程中的材料摩擦系数、表面形貌、接触应力及摩擦温度场动态过程,揭示了摩擦过程中润滑体析出一润滑膜形成、破坏、再形成的动态演变规律;基于高温发汗润滑表面膜覆盖率(CRLF)与润滑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其覆盖率计算模型,揭示了摩擦副表面形貌、润滑层结构及材料参数、环境温度对润滑膜覆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润滑膜覆盖率随材料基体孔隙率,润滑层深度和环境温度增加而增大;减小摩擦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摩擦表面边界润滑膜的覆盖率;实现了以摩擦表面粗糙度、熔渗孔隙率、润滑层深度、材料热膨胀系数及工作温度为自变量的高温发汗自润滑膜覆盖率的预测计算。为了拓宽HTSSILC的温度使用范围,基于BN和C具有的相似物理特性和晶体结构,在基于经验电子理论(EET)对BN及BNC复合物的价电子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备出BNC硅油复合胶体,并作为高温发汗润滑液将其复合进金属陶瓷基体,取得了在300℃的温度下其摩擦系数仅为0.13的工程效果。卜述研究表明:制备出的内贯通有序微孔胞体结构形态的金属陶瓷基体具有接触强度与尺度优势,可存储具有不同特性的复合润滑粒子体作为润滑剂;因而,该基体是摩擦学功能材料的理想载体,通过在载体中熔浸(或浸渍)具有不同性能的润滑体可组成新的发汗润滑功能体,解决特殊工况领域的自补偿润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仿生润滑 高温发汗自润滑 发汗机理 胞体结构 润滑控制 粉末冶金 多孔复合材料 金属陶瓷 汗腺式微孔分布表征模型有序孔结构几何表征模型相对密度广义表达式孔隙率广义表达式 胞壁等效曲梁计算方法 厚壁单胞体接触力学模型 弹性模量修正Hirsch模型 颗粒增强型均质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计算模型 元胞自动机模型 高温发汗润滑膜覆盖率计算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