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基因突变与血管性事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宝丹 陈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3-818,共6页
目的:探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探索患者临床特征、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目的:探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探索患者临床特征、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7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因突变、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及出血性事件和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这些指标对出血性事件和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在78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分别有47例、15例和16例,其中10例(12.82%)发生出血性事件,27例(34.62%)发生血栓性事件。其中男性、年龄≥60岁、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患者更易发生血栓性事件(P<0.05),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较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有更高的血小板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P<0.05),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在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和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发生出血性事件的患者和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栓性事件(P<0.05),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较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有更高的血小板数(P<0.05),患者年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PT、APTT、FIB、TT、INR水平在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和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患者的性别、年龄、JAK2V617F基因突变、血小板数等指标是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对预测患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出血性事件 血栓性事件 外周血细胞数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30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明 涂明义 +2 位作者 郭宏伟 刘迪 皇甫留杰 《内科》 2014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 目的探讨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 mg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用波立维75 mg联合拜阿司匹林100 mg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小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立维 拜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性小卒中 临床疗效评价 出血性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双抗治疗缺血性小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雪 陈亚平 陈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1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72例缺血性小卒中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2组均采用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采用波立维(帅泰)首次... 目的探讨波立利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72例缺血性小卒中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2组均采用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采用波立维(帅泰)首次300mg,负荷计量,次日75mg联合拜阿司匹林100mg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后对2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治疗和控制缺血性小卒中,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立维 拜阿司匹林 双联抗血小板 前循环 后循环 血性小卒中 临床疗效评价 出血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4
作者 杨家全 刘玉连 +2 位作者 陈坤强 廖建平 赵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0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12 h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术前12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 目的探讨术前12 h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术前12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4 h继续常规使用;对照组术后4 h开始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术后皮瓣成活率、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术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后,两组共行游离皮瓣52块,其中2例为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移植。①皮瓣成活率:观察组26例患者中,2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6.2%。对照组24例患者中,所有皮瓣均成活,未出现皮瓣坏死现象,皮瓣成活率为100.0%。两组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危象发生率:观察组26例患者均未出现血管危象并探查情况,血管危象发生率为0;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2次血管危象,经2次探查后成活,其他23例患者均未发生血管危象,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2%,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出血性事件。结论术前12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比术后4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皮瓣成活率、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术前12 h或术后4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均不会增加术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 成活率 术前用药 皮瓣血管危象 出血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迪 郭宏伟 +2 位作者 皇甫留杰 郑明 朱秋红 《内科》 2013年第5期484-485,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100 mg,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商品名:波立维)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100 mg,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150 mg和阿司匹林100 mg。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著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150 mg/d治疗量,可有效控制进展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进展性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率 NIHSS 出血性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抗凝药在高缺血风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段经玮 彭瑜 +1 位作者 罗功名 张钲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6-10,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的开展极大地降低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死亡率。尽管口服抗凝药(OACs)在合并房颤的STEMI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对于存在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血栓形成、严重的室壁运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的开展极大地降低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死亡率。尽管口服抗凝药(OACs)在合并房颤的STEMI患者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对于存在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血栓形成、严重的室壁运动障碍等其他相关高缺血风险的STEMI患者是否应预防性地联用OACs在临床上目前尚有争议。本文汇总相关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高缺血风险 口服抗凝药 出血性事件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慧敏 朱慧英 +2 位作者 焦天锐 赵明中 袁清茹 《中国校医》 2023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配,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配,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凝血指标、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原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原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7.483、6.473、10.073、7.711、4.940、3.519,P均<0.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0、8.361、19.677、15.066、21.327、18.711,P均<0.001)。2组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4)。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方面效果与华法林相似,在预防出血性事件发生方面相对更好,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华法林 利伐沙班 凝血指标 血栓栓塞事件 出血性事件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