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洁 隽志才 高林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7,99,共6页
考虑到出行者出行空间和出行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基于非集计模型中Nested Logit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2005年国内某大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的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为2层的NL模型,第1层为空间选择层,第... 考虑到出行者出行空间和出行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基于非集计模型中Nested Logit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2005年国内某大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建立了城市居民出行空间和方式的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为2层的NL模型,第1层为空间选择层,第2层为方式选择层,以此将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连接起来。模型采用统计软件STATA 9进行标定,并通过统计指标进行验证,深入分析了影响出行者出行空间选择和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最后,用同样的数据源建立了方式选择的MNL模型,通过对比联合模型和MNL模型的命中率和集计结果表明,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模型能够在较细的层面上预测出行者出行空间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情况,从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空间和方式联合选择 Nested LOGIT模型 出行行为 多项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短距离上学方式选择机理
2
作者 刘阳 付庭友 +1 位作者 石庄彬 何明卫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短距离出行是学生日常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引导短距离上学群体交通方式选择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缓解高峰期间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南京市为例,利用贝叶斯分类法识别出南京市学生的短距离出行阈值为2.7 km,在此... 短距离出行是学生日常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引导短距离上学群体交通方式选择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缓解高峰期间道路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南京市为例,利用贝叶斯分类法识别出南京市学生的短距离出行阈值为2.7 km,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与地理加权多项logit(geographically weighted multinominal logit,GWMNL)模型,探讨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家庭特征及建成环境对短距离学生群体上学方式选择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相比MNL模型,GWMNL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和解释能力,说明学生上学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因居住位置不同存在明显差异.与居住在学校附近的低龄学生相比,核心区与近郊区较短出行距离的高龄学生更倾向于乘坐小汽车上学,而远郊区(六合区和江宁区)的高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积极出行(步行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上学.小汽车数量对学生选择积极出行、电动自行车及公共交通上学均有消极影响,且这种消极影响从市中心向外围区域逐渐增强.最近公交站距离对居住在核心区与近郊区的学生选择公共交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部分远郊地区的学生选择公共交通具有抑制作用,且在南京市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尤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区域学生群体短距离积极出行引导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上学方式选择 学生通学 地理加权多项logit模型 空间异质性 短距离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地、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联合选择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励雅 李霞 邵春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47-1653,共7页
为刻画居住地、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的联合选择行为,选取房价、出行耗时、出行费用及个人属性等作为效用变量,以居住地选择子集合、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合和出发时间选择子集合的组合作为模型的选择项,构建基于广义极值(GEV)理论的交叉巢式L... 为刻画居住地、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的联合选择行为,选取房价、出行耗时、出行费用及个人属性等作为效用变量,以居住地选择子集合、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合和出发时间选择子集合的组合作为模型的选择项,构建基于广义极值(GEV)理论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为方便对比,同时构建3种结构的传统巢式模型.利用2005年北京市第3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并进行弹性分析,分析效用变量的改变引起的备选方案选择概率的改变.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交叉巢式Logit模型具有比NL(Nested logit)模型更优的统计学特征,当效用变量改变时,选择者最先变更其出发时间,然后是出行方式,最后才考虑改变其居住地.直接和交叉弹性分析表明,对于小汽车方式的远距离通勤者,即使额外收取费用亦难以降低其出行比例;当通勤距离小于5km时,一种方式出行时间的变化对另一种方式选择概率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当通勤距离在10~20km时,这种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选址 出行方式 出发时间 联合选择 交叉巢式Logit 广义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出行链、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联合选择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励雅 李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2-730,共9页
为刻画出行链、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的联合选择行为,选取出行耗时、出行费用及个人与家庭属性等作为效用变量,以出行链选择子集合、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合和出发时间选择子集合的组合作为模型的选择项,构建基于广义极值(GEV)理论的交叉巢式L... 为刻画出行链、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的联合选择行为,选取出行耗时、出行费用及个人与家庭属性等作为效用变量,以出行链选择子集合、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合和出发时间选择子集合的组合作为模型的选择项,构建基于广义极值(GEV)理论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为方便对比,同时构建3种结构的传统NL模型。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工作出行的小样本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并进行弹性分析,分析效用变量的改变对备选方案选择概率的影响。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交叉巢式Logit模型具有比NL模型更优的统计学特征,并发现当效用变量改变时,选择者最先变更其出发时间,然后是出行方式,最后才考虑改变其出行链结构。直接和交叉弹性分析表明,与简单链的小汽车出行者相比,复杂链的小汽车出行者对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的敏感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和评价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 出行方式 出发时间 联合选择 交叉巢式Logit 广义极值(GEV)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勤出行方式—出行链模式联合选择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鲜于建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148,171,共7页
以单个通勤出行者为研究对象,构造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分析了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联合选择行为.模型以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和出行链模式选择子集的组合为选择集,描述了在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居住地和工作... 以单个通勤出行者为研究对象,构造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Cross-Nested Logit模型,分析了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联合选择行为.模型以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和出行链模式选择子集的组合为选择集,描述了在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居住地和工作地区位、工作活动属性影响下的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型联合选择行为,能准确刻画两个选择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完成模型标定.研究表明,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链模式选择之间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出行者性别、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交通工具、工作活动作息时间、居住地和工作地区位是重要影响因素.当上述因素发生改变时,出行者会优先调整其出行链模式而非出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出行方式 出行链模式 联合选择 Cross-Nested LOGIT模型 通勤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异质性的短距离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明卫 肖明阳 +2 位作者 何民 石庄彬 刘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18,127,共8页
促进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由机动车向慢行交通转移,对缓解机动化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出行者社会经济-人口属性、出行属性与建成环境对... 促进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方式由机动车向慢行交通转移,对缓解机动化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基于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探究了出行者社会经济-人口属性、出行属性与建成环境对短距离出行中小汽车和慢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理加权逻辑回归模型拟合结果优于全局回归逻辑模型。交叉口密度、道路网密度、人口密度、总POI密度、离退休人员和通勤出行在总体上对短距离出行中的小汽车使用起到负向影响,到CBD距离在总体上起到正向影响,但这些变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区域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此外,男性、个体经营者、3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家庭收入越高的群体更倾向于在短距离出行中使用小汽车,而购物和娱乐出行更倾向采用慢行交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短距离出行 地理加权逻辑回归 出行方式选择 空间异质性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行链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联合选择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家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共4页
以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为例,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两端的接驳方式,构建基于交叉巢式Logit(CN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链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从出行全过程角度,将轨道交通两端的接驳方式纳入一个模型里进行联合选择。模型选取出行者社会... 以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为例,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两端的接驳方式,构建基于交叉巢式Logit(CNL)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链联合选择模型。模型从出行全过程角度,将轨道交通两端的接驳方式纳入一个模型里进行联合选择。模型选取出行者社会经济特征,发生端出行特征,到达端出行特征三类特征变量,建立联合概率模型,对特征变量进行标定。模型结论显示:(1)以到达客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于交通接驳便捷程度的敏感性更高;(2)公交接驳方式转化为小汽车接驳的可能性更高。对于揭示城轨接驳规律,优化轨道接驳系统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出行 接驳方式 联合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效应的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西宁 邓琼华 杨硕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9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为了分析研究建成环境对家庭不同成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效果的异质性,基于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及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信息,分别构建了以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因变量的经典计量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比两个... 为了分析研究建成环境对家庭不同成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效果的异质性,基于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及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信息,分别构建了以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因变量的经典计量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比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发现,后者在拟合慢行和公交出行方式行为中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在对比建成环境对家庭不同成员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中,得出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小汽车的出行次数,但这种影响仅仅作用在非户主家庭成员身上;此外模型结果还对停车换乘发展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从道路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友好出行环境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误差模型 出行方式选择 建成环境 家庭成员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末端周边区域通勤客流分布和出行方式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朝峰 张秀媛 《都市快轨交通》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给出地铁末端相邻站的概念,并对北京地铁5号线末端相邻站所在的天通苑地区早高峰通勤客流进行研究。通过初期和稳定期客流的空间分布和方式选择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地铁末端相邻站在直接服务区和辐射区都诱增了大量的客流,并且人们选择... 给出地铁末端相邻站的概念,并对北京地铁5号线末端相邻站所在的天通苑地区早高峰通勤客流进行研究。通过初期和稳定期客流的空间分布和方式选择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地铁末端相邻站在直接服务区和辐射区都诱增了大量的客流,并且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在逐步提高。结果表明,这对于更好地加强末端相邻站的接运和集散方式组织研究、协调早高峰进城客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末端相邻站 通勤客流 客流空间分布出行方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站点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建模与分析
10
作者 宋成举 范本科 +1 位作者 昝永俊 尹耀君 《交通运输研究》 2024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为更精确地揭示出行者对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的决策机制,将站点类型作为无序多分类变量引入混合Logit模型,以分析出行者接驳方式的选择行为。首先,通过聚类分析获取轨道交通站点类型数据;然后,结合KDTree空间搜索及网络爬虫获得的... 为更精确地揭示出行者对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的决策机制,将站点类型作为无序多分类变量引入混合Logit模型,以分析出行者接驳方式的选择行为。首先,通过聚类分析获取轨道交通站点类型数据;然后,结合KDTree空间搜索及网络爬虫获得的交通方式特性数据,以及通过RP调查获得的出行者特性数据,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的混合Logit模型;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特性以及出行者对接驳方式的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接驳距离、接驳费用、接驳时长、收入、出行目的、职业、年龄、性别、同行人数、学历以及接驳时间段均与接驳方式的选择显著相关;与中心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相比,出行者在边缘型站点时倾向选择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或网约车接驳,在混合型轨道交通站点倾向选择自行车或公交车接驳,不同站点类型的出行者对接驳方式选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由此可见,站点类型对站点接驳方式结构具有一定影响,可采取优化中心型站点接驳设施,提高边缘型站点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并完善混合型站点非机动接驳方式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满足不同类型站点出行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方式选择 接驳方式 混合Logit KDTree空间搜索 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SP联合数据的市郊铁路出行行为分析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丹 邵春福 +1 位作者 孙壮志 刘剑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6期156-162,共7页
城市范围的扩大以及铁路运输业的改革促使市郊铁路逐渐向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将市郊铁路引入城市公交体系的目的,是使其成为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长距离运输的主要通勤方式,确保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 城市范围的扩大以及铁路运输业的改革促使市郊铁路逐渐向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将市郊铁路引入城市公交体系的目的,是使其成为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长距离运输的主要通勤方式,确保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本文以北京市郊铁路沿线居民出行SP和RP调查数据为依托,通过出行行为分析,建立三种模型:基于RP数据的模型,基于SP数据的模型及RP/SP联合数据模型;对比三者计算和检验结果,可知RP/SP联合数据模型利用了RP数据的可靠性,修正了SP数据的偏差,更加可靠有效;结果也证明降低票价的政策可显著提高市郊铁路分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市郊铁路 出行行为 方式选择 RP/SP联合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的城市出行需求层次选择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超 缪子山 史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4-1509,共6页
以2010年绵阳市传统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从传统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中提取基于活动模型建模所需特性数据的方法和流程,并提出了以方式/目的地选择模型、时间选择模型和日活动模式选择模型为主体的层次选择模型结构,就数据处理、模... 以2010年绵阳市传统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从传统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中提取基于活动模型建模所需特性数据的方法和流程,并提出了以方式/目的地选择模型、时间选择模型和日活动模式选择模型为主体的层次选择模型结构,就数据处理、模型结构、变量选择、模型标定等提出一个完整的基于活动模型的分析方法,从而实现了基于活动的交通需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活动的模型 出行需求预测 方式/目的地联合选择 时间选择 日活动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20个城市在京联合发起绿色出行倡议
13
作者 殷玉婷 《环境教育》 2007年第6期79-79,共1页
2007年6月1日,由20个城市参与的“绿色出行联合行动”在北京发布,并通过人民网发布了能够评价个人出行方式绿色等级的承诺系统。提升每个人出行的“绿色等级”,既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还能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周围环境质量。勿庸置疑... 2007年6月1日,由20个城市参与的“绿色出行联合行动”在北京发布,并通过人民网发布了能够评价个人出行方式绿色等级的承诺系统。提升每个人出行的“绿色等级”,既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还能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周围环境质量。勿庸置疑,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改变公众的行为选择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众环境意识 联合行动 出行方式 节约能源 污染排放 环境质量 行为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联合选择的分层Logit模型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杨励雅 邵春福 HAGHANI A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83,共8页
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选取出行者特征、行程特性与出行方式服务水平作为效用变量,以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作为选择肢,构建了出发时间位于下层与出行方式位于下层的2种居民出行NL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居民出行样本数据,并模拟了在早高峰... 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选取出行者特征、行程特性与出行方式服务水平作为效用变量,以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作为选择肢,构建了出发时间位于下层与出行方式位于下层的2种居民出行NL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居民出行样本数据,并模拟了在早高峰时段对小汽车出行收取费用时,小汽车出行者出行行为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MNL模型相比,NL模型具有更好的统计学特征,调整后的拟合优度由0.338增大至0.404;在2种NL模型中,出发时间位于下层的结构对样本数据的适应性更强;当早高峰时段小汽车出行收取费用为5元时,72.6%的小汽车出行者坚持原有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22.4%的小汽车出行者坚持小汽车方式,但会改变出发时间,4.8%的小汽车出行者改用公共交通方式,但出发时间不变,仅0.2%的小汽车出行者同时改变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当收取费用为10元时,51.7%的小汽车出行者坚持原有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40.4%的小汽车出行者坚持小汽车方式,但会改变出发时间,7.9%的小汽车出行者改用公共交通方式,但出发时间不变;当收取费用为20元时,27.5%的小汽车出行者坚持原有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60.6%的小汽车出行者坚持小汽车方式,但会改变出发时间,11.9%的小汽车出行者改用公共交通方式,但出发时间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需求管理 出行方式 出发时间 联合选择 NL模型 MNL模型 效用变量 高峰收费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空间均衡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浩文 李志学 黄中祥 《系统工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83,共7页
在城市人口分布不固定情况下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中,城市居民往往被视为完全相同的个体。为了研究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本文根据年收入将城市居民分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两类,基于单中心城市模型在交通走廊上建立了一个空间均衡模型... 在城市人口分布不固定情况下的出行方式选择研究中,城市居民往往被视为完全相同的个体。为了研究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本文根据年收入将城市居民分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两类,基于单中心城市模型在交通走廊上建立了一个空间均衡模型。研究以人口分布与城市边界为模型内生变量,实现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住房选择间的相互影响。研究通过该模型探索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总体形式,分析发现居民的小汽车出行需求量在交通走廊上呈现先递增后递减趋势,高收入居民的汽车出行概率与居住区域地价均高于低收入居民。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收入差距和地铁票价变化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与土地利用 单中心城市 城市空间均衡 出行方式选择
原文传递
街道拓扑形态与宜骑行性——天津多年跨度截面流量数据分析
16
作者 盛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城市街道形态对促进非机动车使用有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多在宏观尺度分析密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或在微观尺度聚焦个体骑行行为,缺乏中观尺度对空间结构自身作用的深入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天津13个案例街区、401个街道断面以及2014年... 城市街道形态对促进非机动车使用有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多在宏观尺度分析密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或在微观尺度聚焦个体骑行行为,缺乏中观尺度对空间结构自身作用的深入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天津13个案例街区、401个街道断面以及2014年和2018年的实测交通截面流量对比,在街区和街道两个尺度分析非机动车道路使用情况受街道形态、轨道交通、城市密度、道路设计四大类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四年非机动车占比明显增加,但其增量主要替代了步行而非机动车。在街区尺度,对非机动车出行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商业密度,街道拓扑形态与建筑面积次之。在街道尺度,街道拓扑形态是影响非机动车流量分布的主导因素,建筑密度为辅助因素。本研究提出“小街区、顺路网”的街道拓扑形态更适宜支持骑行,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 街道拓扑形态 空间句法 出行方式选择 截面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交通走廊通勤客流Nested-Logit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犁 张桐 王周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29-234,共6页
为了科学分析特大城市交通客运走廊内高峰时段通勤者的出行选择特征,以及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施行时不同时段、不同方式之间的客流流向规律,研究了走廊内高峰时段通勤者基于出行方式与出发时刻的二维联合选择问题,建立了方式选择枝位于上... 为了科学分析特大城市交通客运走廊内高峰时段通勤者的出行选择特征,以及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施行时不同时段、不同方式之间的客流流向规律,研究了走廊内高峰时段通勤者基于出行方式与出发时刻的二维联合选择问题,建立了方式选择枝位于上层而时刻选择枝位于下层的联合选择Nested-Logit模型。其后通过以成都市中心城南北向交通客运走廊为例的通勤者样本数据的分析,采用上述联合选择NL模型进行了高峰时段交通管控措施影响效果的模拟预测,以探究实现客运走廊不同方式、时段内交通流量均衡分布的有效策略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联合选择NL模型相比一般MNL模型更加合理且具有更优的统计特性,且能够真实反映特大城市交通客运走廊内高峰时段通勤客流的分布情况,模拟施行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对通勤者的出行选择的影响,为交通客运走廊内各交通方式结构以及运输组织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走廊 联合选择 出行方式 出行时刻 NL模型 交通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儿童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丹 樊烁烁 杜方叶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44-52,共9页
以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GIS等数据,分析两家医院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探究就医者在就诊医院和出行方式选择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了解儿童就医行为、合理配置儿童医疗资源及优化儿童就医模式等提供参考。研究发现... 以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GIS等数据,分析两家医院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探究就医者在就诊医院和出行方式选择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了解儿童就医行为、合理配置儿童医疗资源及优化儿童就医模式等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从地理区位比较,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研所的医疗服务空间范围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来看,本地就医者来自城区的数量较多,外地就医者来自华北地区的较多,存在明显的地理空间邻近性;儿童就医医院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行因素和医疗机构因素,其中,在京出行方式中的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以及就诊科室中的口腔科、泌尿科、普外科、神经科和心脏内科是影响儿童就医医院选择的显著性因素;儿童就医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其中,年龄和是否在北京常住、家庭收入和汽车拥有量是影响儿童就医出行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医疗服务机构 空间范围 就医医院选择 出行方式选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装上阵:上海电气加速切入氢能赛道
19
《中国机电工业》 2021年第1期64-66,共3页
加氢三分钟,续航700公里,真正的零排放……走进视野的“氢能源汽车”,正带给我们出行方式选择的无穷想象空间。技术的更新迭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每当一个领域有新的技术出现,都会让我们的时代向前推进一步。在能源领域,随着全球环保呼... 加氢三分钟,续航700公里,真正的零排放……走进视野的“氢能源汽车”,正带给我们出行方式选择的无穷想象空间。技术的更新迭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每当一个领域有新的技术出现,都会让我们的时代向前推进一步。在能源领域,随着全球环保呼声越来越高,氢能因其来源多样,燃料效率高,零排放、无污染的独特优势被业界瞩目,成为了下一个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技术 燃料效率 出行方式选择 氢能 零排放 环保呼声 上海电气 想象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