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DNA内在分子电荷来探测DNA
1
作者 刘 军 马文丽 +2 位作者 梁斌 李浩 郑文岭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4年第4期26-28,32,共4页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DNA的标记和检测已经成为关键的瓶颈技术。利用DNA内在的分子电 荷,并结合半导体传感器技术,可以对DNA分子电荷状态进行快速检测,为基因诊断开辟全新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 DNA内 分子电荷 探测 传感器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共轭型烯酮化合物分子内的电荷转移 被引量:5
2
作者 汪鹏飞 岳志军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020-1025,共6页
Several cross-conjugate enone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withdrawing substituen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spectroscopy and photophysical behavior of thes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Resu... Several cross-conjugate enone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withdrawing substituen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spectroscopy and photophysical behavior of thes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ICT formation which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solvent polarity and electron withdrawing ability of substituents was observed for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s.For compound (Ⅳ) which possesses strong electron withdrawing ability, the TICT formation can be ob served in weak polar solvent, such as in toluene. But, for compounds (Ⅱ) and (Ⅲ), it can be observed in THF and ethyl ether, respectively. It can also be observ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anum yields of these compounds are varied with the solvent polarity, and a maximum appears in this variation. Results obtaind have been discussed prelimi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酮化合物 分子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烷中苯甲酰苯胺的双重荧光——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直接光谱证据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煊 马丽花 +4 位作者 孙向英 王朝杰 黎朝 吴芳英 江云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01-1703,共3页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in cyclohexane of a series of benzanilides(BAs) with different \%para\% substituents at the anilino moiety revealed that BAs emitted dual fluorescence, with one normal weak emission at ca . 33...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in cyclohexane of a series of benzanilides(BAs) with different \%para\% substituents at the anilino moiety revealed that BAs emitted dual fluorescence, with one normal weak emission at ca . 330 nm and an abnormally long wavelength emission ranging from 460 to 550 nm. The long wavelength emission was found strongly dependent of the 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 of the substituent at the anilino moiety and a stronger electron donating substituent led to a red shift in the emission. The energies of the long wavelength emission of the BAs were correlated to the oxidation potentials of the donors, E \-\{D/D +\}, and a nice linear correlation was found with a slope of +0 66, which clearly pointed to the charge transfer character of the emissive state for the long wavelength emission and the high decoupling extent of the charges in the CT stat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shows th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CT nature. The results might be of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photophysics of peptide and protein and in designing novel fluorescent chemo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苯甲酰苯胺 分子电荷转移 双重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DNA分子内电荷转移超交换机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四川 艾希成 +3 位作者 冯娟 张汝波 张启元 张兴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40-643,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寡聚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分子,通过检测样品中二氨基嘌呤(Ap)荧光峰强度和相对荧光量子产率来研究DNA分子内电荷转移.实验中直接分辨和观测到双链DNA分子内电荷转移超交换机理,超交换机理在近距离起作用;而电荷转移...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寡聚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分子,通过检测样品中二氨基嘌呤(Ap)荧光峰强度和相对荧光量子产率来研究DNA分子内电荷转移.实验中直接分辨和观测到双链DNA分子内电荷转移超交换机理,超交换机理在近距离起作用;而电荷转移跳跃机理,可能是通过极子运动形式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DNA 分子电荷转移 二氨基嘌呤 超交换机理 跳跃机理 隧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探针DMABN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 被引量:5
5
作者 林翠英 宋利 赵剑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46-1850,共5页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腈(DMABN)为探针,测定它在表面活性剂(C12TABr、SDS、C12E23、C12-3-C12·2Br)水溶液中的第二重荧光强度(Ia)和对应的特征波长(λa)对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由Ia-c曲线的转折点或λa-c曲线对应的一阶导数极小点可...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腈(DMABN)为探针,测定它在表面活性剂(C12TABr、SDS、C12E23、C12-3-C12·2Br)水溶液中的第二重荧光强度(Ia)和对应的特征波长(λa)对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由Ia-c曲线的转折点或λa-c曲线对应的一阶导数极小点可以获得临界胶团浓度(cmc).由于C12-3-C12·2Br在水溶液中强烈聚集,利用λa-c曲线还可以获得其胶团结构松散度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探针 双重荧光 DMABN 临界胶团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阴离子比率荧光分子探针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阁 邵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1-736,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甲基-1-羟基二苯甲酮对硝基苯腙的比色和比率荧光阴离子受体1。此类受体以羟基和腙单元为识别位点,以硝基苯基为信号报告基团。向受体1的DMSO溶液中加入AcO-、H2PO4-、F-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而加入所研究...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甲基-1-羟基二苯甲酮对硝基苯腙的比色和比率荧光阴离子受体1。此类受体以羟基和腙单元为识别位点,以硝基苯基为信号报告基团。向受体1的DMSO溶液中加入AcO-、H2PO4-、F-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而加入所研究的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对AcO-、H2PO4-、F-这三种离子的裸眼识别。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考察了其与AcO-,H2PO4-,F-,Cl-,Br-,I-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1H NMR滴定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传感器 分子电荷转移 比率 荧光 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烷中对二烷基氨基苯甲酸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双重荧光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丽榕 陈红 +3 位作者 陈明德 江云宝 黄贤智 陈国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358-1361,共4页
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观察到了系列对二烷基氨基苯甲酸的双重荧光.皮秒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和溶剂极性效应研究证实:该双重荧光系由于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形成的电荷转移态和局部激发态所发射.超快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在非... 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观察到了系列对二烷基氨基苯甲酸的双重荧光.皮秒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和溶剂极性效应研究证实:该双重荧光系由于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形成的电荷转移态和局部激发态所发射.超快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在非极性溶剂中,对二烷基氨基苯甲酸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是由较低的反应活化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荷转移 双重荧光 对二烷基 氨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型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体——苯甲酰苯胺衍生物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煊 刘力宏 江云宝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3-291,共9页
评述了苯甲酰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发光行为和电荷转移 /质子转移光物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分子电荷转移荧光体 苯甲酰苯胺衍生物 光物理模型 分子识别 发光行为 质子转移 双重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电荷转移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明雪 韩奎 +2 位作者 李海鹏 王洪涛 黄志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4,共6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上计算了11个X型二维电荷转移分子的电荷分布、紫外吸收光谱、第一超极化率.结果表明:在x或y方向延长共轭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_(max)红移,第一超极化率β_(vec)增大,并且在y方向延长共轭体系...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上计算了11个X型二维电荷转移分子的电荷分布、紫外吸收光谱、第一超极化率.结果表明:在x或y方向延长共轭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_(max)红移,第一超极化率β_(vec)增大,并且在y方向延长共轭体系,能够较好的优化分子透明性与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获得兼具大β和良好透光性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好的分子;另外,杂原子N取代芳香环上的C原子的位置和数目对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二维电荷转移分子 吸收光谱 第一超极化率 第一超极化率各向异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重电荷转移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永军 刘英 +1 位作者 赵显 刘成卜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5,共8页
以INDO/SCI方法为基础 ,按完全态求和 (SOS)公式编制了计算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βijk和 βμ 的程序 .研究了 1,2 -二氨基 - 4,5 -二硝基苯 1和其异构体 1,3 -二氨基 - 4,6-二硝基苯 2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计算表明分... 以INDO/SCI方法为基础 ,按完全态求和 (SOS)公式编制了计算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βijk和 βμ 的程序 .研究了 1,2 -二氨基 - 4,5 -二硝基苯 1和其异构体 1,3 -二氨基 - 4,6-二硝基苯 2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计算表明分子 1具有与分子 2几乎相等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但由于分子 1的偶极矩明显大于分子 2的 ,故分子 1的 μβ值比分子 2的 μβ值大的多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 2 ,3 -二 ( β -苯乙烯基 ) - 5 ,6-二氰基吡嗪和 2 ,3 -二( β-噻吩乙烯基 ) - 5 ,6-二氰基吡嗪衍生物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均具有两个相距很近的强吸收峰 ,它们对 β值的贡献呈加和模式 .由于这类化合物特征吸收峰均位于 413nm以下且具有大的μβ值 ,所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非线性极化率 非线性光学材料 双重电荷转移分子 电子光谱 二氰基吡嗪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酰胺基蒽醌中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文芳 郭玉玮 +1 位作者 尹晓芬 要飞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0-506,共7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1-甲基-酰胺基蒽醌(MAAQ)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做了一系列计算研究.在基态,MAAQ中酰胺基与蒽醌分子是共平面的,并且酰胺基和蒽醌分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分子内氢键C=O…H-N. S0→S1的...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1-甲基-酰胺基蒽醌(MAAQ)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做了一系列计算研究.在基态,MAAQ中酰胺基与蒽醌分子是共平面的,并且酰胺基和蒽醌分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分子内氢键C=O…H-N. S0→S1的跃迁属于一个明显的π→π*特性.在第一单重激发态,MAAQ具有两个稳定结构(平面构型nMAAQ和扭曲的构型tMAAQ).其中,nMAAQ是占优势的构象.同时,在MAAQ的溶剂中,观察不到tMAAQ的发射光谱.在激发态,MAAQ发生了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过程.在基态MAAQ与F-形成了一个分子间氢键F…H-N,而激发态MAAQ-F-复合物发生了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时密度泛函 酰胺基蒽醌 分子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荷转移双重荧光传感与分子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云宝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1-12,共2页
首先扼要地概述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的光物理模型, 随后回顾了基于ICT 双重荧光的化学传感与分子识别.
关键词 分子电荷转移(ICT) 双重荧光 分子识别 化学传感
原文传递
吩噻嗪衍生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激发态的特性(英文)
13
作者 刘涛 袁燕秋 +1 位作者 魏用刚 郭庆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806,共9页
合成了一系列的N-10位取代的吩噻嗪给体受体化合物,这些受体包括苯、苯甲醚、吡啶、萘、苯乙酮和苯乙腈.研究了不同极性溶剂中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内的光诱导电荷转移现象.稳态荧光的溶剂化效应和较大的Stokes位移清楚表明,仅仅后四种吩噻... 合成了一系列的N-10位取代的吩噻嗪给体受体化合物,这些受体包括苯、苯甲醚、吡啶、萘、苯乙酮和苯乙腈.研究了不同极性溶剂中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内的光诱导电荷转移现象.稳态荧光的溶剂化效应和较大的Stokes位移清楚表明,仅仅后四种吩噻嗪衍生物的激发态存在着分子内的电荷转移,而苯和苯甲醚取代吩噻嗪因为受体部分氧化电势低,所以不具有这种特性.修正过的Lippert-Mataga公式被用来分析Stokes位移值,从而获得激发态偶极矩.较大的激发态偶极矩说明在激发态时这四种给体受体化合物体系内发生了完全的电子转移.氧化还原电势的数据表明基态时这四种衍生物给体受体部分的作用比较弱.分析荧光光谱获得的结果说明伴随着电荷转移这四种衍生物的激发态构型变化比较小,给体和受体间的扭转角在电荷转移后的激发态与在基态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噻嗪 分子电荷转移 给体-受体 偶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链对具有特殊电荷转移结构分子超极化率的影响
14
作者 刘柳斜 王薇 +3 位作者 李强根 郑妍 周芳 李来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3-407,共5页
近年来实验发现扭曲型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和不同寻常的NLO响应系数.本文在MP2/6-311++G(d,p)水平上,结合有限场方法系统探讨了不同共轭链及共轭链长度对TICT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的影响,并与传统D-π-... 近年来实验发现扭曲型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和不同寻常的NLO响应系数.本文在MP2/6-311++G(d,p)水平上,结合有限场方法系统探讨了不同共轭链及共轭链长度对TICT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的影响,并与传统D-π-A分子相比较.研究表明,共轭链对TICT分子与传统D-π-A分子β影响不同,且随着共轭链增长,TICT分子β提高更为显著.特别是共轭链为苯环的P4分子,当苯环重复单元数n=3时,其β远远大于其它具有不同共轭链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链 扭曲型分子电荷转移分子 一阶超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15
作者 江云宝 王秀娟 +1 位作者 林莉 金明钢 《福建分析测试》 CAS 1995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体4-二甲氨基查尔酮(DMAC)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荧光光谱。观察到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DMAC 的荧光光谱先红移然后蓝移,而荧光强度呈“S”型变化并于光谱位移方向转折处突跃。突跃处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即... 研究了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体4-二甲氨基查尔酮(DMAC)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荧光光谱。观察到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DMAC 的荧光光谱先红移然后蓝移,而荧光强度呈“S”型变化并于光谱位移方向转折处突跃。突跃处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即为其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由该法测定的 cmc 与已报道值符合,说明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用该法测定表面活性剂/β-环糊精混合体系的 cmc,表明β-环糊精的存在诱导了胶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胶束浓度 荧光探针 分子电荷转移 4-二甲氨基查尔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用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的研究
16
作者 徐金瑞 孙向英 刘斌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59,共3页
设计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酰萘 (苯 )胺衍生物 ,测定它们在非极性溶剂环己烷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现系列合成产物具有双重荧光 ,其长波发射具有电荷转移特性 ,其长波发射态能量与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酰萘 (苯 )胺衍生物的失 (得 ... 设计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酰萘 (苯 )胺衍生物 ,测定它们在非极性溶剂环己烷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现系列合成产物具有双重荧光 ,其长波发射具有电荷转移特性 ,其长波发射态能量与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酰萘 (苯 )胺衍生物的失 (得 )电子能力 ,即给 (受 )体的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符合Welle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方法 分子电荷转移特性 循环伏安 荧光发射光谱 苯甲酰萘胺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17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8-1159,1162,共3页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方法。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136 mg.L-1,用标准加入法对方法的回收率作了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4.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荷转移 荧光光度法 荧光探针 人血清白蛋白 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18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3,共3页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为6.8-204.0mg·L-1,线性回归方程△F=0.5836ρ-1.7917,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4mg·L-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9%~10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作辉 王淑敏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3期257-258,共2页
荧光传感器提供了方便,快捷,廉价的分析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并且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它在环境科学,分析化学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荧光传感器的最新研究... 荧光传感器提供了方便,快捷,廉价的分析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并且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它在环境科学,分析化学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荧光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电荷转移 荧光传感器 金属离子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0
作者 林珊 王世铭 王琼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为电子受体,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2.1H3PW12O40·10.6H2O(配合物Ⅰ)和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1.3H4SiW12O40...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为电子受体,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2.1H3PW12O40·10.6H2O(配合物Ⅰ)和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1.3H4SiW12O40·8.3H2O(配合物Ⅱ)。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表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产物形貌及其聚集形态。结果表明有机给体与杂多酸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光致变色后,配合物中有机阳离子和杂多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导致杂多阴离子中WⅥ还原为WⅤ,同时有机阳离子被氧化,且该配合物有很高的耐溶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 合成方法 性质表征 光致变色 耐溶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