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0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吖啶荧光化合物超分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迎辉 张慧东 +4 位作者 叶开其 张晶莹 李伟 杨柏 王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合成了10-甲基-1,2-苯并吖啶(10-M ethyl-benzo[1,2]acrid ine,MBA),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获得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MBA晶体中,由于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无限伸展的分子柱.用MBA制备了微米晶体,通过调控反应... 合成了10-甲基-1,2-苯并吖啶(10-M ethyl-benzo[1,2]acrid ine,MBA),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获得了其单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MBA晶体中,由于存在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无限伸展的分子柱.用MBA制备了微米晶体,通过调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获得长方和线状的微米晶体,用荧光显微镜考察了微米晶体的形貌.研究了MBA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MBA是一种具有蓝光发射特点的有机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π相互作用 分子结构 有机微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值环境下β-乳球蛋白与咖啡中3种主要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翟晓宇 董文江 +1 位作者 于鑫欣 胡荣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40,共15页
利用多光谱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咖啡中的3种主要多酚(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与牛乳中β-乳球蛋白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pH值环境下,3种咖啡多酚均通过静态猝灭有效地猝灭β-乳球... 利用多光谱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咖啡中的3种主要多酚(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与牛乳中β-乳球蛋白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pH值环境下,3种咖啡多酚均通过静态猝灭有效地猝灭β-乳球蛋白的荧光,在pH 7.4、温度298 K时,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对β-乳球蛋白的猝灭常数(K_(sv))分别为6.53×10^(4)、3.16×10^(4)L/mol及3.09×10^(4)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0、1.02和1.14,能量转移效率分别为34.55%、24.56%和21.35%;pH 3.0、温度298 K时,K_(sv)分别为7.18×10^(4)、5.24×10^(4)L/mol及7.12×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1.28、1.18和1.25,能量转移效率分别提高至34.70%、30.42%和29.65%。在pH 7.4时,β-乳球蛋白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pH 3.0时,β-折叠含量增加,无规卷曲含量降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种多酚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以及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β-乳球蛋白的疏水口袋。本研究初步揭示不同pH值条件下咖啡乳饮料中β-乳球蛋白和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Β-乳球蛋白 非共价相互作用 多光谱技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ANTA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鲁亚琳 肖鹤鸣 +1 位作者 贡雪东 居学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954-1960,共7页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1H-3-硝基-5-氨基-1,2,4-三唑(1H-ANTA)二聚体势能面上5种优化构型和电子结构.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结合能为70.63kJ/mol.二聚体的形成使电荷向三唑环转移.由氢键强...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1H-3-硝基-5-氨基-1,2,4-三唑(1H-ANTA)二聚体势能面上5种优化构型和电子结构.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结合能为70.63kJ/mol.二聚体的形成使电荷向三唑环转移.由氢键强弱推断二聚体稳定性的顺序与结合能顺序相一致,氢键是二聚体的主要作用形式.对优化构型进行振动分析,并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00.0~800.0K温度范围内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发现在该温度范围所有二聚过程均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5-氨基-1 2 4-三唑 分子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安非他酮多晶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研究
4
作者 张亚安 潘雅典 +3 位作者 林玉婷 朱咏娟 刘媛媛 孙柏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以多晶型药物盐酸安非他酮为模型药物,探讨晶体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稳定性影响。对四种晶型从分子构象、分子间氢键等进行了详细比较;利用CrystalExplorer软件中Hirshfeld表面和能量框架模块,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四种晶型中分子间... 以多晶型药物盐酸安非他酮为模型药物,探讨晶体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稳定性影响。对四种晶型从分子构象、分子间氢键等进行了详细比较;利用CrystalExplorer软件中Hirshfeld表面和能量框架模块,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四种晶型中分子间作用方式和作用能的大小。结果显示室温下最稳定的晶型KUMCAX01具有更稳定的分子构象,更高的堆积指数,Cl…H、O…H等较强分子间作用力贡献比例更大,与周围离子总相互作用能更高,为深刻理解多晶型药物晶体构造差异对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安非他酮 多晶型 晶体结构 Hirshfeld表面分析 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硝基-1,2,4-三唑-5-酮与NH_3及H_2O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方国勇 徐丽娜 +1 位作者 肖鹤鸣 居学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55-1061,i002,共8页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3-硝基-1,2,4-三唑-5-酮(NTO)/NH3和NTO/H2O两种超分子体系势能面上5种全优化构型.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NTO与NH3和H2O的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依次为-37.58和-30.14kJ/mol,表明...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3-硝基-1,2,4-三唑-5-酮(NTO)/NH3和NTO/H2O两种超分子体系势能面上5种全优化构型.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NTO与NH3和H2O的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依次为-37.58和-30.14kJ/mol,表明NTO与NH3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强于与H2O的作用.超分子体系中电子均由NH3或H2O向NTO转移,相互作用能主要由强氢键所贡献,由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相互作用的本质.对优化构型进行振动分析,并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00.0~800.0K温度范围从单体形成超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发现由NTO和NH3形成超分子II和III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而NTO和H2O只在低温下才能自发形成IV,V和VI超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H2O NH3 理论研究 硝基 三唑 自然键轨道分析 分子体系 相互作用 优化构型 NTO B3LYP 统计热力学 振动分析 性质变化 温度范围 DFT 零点能 势能面 mol 基组 电子 氢键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7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其裂解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小东 徐哲 +3 位作者 燕翔 刘磊 王恒 王晶禹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RI-B2PLYP-D3和PW6B95-D3方法得到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的四种气相团簇,以此模拟FOX-7分子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绘制了团簇形成过程中各分子相邻处的电子密度差图,从电子密度变化的角度解... 采用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RI-B2PLYP-D3和PW6B95-D3方法得到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的四种气相团簇,以此模拟FOX-7分子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绘制了团簇形成过程中各分子相邻处的电子密度差图,从电子密度变化的角度解释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形成及来源,研究了凝聚相FOX-7分子间相互作用对FOX-7裂解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FOX-7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源于电子偏移形成的部分分子间共享电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同时也使部分分子内的化学键被弱化,致使FOX-7的裂解通道发生改变。采用PW6B95-D3理论时,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各团簇中FOX-7的C—NO_2键裂解活化能比单分子状态时普遍降低。不同团簇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角度不同,硝基异构反应的过程有所变化,与单分子FOX-7相比,团簇Ⅱ硝基异构通道的活化能下降了210.9 k J·mol^(-1),而团簇Ⅳ硝基异构通道的活化能升高了39.4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裂解 团簇 分子相互作用 电子密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性芳环间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驱动的有机超分子组装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钟 蒋锡夔 黎占亭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53-760,J002,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中性单体分子之间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应用广泛的典型中性芳环富电子和缺电子体系的种类,然后重点介绍了DAB和DAN作为富电子单元,PDI和NDI作为缺电子单元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互相... 综述了近年来中性单体分子之间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应用广泛的典型中性芳环富电子和缺电子体系的种类,然后重点介绍了DAB和DAN作为富电子单元,PDI和NDI作为缺电子单元的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在互相锁链的超分子体系,非天然分子折叠体和二聚体组装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芳环体系 供体-受体相互作用 分子自组装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CH_4分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局域密度近似计算(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晓林 宗江琴 +2 位作者 王海燕 郭华忠 白玉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528,共4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局域密度近似方法对Ne-CH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进行了计算。发现:当Ne原子和CH4分子之间的距离约为5.8a.u.时,计算的势能曲线存在最小值,对应的势阱深度约为0.053eV。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局域密度近似 甲烷 惰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LAX-112与氟化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白林 胡银 +2 位作者 胡荣祖 宋纪蓉 马海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4,共6页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获得3,6-二氨基-1,2,4,5-四嗪-1,4-二氧化物(LAX-112)与氟化氢(HF)超分子体系势能面上3种全优化几何构型。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LAX-112与HF分子间的最大相互作用能为-34.41kJ/...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获得3,6-二氨基-1,2,4,5-四嗪-1,4-二氧化物(LAX-112)与氟化氢(HF)超分子体系势能面上3种全优化几何构型。经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求得LAX-112与HF分子间的最大相互作用能为-34.41kJ/mol。超分子体系中的电子均由LAX-112向HF转移。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揭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强氢键所贡献。对优化构型进行了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超分子体系中H-X(X=N和F)的伸缩振动频率均发生了大幅度红移。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00.0~800.0K温度范围从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发现二聚过程在较低温度或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3 6-二氨基-1 2 4 5-四嗪-1 4-二氧化物 氟化氢 分子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水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管清梅 李芳 王芳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7-19,27,共4页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了脯氨酸-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4种低能优化构型。利用MP2/6-311+G(d,p)方法计算脯氨酸-水二聚物平衡结构的偶极矩,原子电荷布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经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依次增强的顺序为Ⅳ<...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了脯氨酸-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4种低能优化构型。利用MP2/6-311+G(d,p)方法计算脯氨酸-水二聚物平衡结构的偶极矩,原子电荷布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经BSSE校正后的相互作用能依次增强的顺序为Ⅳ<Ⅱ<Ⅰ<Ⅲ,最稳定结构Ⅲ的相互作用能为-33.7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水二聚体 分子相互作用 偶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李景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深入探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全面剖析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展开,总计纳入8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 深入探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全面剖析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展开,总计纳入8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两组患者肿瘤组织中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状况予以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数据展开统计分析,进而准确评估EMT分子与乳腺癌转移之间的紧密相关性。结果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组织中EMT相关分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清晰显示,观察组患者中E-cadherin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42±0.12,与对照组的0.71±0.15相比显著降低(t=9.12,P<0.01)。观察组中N-cadherin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65±0.14,高于对照组的0.32±0.10(t=10.43,P<0.01);Vimentin的平均表达水平在观察组为0.73±0.16,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9±0.13(t=8.78,P<0.01)。Snail和Slug的表达水平在观察组中分别为0.68±0.14和0.61±0.12,皆高于对照组的0.33±0.10和0.29±0.09(t=9.56,P<0.01;t=10.02,P<0.01)。结论 EMT分子机制于乳腺癌转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其相关分子的表达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对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上皮-质转化(EMT) 分子机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12
作者 袁伟 李贺先 +2 位作者 王颖 杨海龙 王国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0-634,共5页
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的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理论计算时,提出了将溶液构建和随机构象搜索相结合的多分子相互作用体系构建方法,可以简单而准确地得到二聚体和三聚体结构,其中二聚体结构和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的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理论计算时,提出了将溶液构建和随机构象搜索相结合的多分子相互作用体系构建方法,可以简单而准确地得到二聚体和三聚体结构,其中二聚体结构和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经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了在真空条件下二聚体结构的最低能量构象.对较大体系的三聚体结构采用高精度分子力学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分子构象的影响讨论了溶液结晶过程中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构象变化,为该化合物结晶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N-(1-萘基)-琥珀酰亚胺 分子体系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C_(36)聚合物的C_(36)分子间的电-声相互作用
13
作者 陈媛梅 黄元河 刘若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6-200,共5页
在用半经验自洽场晶体轨道方法计算能带结构的基础上,并在平均场近似和形变势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四种一维线性 C36聚合物模型的 C36分子间电-声耦合常数及其对超导相变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一维线性 C36聚合物的 C3... 在用半经验自洽场晶体轨道方法计算能带结构的基础上,并在平均场近似和形变势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四种一维线性 C36聚合物模型的 C36分子间电-声耦合常数及其对超导相变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一维线性 C36聚合物的 C36分子间电-声耦合常数极小,对超导相变和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影响可以完全忽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碳36聚合物 富勒烯 分子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金属-绝缘体相变 量子化学计算 超导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研究——量子化学课题组
14
作者 王裕平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分子间相互作用(Molecular Interaction)通常也指非共价相互作用,是基团或分子间除去共价键、离子键及金属键等以外一切相互作用力的总称,如氢键、卤键、π…π堆积、σ…π、σ…hole、π…hole、色散作用等,是超分子理论的基础,分子... 分子间相互作用(Molecular Interaction)通常也指非共价相互作用,是基团或分子间除去共价键、离子键及金属键等以外一切相互作用力的总称,如氢键、卤键、π…π堆积、σ…π、σ…hole、π…hole、色散作用等,是超分子理论的基础,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装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非共价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量子化学 分子 色散作用 卤键 金属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4-氨基吡啶/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
15
作者 刘学涌 周涛 +3 位作者 常昆 王蔺 郑敏侠 罗毅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73-2076,共4页
采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一维红外光谱难以直接反映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键的关联,而二维相关分析结果清晰表明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采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一维红外光谱难以直接反映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键的关联,而二维相关分析结果清晰表明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发现1298和1202cm-1归属于甲基丙烯酸的—OH伸缩振动峰与1531cm-14-氨基吡啶的C═N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交叉正峰,3382和3212cm-1归属于4-氨基吡啶的氨基N—H伸缩振动峰与1705cm-1归属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交叉正峰。根据二维相关规则,4-氨基吡啶的C═N峰与甲基丙烯酸的-OH峰、4-氨基吡啶的氨基N—H峰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峰有很强协同作用。结果表明4-氨基吡啶的C═N与甲基丙烯酸的—OH存在静电作用,4-氨基吡啶的氨基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存在氢键作用。二维红外光谱是研究分子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红外光谱 分子相互作用 4-氨基吡啶 甲基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甲基糠醛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以及分子模拟分析
16
作者 黄柳燕 凡思华 +4 位作者 王文强 王倩玉 郭嫒 张强 王景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分析5-羟甲基糠醛(5-HMF)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分子结构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荧光淬灭分析、同步荧光分析、三维荧光分析、疏水探针分析,获得5-HMF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光谱学信息;...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分析5-羟甲基糠醛(5-HMF)与胃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分子结构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荧光淬灭分析、同步荧光分析、三维荧光分析、疏水探针分析,获得5-HMF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光谱学信息;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分析,揭示5-HMF与胃蛋白酶结合的具体位点及互作信息。结果:5-HMF通过单一静态猝灭机制,导致胃蛋白酶分子荧光淬灭。吉布斯自由能△G为负值,表明二者结合为自发反应,同时熵变△H和焓变△S也均为负值,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维持5-HMF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同步荧光分析表明,5-HMF能够影响了胃蛋白酶分子中Trp残基的微环境。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5-HMF改变了胃蛋白酶的空间结构、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以及荧光发射峰强度。分子对接模拟分析结果显示,5-HMF分子中羟基可与胃蛋白酶分子中的Ile 100和Ans 37形成氢键,其杂环可与Leu 38、Pro 135和Ala 133产生疏水作用,整个分子还会与Phe 101、Val 136、Ser 129、Gly 102形成范德华力。结论:5-HMF能够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结合,导致胃蛋白酶分子结构及光谱特性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胃蛋白酶 相互作用 荧光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17
作者 吴莉莉 林景涛 +3 位作者 张远成 钟佩敏 唐劲松 王海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Vs)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Beclin 1)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链脲佐菌素(STZ)注射的方法建立SD大鼠D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SC-EVs组、MSC-EVs+MHY1485(mTOR激活剂)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作为对照。以MSC-EVs和MHY1485分组处理后,检测大鼠血糖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mTOR/S6K1/Beclin 1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发生损伤,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EVs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减轻,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SC-EVs组相比,MSC-EVs+MHY1485组大鼠肾组织形态损伤加重,血糖、BUN、Scr、UmALB、p-mTOR及p-S6K1相对阳性表达、p-mTOR/mTOR、p-S6K1/S6K1显著升高(P<0.05),LC3Ⅱ/LC3Ⅰ、Beclin 1蛋白表达、Beclin 1相对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SC-EVs可增强自噬,降低DN大鼠血糖、SCr、BUN和尿蛋白水平,减轻肾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S6K1/Beclin 1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盘卷肌球蛋白样Bcl-2-相互作用蛋白 糖尿病肾病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龚含情 陈建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69-1873,共5页
4-乙基-2-甲氧基苯酚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了探究4-乙基-2-甲氧基苯酚对人体的影响,将多种光谱技术与分子模拟等技术结合起来对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之间的相互... 4-乙基-2-甲氧基苯酚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了探究4-乙基-2-甲氧基苯酚对人体的影响,将多种光谱技术与分子模拟等技术结合起来对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紫外吸收光谱的结果说明,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形成了新的复合物。荧光光谱的结果说明了4-乙基-2-甲氧基苯酚的存在,可以增加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通过15nm的同步荧光光谱同时结合荧光增强效应方程可以计算出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且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热力学参数表明,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主要靠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在一起。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的结果说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会随着4-乙基-2-甲氧基苯酚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分子对接得到结果说明4-乙基-2-甲氧基苯酚键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IB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 4-乙基-2-甲氧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测定二苯甲酮类卤酚与血红素加氧酶-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金帅 宋婷 +1 位作者 冯秀娥 李青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8-1576,共9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三种具有强抗炎、抗氧化活性的二苯甲酮类卤酚3,4-二羟基-3'-氯二苯甲酮(LM46)、4,5-二羟基-2,3-二溴二苯甲酮(LM48)、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相互作用机...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三种具有强抗炎、抗氧化活性的二苯甲酮类卤酚3,4-二羟基-3'-氯二苯甲酮(LM46)、4,5-二羟基-2,3-二溴二苯甲酮(LM48)、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分子对接分析其相互作用模式。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法求得卤酚与蛋白配合物的结合常数,探讨主要作用力类型,并用同步、三维荧光光谱探讨其对HO-1蛋白构象的影响。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LM46、LM48、LM49的猝灭常数(K_(sv))均下降,表观结合常数(K_(b))相应降低。卤酚与HO-1的相互作用发生荧光猝灭的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数据表明,LM46、LM48和LM49与HO-1间的作用主要为范德华力、氢键或质子化等作用力,且反应可自发进行。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卤酚与HO-1结合后,使HO-1的构象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色氨酸(Trp)或酪氨酸(Tyr)残基周围的微环境,改变HO-1腔内的疏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卤酚 血红素加氧酶-1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表面相互作用中动量和能量分量间转化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20
作者 于航 张冉 +1 位作者 杨帆 李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3-372,共10页
气体分子与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稀薄气体流动状态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其物理上的复杂性和微观性,这一过程的机理并没有得到充分揭示.本文利用分子束法对Ar分子在金属Pt表面的碰撞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并探究了入射速度、角度... 气体分子与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稀薄气体流动状态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其物理上的复杂性和微观性,这一过程的机理并没有得到充分揭示.本文利用分子束法对Ar分子在金属Pt表面的碰撞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并探究了入射速度、角度和壁面粗糙度对动量、能量转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气体分子以5o的极角入射时,分子的法向速度分量占主导因素,在与壁面发生碰撞之后,分子的切向和法向动量都会损失,法向动能会向切向转移,并且当分子速度不低于2.0时,切向和法向动能的比值会稳定在一个很小的区间,而粗糙度对动量和能量转化的影响不明显.与小角度入射时不同,当气体分子以75o的极角与金属表面碰撞时,粗糙度的影响就不能再被忽略了.大极角入射的气体分子在光滑壁面散射之后,其运动规律基本符合Maxwell所假设的镜面反射,动量和能量分量的变化都不明显.而粗糙度的引入则会促进气体分子切向动量和能量向法向转移,并且会使分子总能量的损失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表面相互作用 分子动力学 动量和能量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