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形多孔介质孔隙微结构参数与渗透率的分维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俊亮 田长安 +1 位作者 曾燕伟 董彪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2-817,共6页
根据分形几何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无序分形多孔介质孔隙率φ和渗透率K与多孔介质结构分数维数Df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利用Sierpinski固相分形体(Solid mass fractal)与孔相分形体(Pore mass fractal)概念对分形多孔介质微结构特征、孔隙累积... 根据分形几何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无序分形多孔介质孔隙率φ和渗透率K与多孔介质结构分数维数Df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利用Sierpinski固相分形体(Solid mass fractal)与孔相分形体(Pore mass fractal)概念对分形多孔介质微结构特征、孔隙累积数量-尺寸分布和孔隙率φ等参数及其物理关系给予了详细论述,定量地分析和讨论了基于不同模型的渗透率-分形维数关系与它们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多孔介质 孔隙率 渗透率 分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多孔介质中的热传导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东辉 金峰 +1 位作者 施明恒 杨浩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采用有限容积法分析了分形多孔介质中的热传导过程,计算中发现分形结构中的导热规律非常复杂,基质与孔隙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换热,当不考虑孔隙气体中的导热时,所构造的随机Sierpinski地毯上导热率与基质率(基质百分含量)大多呈指数关... 采用有限容积法分析了分形多孔介质中的热传导过程,计算中发现分形结构中的导热规律非常复杂,基质与孔隙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换热,当不考虑孔隙气体中的导热时,所构造的随机Sierpinski地毯上导热率与基质率(基质百分含量)大多呈指数关系,这与Archie定律的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多孔介质 热传导 有限容积法 分形结构 导热规律 导热率 Archie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冻干过程分形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彭润玲 刘长勇 +2 位作者 徐成海 李成华 李全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18-322,I0006,共6页
为了研究生物材料冻干过程中的超常传热传质机理,建立了考虑已干层分形特点的冻干模型,水蒸气和惰性气体在已干层中的连续方程采用了分形多孔介质中的扩散方程,扩散系数随已干层厚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该理论模型可确定已干层的分形特... 为了研究生物材料冻干过程中的超常传热传质机理,建立了考虑已干层分形特点的冻干模型,水蒸气和惰性气体在已干层中的连续方程采用了分形多孔介质中的扩散方程,扩散系数随已干层厚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该理论模型可确定已干层的分形特点对生物材料冻干过程升华界面的移动和干燥时间的影响,预测生物材料冻干过程中物料内部温度和结合水浓度的分布。以螺旋藻为对象,利用分形模型借助Matlab和Fluent软件模拟了螺旋藻的冻干过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干燥 传热传质 分形多孔介质 螺旋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孔喉分形多孔介质复杂类型组构模式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金毅 权伟哲 +3 位作者 秦建辉 刘仙鹤 郑军领 宋慧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45-1854,共10页
自然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和孔喉共存且往往会表现出分形特征。经典的数量-尺度关系Rns及其衍生模型虽然能有效获取分形维数D,然而它们之间多对一的关系无法保证反演建模的惟一性。与此同时,分形对象中复杂类型的种类及其组构模式尚不... 自然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和孔喉共存且往往会表现出分形特征。经典的数量-尺度关系Rns及其衍生模型虽然能有效获取分形维数D,然而它们之间多对一的关系无法保证反演建模的惟一性。与此同时,分形对象中复杂类型的种类及其组构模式尚不明了,这导致储层复杂孔隙结构等效表征的困难。因此,厘清孔隙和孔喉多类型共存、多尺度分布的孔隙结构中的复杂类型,进而定量表征其组构模式对评估油气的赋存和运移规律至关重要。新近出现的分形拓扑理论表明分形对象是耦合原始复杂性与行为复杂性的双复杂系统。这两类复杂类型表现出相互独立的组构模式,其中原始复杂性确定单尺度与多尺度、单相与多相、单类型与多类型等缩放类型,而行为复杂性则决定自相似、自仿射、多重分形等尺度不变特征。基于此,本文有效标定了孔隙-孔喉耦合分形结构中的复杂类型种类,查明了孔隙、孔喉以及其连通性的原始复杂性归属,利用泰森多边形算法实现了孔隙-孔喉耦合行为的定量描述,依据分形拓扑理论给出了行为复杂性的尺度不变定义,结合原始复杂性与行为复杂性组构模式发展了一种精细表征孔隙-孔喉耦合分形孔隙结构的算法。基于新算法,模拟了不同复杂组构模式下的分形多孔介质,分析了原始复杂性与行为复杂性对孔隙结构的影响,推演了孔隙度及比表面积计算公式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拓扑 孔隙-孔喉分形多孔介质 双复杂系统 原始复杂性 行为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多孔介质的流动与传热格子Boltzmann模拟
5
作者 陆培林 陈明健 +2 位作者 黄逸宸 黄栩辉 张莹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2年第3期273-281,共9页
针对多孔介质内孔隙的尺寸、分布及连通性等结构方面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采用分形谢尔宾斯基地毯模型来实现不同孔隙率及孔隙构造,并利用双分布热耦合格子Boltzmann模型对工质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同一孔隙... 针对多孔介质内孔隙的尺寸、分布及连通性等结构方面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采用分形谢尔宾斯基地毯模型来实现不同孔隙率及孔隙构造,并利用双分布热耦合格子Boltzmann模型对工质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同一孔隙结构物理模型下孔隙率和压降对渗透率的影响,探讨了同一孔隙率下压降与不同固相基质结构入口流量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了固相基质的热导率及孔隙结构在孔隙流动与传热过程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能正确地描述多孔介质内的流场及温度场;不同孔隙结构及孔隙率的流线与速度云图反映了多孔介质内流线及流速的分布特征;通过增大压降及孔隙率,能够使渗透率得到提高;不同导热比及孔隙结构类型下的温度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能够为强化航空航天领域中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性能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多孔介质 流动特性 传热规律 格子BOLTZMANN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分形结构热方程的多重双尺度概率模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剑兰 曹礼群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8-860,共3页
多孔介质分形结构既含有大量微米量级甚至纳米量级的微孔隙,也含有大量厘米甚至米量级的宏观孔洞。如果又假设复相材料和孔隙的就位性及形状大小服从某一概率分布。此时无论是理论分析或是数值计算均非常困难。本文对此问题,初步建立多... 多孔介质分形结构既含有大量微米量级甚至纳米量级的微孔隙,也含有大量厘米甚至米量级的宏观孔洞。如果又假设复相材料和孔隙的就位性及形状大小服从某一概率分布。此时无论是理论分析或是数值计算均非常困难。本文对此问题,初步建立多重双尺度概率模型,井给出数值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分形结构 热方程 多重双尺度概率模型 有限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介质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褚卫江 徐卫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641-2647,共7页
基于介质骨架、固体颗粒以及水是可压缩的这一假设,推导出饱和的渗流应力耦合控制方程组。采用加权残值法对耦合方程组进行有限元离散,并推导相应的弹塑性矩阵。对耦合计算中的渗透系数分形模型展开讨论,综述采用分形维描述多孔介质和... 基于介质骨架、固体颗粒以及水是可压缩的这一假设,推导出饱和的渗流应力耦合控制方程组。采用加权残值法对耦合方程组进行有限元离散,并推导相应的弹塑性矩阵。对耦合计算中的渗透系数分形模型展开讨论,综述采用分形维描述多孔介质和裂隙介质渗透系数方面研究的进展。最后,在给出的固结算例中采用一个较为实用的分形渗透系数模型,该模型可模拟渗透系数随介质变形而变化。数值计算的结果显示出良好的规律性,可以提高对耦合试验观测现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渗流应力耦合 分形多孔介质 有限元列式 饱和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随机自相似多孔介质表征及其孔-渗关系数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朔 刘顺喜 金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31-335,339,共6页
自然多孔介质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储集性能和输运属性,精确描述多孔介质微观结构是实现资源发掘及储层产能定量评估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基于分形拓扑理论和四参数随机生长方法四参数随机生长算法构建随机多相自相似多孔介质模型,并采用... 自然多孔介质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储集性能和输运属性,精确描述多孔介质微观结构是实现资源发掘及储层产能定量评估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基于分形拓扑理论和四参数随机生长方法四参数随机生长算法构建随机多相自相似多孔介质模型,并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对孔隙中气体单相流的运移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P和F对煤岩介质孔渗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满足指数关系,且随着P、F的变化而改变;P和F的变化对渗透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拓扑 自相似 分形多孔介质 QSGS 格子BOLTZMAN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和Mori-Tanaka方法的颗粒土渗透注浆加固体性能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彭鹏 彭峰 +1 位作者 孙振宇 张顶立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099-3112,共14页
在注浆加固工程中,为了避免空间变异性导致的支护结构受力过大而失稳,提出合理的注浆加固体刚度及强度预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利用分形理论描述颗粒土类型的隧道围岩的孔隙特征,基于迂曲度经验公式建立了地层体孔隙率和面孔隙率的转换关... 在注浆加固工程中,为了避免空间变异性导致的支护结构受力过大而失稳,提出合理的注浆加固体刚度及强度预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利用分形理论描述颗粒土类型的隧道围岩的孔隙特征,基于迂曲度经验公式建立了地层体孔隙率和面孔隙率的转换关系.以体孔隙率为变量,结合Mori-Tanaka方法,提出新的注浆加固体的宏观刚度预测方法.利用能量法求解连通孔隙不同屈曲半波分布形态下的临界载荷作为加固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从而建立了新的注浆加固体的强度预测理论模型.以玉京山隧道为工程算例,将本文方法在FLAC3D中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不同的地层单元随机生成孔隙率,并利用本文方法计算并赋予地层单元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实现了围岩空间变异性的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得到的隧道洞身水平收敛的最大绝对误差仅为8 m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玉京山隧道回填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可以降低50%~90%的围岩位移,极大地降低围岩不良区域对应的支护结构弯矩,降低支护结构扭矩至0,并将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在10 mm以内,但注浆加固难以改变灰岩和回填体之间的载荷分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多孔介质 MORI-TANAKA方法 渗透注浆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分形特性的油藏渗流理论进展概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官庆 李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近年来,由国外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分形几何在诸多学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今非线性分形理论逐渐被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中。国外科学家和油藏工程师最先在渗流力学中引入分形维数和分形指数来描述多孔介质及其孔缝的分形特征,打... 近年来,由国外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分形几何在诸多学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今非线性分形理论逐渐被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中。国外科学家和油藏工程师最先在渗流力学中引入分形维数和分形指数来描述多孔介质及其孔缝的分形特征,打破了采用均质或拟均质假设处理方法近似反应裂缝型多孔介质性质的传统方法,进而产生了应用分形特性描述油藏的分形特征和非均质性的分形油藏理论。应用分形理论建立的油藏数值模型与经典模型相比,虽然分形油藏渗流模型较为复杂,但更能贴近自然、真实的油藏,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实际油藏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多孔介质分形特性 分形油藏理论 油藏数值模拟 分形油藏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s of PSD Fractal of Porous Medium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国强 徐世民 李鑫钢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A volume-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PSD) fractal dimensions of porous mediums was developed by employing laser size-analyzing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of using hydr... A volume-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PSD) fractal dimensions of porous mediums was developed by employing laser size-analyzing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of using hydrometer or screen to determine PSD, this method can avoid calculation errors and measure smaller size-scale porous medium.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porous mediums were brown soil, kaolin and sand soil. A micro-order of magnitude (10 -5 m) in particle-size interval could be shown in PSD results of brown soil and kaolin.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brown soil had a nearly mono-fractal PSD character, while kaolin and sand soil showed multi-fractal PSD characters. By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experiments, the PSD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sand soil were also found to keep a linearly increasing relation with the linear adsorptive parameters of the soils in different intervals to adsorb benzene from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porous medium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