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分次放射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原 张松方 +2 位作者 屠永青 陆冬青 王雅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观察接受分次全身放射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晚期毒性反应及预后。方法:对14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次全身放射治疗,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预处理。结果:14名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全身分割放射治疗,早期急性反应均能耐受。经过... 目的:观察接受分次全身放射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晚期毒性反应及预后。方法:对14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次全身放射治疗,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预处理。结果:14名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全身分割放射治疗,早期急性反应均能耐受。经过一年以上随访,1年生存率为57%(8/14),5年生存率为37%(3/8)。结论:患者对分次全身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重要预处理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分次放射治疗 血液恶性肿瘤 异基因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25值与胰腺癌高剂量少分次放射治疗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刚 常公民 +2 位作者 林凯 王颖杰 夏廷毅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8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CA125值对高剂量少分次放射治疗生存时间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初诊的82例Ⅲ期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43例,中位年龄60岁;放射治疗前均行血清CA125和CA19-9检查;处方剂量计划靶区容积(PTV)50 Gy,肿瘤...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CA125值对高剂量少分次放射治疗生存时间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初诊的82例Ⅲ期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43例,中位年龄60岁;放射治疗前均行血清CA125和CA19-9检查;处方剂量计划靶区容积(PTV)50 Gy,肿瘤体积(GTV)65-70 Gy,15-20分次。82例患者入组,生存期的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差异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个月。CA125异常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正常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生存分析显示CA125与总生存时间有关,CA19-9与总生存时间的统计学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CA125为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血清CA125水平在预测胰腺癌高剂量少分次放射治疗生存时间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清CA125 血清CA19-9 预后 高剂量少分次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与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血管畸形方法学研究
3
作者 何永生 蒋万书 +9 位作者 宋锦平 黄光富 陈隆益 袁利民 付凯 肖贵珍 黄文军 李志立 陈勇 贺盛光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9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 放射外科治疗 颅内肿瘤 血管畸形 方法学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功能性垂体腺瘤 放射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高剂量分次放射治疗40例颅外肿瘤初步报告
4
作者 田启和 李玉 +4 位作者 郭占文 李丹 阎英 王安祥 吴凤桐 《沈阳部队医药》 1999年第1期63-64,共2页
立体定向高剂量分次放射治疗不仅可以洽疗颅内肿瘤,还可以治疗体内其他部位肿瘤。我院1996年9~11月采用此种方法治疗颅外肿瘤40例,44个肿瘤,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初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应用Phillips SL-18型... 立体定向高剂量分次放射治疗不仅可以洽疗颅内肿瘤,还可以治疗体内其他部位肿瘤。我院1996年9~11月采用此种方法治疗颅外肿瘤40例,44个肿瘤,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初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应用Phillips SL-18型直线加速器,Rend-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用立体定向体部固定框架,实现CT定位,同时可重复定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分次放射治疗 高剂量 恶性肿瘤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治疗 治疗效果 材料与方法 颅外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肝细胞癌下腔静脉癌栓诱发“远位效应”后再次进展1例
5
作者 杨远游 杨尚智 +2 位作者 陈文彰 程海民 穆晓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4,共2页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的进步,放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立体定向放疗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在晚期实体瘤的姑息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上,发现少数晚期患者中,对一个部位行姑息放疗时肿瘤消退,症状缓解,同时还观察到远离该...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的进步,放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立体定向放疗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在晚期实体瘤的姑息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上,发现少数晚期患者中,对一个部位行姑息放疗时肿瘤消退,症状缓解,同时还观察到远离该治疗部位未行放疗的肿瘤也出现退缩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远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SFRT) 下腔静脉癌栓 远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鼻咽癌
6
作者 孙成营 翟文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5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pSRT)在鼻咽癌冶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用FS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18例(初治者8例,复发者10例).初治患者先行常规外照射40~50Gy,再行FSRT补量照射至75~80Gy.复发患者均行FSRT照射以... 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pSRT)在鼻咽癌冶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用FS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18例(初治者8例,复发者10例).初治患者先行常规外照射40~50Gy,再行FSRT补量照射至75~80Gy.复发患者均行FSRT照射以85%~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周边.结果初治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并全部存活,中位生存期9mo.量发患者中2例因肿瘤广泛侵犯症状无改善外其余症状均明显改善存活3例,中位生存期6mo.结论FSRT技术是治疗鼻咽癌的一种全新的途径,它提高了肿囊的局控率并降低了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鼻咽癌 常规外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区增量剂量学对比研究
7
作者 吕海鹏 刘晓 +4 位作者 陈嘉炜 石明明 徐红岩 侯晓玮 解传滨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4期6-12,共7页
目的:对比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大体积脑转移瘤(BMs)靶区不同增量方式下的剂量学参数,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脑转移瘤的更优实现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至2023年于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目的:对比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大体积脑转移瘤(BMs)靶区不同增量方式下的剂量学参数,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脑转移瘤的更优实现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至2023年于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30例BMs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设计靶区剂量均匀计划(Plan均匀)、靶区内设置均匀增量计划(Plan_(均增))和递增增量计划(Plan_(递增))3种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在靶区内部设置高剂量区(GTV_(h)),针对GTV_(h)设计Plan匀增和Plan_(递增)。分析利用IMRT与VMAT分别设计的Plan均匀、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差异。观察对比靶区平均剂量(D_(mean))、50%和2%靶区受照射剂量(D50%和D_(2%));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以及正常脑组织接受10~40 Gy体积百分占比(V_(10)Gy~V_(40)Gy)。结果:IMRT的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与Plan均匀相比GTV的D_(mean)提高10.13%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0、12.771,P<0.05),D50%提高8.9%和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0、9.929,P<0.05),D_(2%)提高15.2%和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20、8.746,P<0.05);IMRT的Plan均匀、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3种计划正常脑组织V_(10)~V_(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的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与Plan均匀相比GTV的D_(mean)提高10.53%和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1、15.461,P<0.05),D50%提高9.1%和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2、10.952,P<0.05),D_(2%)提高16.4%和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71、8.685,P<0.05);VMAT的Plan_(均增)、Plan_(递增)和Plan均匀3种计划正常脑组织V_(10)Gy~V_(40)G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 Plan_(均增)与Plan_(递增)的正常脑组织V20 Gy、V30 Gy和V_(40)Gy均小于VMAT的Plan_(均增)与Plan_(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lan_(均增)=2.112、2.215、2.444,tPlan_(递增)=2.323、2.939、3.145,P<0.05);IMRT与VMAT的D2、D_(mean)和D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SRT中,保证靶区边缘正常脑组织安全的前提下,同步提升靶区中心剂量不会显著提高正常脑组织剂量,IMRT与VMAT均能满足靶区内部增量要求,VMAT靶区增量略好,效率更高;递增计划靶区剂量提升效果好于_(均增)计划,VMAT的递增计划更适合BMs的HSR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卟啉衍生物(HPD)对分次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糜福顺 王争 张力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0年第4期44-45,41,共3页
血卟啉衍生物(HPD)作为光敏剂,在诊治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理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浅表肿瘤的光敏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疗效。但光敏治疗除皮肤外,对其它组织的光射深度及其剂量分布的测定尚缺少可靠数据,激光的弱穿透性... 血卟啉衍生物(HPD)作为光敏剂,在诊治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理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浅表肿瘤的光敏治疗上取得了可喜疗效。但光敏治疗除皮肤外,对其它组织的光射深度及其剂量分布的测定尚缺少可靠数据,激光的弱穿透性限制了光敏治疗的适应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放射治疗 HPD 血卟啉衍生物 增敏作用 剂量分布 光敏剂 血叶琳衍生物 适应证范围 放射增敏剂 小鼠乳腺癌
原文传递
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全脑照射效果分析
9
作者 张本华 刘文健 +3 位作者 龚立鹏 张艳玲 杨延洁 李艳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脑肿瘤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 全脑照射 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巨大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恩顺 佘永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对巨大单发转移瘤使用分次治疗取代单次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69例颅内>3 cm的转移瘤患者,以中位周边剂量16 Gy分两次治疗,中位肿瘤体积28.6 cm^3。结果随访3~12个月,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对巨大单发转移瘤使用分次治疗取代单次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69例颅内>3 cm的转移瘤患者,以中位周边剂量16 Gy分两次治疗,中位肿瘤体积28.6 cm^3。结果随访3~12个月,2例患者因颅外疾病进展失访,其余67例患者最后1次MRI检查显示,肿瘤缩小41例(61.1%),肿瘤体积不变23例(34.3%),肿瘤增大3例(4.5%);肿瘤控制率为95.5%。颅内水肿缩小37例(55.2%),体积不变24例(35.8%),体积增大6例(8.9%);水肿控制率为91%。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分次治疗对颅内巨大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及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分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建平 姜雪松 徐国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e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FSRT法治疗15例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MRI和/或CT确诊。其中4例采用单纯立体定...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e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FSRT法治疗15例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MRI和/或CT确诊。其中4例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1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剂量30.0~52.0Gy。FSRT准直器2.5~5.0cm,靶体积0.9~39.6cm^3,分次剂量5.0~15.0Gy,总剂量15.0~50.0Gy。1个靶中心参考剂量线为70%~90%,2个靶中心参考剂量线为50%。采用4~6个弧非共面等中心旋转照射。结果治疗后生存期2~105个月,中位生存期30.8个月。急性神经毒性反应较轻,各有2、1、1例出现Ⅰ、Ⅱ、Ⅲ级晚期神经损伤,无Ⅳ级晚期神经损伤。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行X线FSRT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立体放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均 刘跃 +2 位作者 柏秀松 于丽萍 苏厚银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放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系统和三维治疗计划 ,对随机分为两组的病例进行治疗 ,采用分次立体放疗 (FSRT) 92例 ,次数为 3~ 10次 ,每次剂量为 3~ 10Gy ,总剂量为 36~ 5 2...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放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系统和三维治疗计划 ,对随机分为两组的病例进行治疗 ,采用分次立体放疗 (FSRT) 92例 ,次数为 3~ 10次 ,每次剂量为 3~ 10Gy ,总剂量为 36~ 5 2Gy ,边缘剂量曲线为 6 5 %~ 90 %;放射外科治疗 (SRS) 10 7例 ,采用单次治疗 ,每次剂量为 18~ 2 8Gy ,边缘剂量曲线为 6 0 %~ 90 %。结果 经过 2~ 4年随访 ,FSRT组总有效率 81.5 %(75 / 92 ) ,SRS组总有效率 6 9.2 %(74/ 10 7) ,两组对照疗效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胶质瘤的治疗进行对照分析 ,FSRT组CR +PR为83.7%(36 / 43) ,SRS为 5 6 .3%(2 7/ 48) ,两组经 χ2 检验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两组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脑水肿、神经功能受损和放射性脑坏死。FSRT组出现脑水肿有 2 5例 ,SRS组 6 7例 ,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FSRT组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有 5例 ,SRS组 17例 ,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FSRT组出现放射性脑坏死有 2例 ,SRS组有 9例。结论 分次立体放射治疗与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肿瘤均有较好疗效 ,分次立体放射治疗后并发症较少 ,对胶质瘤的治疗采用分次方法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立体放射治疗 放射外科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脑水肿 神经功能受损 放射性脑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31例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郑中显 陈倩 +2 位作者 侍伟伟 鲍瑜 潘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肺转移瘤(每例病灶数目1~3个)患者给予FSRT,单次靶区周边剂量为3~5 Gy,总剂量为30~45 Gy,分7~9次完成,5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结果:截至2011年12月...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肺转移瘤(每例病灶数目1~3个)患者给予FSRT,单次靶区周边剂量为3~5 Gy,总剂量为30~45 Gy,分7~9次完成,5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结果:截至2011年12月,25例患者病死。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7个月(3.5~42.9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78.4%和43.2%,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4.1%,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4%。有肺外病灶和无肺外病灶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病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10/12)和85.7%(12/14),上皮来源(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及非上皮来源的病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6%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采用FSRT肺转移瘤是有效和安全的,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单发肺转移和无肺外病灶存在者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5例体部肿瘤临床疗效评价
14
作者 李桂香 李仲国 高立 《卫生职业教育》 2005年第2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国产OUR-QGD型体部伽玛刀设备,进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5例体部肿瘤,自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随访3~24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病灶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及不...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国产OUR-QGD型体部伽玛刀设备,进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5例体部肿瘤,自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随访3~24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病灶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结果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的36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完全缓解125例(34.2%),部分缓解203例(55.6%),且肿瘤大小与临床疗效经等级相关分析,r=0.436,P<0.000 5,2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均较轻微,可以耐受.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各种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好,局部控制率高,副反应轻,是一种有效治疗体部肿瘤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NRS评分、侵袭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晓宇 张倬彬 +4 位作者 廖晓宁 李书桢 张富亿 邱丽芳 罗彪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的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粘蛋白(N-cadherin)、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疼痛评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的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粘蛋白(N-cadherin)、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疼痛评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确诊的9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剂量分割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4 Gy/f,12 f组、5 Gy/f,8 f组和7 Gy/f,5 f组,每组30例。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头部肿瘤体积、脑水肿程度,采用数字评级量表(NR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MMP-9、N-cadherin及KIFC1蛋白的表达;治疗3个月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临床疗效,术后随访记录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放射治疗后3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0,P<0.05)。放射治疗后3组肿瘤平均体积和NRS评分均显著减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98,F=7.078;P<0.05);治疗后7 Gy/f,5 f组水肿程度显著轻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4,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放射治疗后,外周血MMP-9、N-cadherin及KIFC1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7 Gy/f,5 f组显著低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0, F=4.765,F=7.339;P<0.05)。3组放射治疗结束后24个月7 Gy/f,5 f组颅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3,x~2=4.125;P<0.05)。结论:7 Gy/f,5 f分割方式相对于5 Gy/f,8 f和4 Gy/f,12 f分割方式的γ-FSRT更有利于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能够降低MMP-9、N-钙粘蛋白和KIFC1的表达,有利于减轻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和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脑转移 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 基质金属蛋白酶9 N-钙粘蛋白 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鹏飞 刘雅洁 +1 位作者 邓灵波 王树滨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和质量... 目的探讨并比较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和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2版软件对FSRT和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毒性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FSRT和SRS治疗脑转移瘤的1年总生存率OR为1.03(95%CI:0.78~1.36),1年局部控制率OR为1.24(95%CI:0.48~3.20),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OR为0.98(95%CI:0.62~1.57),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 0.05)。毒性比较的OR为0.41(95%CI:0.26~0.6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的毒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FSRT与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无显著差异,FSRT发生毒性的概率更小,较SRS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生存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亚杰 郭少贤 +3 位作者 吕冠群 韩世强 宋桂芳 赵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方法:选取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进行γ刀分次SRS。观察分析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以及影响患者生存因素。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方法:选取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进行γ刀分次SRS。观察分析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以及影响患者生存因素。结果:治疗后64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病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转移病灶直径≤3 cm(47例)和>3 cm(17例)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23%和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9,P<0.05),脑转移灶≤3个(51例)和>3个(13例)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27%和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6,P<0.05);患者年龄、性别病变数量、放射治疗剂量大小以及是否全脑放射治疗(WBRT)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有卡氏功能量表(KPS)评分、原发病灶是否被控制、是否存在其他转移、放射治疗得分指数(SIR)以及递归分隔分析(RPA)分级(r=0.124,r=0.136,r=-0.289,r=-0.262,r=-0.217;P<0.05);未出现Ⅲ级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未出现脑梗死以及颅内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典型病例经过SRS+WBRT治疗后,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的头部肿瘤病灶达到完全缓解,且肺部的肿瘤病灶稳定。结论:使用γ刀分次SRS对NSCLC脑转移瘤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轻不良反应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脑转移瘤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雷亚楠 徐晓捷 关明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5期4679-468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观察组在常规放疗基础上接受基于直线加速器的FSRT治疗。放疗后3个月评价患者疗效和局部控制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障碍加重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直线加速器的FSRT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相比单纯常规放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脑胶质瘤 直线加速器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中心位置对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圣贤 刘悦 《医疗装备》 2022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在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等中心位置的选择对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肿瘤科行FSRT的25例脑转移瘤患者,首先基于Eclipse v13.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选择靶区中心和D... 目的研究在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等中心位置的选择对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肿瘤科行FSRT的25例脑转移瘤患者,首先基于Eclipse v13.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选择靶区中心和DICOM图像中心为等中心设计FSRT计划,其次,在OCTAVIUS模体上建立每个计划的验证计划,批准和导出验证计划并在加速器上测量每个计划的Gamma通过率,最后在VeriSoft软件上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Max dose和Local dose)、不同的条件(10%和5%of Max dose)以及3%/3 mm和3%/2 mm两种阈值标准评估验证计划的测量结果。结果Max dose评价方法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Local dose评价方法下的Gamma通过率,10%of Max dose条件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5%of Max dose条件下的Gamma通过率,3%/3 mm阈值标准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3%/2 mm阈值标准下的Gamma通过率,且以靶区中心为等中心的验证计划Gamma通过率高于以DICOM图像中心为等中心的Gamma通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转移瘤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应尽量将等中心选在靶区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Gamma通过率 等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瘤患者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配合与护理
20
作者 于金美 杨霞 马宝良 《华夏医学》 2005年第5期752-753,共2页
关键词 脑瘤 护理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