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唯物论视阈中的分配正义原则 被引量:3
1
作者 向玉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2,30,共9页
要理解什么是分配正义,最有效的途径是诉诸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是人类出于维护分配正义的目的而对其分配社会资源的行为作出的一种准则性规定。能够选择和确立分配正义原则的主体只能是历史唯物论意义上的人。由这种人选择和确... 要理解什么是分配正义,最有效的途径是诉诸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是人类出于维护分配正义的目的而对其分配社会资源的行为作出的一种准则性规定。能够选择和确立分配正义原则的主体只能是历史唯物论意义上的人。由这种人选择和确立的分配正义原则必须具有普遍有效性,并且必须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分配正义原则 历史唯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正义原则的现实中国境遇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小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1,共6页
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是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这两个正义原则既有不同领域的相对适用与分工,也有相互依赖与协同。分配正义原则在现实中国的"异位"导致两个重大问题:政治领域的特权腐败与经济领域的两极分化。... 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是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这两个正义原则既有不同领域的相对适用与分工,也有相互依赖与协同。分配正义原则在现实中国的"异位"导致两个重大问题:政治领域的特权腐败与经济领域的两极分化。针对问题原因采用的根本办法是,政治领域加强、加快民主制度建设,经济领域则采用剥夺与二次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国人内心深植合法致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原则 特权腐败 两极分化 合法致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分配正义原则抑或援助义务——如何构建一种更加公正的全球治理秩序
3
作者 漆程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8-73,共6页
罗尔斯在国际正义理论中放弃了公平正义理论中个人主义与平等主义的基本承诺,并用援助义务原则代替了全球分配正义原则,遭到了世界主义者的尖锐批评。世界主义者对罗尔斯契约论的扩展论证表明构建一种单一的全球原初状态既是必要的,也... 罗尔斯在国际正义理论中放弃了公平正义理论中个人主义与平等主义的基本承诺,并用援助义务原则代替了全球分配正义原则,遭到了世界主义者的尖锐批评。世界主义者对罗尔斯契约论的扩展论证表明构建一种单一的全球原初状态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对援助义务原则和全球分配正义原则的比较表明,全球分配正义原则相比于援助义务原则是一种进步,但无论是全球分配正义原则还是援助义务原则都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世界各国要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探索更加公正的全球治理秩序,而任何追求普适的方案无疑将遭遇实践中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世界主义者 全球分配正义原则 援助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罗尔斯对全球分配正义原则的拒斥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景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38,共5页
约翰·罗尔斯对全球分配正义原则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并试图以其援助义务取而代之。以查尔斯·贝兹等人为代表的世界主义者和以塞缪尔·弗里曼等人为代表的罗尔斯的辩护者围绕罗尔斯对全球分配正义原则的拒斥产生了激烈的纷争... 约翰·罗尔斯对全球分配正义原则持一种否定的态度,并试图以其援助义务取而代之。以查尔斯·贝兹等人为代表的世界主义者和以塞缪尔·弗里曼等人为代表的罗尔斯的辩护者围绕罗尔斯对全球分配正义原则的拒斥产生了激烈的纷争,纷争的核心在于是否存在全球基本结构。事实上,罗尔斯对全球分配正义原则的拒斥是难以获得辩护的,其援助义务并不足以替代全球分配正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罗尔斯 查尔斯·贝兹 塞缪尔·弗里曼 全球分配正义原则 援助义务
原文传递
作为责任的正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正义原则研究
5
作者 龚蔚红 周光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41,共11页
分配正义共识是当代中国社会需要建构的基本共识之一。对分配正义原则的规范研究有利于共识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正义原则,应该是作为责任的正义,其核心要求是"同等劳动努力同等收入",只有能够促进单位劳动收入最... 分配正义共识是当代中国社会需要建构的基本共识之一。对分配正义原则的规范研究有利于共识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正义原则,应该是作为责任的正义,其核心要求是"同等劳动努力同等收入",只有能够促进单位劳动收入最大化的非劳动收入才是正义的。劳动努力是每个人对社会合作的责任,促进劳动收入是非劳动收入者的责任。这一正义原则将产权收入等非劳动收入的正义性建立在对劳动收入的促进上。这就需要论证劳动收入对非劳动收入的优先性,即在不考虑非劳动收入可以促进劳动收入的情况下,只有劳动努力才应该取得收入;在此基础上,论证促进单位劳动收入最大化的非劳动收入是正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配正义原则 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 产权收入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问题意识及其分配正义原则
6
作者 魏小萍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40,共5页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正义的批判吗?这一问题蕴含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否依据于一个抽象的分配正义原则,这一由国外而至国内的争论受着两个因素的干扰,其一是正义概念原文所具有的双重涵义,其二是我们认识本身所具有的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正义的批判吗?这一问题蕴含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否依据于一个抽象的分配正义原则,这一由国外而至国内的争论受着两个因素的干扰,其一是正义概念原文所具有的双重涵义,其二是我们认识本身所具有的双重维度。借助于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思路问题意识的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路中显然存在着一种分配正义原则,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论证了这一原则是如何在形式上自由、平等的经济交往关系中被颠覆的,并且从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上去论证这一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中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义性批判与对资本主义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的合理性判断,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分配正义原则 道义性批判 合理性判断
原文传递
浅议《正义论》中分配正义原则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启示
7
作者 滕咭君 《科学中国人》 2014年第8X期83-86,89,共5页
随着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我国出现了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而对现有的社会资源如何进行分配,最直接地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的兑现程度。分配制度的完善对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罗尔... 随着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我国出现了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而对现有的社会资源如何进行分配,最直接地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的兑现程度。分配制度的完善对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系统地论证了分配正义的原则,提出的两条正义原则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分配制度 分配正义原则
原文传递
论分配正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向玉乔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共7页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物质财富、政治权利等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基本主体,但这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张力...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物质财富、政治权利等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性。"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基本主体,但这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张力。人类需要借助于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来化解这种张力,并同时借助于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来实现分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分配正义原则 道德修养 社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向玉乔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25,共7页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这说明分配正义的实现只能走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同时并举的路径,开辟这一路径的方法是确立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的确立会使分配正义具有形式特征,但它能够彰显人类分配理想的超越性伦理价值。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类分配活动的伦理引导作用、对人类分配矛盾的伦理化解作用、对人类分配理想的伦理提升作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 正义德性 分配正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质才能与分配正义
10
作者 贾中海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4期16-18,共3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差异与资质才能具有直接的根本性关联,分配正义的权利依据就归结为对资质才能的权利问题。美国学者罗尔斯和诺齐克由于在资质才能的权利归属上有不同见解,因而坚持不同的分配正义原则。社会和个人对资质才能都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差异与资质才能具有直接的根本性关联,分配正义的权利依据就归结为对资质才能的权利问题。美国学者罗尔斯和诺齐克由于在资质才能的权利归属上有不同见解,因而坚持不同的分配正义原则。社会和个人对资质才能都拥有权利,是双重拥有。社会一方面应该承认资质才能的差别,保护因此差异而获得有差等的利益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财富一定程度的集中再分配支持因先天不利等原因导致的较少受惠者和社会弱势人群。社会基本结构的设计与制度创新必须使有利者和不利者的利益分配实现一种恰当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质才能 权利 分配正义原则 市场经济 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5-48,共4页
亚里士多德和罗尔斯分别是古代和当代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 ,他们的分配正义理论突显了古代和当代西方制度伦理异同 ,反观这些异同 ,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伦理学发展的最新走向。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罗尔斯 分配正义理论 比较研究 价值论证明 契约论证明 分配正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市场自由还是要社会正义?──哈耶克的选择及其困境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建林 马亮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24-30,共7页
为了恢复西方个人自由主义的传统、防止经济生活的政治化和官僚化,美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哈耶克坚持法治和自由市场理想,并向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的观念提出了挑战.本文展示了哈耶克批驳追求公平分配的社会正义观念、论证法治... 为了恢复西方个人自由主义的传统、防止经济生活的政治化和官僚化,美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哈耶克坚持法治和自由市场理想,并向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的观念提出了挑战.本文展示了哈耶克批驳追求公平分配的社会正义观念、论证法治下的自由市场理想的主要思维路径,并通过分析哈耶克的伦理学论证(自由市场“在原则上是无原则的”)和经济学论证(“梯级式进步”理论)所面临的困境而指出:尽管自由市场给个人选择和个人自由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自由市场观念不能简单地否定和取代社会正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耶克 社会正义 市场自由 自由市场 正义分配原则 渐进扩展 合法性 利益集团 正义原则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的正义观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13
作者 伍淑 《中国经贸》 2010年第16期165-165,共1页
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需要我们时刻从正义的角度思考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既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又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正义观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影响。
关键词 罗尔斯 分配正义原则 弱势群体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转让税制的正义性分析
14
作者 厉尽国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4-17,共4页
 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制度漏洞,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了严重分化的倾向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制度性建议纷纷提出,财产转让税制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一项新...  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及转型期不可避免的制度漏洞,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了严重分化的倾向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制度性建议纷纷提出,财产转让税制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一项新制度的出现总会伴随着人们对其正义性的怀疑,这种怀疑甚至会危及该制度的巩固与完善。为此,本文在确立社会财富正义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考察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人财富积累的来源和程度,指出财产转让税制是一种符合正义分配原则的矫正正义,为财产转让税制提供了正义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转让税制 正义分配原则 马太效应 矫正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制度实现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及价值维度 被引量:68
15
作者 向玉乔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24,205-206,共19页
人类社会需要借助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来实现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建设应该遵循机会平等原则、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分配标准与程序合理原则、纠正不公原则等四个分配正义原则。在这些原则... 人类社会需要借助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来实现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建设应该遵循机会平等原则、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分配标准与程序合理原则、纠正不公原则等四个分配正义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制度具有内在公正性,能够保证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公正。以社会制度建设保障分配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一个社会将个人追求分配正义的个体意向性整合为集体意向性,形成审视分配正义问题的社会视角,树立平等主义分配正义观,更有效地保护伸张分配正义的行为和惩罚破坏分配正义的行为,并维护和增进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配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制度 分配正义 分配正义原则
原文传递
一个富人与五百个穷人
16
作者 晓宇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2期37-37,共1页
这两年,人们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中,调节限制过高收入、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已是一个明确方向。这没错。但当我们看到,对“过高收入”人群的定义越来越宽泛,甚至把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也列人其中,同时对“过高”的数量界定越来越挑剔... 这两年,人们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中,调节限制过高收入、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已是一个明确方向。这没错。但当我们看到,对“过高收入”人群的定义越来越宽泛,甚至把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也列人其中,同时对“过高”的数量界定越来越挑剔,例如,要规定公司总经理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不能多于几倍时,不能不说,这种看似“共富”的方向未必符合分配正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改革 穷人 富人 专业技术人员 分配正义原则 过高收入 中低收入者 数量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富与权力的纠葛:诺齐克自由国家的一个维度探析
17
作者 李先敏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8-64,共7页
在诺齐克的最弱意义国家内,合理限制国家权力,并阻止个体侵犯他人财产,借以保障个人权利的享有。在正义分配三原则基础上,国家权力在行为边界内保护财产权,并在此行为边界内权力与财富取得了共存,这一共存是以个体相互达成自愿契约为条... 在诺齐克的最弱意义国家内,合理限制国家权力,并阻止个体侵犯他人财产,借以保障个人权利的享有。在正义分配三原则基础上,国家权力在行为边界内保护财产权,并在此行为边界内权力与财富取得了共存,这一共存是以个体相互达成自愿契约为条件的。但是在权力与财富取得妥协的机制内,社会公共福利被忽视是这一机制必然的逻辑结果,这也是诺齐克的财富机制不可避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分配原则 社会保险计划 自愿契约
原文传递
以法治反特权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步雷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19,共2页
从法哲学角度看,特权是指不符合“应得原则”或近现代分配正义原则、无正当性的、损害社会公正或正义价值的任何利益,即不具备合法性、正当性的利益。
关键词 基本经验 人类文明 特权 法治 分配正义原则 哲学角度 正义价值 社会公正
原文传递
正当优先于善
19
作者 姜涌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3期188-188,共1页
在人的所有行为中,正当的行为和善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价值存在的行为。但是,人的这两种行为并非总是契合的统一。我们所讨论的“正当优先于善”即在社会现实生活当中的分配正义原则变成了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理念和现实利益选择... 在人的所有行为中,正当的行为和善的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价值存在的行为。但是,人的这两种行为并非总是契合的统一。我们所讨论的“正当优先于善”即在社会现实生活当中的分配正义原则变成了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理念和现实利益选择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原则 利益选择 形而上学 现实生活 行为
原文传递
平等
20
作者 姚大志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350-350,共1页
虽然平等主义在当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具有支配性的正义观念,平等也被看作最流行、最重要的分配正义原则,但其中仍然充满争议。关于平等的争议,一方面是指平等主义如何得到证明,另一方面是指平等主义者所说的平等是指什么。作者... 虽然平等主义在当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具有支配性的正义观念,平等也被看作最流行、最重要的分配正义原则,但其中仍然充满争议。关于平等的争议,一方面是指平等主义如何得到证明,另一方面是指平等主义者所说的平等是指什么。作者通过对平等主义者对平等的证明,以及反平等主义者与消极平等主义者对平等之证明的重新思考,来考察“平等如何才能获得有效证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正义原则 正义观念 平等主义 支配性 重新思考 深入人心 争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