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0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陈小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8例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术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闭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闭合组(P<005);术后3个月,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闭合组,肘关节旋前角、旋后角、屈曲角、伸展角大于闭合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小儿SFH,能减少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形态与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 小切口 切开复位固定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探究
2
作者 黄志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3期53-56,共4页
分析闭合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抽选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毕节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6例。参照组以切开复位固定方式治疗,研究组以闭合... 分析闭合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抽选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毕节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6例。参照组以切开复位固定方式治疗,研究组以闭合复位固定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AOFAS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长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AOFAS评分较参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骨折恢复的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发现,相比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方式,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优,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与恢复时间更短,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 踝关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昂 贾乐生 李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足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6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手法组与切开组,每组33例。手法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切开组给予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优良... 目的分析足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6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手法组与切开组,每组33例。手法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切开组给予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优良率以及足踝功能评分。结果切开组患者治疗优16例、良12例、尚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85%;手法组患者治疗优10例、良11例、尚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63.64%。切开组患者固定优良率高于手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 P<0.05)。手法组患者疼痛、关节间隙、距骨移位、距骨倾斜、关节稳定性、行走范围、跑动范围、活动范围评分分别为(16.24±4.13)、(8.52±2.33)、(7.34±1.58)、(6.28±1.47)、(5.28±1.53)、(4.71±1.17)、(5.44±1.16)、(6.09±2.11)分。切开组患者疼痛、关节间隙、距骨移位、距骨倾斜、关节稳定性、行走范围、跑动范围、活动范围评分分别为(12.09±3.42)、(5.35±2.14)、(3.68±0.74)、(3.13±0.61)、(8.46±2.09)、(8.34±2.21)、(7.69±1.54)、(8.43±2.51)分。切开组患者疼痛、关节间隙、距骨移位、距骨倾斜评分低于手法组,关节稳定性、行走范围、跑动范围、活动范围评分高于手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法复位治疗相比,应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改善患者足踝功能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关节骨折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固定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孙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6期33-35,共3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内固定术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内固定术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固定)和观察组(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膝关节功能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2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分和关节活动度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固定相比,关节镜下Endobutton钢板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确切,可以减少损伤,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切开复位固定 关节活动度 关节镜下 观察组 后交叉韧带 切口长度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鹏 曹阳 +3 位作者 闫鹏 吕刚 张志新 董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308-2309,共2页
目的探讨pilonⅢ型骨折应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MIPPO)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治疗46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组(MIPPO)各23... 目的探讨pilonⅢ型骨折应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MIPPO)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到2011年9月治疗46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组(MIPPO)各23例。结果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优21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MIPPO组优14例,差9例,优良率为60.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治疗粉碎、复杂的pilonⅢ型骨折患者更佳;其设计更符合pilonⅢ型骨折生物力学特征,对踝部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Ⅲ型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固定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9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8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患者给... 目的探究分析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87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闭合复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2%,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8.4%,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对比(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周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均有效果,但与切开复位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在下颌角部骨折口内切开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益都 李华 姜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8-108,113,共2页
关键词 下颌角部骨折 内镜辅助 切开复位固定 固定治疗 下颌骨骨折 口外小切口 好发部位 手术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齐兵 刘桂 凌穆岭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采取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量表(AHS)评价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和AH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解剖和功能恢复效果均优于手法复位,术后并发症较少,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固定 踝关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声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52-453,共2页
目的比较观察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固定与手法复位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依照计算机表法分成切开复位固定组(n=28)和手法... 目的比较观察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固定与手法复位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依照计算机表法分成切开复位固定组(n=28)和手法复位固定组(n=28),切开复位固定组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固定组足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固定治疗。通过为期一年的随访,比较观察56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固定优良率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切开复位固定组的固定优良率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固定对足踝关节骨折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足踝关节骨折患者创伤的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固定 足踝关节骨折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固定术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炯 贾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9期1247-1248,共2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固定术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固定术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锁定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量表疼痛与功能障碍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结论双钢板锁定切开复位固定术可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锁定切开复位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乃国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1期185-18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2018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足踝关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手法复...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2018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足踝关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固定,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固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关节疼痛、距骨移位、距骨倾斜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稳定性、关节间隙、活动范围、行走、跑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2.5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疗效优于手法复位,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固定 足踝关节骨折患者 疗效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志伟 杨兴桃 +1 位作者 蓝国湖 彭文婉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4期39-41,共3页
目的:对比手术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此实验对象疾病为足踝关节骨折,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患者分成2个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一组为观察组,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束后比... 目的:对比手术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此实验对象疾病为足踝关节骨折,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患者分成2个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一组为观察组,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对照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4.4%,低于观察组患者96.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5.6%,高于观察组患者3.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疼痛、关节间隙、距骨移位、距骨倾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稳定性、行走、跑步、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患者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踝关节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固定,不仅降低了术后各并发症的发生,也促进了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广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固定 足踝关节骨折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嘉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5期3-4,共2页
目的总结并归纳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固定,观察组患者进行切... 目的总结并归纳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固定在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足踝关节骨折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固定,观察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固定优良率,并对患者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Baird-Jackson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固定优良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稳定性等功能恢复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足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效果优于手法复位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固定优良率,改善患者的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 足踝关节骨折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永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AO分型为B、C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3±0.38)h。术中输血(600±120.38)m L。...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AO分型为B、C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3±0.38)h。术中输血(600±120.38)m L。术后除1例切口发生感染延迟愈合外。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未出现其他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15.64±3.0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盆环明显畸形,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根据Matta评定标准,本组总优良率89.47%(34/38)。结论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骨盆骨折能有效恢复骨盆稳定度,早期行功能锻练,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固定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中植骨的疗效
15
作者 黄志华 李新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年第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导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在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常规植骨对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按AO/ASIF分类:B1型4例,B2型5例,B3型7例,C1型11例,C3型9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0例,行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常规植入自体骨或异... 目的探导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在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常规植骨对骨折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按AO/ASIF分类:B1型4例,B2型5例,B3型7例,C1型11例,C3型9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0例,行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常规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或人造骨。结果36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没有1例出现不愈合情况。结论对胫骨中下段粉碎性行切开复位固定术中常规植骨,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不连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 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髋臼骨折11例
16
作者 梁庆芝 《广州医药》 2000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骨折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PO和切开复位固定术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的研究
17
作者 欧锐金 谭文乐 +1 位作者 黄东博 谭建基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9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和切开复位固定术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9年4月接诊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均实施MIPPO,对照组40例均实...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和切开复位固定术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9年4月接诊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均实施MIPPO,对照组40例均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术。记录并对比2组病人的围术期指标、术后肩关节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肩关节恢复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VAS疼痛评分情况以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骨折愈合时间、出院时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均未出现深部感染,肱骨头坏死、钢板断裂,仅对照组出现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关节活动受限,2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切开复位固定术相比,MIPPO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方面能够改善病人周术期指标,加德其术后肩关节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 疗效 骨折愈合时间
原文传递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影响
18
作者 张正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2300-2302,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应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固定,观察组实施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应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固定,观察组实施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应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效果较佳,对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提高肘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且并发症较少,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 肘关节活动度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轴向螺钉行C_1爆裂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19
作者 刘才俊 吴增晖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1年第1期10-10,共1页
Jefferson骨折的治疗通常采用制动、牵引等保守疗法或C1~C2或O~C2融合术。保守治疗通常需要应用支具,制动时间较长;而颈椎融合术则使颈椎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降低。
关键词 切开复位固定 力学研究 爆裂骨折 JEFFERSON骨折 应用 颈椎融合术 生物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疗效分析
20
作者 李非 王建新 +4 位作者 王怀兵 薛滨勇 周立勇 陈宇 潘巍巍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9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疗效.方法:收取我院66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并将pilonⅢ型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患者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33例实施MIPPO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骨折... 目的: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疗效.方法:收取我院66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并将pilonⅢ型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患者实施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33例实施MIPPO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45&#177;1.0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1.18&#177;0.16个月、手术时间50.23&#177;1.45分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对pilonⅢ型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后,MIPPO手术在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切开复位固定 MIPPO手术 PILON Ⅲ型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