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0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影响
1
作者 邱房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针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研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设做研究时间跨度,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选参与研究,共计有52例,基于掷骰子法完成组别划分,共有22例患者施... 针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研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设做研究时间跨度,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选参与研究,共计有52例,基于掷骰子法完成组别划分,共有22例患者施以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设为比照组;共有30例患者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设为研讨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评估肩关节功能,并对并发症发生率实施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在研讨组长于比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在研讨组较比照组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于比照组、研讨组之间相比,(P>0.05)。研讨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相比比照组更高(68.18%),(X2=5.6100,P=0.0178)。并发症发生率(包含骨折不愈合、肱骨移位、肱骨头坏死、切口感染)在研讨组低于比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掌指关节创伤骨折的治疗效果
2
作者 孔令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95.01±2.1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1±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03±4.13)min、(8.04±1.46)d,短于对照组的(77.01±10.01)min、(9.02±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8.15±6.32)分、SDS评分(41.38±5.19)分低于对照组的(43.61±7.22)、(48.28±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还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 掌指关节创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05-008,共4页
分析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80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研究组采用保留原髓内钉+... 分析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的80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研究组采用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对比两组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压痛、肿胀消退时间、纵向叩击痛时间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压痛、肿胀消退时间、纵向叩击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原髓内钉+取自体髂骨植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有利于缩短患者症状消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原髓内钉 取自体髂骨植骨 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并植骨 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李林 陈楚鹰 +1 位作者 何久圣 张浩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VAS评分)、踝关节功能恢复(AOFAS评分、踝关节ROM)、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与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显示,VAS评分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踝关节ROM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胶原Ⅰ型N末端肽(PIN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均升高,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预后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前韧带断裂,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调节骨代谢水平,促进骨折愈合,且安全性与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前韧带断裂 切开复位内固定 韧带修复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刘建平 白梅花 李景周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0-683,共4页
目的考察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疗程2周。检测VAS评分、AOFAS评分、骨代... 目的考察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疗程2周。检测VAS评分、AOFAS评分、骨代谢指标[25(OH)D、β-CTX、BGP]、炎症因子(TNF-α、IL-6)、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并发症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β-CTX、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P<0.05),AOFAS评分、25(OH)D、BGP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西乐葆 足踝骨折 糖尿病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
6
作者 赵敏 叶棋 +1 位作者 吴勋 叶剑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分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分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常规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组(48例)。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6 h、12 h、24 h不同状态下(静息、运动)的疼痛反应[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NE)、皮质醇(Cor)],神经递质[β-内啡肽(β-EP)、孤啡肽(OFQ)、P物质(SP)],术后肌力[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MMT)],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头晕呕吐)。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5.5±1.3)min、苏醒时间(9.3±1.8)min、拔管时间(11.6±1.7)min均短于常规组(8.6±1.2)min、(12.2±1.6)min、(14.6±2.0)min(t=11.942、7.865、7.465,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静息状态:(2.0±0.4)分、(3.7±0.8)分、(2.3±0.3)分,运动状态:(2.2±0.7)分、(4.3±1.0)分、(2.9±0.4)分]均低于常规组[静息状态:(3.1±0.4)分、(4.6±1.1)分、(3.5±0.5)分,运动状态:(4.2±0.9)分、(5.0±1.1)分、(3.8±0.6)分](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E(61±6)ng/ml、NE(65±8)ng/ml、Cor(302±22)pg/ml水平均低于常规组(66±7)ng/ml、(70±7)ng/ml、(314±23)pg/ml(t=3.333、3.686、2.479,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β-EP(17.4±2.8)ng/L、OFQ(32.4±2.2)ng/L、SP(11.0±2.7)ng/L均低于常规组的(22.5±2.7)ng/L、(38.7±2.2)ng/L、(13.6±2.5)ng/L(t=8.877、13.691、4.896,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力分级低于常规组(Z=2.160,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4%)低于常规组(19%)(χ^(2)=5.022,P<0.05)。结论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有效缩短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神经递质的影响,减缓手术应激反应,且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股神经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应激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尚允利 黄健 《安徽医专学报》 2025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多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多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剂应用次数、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剂应用次数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肋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较传统保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传统保守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陈子高 李石岩 +2 位作者 曹兵 何晓地 秦翔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苏州永鼎医院收治的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伤后5~10 d... 目的研究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苏州永鼎医院收治的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伤后5~10 d延期手术)与观察组(41例,伤后6~8 h早期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BGP)水平及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Baird-Jackson评分、Mazu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更低;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ALP、BGP水平及Baird-Jackson评分、Mazu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期手术相比,将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更有利于抑制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且术后并发症相对更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时机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李明 邱学文 曾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 目的:观察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观察组行MIPPO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早期自主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or、N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AOFAS-AH、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可提高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应激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OR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膝关节功能 应激反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兰见见 李百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3期154-156,160,共4页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乐中兴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乐中兴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指标[腕关节桡侧偏、尺侧偏、背伸、屈曲活动范围、改良梅奥腕关节功能评分(MMWS)]水平和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CRP、IL-1β、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桡侧偏、尺侧偏、背伸、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MMW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指标水平,改善围术期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炎性因子 并发症 腕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韧带修复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11
作者 欧民胜 沈正 +2 位作者 韦昊 李林星 张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基础上,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联合应用韧带修复术对其骨代谢、踝关节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 目的探讨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基础上,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联合应用韧带修复术对其骨代谢、踝关节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1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术式不同分为单一组(3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联合组(31例,行韧带修复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与术后6个月骨代谢指标、踝关节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患者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单一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一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两组患者外翻角与踝关节内侧间隙均缩小,且联合组均小于单一组;两组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与简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单一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行韧带修复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促进其术后恢复,且有助于改善骨代谢,提升踝关节稳定性,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韧带修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陈艺鹏 康鹏飞 +2 位作者 许文生 赖煌杰 陈贤伟 《医疗装备》 2025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比较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ORIF)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于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ORI... 目的比较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ORIF)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3月于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7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ORIF治疗,试验组给予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ORIF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情况[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静息状态及术后6、24 h活动状态,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静息状态及术后12 h活动状态,试验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反牵引复位器联合ORIF治疗有利于加快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内固定 双反牵引复位 复位钢板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刘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20-023,共4页
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2023年1~12月60例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外固定支架术,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与住院时间均更长,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l... 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2023年1~12月60例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外固定支架术,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与住院时间均更长,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等骨折复位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以及残余畸形、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等维度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帮助患者大幅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可助力其骨折部位获得更为良好的复位效果,并最终显著改善腕关节功能。为此,这一术式在该疾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复位指标 骨折愈合时间 腕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运用效果
14
作者 尹拴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3-036,共4页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治疗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08月~2024年0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治疗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08月~2024年0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个时间点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IF术运用在对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治疗中,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建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肋骨骨折 重症胸外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王广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868-870,共3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3 m后,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3 m后,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患者踝关节功能,应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questionnaire,WHOQOL-BREF)评定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OFAS、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AOFAS、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活动度数值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缓解患者伤情,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王晓君 刘囡囡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33-036,共4页
评价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根骨骨折患者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每组人数均等,组均37... 评价早期康复护理用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根骨骨折患者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每组人数均等,组均37例,对康复指标、足部功能、疼痛、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康复花费时间更短;护理后观察组足部功能、疼痛评分改善更为理想;并发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70%vs18.92%),组间比较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跟骨骨折患者做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加快患者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与疼痛,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 并发症 足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邢立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91-094,共4页
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整理正定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患者,时间是2023年1月-12月,分为2个研究组别,均4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对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间的优良率、并... 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整理正定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患者,时间是2023年1月-12月,分为2个研究组别,均4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对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间的优良率、并发症率、关节功能和步态与平衡功能比对(P均〈0.05)。结论 相较于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理想,并发症较少,能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且能促进患者步态功能、平衡功能恢复,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踝关节骨折 保守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探究
18
作者 彭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221-224,共4页
深入研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成效,剖析优化护理举措对患者术后复原及生活品质的作用。借由科学的护理干预增进术后康复速率,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给临床实践予以指引。方法 于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间... 深入研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成效,剖析优化护理举措对患者术后复原及生活品质的作用。借由科学的护理干预增进术后康复速率,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给临床实践予以指引。方法 于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间,在医院所收治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当中择取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其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疼痛评分、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加以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恢复时长显著缩短,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大幅降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整体高于对照组。结论 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优化跟骨骨折术后恢复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推动患者实现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围手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李龙 冉文勇 +1 位作者 周兴江 李宗虎 《科技与健康》 2025年第4期89-92,共4页
探究Wiltse入路与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选取医院2023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采取Wiltse入路方式治疗,对照... 探究Wiltse入路与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选取医院2023年1月—2024年8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采取Wiltse入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椎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发现,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Wiltse入路治疗,其整体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建议临床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板切除减压 胸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连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馨蕊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1期97-100,105,共5页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给予连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5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给予连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5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连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3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训练3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主动与被动屈膝、伸膝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给予持续性被动活动训练,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被动活动功能锻炼 膝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