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Matlab环境下实现体绘制法的生物切片图象的三维重建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云翔 吴秀清 胡拥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在生物学领域,如何将生物切片图象进行三维重建并显示,日益受到人们所重视。体绘制法能够避免重建过程所造成的伪象痕迹,缩短了在体数据中寻找、计算物体表面的时间和不丢失细节,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体数据所包含的形状结构。Matlab提供了... 在生物学领域,如何将生物切片图象进行三维重建并显示,日益受到人们所重视。体绘制法能够避免重建过程所造成的伪象痕迹,缩短了在体数据中寻找、计算物体表面的时间和不丢失细节,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体数据所包含的形状结构。Matlab提供了各种矩阵运算、操作和图象显现工具,文章利用Matlab工具箱采用体绘制法进行生物切片图象的三维重建,试验结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切片图象 三维重建 体绘制法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连续切片图象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海峰 王晨光 +2 位作者 孔亮 尹海东 孟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实现血管的三维重建 ,先将原 R.G.B.模式转化为灰度模式 ,通过计算机辅助用半色调技术将灰度图象二值化 ,并进行轮廓提取 ,提取已取出的轮廓图象的黑点坐标值 ,再对半径进行搜索 ,同时记录中轴线与切片交点 ,利用有理参数逐点生成算... 为实现血管的三维重建 ,先将原 R.G.B.模式转化为灰度模式 ,通过计算机辅助用半色调技术将灰度图象二值化 ,并进行轮廓提取 ,提取已取出的轮廓图象的黑点坐标值 ,再对半径进行搜索 ,同时记录中轴线与切片交点 ,利用有理参数逐点生成算法进行曲线合成。结果表明 ,与该法的传统多项式拟合图形相比 ,此法可表示的曲线类型更加广泛。另外 ,该法只用到整数加减法 ,因而此法较多项式拟合更精确、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连续切片图象 计算机 三维重建 灰度 半色调技术 二值化 有理参数 逐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物体连续切片图象的截面三维重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家树 李时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13-319,共7页
描述了一种新的截面三维重建方法,它是在截面重建法的基础上,引入仿射变换作为旋转、投影变换,利用线性插值消隐填充算法,生成物体的可视侧面,直接利用重建图象的深度信息计算可视侧面的灰度,在显示平面获得物体可视侧面的三维结构及形... 描述了一种新的截面三维重建方法,它是在截面重建法的基础上,引入仿射变换作为旋转、投影变换,利用线性插值消隐填充算法,生成物体的可视侧面,直接利用重建图象的深度信息计算可视侧面的灰度,在显示平面获得物体可视侧面的三维结构及形状信息.并可通过旋转投影变换获得物体任一可视侧面的重建显示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仿射变换 切片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会诊中病理切片图象的拼接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丽萍 张乃珍 陈礼民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07-2209,共3页
针对现有图象配准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的图象对准算法 ,利用差值数据中最大包与次大包偏差的极大值来匹配相邻图象 ,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获得良好拼接的基础上 ,大大提高了拼接速度 ,是一种快速实用的拼接算法 .
关键词 远程会诊 拼接 差值数据 最大包 次大包 病理切片图象 对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片图象中的多目标检测及特征提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家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描述了一个多目标检测及特征提取的新方法.它是在边界跟踪过程中,自动确定一个包含目标区域的虚拟矩形窗口,利用差分技术提取窗口内的目标区域的同时;将其抹去.当处理完整幅切片图象时,能获得切片图象上存在的目标个数及每个目标区域相... 描述了一个多目标检测及特征提取的新方法.它是在边界跟踪过程中,自动确定一个包含目标区域的虚拟矩形窗口,利用差分技术提取窗口内的目标区域的同时;将其抹去.当处理完整幅切片图象时,能获得切片图象上存在的目标个数及每个目标区域相应的特征(如面积、周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片图象 目标检测 特征抽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群体连续切片图象中任意个体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6
作者 张家树 李时光 杨恬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研究了细胞群体连续切片图象中任意个体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显示,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同一物体截面在连续切片图象中的-阶归-化矩相似描述,用模式识别的方法确定同一物体的截面及用虚拟矩形窗口技术提取任意个体的... 研究了细胞群体连续切片图象中任意个体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显示,并给出了相应的实现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同一物体截面在连续切片图象中的-阶归-化矩相似描述,用模式识别的方法确定同一物体的截面及用虚拟矩形窗口技术提取任意个体的所有截面,采用截面重建显示法实现任意个体的重建显示,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均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细胞 切片图象 三维重建 计算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体切片图象零件边界轮廓的归并
7
作者 冯裕强 宁汝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研究了装配体切片图象零件边界轮廓的归并技术,通过构造材料域,材料域的配准和配准材料域的连续性检查,实现装配体切片图象零件边界轮廓的正确归并。
关键词 切片图象 装配体 材料域 轮廓归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T图象的实体建模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广 张树生 +1 位作者 王健 张定华 《机械工业自动化》 1999年第3期20-21,23,共3页
本文研究了基于 I C T 切片图象的实体建模技术,重构了产品的实体模型.针对装配体 I C T 切片图象的特点,提出了切片采样,精确识别轮廓控制点的算法,基于简单环的内外边界识别,实体建模,基于二维图形特征和上下切片特征... 本文研究了基于 I C T 切片图象的实体建模技术,重构了产品的实体模型.针对装配体 I C T 切片图象的特点,提出了切片采样,精确识别轮廓控制点的算法,基于简单环的内外边界识别,实体建模,基于二维图形特征和上下切片特征之间的关系识别三维特征,通过以上方法提高了实体建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 切片图象 实体模型 实体建模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窗口的设计实现
9
作者 张家树 李时光 杨恬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对如何从群体连续切片图象中任意抽取其中一个物体的所有截面问题,提出了三维重建窗口的概念和实现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具体实现描述及实验结果。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虚拟矩形窗口 切片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截面形态特征微机测量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志祥 《中国纤检》 1995年第10期19-21,共3页
纺织纤维的截面形态分析是纺织纤维测量和纺织科学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如棉纤维成熟度计算、化学纤维卷曲度、异形度计算、混纺纱成分分析等,通常都采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作目光测量或其它物理化学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 纺织纤维的截面形态分析是纺织纤维测量和纺织科学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如棉纤维成熟度计算、化学纤维卷曲度、异形度计算、混纺纱成分分析等,通常都采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作目光测量或其它物理化学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自动测量技术也被应用到纺织纤维上,国内外对这方面已做了较多研究。本文重点论述图象处理技术在纤维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特征 成熟度 微机测量 纤维截面 异形纤维 纺织纤维 计算机测量 混纺纱 棉纤维 切片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点的三维X射线检查
11
作者 Bruce Baker 谢德康 《印制电路信息》 1995年第4期22-24,共3页
现代印制板的电路设计已受益于许多以通过组装来增加功能性的革新。这些革新包括内藏的焊接、双表面安装、针陈列(PGA)、带式自动焊(TAB)、密封的接插件、埋藏孔及引线、芯片安装在板上(COB)以及多芯片组装。然而,这些进步换来的“代价”
关键词 X射线检查 X射线 焊接点 扫描束 分层法 探测器 切片图象 方向控制 检查程序 印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technique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segmentation and analysis for sliced images of biological tissues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晶 赵海燕 +4 位作者 阮兴云 徐永清 孟伟正 李鲲鹏 张景强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210-1212,共3页
A novel technique of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segmentation,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series slices of images including microscopic wide field optical sectioning by deconvolution method, cryo-electron micr... A novel technique of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segmentation,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series slices of images including microscopic wide field optical sectioning by deconvolution method, cryo-electron microscope slices by Fou-rier-Bessel synthesis and electron tomography (ET), and a serie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was developed to perform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omedical samples. The paper presents the 3D reconstruction seg-mentation display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pollen spore, chaperonin, virus, head, cervical bone, tibia and carpu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new technique in the biomedical rea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ced images 3D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3D segmentation CHAPERONIN VI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lmonary nodules: optimal slice thickness of CT in revealing bronchial imageology
13
作者 Shenjiang Li Changcheng Li Xing Wang Debin Liu Wenjie Liang Feng Zhu Yan Zhu Xuefeng Cui Fangang Hu Yuanyuan Wa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626-631,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slice thickness that was efficient in revealing bronchial imageology of pulmonary nodules (PNs) on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images ...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slice thickness that was efficient in revealing bronchial imageology of pulmonary nodules (PNs) on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images preliminarily.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62 PNs (diameter 〈 3 cm) underwent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chest in a single-breath-hold technique. The raw data were acquired with a collimation of 0.625 mm. Three sets of contiguous im- age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1-, 2-, and 5-mm slice thickness, respectively. Bronchial imageology of SPNs on the CT images presented in 1-, 2-, and 5-mm slice thickness was compared. Using the 1-mm sections as the gold standard, an optimal slice thickness in revealing bronchial imageology of PNs was determined. Results: Bronchial imageology of PNs on the CT images presented in 1 mm slice thickness involved 85 bronchi (35 second-fourth generation bronchi; 50 fifth-eighth generation bronchi). Bronchial imageology on 2-mm-thick sections was as same as that on I-mm-thick sections in 34 second- fourth generation bronchi.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mber of second- fourth generation bronchi with same bronchial imageology was found between that on 2-mm-thick images and I-mm-thick images (P = 0.836 〉 0.05). Bronchial imageology on 5-mm-thick sections was as same as that on 1-mm-thick sections in 24 second-fourth generation bronchi.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mber of second-fourth generation bronchi with same bronchial imageology between that on 5-mm-thick images and 1-mm-thick images (P = 0.026 〈 0.05). Bronchial imageology on 2-mm-thick sections was as same as that on 1-mm-thick sections in 38 fifth-eighth generation bronchi.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mber of fifth-eighth generation bronchi with same bronchial imageology between that on 2-mm-thick images and 1-mm- thick images (P = 0.029 〈 0.05). Bronchial imageology on 5-mm-thick images was as same as that on I-mm-thick images in 31 fifth-eighth generation bronchi.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umber of fifth-eighth generation bronchi with same bronchial imageology between that on 5-mm-thick sections and I-mm-thick sections (P = 0.001 〈 0.05).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2-mm slice thickness is suitable in revealing second- fourth generation bronchi and the use of l-mm slice thickness is suitable in revealing fifth-eighth generation bronc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oin lesion pulmonary BRONC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