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刑事庭审实质化的理念、制度和技术 被引量:43
1
作者 孙长永 王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3-145,共23页
刑事庭审形式化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须改变庭审走过场的局面,努力实现庭审实质化。庭审实质化改革是我国刑事审判领域乃至整个刑事诉讼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其本质是以... 刑事庭审形式化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须改变庭审走过场的局面,努力实现庭审实质化。庭审实质化改革是我国刑事审判领域乃至整个刑事诉讼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其本质是以公正审判取代不公正的审判,因而需要以司法理念的更新为前提,以制度变革为保障,而不仅仅是庭审技术的完善。只有以公正司法的理念为指导,以有助于实现公正审判的制度保障为条件,以具体展示公正审判的程序和证据规则为支撑,协同推进理念更新、制度变革和技术改良,才能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庭审实质 理念 制度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实质何以刺破“套路贷”民事外观之面纱 被引量:23
2
作者 吴加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0-219,共10页
"套路贷"就是以民间借贷为幌子,利用民事证据规则结合暴力索债等手段,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由于"套路贷"披着"合法"民商事行为的外衣,公安机关不敢轻易介入,而法院依据民事证据规则也无法将其揭... "套路贷"就是以民间借贷为幌子,利用民事证据规则结合暴力索债等手段,实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由于"套路贷"披着"合法"民商事行为的外衣,公安机关不敢轻易介入,而法院依据民事证据规则也无法将其揭穿。刑事认定注重内在实质、整体评判,而民商事一般以外观形式为准,对于"以民事外观为幌子实施的犯罪",要立足"常识、常情、常理"综合分析并抓住矛盾主要方面,敢于以刑事实质刺破民商事外观的面纱。"套路贷"不宜认定为非法经营罪,而应认定为侵财类犯罪。程序上,既要反对越权插手经济纠纷,又要防止"一遇到经济纠纷就撒手不管"的消极现象。同时,办理此类案件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对公安和法院的监督、协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 刑事实质 民商事外观 诈骗罪
原文传递
刑事庭审实质化视野中的公诉证据标准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洪波 昝春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147,共8页
中国学界对公诉证据标准先后进行了两次热烈的讨论,但至今仍然没有澄清其基本的法理逻辑。公诉证据标准的法律设定和实践把握与审判证明标准的类型有根本的逻辑关联,从比较法来看,后者呈现出多种类型,因而,也致使前者呈现出不同的类型... 中国学界对公诉证据标准先后进行了两次热烈的讨论,但至今仍然没有澄清其基本的法理逻辑。公诉证据标准的法律设定和实践把握与审判证明标准的类型有根本的逻辑关联,从比较法来看,后者呈现出多种类型,因而,也致使前者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倚重于庭审来解决争议的案件类型对审判证明标准有特定的要求,因此,欲实现我国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应当改变对审判证明标准的习惯理解,进而改变对公诉证据标准的法律表述与理解,设定相对低于审判证明标准的公诉证据标准,并在拓展证据范围的同时对起诉的证据类型作出必要的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实质 公诉证据标准 审判证明标准 证据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庭审实质化视域下法官认知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锋 《唐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刑事审判中的法官认知偏差具有阶段差异性,主要分为事实认知偏差、法律认知偏差和社会认知偏差,存在于证据材料处理、证据证明力认证、案件事实认定和案件裁判四个阶段;隧道视野、印证证明、经验法则、锚定效应、选择性注意和投射效应... 刑事审判中的法官认知偏差具有阶段差异性,主要分为事实认知偏差、法律认知偏差和社会认知偏差,存在于证据材料处理、证据证明力认证、案件事实认定和案件裁判四个阶段;隧道视野、印证证明、经验法则、锚定效应、选择性注意和投射效应是法官认知偏差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法官认知偏差进行有效控制,可从法官自身修正、外部因素革除和程序制度防范三方面入手,即法官通过理性认知思维养成、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庭审语言规范化、裁判文书说理等方式实现自身业务能力的精进;通过防范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协调社会舆论与司法决策的关系等途径排除外部因素对法官认知的不利影响;通过建立预审法官和专家型法官制度、建构以庭审为中心的案件审理模式、改进公诉机关量刑建议书制度等措施完善程序性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实质 刑事审判 法官 认知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庭外制度保障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强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0-160,共11页
尽管法庭审理阶段是实现刑事诉讼庭审实质化的重中之重,但是刑事庭审之前的准备程序和刑事庭审结束之后的后续程序同样不容忽视。我国刑事庭审之所以始终没有摆脱形式化的局面,除了刑事法庭审判本身流于形式之外,还与刑事庭审之外的庭... 尽管法庭审理阶段是实现刑事诉讼庭审实质化的重中之重,但是刑事庭审之前的准备程序和刑事庭审结束之后的后续程序同样不容忽视。我国刑事庭审之所以始终没有摆脱形式化的局面,除了刑事法庭审判本身流于形式之外,还与刑事庭审之外的庭审前准备程序及庭审结束后的程序实质化现象具有重要关系。为了实现刑事庭审的实质化,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须向刑事庭审之外延伸,为刑事庭审的实质化提供强有力的庭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形式化 刑事庭审实质 庭前保障 庭后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庭审实质化改革研究--基于S省100个庭审直播样本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思然 张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0期90-95,共6页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适用后的一年时间里,改革进行到了新的阶段。对S省2019年100个案件庭审分析发现,立法修改以后,在庭审实质化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陪审员作用不... 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适用后的一年时间里,改革进行到了新的阶段。对S省2019年100个案件庭审分析发现,立法修改以后,在庭审实质化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陪审员作用不明显、证据种类单一、出庭作证不足、质证方式单一、当庭宣判率低等问题。现阶段庭审实质化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庭审的重要环节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要避免庭审参与人员职责虚化,优化刑事诉讼庭审举证环节、加强庭审环节的实际效用,从而实现最终审判落实在法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刑事庭审实质 庭审直播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侦查实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昕 任瑛 胡德葳 《商业文化》 2012年第4X期12-13,共2页
刑事侦查工作对于公安机关是工作量最大、要求最严格、过程最长、完成有相当难度的基础工作,需要刑事侦查人员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步骤来进行。刑事侦查的过程一直是侦查人员必须熟悉和了解的,同时刑事侦查的... 刑事侦查工作对于公安机关是工作量最大、要求最严格、过程最长、完成有相当难度的基础工作,需要刑事侦查人员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步骤来进行。刑事侦查的过程一直是侦查人员必须熟悉和了解的,同时刑事侦查的实质理论对公安基层人员的知识囤积也是具有很重要的保障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侦查工作 刑事侦查人员 侦查过程 刑事侦查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庭审实质化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冉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8,共6页
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强调庭审对裁判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树立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理念,设置符合司法规律的庭审程序及具体制度。实现庭审实质化,必须杜绝庭审形式化,不... 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强调庭审对裁判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树立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理念,设置符合司法规律的庭审程序及具体制度。实现庭审实质化,必须杜绝庭审形式化,不仅要完成从卷宗审理到直接、言词审理,从形式化证明到严格证明,从庭外裁判到庭上裁判的转变,而且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包括证人出庭作证规则、庭审人证调查程序、控辩平衡的保障机制、当庭裁判的保障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实质 言词审理 证人出庭 控辩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在线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圣庭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07,共6页
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实质内容,集中体现在司法亲历性理念、直接言词原则和庭审程序规则三个层面,具体表现在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辩诉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四个方面。根据... 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实质内容,集中体现在司法亲历性理念、直接言词原则和庭审程序规则三个层面,具体表现在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辩诉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四个方面。根据场景正义理论和效力等同原则的要求,在线庭审同样应当落实司法亲历性理念、贯彻直接言词原则、适用庭审程序规则。在适用在线诉讼方式时,应当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当事人的程序性选择权;在构造在线庭审结构时,应当最低限度保证裁判者的亲历性和证人亲自出庭的庭审实质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实质 司法亲历性 直接言词原则 庭审程序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研究
10
作者 张启帆 张小玲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0-45,共6页
《人民陪审员法》的颁布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案件审判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是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贯彻落实过程的一项重大进步,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仍然存在"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的现象,陪... 《人民陪审员法》的颁布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案件审判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是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贯彻落实过程的一项重大进步,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仍然存在"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的现象,陪审员在庭审中或担任"编外法官"的职责,或者扮演"庭审观众"的角色。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不足是刑事陪审制度发展的一大桎梏,应当从刑事诉讼中人民陪审员的功能定位入手,结合立法规定与实践经验,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实现刑事诉讼中人民陪审员实质参审的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刑事庭审实质 陪审制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剑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刑事违法性无疑是法治国家刑法中的一个关键词。我国刑事违法性依附于社会危害性而存在,不具有实体内容和独立品格。刑事违法性评价由于没有和社会危害性评价形成层次鲜明的递进式结构,造成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功能缺失。引入法益概念... 刑事违法性无疑是法治国家刑法中的一个关键词。我国刑事违法性依附于社会危害性而存在,不具有实体内容和独立品格。刑事违法性评价由于没有和社会危害性评价形成层次鲜明的递进式结构,造成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功能缺失。引入法益概念,将刑事违法性界分为形式的刑事违法性和实质的刑事违法性,并将其作为犯罪的唯一特征,是完善我国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当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法益 形式的刑事违法性 实质刑事违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明抑或罪恶:网购环境下严重滥用商标权的刑事规制
12
作者 吴加明 陈钢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6期71-78,共8页
"恶意注册商标-淘宝投诉-勒索卖家"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商业秩序,侵害卖家财产权,且民商事手段难以有效、及时规制,其主客观方面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应予以定罪处罚。由此引发了民事上的行使权利与刑事上的敲诈之... "恶意注册商标-淘宝投诉-勒索卖家"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网络商业秩序,侵害卖家财产权,且民商事手段难以有效、及时规制,其主客观方面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应予以定罪处罚。由此引发了民事上的行使权利与刑事上的敲诈之争议,此争议的背后其实是民事外观行为与刑事实质认定的冲突。根据一般人的常理认识,当民事外观行为偏离立法本旨而符合犯罪本质特征时,刑事措施就可以刺破民事外观,即以刑事犯罪认定。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过度注重权利保护而忽视权利滥用规制,应予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注册 敲诈勒索 刑事实质 民商事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庭审中审、辩、控纵横关系的实效化——基于庭审录像、访问调查、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易玉奇 舒芳 《萍乡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之路面临着许多问题和考验,一方面,应当明确庭审实质化的内涵,厘清审、辩、控三方职能的虚实问题,另一方面,在当前的诉讼体制改革背景下探讨新的审、辩、控职能的纵横关系。本文以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刑事... 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之路面临着许多问题和考验,一方面,应当明确庭审实质化的内涵,厘清审、辩、控三方职能的虚实问题,另一方面,在当前的诉讼体制改革背景下探讨新的审、辩、控职能的纵横关系。本文以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刑事庭审中审、辩、控职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价值分析辩证分析,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在刑事庭审实质化下审、辩、控职能纵横关系实效化的必然性,最终从制度设计及具体操作两个层面对"审"如何使"辩""控"职能产生有效对抗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实质 审、辩、控职能 纵横关系 实效化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庭审虚化问题研究
14
作者 谢永强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7-63,共7页
刑事庭审虚化一直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困惑。要解决刑事庭审虚化问题,不仅需要完善的司法技术,更需要整体的制度设置。拘留、搜查等强制侦查行为必须接受中立的第三方司法令状的审查;普通程序案件的证人、鉴定人员、侦查人员必须出庭接... 刑事庭审虚化一直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困惑。要解决刑事庭审虚化问题,不仅需要完善的司法技术,更需要整体的制度设置。拘留、搜查等强制侦查行为必须接受中立的第三方司法令状的审查;普通程序案件的证人、鉴定人员、侦查人员必须出庭接受法庭的调查质问及控辩双方的交叉对质,进而实现直接言词原则;改变异化的检察监督机制,使控辩平等审判中立;强化人民法院司法制约能力,探索符合司法规律的司法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虚化 刑事庭审实质 审判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的司法认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加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1-63,共13页
以股权转让名义将不符合法定转让条件的土地使用权予以实质转让,该行为从公司法角度看是合法的,从刑法角度分析却可能符合我国《刑法》第228条"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从实践看,此类案件既有有罪判决,也有无罪甚至从... 以股权转让名义将不符合法定转让条件的土地使用权予以实质转让,该行为从公司法角度看是合法的,从刑法角度分析却可能符合我国《刑法》第228条"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从实践看,此类案件既有有罪判决,也有无罪甚至从民商角度认定为合法的判决,两者呈现明显冲突。从理论上看,无罪说主要以公司法中的"股权转让不同于公司财产转让"为依据,有罪说主要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基础,双方回避了争论焦点。刑法与民法冲突和刑法与商法冲突呈现诸多差异。在承认刑事实质违法相对独立于民商合法外观的前提下,对于民事和商事领域应有不同的考察规则,即与在刑民交叉领域认定刑事违法相比,在刑事与商事交叉领域,认定刑事违法应更为谨慎。以股权转让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转让 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 刑事实质 商事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庭审实质化视野中的印证证明 被引量:23
16
作者 周洪波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8,共15页
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取向,其与刑事证明印证化的惯习之间存在的冲突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清醒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印证证明是中国刑事证明长期潜隐的惯习特征之一,其在近年来被规则化,体现了对证明惯习的肯认和坚持... 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取向,其与刑事证明印证化的惯习之间存在的冲突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清醒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印证证明是中国刑事证明长期潜隐的惯习特征之一,其在近年来被规则化,体现了对证明惯习的肯认和坚持,但印证规则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理解,并会对刑事庭审实质化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中的司法裁判反映出证明惯习没有明显变化,体现了印证规则的限制和对印证方法的依赖,使庭审实质化的效果受到了一定局限。刑事庭审实质化是值得努力的改革方向,其主要适配于印证之外的其他证明方法,为此,应当在认同或然真实这种证明标准的前提下,对诉讼证明进行一种"去印证化"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实质 印证规则 印证裁判 去印证化
原文传递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17
作者 马春娟 姚晓晓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1-113,118,共4页
当前,我国司法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实现庭审实质化。在此大背景下,介绍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相关理论,明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庭审实质化的概念和价值基础,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庭审实质化... 当前,我国司法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实现庭审实质化。在此大背景下,介绍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相关理论,明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庭审实质化的概念和价值基础,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庭审实质化进程的阻碍因素,进而切合实际地提出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的途径,对于推进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刑事庭审实质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庭审实质化中的控辩对抗与协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智君 杜之平 《中国检察官》 2017年第7期14-16,共3页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解决刑事庭审虚化问题,强化控辩对抗与协作,确保独立和中立裁判,促进庭审实质化,还需要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不起诉等制度,规范法庭调查、辩论程序,建立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
关键词 刑事庭审实质 控辩对抗与协作 制度完善 司法公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