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刑法的谦抑性论“婚内强奸” 被引量:3
1
作者 孟传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0-42,共3页
许多西方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逐渐认同了"婚内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我国对"婚内强奸"立法规定模糊不明,理论学说众说纷纭,司法实践裁决不一。根据刑法的谦抑性理念,婚内强奸应在一定范围内有限成立强奸罪。作... 许多西方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逐渐认同了"婚内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我国对"婚内强奸"立法规定模糊不明,理论学说众说纷纭,司法实践裁决不一。根据刑法的谦抑性理念,婚内强奸应在一定范围内有限成立强奸罪。作为现代刑法的一个基本理念,刑法的谦抑性影响着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各个环节。在刑事立法层面,应从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对"婚内强奸"入罪进行限制,在刑事司法层面,应从定罪和量刑两方面对"婚内强奸"入罪进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内强奸 刑法的谦抑性 强奸罪 婚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的谦抑性——刑之恶的边界
2
作者 王振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第17期153-154,共2页
刑法是一种不得已的恶,轻则有涉行为人的资格、财产,重则有涉自由乃至生命,由此对于任何刑法(罚)的扩张,都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尤其在由传统社会向日趋和谐的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刑法必须保持自己的克制和内敛。试图从犯罪圈的界定和刑罚限... 刑法是一种不得已的恶,轻则有涉行为人的资格、财产,重则有涉自由乃至生命,由此对于任何刑法(罚)的扩张,都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尤其在由传统社会向日趋和谐的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刑法必须保持自己的克制和内敛。试图从犯罪圈的界定和刑罚限度的角度阐释刑法的谦抑性,对此进行反思和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的谦抑性 犯罪圈 刑罚限度 非刑罚化 轻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刑法的谦抑性
3
作者 方威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8-79,共2页
刑法的谦抑性是刑事法治的重要理念之一,对规范刑事法治、防止刑罚权滥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刑法改革的方向应当秉承"严而不厉"思想。刑罚的谦抑性要求有限度的适用刑罚,并且应避免过于苛厉的刑罚。民事纠纷的刑事化现象,... 刑法的谦抑性是刑事法治的重要理念之一,对规范刑事法治、防止刑罚权滥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刑法改革的方向应当秉承"严而不厉"思想。刑罚的谦抑性要求有限度的适用刑罚,并且应避免过于苛厉的刑罚。民事纠纷的刑事化现象,扩大了刑罚的适用范围,加重了法律制裁的严厉程度,不符合刑罚的谦抑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的谦抑性 刑罚的谦 刑法调控范围的谦 刑罚严格程度的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肖某故意伤害案为视角
4
作者 施金连 《法商论坛》 2010年第1期9-10,共2页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是时下刑法学界研究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但迄今为止学者尚未对刑法的谦抑性达成一致意见,而司法实践中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适用由于没有成熟的谦抑性理论指导,故而各地区在具体适用上也不尽相同。由于谦抑性原则常常...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是时下刑法学界研究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但迄今为止学者尚未对刑法的谦抑性达成一致意见,而司法实践中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适用由于没有成熟的谦抑性理论指导,故而各地区在具体适用上也不尽相同。由于谦抑性原则常常和刑事证据规则紧密联系,尽管二者的目的有所侧重,但都旨在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利益。本文拟从具体的刑事案件出发,探寻如何在符合刑事证据规则前提下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的谦抑性 疑罪从无 疑罪从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的谦抑性
5
作者 孙延朋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1期152-152,共1页
刑法谦抑性,是当代刑法价值理念之一,在现代刑法中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我国刑法不断完善的今日,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地认识刑法谦抑性的地位和作用,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刑法的谦抑性在我国刑法中的重要... 刑法谦抑性,是当代刑法价值理念之一,在现代刑法中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我国刑法不断完善的今日,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地认识刑法谦抑性的地位和作用,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刑法的谦抑性在我国刑法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的谦抑性 刑法修正案(八)》 犯罪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论刑法的谦抑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韦玉成 潘晓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1期50-51,共2页
在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从本质上体现了刑法谦抑性的要求,符合刑法谦抑的价值追求,因此深入理解刑法的谦抑性,对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刑法的谦抑性 宽严相济 刑事政策
原文传递
实现公正:废除财产型犯罪的死刑——兼谈刑法的谦抑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尚向平 《政法学刊》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根据刑法的谦抑性,从刑罚的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不同角度,对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没有涉及到人身权利的财产型犯罪,包括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的死刑不符合刑罚的价值及谦抑性要求,应当废除。
关键词 公正 财产犯罪 死刑 刑法的谦抑性
原文传递
犯罪概念的理性思考——以刑法的谦抑性与刑事一体化为视角
8
作者 张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犯罪概念作为构建刑法学大厦的理论基石,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研究价值。它多被分类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与混合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属于混合概念。但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而采用双层犯罪概念更具有合理性。此外,不应仅停留... 犯罪概念作为构建刑法学大厦的理论基石,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研究价值。它多被分类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与混合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属于混合概念。但这种分类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而采用双层犯罪概念更具有合理性。此外,不应仅停留在犯罪概念本身,需要更进一步阐述实质犯罪概念在立法层面与形式犯罪概念在司法层面各自蕴涵的内容,以期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犯罪 实质犯罪 混合犯罪 双层犯罪 刑法的谦抑性 刑事一体化
原文传递
刑法谦抑理念下的“恶意欠薪”入罪研究
9
作者 田兴恒 《大观周刊》 2011年第6期5-5,共1页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近年来,恶意欠薪的行为在我国比较泛滥,给厂大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刚通过不久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围...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近年来,恶意欠薪的行为在我国比较泛滥,给厂大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刚通过不久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围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关于恶意欠薪入罪与否的讨论变得更为热烈。本文将从刑法的谦抑性角度出发,认为恶意欠薪行为不应入罪,恶意欠薪的行为应当由民法、行政法进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的谦抑性 恶意欠薪 入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应该理性回应“风险社会”
10
作者 彭少杰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99-102,共4页
我国刑法学界在探讨"风险社会"下的刑法应对时,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范畴,扩大了"风险"的范围。那种单纯地认为刑法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应该加强犯罪化、扩大危险犯、增加行政犯的主张... 我国刑法学界在探讨"风险社会"下的刑法应对时,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范畴,扩大了"风险"的范围。那种单纯地认为刑法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应该加强犯罪化、扩大危险犯、增加行政犯的主张在当前是不合适的。刑法应该保持自身的谦抑性,不能任意扩大刑法调整的范围,应该充分发挥其他社会规范的调节功能,使之与刑法规范一道,共同保障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 风险社会 刑法的谦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私法化的基本立场与边界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亚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2,共8页
刑法私法化是指在以纯粹公法建构的刑法中引入私法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以实现在刑事法治框架内的犯罪多元化治理。尽管刑法私法化已经呈现出蔚然可观的现实图景,并在刑法理论的现代发展中获得了充分的制度空间,但无节制的刑法私法化无... 刑法私法化是指在以纯粹公法建构的刑法中引入私法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以实现在刑事法治框架内的犯罪多元化治理。尽管刑法私法化已经呈现出蔚然可观的现实图景,并在刑法理论的现代发展中获得了充分的制度空间,但无节制的刑法私法化无疑会削弱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有损刑法的公正与安全价值。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刑法私法化不仅应当坚守国家对犯罪治理的垄断,反对犯罪治理领域任何形式的规则自治,而且还要以刑法的谦抑性为实质标准,仅在其教义学体系内展开。在此基本立场上,以刑法立法私法化和刑事司法私法化之最主要、最典型的显性体现为载体,分别建构我国刑法私法化的具体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私法化 刑法的谦抑性 二元化犯罪模式 告诉才处理 刑事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贿赂犯罪化的理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文华 《法治研究》 2014年第4期78-89,共12页
中国古代将强奸、和奸一律入罪,官吏奸下属吏佐及部民妻女依普通犯奸从重处罚。明清两朝官吏及其子孙宿娼入罪,官吏合法性行为仅限婚内。现行法律对性贿赂处罚仅见于行政处分。性贿赂入罪不存在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取证、定罪量刑难,引起... 中国古代将强奸、和奸一律入罪,官吏奸下属吏佐及部民妻女依普通犯奸从重处罚。明清两朝官吏及其子孙宿娼入罪,官吏合法性行为仅限婚内。现行法律对性贿赂处罚仅见于行政处分。性贿赂入罪不存在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取证、定罪量刑难,引起刑法倒退以及导致对第三方定性难等问题。性贿赂应当入罪的理由:性行为对人的诱惑不亚于财物;社会危害严重;党纪、政纪处分以及道德教化等不足以遏制;不会约束人们的正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贿赂 贿赂 受贿罪 刑法的谦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理想刑法的几点思考
13
作者 姜海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6-27,共2页
刑事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刑法立法与刑事司法两者的动态平衡问题。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立法机关及理论界试图通过完善刑法立法来解决刑法适用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收效甚微。理想刑法的构建就是以实现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和谐为重要使命。... 刑事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刑法立法与刑事司法两者的动态平衡问题。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立法机关及理论界试图通过完善刑法立法来解决刑法适用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收效甚微。理想刑法的构建就是以实现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和谐为重要使命。本文透过变动的法条,着眼于刑法理论及其价值哲学等问题相对稳定的特点,探究刑法背后的价值问题,从刑罚目的重构、刑法人权保障价值之完善、刑法的谦抑性在我国的适用三个方面展开构建理想刑法的几点畅想,最终发挥刑法在我国刑事法治建设中应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刑法 刑罚目的 人权保障 刑法的谦抑性 构建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扩张与司法限缩:刑法谦抑性的展开
14
作者 田宏杰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4期72-73,共2页
刑事立法的犯罪化扩张与刑法的谦抑性之间究竟什么关系?践行刑法的谦抑性,是否必须收缩刑法规制的疆域而以非犯罪化为努力方向?刑法现代化的推进与现代刑法的建构,应与传统刑法观逐渐决裂还是坚守不变?笔者拟以我国法律体系为主要研究语... 刑事立法的犯罪化扩张与刑法的谦抑性之间究竟什么关系?践行刑法的谦抑性,是否必须收缩刑法规制的疆域而以非犯罪化为努力方向?刑法现代化的推进与现代刑法的建构,应与传统刑法观逐渐决裂还是坚守不变?笔者拟以我国法律体系为主要研究语境,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提出对于现代刑法的谦抑性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思考。内涵与厘定:象征性刑法论对谦抑性的现实误判象征性刑法是指立法者为回应公众舆论对于犯罪治理的呼吁和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法 刑事立法 犯罪化 刑罚权 刑事司法 刑法的谦抑性 刑法
原文传递
刑罚轻缓化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胜英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5期172-177,共6页
在刑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的总体趋势趋于轻缓:由残酷走向人道,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严刑峻罚逐步趋于轻缓。刑罚轻缓化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刑罚人道主义、刑法的谦抑性和刑罚功能的有限性。以此理论为支撑,为了使刑罚轻缓化... 在刑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的总体趋势趋于轻缓:由残酷走向人道,由野蛮走向文明,由严刑峻罚逐步趋于轻缓。刑罚轻缓化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刑罚人道主义、刑法的谦抑性和刑罚功能的有限性。以此理论为支撑,为了使刑罚轻缓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应处理好与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本质和现阶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轻缓化 刑罚人道主义 刑法的谦抑性 刑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基础
16
作者 马志萍 《知识经济》 2008年第6期14-14,共1页
产生于德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已成为解决大陆法系刑事责任的重要学说,在我国刑法中也有相当程度的体现。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详尽地体现在哲学、伦理学和刑法学三... 产生于德国的期待可能性理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已成为解决大陆法系刑事责任的重要学说,在我国刑法中也有相当程度的体现。期待可能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详尽地体现在哲学、伦理学和刑法学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 意志自由 刑法的谦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政策视野下探讨刑法之完善——以犯罪圈扩大为视角
17
作者 武文强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5-18,共4页
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刑法需要不断地完善,刑法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带来的是犯罪圈的扩大。有部分学者认为犯罪圈的扩大,将更多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是对刑法谦抑性的违背,是对公民权利与自由的侵犯。但时至今日,刑法谦抑性的具体内... 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刑法需要不断地完善,刑法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带来的是犯罪圈的扩大。有部分学者认为犯罪圈的扩大,将更多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是对刑法谦抑性的违背,是对公民权利与自由的侵犯。但时至今日,刑法谦抑性的具体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刑事政策的角度而言,对刑法及时予以完善,扩大犯罪圈是其目的所在,无论是防止犯罪还是维持社会秩序,都是刑事政策对我国刑法提出的要求,需要刑法做出积极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犯罪圈 刑法的谦抑性 刑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罪立法正当性的考量
18
作者 廉建中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44-145,共2页
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刑法有关犯罪的构成,应当用刑法来调整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法律制度缺陷 刑法的谦抑性 犯罪构成 刑法刑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容整容事故的刑法适用
19
作者 彭弘松 《区域治理》 2021年第16期126-127,共2页
广义上的美容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类,后者主要指运用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应当属于刑法规定中的“医疗活动”,理应受其规制。同时,美容院机械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 广义上的美容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类,后者主要指运用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应当属于刑法规定中的“医疗活动”,理应受其规制。同时,美容院机械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否则应当按照具体情况承担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从业人员及其行为定 医疗事故罪与非法行医罪认定 刑法适用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理性的罪刑模式:把比例原则植入刑法理论 被引量:99
20
作者 姜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在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主旨的法治国家的实现中,比例原则以其具体性、规范性和目的性在限制刑事权力上有着重要担当:能够弥补刑法的基本原则无法防止立法泛滥及刑法的谦抑性所不具有的硬约束力之缺陷。也因此,刑法学有必要引入比例原... 在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主旨的法治国家的实现中,比例原则以其具体性、规范性和目的性在限制刑事权力上有着重要担当:能够弥补刑法的基本原则无法防止立法泛滥及刑法的谦抑性所不具有的硬约束力之缺陷。也因此,刑法学有必要引入比例原则分析范式,并以其三项子原则——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禁止过度原则的建构为突破口,追寻一种理性的罪刑规范,并形成如下学术路向:把比例原则作为罪刑关系配置的基本原则,刑事立法应该考虑刑法上的可罚的违法性,在刑法解释中强化合目的之法律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原则 法治国家 刑法的谦抑性 刑事立法 基本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