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广鑫 邹咏文 +1 位作者 杨东虹 沈光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疗效观察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尼莫通联合治疗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香菊 郑世钢 +5 位作者 王湘渝 晏莉娜 谭聪 杨东红 沈光建 陈广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8-728,730,共2页
关键词 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高压氧治疗 尼莫通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3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与弥漫性轴索损伤鉴别分析
4
作者 魏桂枝 梁晓丽 +2 位作者 王仙琦 樊菲菲 王玉同 《创伤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 分析并研究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包含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4例脑型FES和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 目的 分析并研究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包含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4例脑型FES和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14~56岁,平均33.3岁;高处坠落伤4例,道路交通伤19例,重物砸伤1例。按最终诊断不同分为脑型FES组(11例)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组(1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创伤后首次就诊时的神志状况、Hb、PLT、肌酸肌酶、IL-6、D-二聚体指标、24 h内头颅MRI结果。结果 脑型FES患者受伤部位以单纯性下肢骨折为主(63.6%),而弥漫性轴索损伤以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为主(61.5%)。脑型FES患者伤后发生意识障碍的平均时间较弥漫性轴索损伤晚[(15.82±9.70)hvs.(0.78±1.99)h,P<0.05]。两组伤后首次Hb、PLT、肌酶、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型FES患者D-二聚体高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24 h内头颅MRI中,脑型FES在DWI及T2相多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对称,而弥漫性轴索损伤多不对称;其中SWI相最能区分两者差异,脑型FES为阴性,弥漫性轴索损伤检出率为92.31%。结论 脑型FES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在受伤部位及伤后发生意识障碍时间上各有其不同临床特点,脑型FES患者D-二聚体高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参考,头颅MRI表现可有效鉴别两者差异,对临床中脑型FES的诊断明确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脂肪栓塞综合征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06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恩任 程永忠 +2 位作者 毛伯鏞 何泽友 邱胜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9-500,共2页
关键词 创伤 弥漫性 轴索损伤 TBDAI 并发症
原文传递
59例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赔偿医学分析
6
作者 李生彦 庞和平 何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 为提高法医对交通事故所致的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并对遗留之后遗障碍的赔偿医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从1992年1月至2004年9月间受理的确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伤者59例按本文需要设计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本... 目的 为提高法医对交通事故所致的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并对遗留之后遗障碍的赔偿医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从1992年1月至2004年9月间受理的确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伤者59例按本文需要设计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案例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伤残等级越高。同时,该损伤所致伤残程度、伤残率均高,本组59例均致伤残,Ⅰ级伤残达12例占20.34%。结论可参照目前学术界较认可的诊断标准结合案情、伤情、排除诈伤、诈病和潜在疾病作出诊断,客观、公正地评定伤残等级及鉴定与伤残有关的赔偿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交通事故 法医鉴定 赔偿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误漏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7
作者 王学成 朱磊 +2 位作者 张敏 李政委 霍晓利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误漏诊原因,总结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2例儿童DAI临床资料,总结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1例患儿因车祸后意识障碍入院,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诊为脑挫裂伤,给... 目的分析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误漏诊原因,总结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2例儿童DAI临床资料,总结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1例患儿因车祸后意识障碍入院,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诊为脑挫裂伤,给予脱水及对症支持等治疗2 d后病情无改善,后行MRI检查发现DAI影像学改变,遂确诊为DAI。误诊时间2 d。确诊后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儿意识逐渐恢复,随访6个月恢复正常生活。1例患儿因跌倒后头痛、呕吐伴短暂意识丧失入院,CT检查显示右侧轻微硬膜下血肿,初诊为硬膜下血肿,按硬膜下血肿予对症处理7 d后症状加重;后行头颅MRI增强扫描发现胼胝体及半卵圆中心区域有弥漫性损伤,确诊为DAI合并硬膜下血肿。漏诊时间8 d。确诊后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同时行早期康复干预,患儿1个月后可独立行走,随访6个月无明显后遗症。结论DAI因影像学表现隐匿及症状复杂,容易误诊为其他颅脑疾病或漏诊;对于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患儿,应高度重视头颅MRI检查,并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儿童 误诊 漏诊 损伤 血肿 硬膜下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9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蒋洪庆 钮德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790-1791,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创伤 影像学检查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的超微结构研究
9
作者 徐蔚 曹毅 +1 位作者 许林峰 高永军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对 2 4例诊断为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患者作内减压手术时 ,取病灶脑白质标本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 :早期轴膜分层、断裂 ,横向呈花环样改... 目的 :为了探讨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对 2 4例诊断为创伤性脑弥漫性轴突损伤患者作内减压手术时 ,取病灶脑白质标本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 :早期轴膜分层、断裂 ,横向呈花环样改变 ,纵向呈串珠样改变 ,中期轴突挫伤处微丝微管断裂 ,断裂处近端细胞器积聚 ,远端细胞器紊乱 ,再向后积聚的细胞器肿胀 ,而断裂处的远端轴突内的细胞器空无 ,即光镜下的回缩球形成 ;晚期轴突断裂 ,细胞器溢出 ,回缩球现象消失 .结论 :(1)回缩球现象是由于细胞器在轴突损伤部位积聚而致 ;(2 )轴突损伤与轴突的走向明显相关 ;(3)同一区域内粗大的轴突的轴膜较纤细的轴突更易受到损害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超微结构 创伤性弥漫性轴突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18例护理体会
10
作者 唐小花 李杰 唐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22期3504-3505,共2页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创伤性湿肺 护理体会 致伤原因 GCS评分 临床资料 平均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伴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钱瑞添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6期223-224,共2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在受到旋转暴力作用下发生的以神经轴索和微血管断裂为主要特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严重者,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重残和植物状态生存的最常见原因。创伤性湿肺的产生是指肺部创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在受到旋转暴力作用下发生的以神经轴索和微血管断裂为主要特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严重者,也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重残和植物状态生存的最常见原因。创伤性湿肺的产生是指肺部创伤后所致的微血管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损伤患者 创伤性湿肺 闭合性颅损伤 护理 儿童 弥漫性损伤 植物状态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合并创伤性湿肺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12
作者 唐小花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4期290-291,共2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占重型脑损伤的28%~42%,伤残率高,病死率高达42%~62%[1].重型患者昏迷程度深、昏迷时间长,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血污不能有效排除,且有不同程度的舌后...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占重型脑损伤的28%~42%,伤残率高,病死率高达42%~62%[1].重型患者昏迷程度深、昏迷时间长,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血污不能有效排除,且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坠等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危及患者的生命,如合并创伤性湿肺,病情就更加复杂,治疗就更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创伤性湿肺 气管切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附36例报告)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郭会利 张敏 +1 位作者 李树新 程敬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为DAI者 98例 ,从中筛选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 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 5例还先后作过CT检查 )。结果  36例DAI早期MRI均表现为... 目的 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为DAI者 98例 ,从中筛选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 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1 5例还先后作过CT检查 )。结果  36例DAI早期MRI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脑室及脑沟、裂、池受压变小或闭塞 ;脑实质出血灶 30例 ,呈斑点状 ,直径大多 <2 .0cm ,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 ;蛛网膜下腔和 /或脑室出血 2 4例 ;合并硬膜外血肿9例 ,硬膜下血肿 1 2例 ,颅骨骨折 5例。结论 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弥补CT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MRI 诊断 治疗 CT 发病机理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伤装置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68
14
作者 贺晓生 易声禹 +4 位作者 章翔 费舟 张剑宁 梁景文 杨利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研制和应用脑弥漫轴索损伤(DAI)致伤装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头颅旋转致伤装置,保证其可使动物头颅于瞬间旋转特定角度(15°~90°),仅以大鼠为对象进行力学、行为及病理效应评价.结果:①力学参数测定(... 目的:研制和应用脑弥漫轴索损伤(DAI)致伤装置.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头颅旋转致伤装置,保证其可使动物头颅于瞬间旋转特定角度(15°~90°),仅以大鼠为对象进行力学、行为及病理效应评价.结果:①力学参数测定(以体重210g大鼠转90°为例),旋转角速度为80127rad/s,角加速度2044×105rad/s2,用时约2ms;角速度及角加速度均大于Margulies提出的DAI的外力阈值.②行为及病理观察表明旋转后大鼠符合DAI特征.结论:本装置可用于制作大鼠DA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致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非 赵庆荣 +2 位作者 张玉淼 任力 杨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脑外伤常规药物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的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压疮。患者随意自我锻炼。...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脑外伤常规药物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的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压疮。患者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和ADL的评定。结果康复组的FMA、ADL、LOTCA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景元 申晓东 +5 位作者 王忠华 尚翠侠 崔红缨 崔延超 何渠 王茂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972-4973,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外科住院的DAI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外科住院的DAI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认知功能等并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评分、LOTC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差异(P<0.01);同时,治疗后针灸组简化Fugl-Meyer评分、LOTC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综合康复治疗DAI患者效果显著;早发现、综合治疗、及时防治并发症才能提高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康复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湛洪基 雷益 +4 位作者 李顶夫 王蕾 宋海岩 冯伟 孟庆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1
18
作者 庄仲伟 费智敏 +3 位作者 王勇 张珏 书国伟 李善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DAI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1.4%,20/28),其次为坠落伤(21.4%,6/28)。本组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DAI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1.4%,20/28),其次为坠落伤(21.4%,6/28)。本组28例经治疗后有6例死亡(21.4%),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13例(46.4%)、中残3例(10.7%)、重残4例(14.3%),植物状态生存2例(7.2%)。结论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尤其以MRI诊断价值最大,治疗DA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影像学表现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SH及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玉琴 陈建国 +5 位作者 郏潜新 欧阳林 陈华燕 陈云龙 肖玉辉 杨赞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MR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的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及FLASH序列扫描。比较... 目的探讨MR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的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及FLASH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FLASH序列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交界区、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等区域,呈散在针尖状、斑点状、结节状、小片状中央显著低信号,周围薄环状高信号,FLAIR序列只有部分病灶显示,为结节状、斑片状高信号,且病灶越小显示越不敏感,常规T2WI较FLAIR序列敏感性差,常规T1WI显示率最低,显示者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结论对DAI病灶检出率FLASH、FLAIR序列较常规T2WI、T1WI高,可为DAI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资料,对临床疑有DAI患者FLASH、FLAIR序列应作为MR检查的常规序列,FLASH序列为首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96例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陆林其 崔尧元 +3 位作者 盛罗平 周浩 陈仁辉 周仲民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96例DAI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96例患者...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96例DAI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96例患者恢复良好30例,中残14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37例。结论:DAI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及早正确诊断,DAI死亡率高。其轴突损伤严重程度,GCS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