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近期脑代谢、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熊刚 左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9期2897-2900,共4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病人近期脑代谢、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5例tSAH病人,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常...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病人近期脑代谢、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5例tSAH病人,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常规组31例,给予腰椎穿刺释放术放脑脊液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结果。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头痛、恶性呕吐消失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颅内压力恢复至正常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观察组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DR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观察组额叶、基底节、枕叶区域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均明显高于常规组,额叶、基底节、枕叶区域的胆碱/肌酸(Cho/Cr)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治疗tSAH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病人近期认知功能、局部脑组织的代谢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脑代谢 认知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行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国珠 韦颜 陈小梅 《全科护理》 2010年第14期1267-126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LCFD)在治疗急性脑外伤后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例急性脑外伤后tSAH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于伤后第2天行常规腰穿术,观察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微创持续性腰大池脑脊液引流(CLCFD)在治疗急性脑外伤后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例急性脑外伤后tSAH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于伤后第2天行常规腰穿术,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并于伤后第2天行CLCFD,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LCFD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脑脊液引流 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性头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晓怡 鄢琼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9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68例TSAH头痛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68例TSAH头痛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性头痛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头痛 耳穴埋豆 艾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卧床时间的探讨
4
作者 杨雪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64-265,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卧床时间。方法CT提示有SAH经保守治疗者随机分为2组,A组要求严格卧床休息4-6周,B组未要求严格卧床休息4-6周,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结合脑挫裂伤的程度决定卧床时间的长短。评估CT检查SAH吸收时间、...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卧床时间。方法CT提示有SAH经保守治疗者随机分为2组,A组要求严格卧床休息4-6周,B组未要求严格卧床休息4-6周,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结合脑挫裂伤的程度决定卧床时间的长短。评估CT检查SAH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患者的平均满意率。结果CT检查SAH吸收时间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平均满意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AH在护理中并不需和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一样,要求绝对卧床休息4-6周,而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逐渐增加活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蛛网膜下出血 卧床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范仕兵 刘明东 李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70-472,共3页
住院治疗的104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Medtronic EDM系统持续外引流组。治疗24h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颅内压和红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 住院治疗的104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Medtronic EDM系统持续外引流组。治疗24h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颅内压和红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采用Medtronic EDM系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创伤性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季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三河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采用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2008...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三河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采用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行每天腰穿术放脑脊液治疗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间脑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和复发情况。结果①临床疗效:观察组100例患者头痛消失时间、颅内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发生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消失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时间脑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对照组患者伤后第7天CBV、CBF、TTP、MTT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后第7天CBV、CBF、TTP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后第7天CBV、CBF明显高于对照组,TTP、MT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观察组患者CBV、CB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OS评分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3例,两组其余患者GOS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复发情况: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脑水肿复发2例,复发率为5.1%,对照组脑水肿复发9例,复发率为23.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克服反复腰穿术放脑脊液引流量有限且容易引发局部感染等缺陷,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时模式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照顾负担的影响
7
作者 张雨薇 许娟 +2 位作者 任晋瑞 马倩茹 武妮妮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适时模式的干预方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023年3月—10月收治的72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3月—... 目的:探讨基于适时模式的干预方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023年3月—10月收治的72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3月—6月入院的病人照顾者纳入对照组,7月—10月入院的病人照顾者纳入干预组;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适时模式的干预方案,分别在急性期、围术期、出院准备期、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进行针对性干预,比较各个时期病人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照顾负担。结果:最终对照组32人、干预组33人完成干预。干预组照顾者出院前、出院1个月及出院3个月的照顾能力、照顾负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照顾负担评分均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结论:基于适时模式的干预方案可以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照顾者照顾能力,减轻照顾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适时模式 照顾能力 照顾负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张贤华 杨明 +1 位作者 邱文琪 刘锋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172例tSAH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癫痫发作将其分为发作组(21例)和未发作组(151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 目的分析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172例tSAH患儿的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癫痫发作将其分为发作组(21例)和未发作组(151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损伤类型、脑梗死、入院GCS评分、出血量、GOS分级、脑积水、开颅手术、再出血等指标情况。结果172例tSAH患儿21例出现癫痫发作,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12.2%。单因素对比分析,脑梗死、损伤类型、入院GCS评分、出血量、GOS分级、脑积水和开颅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开放性损伤、入院GCS评分(3~8分)、出血量(厚度≥5 mm)和脑积水,是tSAH继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癫痫发作是tSAH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脑梗死、开放性损伤、入院GCS评分、出血量、脑积水,应密切观察相关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癫痫发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致急性脑积水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武涛 黄志刚 +1 位作者 孙涛 吕海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764-2767,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致急性脑积水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a SAH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出院6个月后均采用改良的Ra...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致急性脑积水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a SAH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出院6个月后均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m 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将出院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25例作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的85例作为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迟发性脑缺血、颅内出血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 SAH后急性脑积水出院6个月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直径、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迟发性脑缺血、颅内出血的占比分别为60.00%、68.00%、64.00%,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23.53%、29.41%、2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迟发性脑缺血、颅内出血均是影响a SAH后急性脑积水出院6个月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 SAH致急性脑积水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预后状况良好,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迟发性脑缺血、颅内出血均是影响aSAH致急性脑积水患者出院6个月后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 急性脑积水 改良的Rankin量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尤再春 周人杰 +3 位作者 陈国柱 尹扬光 李霞 李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012-2014,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诊断明确的tSAH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行腰椎穿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尿激酶及... 目的观察早期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诊断明确的tSAH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行腰椎穿刺不等量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尿激酶及地塞米松,置换总量每次35~50mL;对照组行常规腰椎穿刺测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未行脑脊液置换。观察指标: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脑脊液血红蛋白(Hb)清除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评价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Hb清除时间及颅内压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血管痉挛(7.69%)、脑积水(12.8%)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32.43%、37.84%)明显降低(P<0.01)。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较对照组(70.27%)明显提高;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8.56d)较对照组(15.38d)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不等量脑脊液置换加小剂量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tSAH安全、有效,能较快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脑脊液 置换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创伤性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庆 黄云娟 +1 位作者 马颖君 黄维一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661-2665,共5页
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常用测量工具,研究现状,PTSD对SAH病人生活质量、睡眠、疲劳的影响及对家属的影响,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蛛网膜下出血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测量工具 影响因素 生活质量 睡眠 疲劳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袁方 丁军 +5 位作者 陈浩 陈世文 崔宇辉 林在楷 郭衍 田恒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创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GCS评分、年龄、性别、去骨瓣减压术、SAH特征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创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GCS评分、年龄、性别、去骨瓣减压术、SAH特征等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个月,发生脑积水36例(11.96%)。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脑室内出血、SAH厚度和SAH分布是创伤性SAH后出现脑积水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而性别、入院GCS评分、SAH部位、去骨瓣减压术与创伤性SAH后并发脑积水无明显关系。结论脑积水是创伤性SAH后的常见并发症,高龄、脑室出血、SAH严重程度是创伤性SAH后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蛛网膜下出血 创伤性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静 吴海滨 +2 位作者 赵冬青 周圣军 蔺志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9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教育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5,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91.7%,对照组健康教育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6,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减少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TCD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涛 李定君 +5 位作者 徐宏 周增俊 李政 吴小明 邹林波 陈晨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4期3644-36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81例TBI和216例SAH患者,应用CT、CTA及TCD等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并筛选出存在CVS者,对TCD发现的CVS患者...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81例TBI和216例SAH患者,应用CT、CTA及TCD等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并筛选出存在CVS者,对TCD发现的CVS患者按血管痉挛程度(VmMCA值)分为轻、中、重三组。每天1次行TCD监测。比较两组CVS发生率、开始时间、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381例TBI患者中共发生CVS 210例,发生率为55.12%;CVS发生在伤后2~3 d,持续10~14 d。而216例SAH患者CVS发生151例,发生率为69.91%,发生时间在发病后3~7 d,持续14~21 d。两组CVS发生率、发病高峰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D对CVS能准确进行临床诊断;创伤性脑损伤所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但发生时间早,发生程度轻,持续时间短,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蛛网膜下出血 脑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王毅 张建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评价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药物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立... 目的:评价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防治脑血管痉挛药物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立即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疗程14d后改为尼莫地平片口服,疗程7d;开颅手术患者于术中以尼莫地平稀释液灌洗手术野。记录伤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监测颅内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伤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变化,伤后3个月随访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15.22%)低于对照组(4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9,P<0.05),2组不同时间的Vp值、GCS和颅内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治疗组预后不良率(30.43%)低于对照组(5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6,P<0.05)。结论:在颅脑创伤早期使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减少CV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出血 创伤性 血管痉挛 颅内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大脑中动脉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涛 刘家传 +1 位作者 张永明 疏龙飞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939-194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60例,予以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60例,予以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对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脑脊液廓清时间短、临床症状缓解快、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组疗效及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腰大池引流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魏大伟 刘家传 +5 位作者 杨艳艳 张永明 周治民 许少年 汤宏 温玉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45-247,252,共4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患者局部脑代谢、认知功能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57例t 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2)腰大池引流组:29例,自伤后第3 d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患者局部脑代谢、认知功能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57例t 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2)腰大池引流组:29例,自伤后第3 d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处理。另设10例交通事故外伤患者(头颅CT检查未见脑挫裂伤及脑出血)为对照组。3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0 d和治疗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且常规治疗组和腰大池引流组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伤后第10 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腰大池引流组的MRS NAA/Cr、NAA/Cho增高,Cho/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腰大池引流组的CDR评分减低,GOS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能改善t SAH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代谢及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磁共振波谱分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漆松涛 邱炳辉 +2 位作者 方陆雄 冯文峰 曾浩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11期63-64,2,共3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病例,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尼莫地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田恒力 周良辅 徐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tSAH患者,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性别、年龄、是否伴有其他脑损害、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tSAH的部位、范围、厚度等对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的影...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tSAH患者,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性别、年龄、是否伴有其他脑损害、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tSAH的部位、范围、厚度等对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301例tSAH患者36例(11.96%)发生脑积水,Logistic回归显示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伴有其他脑外伤、tSAH范围、tSAH厚度等因素有关,OR值分别为0.415,1.712,2.968,3.875,而与性别、tSAH的部位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无关。结论该结果有助于分析和预见不同患者tSAH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性,提示对高危患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从而减少tSAH性脑积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 脑积水 危险因素 L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跃飞 林吉惠 钟志光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657-658,共2页
为观察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胜出血(t-SAH)的治疗作用,作者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2)和常规加尼莫地平治疗组(n=23),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ICP)监护并按国际GO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预后不良者在常... 为观察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胜出血(t-SAH)的治疗作用,作者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2)和常规加尼莫地平治疗组(n=23),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ICP)监护并按国际GO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预后不良者在常规治疗组中占59%,而在尼莫地平组仅占26%(P<0.05),两组ICP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t-SAN能明显降低死残率,改善预后,且对ICP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出血 尼莫地平 创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