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广告语借鉴和传承古典诗歌的实绩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Z期53-54,共2页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空前繁荣,商业和公益广告的创作也随之空前繁荣。其中,广告语的创作,传承和借鉴古典诗歌的现象十分突出,并创作出不少经典广告语,取得了较好的实绩。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与收集,拟对此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和...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空前繁荣,商业和公益广告的创作也随之空前繁荣。其中,广告语的创作,传承和借鉴古典诗歌的现象十分突出,并创作出不少经典广告语,取得了较好的实绩。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与收集,拟对此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语创作 古典诗歌 文学借鉴 创作实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主流:革命现实主义——试论解放区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
2
作者 张鸿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68-81,共14页
解放区文学是随着我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学,它是中国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解放区文学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我国现代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新时代,... 解放区文学是随着我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学,它是中国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解放区文学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我国现代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开创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新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创作实绩。今天,当我们探讨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的时候,不应当割断历史,而应当也对解放区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特色,作历史的回顾与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文学传统 现代文学 创作实绩 英雄传 工农兵方向 作品语言 新文学运动 欣赏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电影导演六十年创作观察
3
作者 贺小凡 陈夫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68,共6页
1900年,在济南的闻善茶园,电影这一现代艺术第一次来到齐鲁大地。1958年,山东电影制片厂成立,自此,属于山东的电影历史正式开启,至今已经走过六十年的时光。历经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影视合流的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再到电影股份... 1900年,在济南的闻善茶园,电影这一现代艺术第一次来到齐鲁大地。1958年,山东电影制片厂成立,自此,属于山东的电影历史正式开启,至今已经走过六十年的时光。历经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影视合流的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再到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这不能不说是一条漫长之路,不但为山东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石,而且为山东电影的未来走向搭建了一个值得期待的平台。回首过去,山东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优秀电影导演的坚持与付出,是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创作实绩,赋予了山东电影独特的生命质地与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制片厂 山东电影 影视合流 精品工程 电影导演 齐鲁大地 集团化改革 创作实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深的诗歌创作
4
作者 王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68-72,共5页
五十年代初,在共和国金色的阳光下,在鸣响着马达、喷涌着热浪的沈阳的一座大工厂里,刚从烈火硝烟的战场上归来的“小兵”高深扑进了诗神缪斯的怀抱。他如痴如迷,倘徉在诗的海洋里,以他纯美的歌喉,唱出了一曲曲虽然稚嫩,但却诚挚,虽然粗... 五十年代初,在共和国金色的阳光下,在鸣响着马达、喷涌着热浪的沈阳的一座大工厂里,刚从烈火硝烟的战场上归来的“小兵”高深扑进了诗神缪斯的怀抱。他如痴如迷,倘徉在诗的海洋里,以他纯美的歌喉,唱出了一曲曲虽然稚嫩,但却诚挚,虽然粗疏,但却刚健的歌。然而,正当他应该崭露头角的时候,不幸的命运扼住了他的歌喉,他不得不停止了歌唱,人生的轨迹也滑向了风沙漠漠的大西北。福兮,祸兮?当“春雷给大地带来生机”的时候,他“心中的冰块融化了”,于是,诗歌“那条闪光的河”便从他的胸中喷薄而出。短短的几年内,他出版了诗集《路漫漫》、《小哥俩》、《大西北放歌》、《大漠之恋》等四部诗集。其中的《致诗人》、《大漠草原上的男人与女人》等荣获国家级奖,许多诗篇获省市级奖。他的创作实绩说明,他不愧为当代新边塞诗派的骁将,回族诗人中的佼佼者,新时期诗歌天空中引人瞩目的新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新边塞诗派 诗神 创作实绩 男人与女人 人生理想 小哥俩 大漠之恋 喷薄而出 国家级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半农书简续编
5
作者 王风(整理) 夏寅(整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75,共27页
2024年是新文化运动健将刘半农(1891-1934)逝世90周年,为表纪念本刊推出专栏“新文化研究·刘半农小辑”。刘半农不仅为新文学贡献了创作实绩,也在民间文艺和语言学领域颇有建树,是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之一。先行研究大多聚焦于... 2024年是新文化运动健将刘半农(1891-1934)逝世90周年,为表纪念本刊推出专栏“新文化研究·刘半农小辑”。刘半农不仅为新文学贡献了创作实绩,也在民间文艺和语言学领域颇有建树,是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之一。先行研究大多聚焦于其创作实绩,对于其他新文化建树关注不够。本专栏两位作者王风、夏寅近年来为刘半农文献辑佚与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此次又发现并整理出一批刘半农书简。这批书简以刘半农的语音实验及其参与的民歌俗曲整理出版为主要内容,借此可以管窥刘半农介入新文化运动的独特路径。另外,书简中有不少刘半农游戏笔墨创意设计的独特格式,可见其性情与文风。此点夏寅在考辨刘半农的两个隐僻笔名,以及发表于《语丝》的相关文章时又有更进一步阐发,精彩呈现了刘半农充满市井气的嬉笑怒骂风及《语丝》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游戏笔墨 创作实绩 民间文艺 《语丝》 实验语音学 书简 创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为何、如何及可能——由王金胜《陈忠实论》想到的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共4页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陕西作家占据重要的文学史地位。杜鹏程、王汶石、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陈彦、红柯等人是其中卓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他们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坚实的创作实绩,使陕西文学在获得崇高文学声誉的同时,也...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陕西作家占据重要的文学史地位。杜鹏程、王汶石、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陈彦、红柯等人是其中卓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他们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坚实的创作实绩,使陕西文学在获得崇高文学声誉的同时,也展示了其自身思想、精神、文化、艺术构成的复杂性。相对于杜鹏程、王汶石、柳青等"十七年"作家和陈彦、红柯等新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文学力量,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则是新时期文学生长和发展的代表,在这三位作家的精神结构和心灵图谱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新时期文学 创作个性 陕西文学 红柯 路遥 创作实绩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甘肃诗歌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叶淑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38,57,共4页
新时期甘肃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成为全国诗坛一块挺立的高地。本文将其置入中国新时期诗歌发展的格局中进行研究,认为地域性的借重及其超越,独立精神的坚守与艺术上的多元探索,特别是相对独立、内敛、沉思的个人化写作道路,以及少数民族... 新时期甘肃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成为全国诗坛一块挺立的高地。本文将其置入中国新时期诗歌发展的格局中进行研究,认为地域性的借重及其超越,独立精神的坚守与艺术上的多元探索,特别是相对独立、内敛、沉思的个人化写作道路,以及少数民族诗歌的民族性认同等,是甘肃诗歌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而思维和情感世界向现代社会中的延展和感知不够敏锐、丰富,限制审美空间的拓展,以及诗人个体艺术表现风格过于稳定和缺乏必要的有建树的理论倡导,是甘肃诗歌进一步发展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诗歌 创作实绩 特色 经验与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法沉醉的独语者——论林徽因与她的小说世界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悦芳 张小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10期81-82,共2页
林徽因的才情颇受世人赞赏,然而目前对其小说的研究与理解还不够深入。本文从林徽因的个性气质出发,分析她的小说的表现方式和风格,蕴含的个人情怀及成因,从而挖掘出林徽因小说的潜隐层面的意蕴。
关键词 林徽因 小说世界 独语 九十九度中 人生问题 创作实绩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个性气质 各色人等 生存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清四大家的词史地位与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红麟 《云梦学刊》 2010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晚清四大家既是传统词学的结穴,又是近现代词学的开端。他们主盟坛坫,转移风会,其承前启后、开拓推衍之功,功莫大焉。他们不仅以其创作实绩、词学思想及词学活动,推动了晚清词学之复兴,为千年词史作了璀璨之结局;同时又奖掖后进,为近现... 晚清四大家既是传统词学的结穴,又是近现代词学的开端。他们主盟坛坫,转移风会,其承前启后、开拓推衍之功,功莫大焉。他们不仅以其创作实绩、词学思想及词学活动,推动了晚清词学之复兴,为千年词史作了璀璨之结局;同时又奖掖后进,为近现代词学组建了一支生力军,从而为文体陵替中词延一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四大家 创作实绩 词学思想 词学活动 奖掖提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修双重文学观评议
10
作者 徐培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8-71,76,共5页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曾领导北宋古文革新运动,取得了震烁古今的成就。无论是在创作实绩上,还是在理论主张上,都体现出大家气度,既受到当时士子的尊重,也博得后人的赞许。但是,考察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却发现它有相当的复杂性。对于不同的...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曾领导北宋古文革新运动,取得了震烁古今的成就。无论是在创作实绩上,还是在理论主张上,都体现出大家气度,既受到当时士子的尊重,也博得后人的赞许。但是,考察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却发现它有相当的复杂性。对于不同的文体,欧阳修的创作态度、主张都不一样。最主要的是表现在他的诗文主张跟词学主张的殊异。本文即想对他在不同文体上所表现出来的迥异的文学观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文学观 古文运动 韩愈 词学主张 娱宾遣兴 晚唐五代 复杂性 《人间词话》 创作实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望化时代精神困境的诘问与表现——评墨白长篇小说《欲望》
11
作者 王春林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2012年,笔者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不无激情的批评话语:"只要略微认真地留意一下当下时代的中国小说界,就不难发现,其实存在着一批尽管从来也没有引起过公众的高度注意,没有爆得大名,但却不仅长期默默无闻地坚持着小说创作,而且取得了... 在2012年,笔者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不无激情的批评话语:"只要略微认真地留意一下当下时代的中国小说界,就不难发现,其实存在着一批尽管从来也没有引起过公众的高度注意,没有爆得大名,但却不仅长期默默无闻地坚持着小说创作,而且取得了不俗创作实绩的作家。我们这里所具体论及的河南作家墨白,显然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位。大约与所谓先锋小说在1980年代中后期的兴盛一时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困境 先锋小说 小说界 创作实绩 黄秋 吴西 叙述方式 王春林 小说叙述 叙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师道诗学实践的课题意识
12
作者 李最欣 《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6-41,共6页
陈师道的课题意识是北宋元诗人们谈诗论艺、求新求变风气与他本人个性人格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在诗学意识上以文学为人生的不朽盛事,以雅格为文学的至上追求,以换骨为格高的基本出路。这种课题意识从理论主张、创作实绩与具体作法三... 陈师道的课题意识是北宋元诗人们谈诗论艺、求新求变风气与他本人个性人格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在诗学意识上以文学为人生的不朽盛事,以雅格为文学的至上追求,以换骨为格高的基本出路。这种课题意识从理论主张、创作实绩与具体作法三方面给予后世诗人以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道 诗学实践 课题意识 北宋 人格 雅格 换骨 理论主张 创作实绩 创作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唱歌的“石头”——论张名河歌词的抒情艺术
13
作者 傅宗洪 《歌海》 2016年第3期9-14,共6页
熟悉张名河作品的读者一眼便会看出,我这篇论文的标题是化用他的"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之句。之所以将张名河喻为"石头",是因为我看重和推崇他身上的那种艺术品质,沉稳、朴实且富有厚重感,这是石头的品质。在当前歌坛日渐喧哗与浮躁,... 熟悉张名河作品的读者一眼便会看出,我这篇论文的标题是化用他的"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之句。之所以将张名河喻为"石头",是因为我看重和推崇他身上的那种艺术品质,沉稳、朴实且富有厚重感,这是石头的品质。在当前歌坛日渐喧哗与浮躁,各路真假好汉争当词坛之"星"的大背景下,他不张狂,也不沉沦;不追风,也不自我玩赏。他执着而又坚实地以创作实绩来兑现其既定的艺术理想。他是沉默的,在每写完一首作品后他都退到幕后将自己化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艺术 艺术理想 创作实绩 词作家 首词 二泉 艺术品质 词集 《二泉映月》 绘画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代周氏兄弟分道思想探源
14
作者 饶向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8-35,共8页
鲁迅、周作人这对亲兄弟,作为“五四”运动的发难者和亲密战友,一个以创作实绩的丰然卓著,一个以文艺理论的大胆更新,开一代崭新文风于嬗变之时,启一代国人于蒙昧之中。倘是论功行赏,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怕也无过于其二人者。这样的一... 鲁迅、周作人这对亲兄弟,作为“五四”运动的发难者和亲密战友,一个以创作实绩的丰然卓著,一个以文艺理论的大胆更新,开一代崭新文风于嬗变之时,启一代国人于蒙昧之中。倘是论功行赏,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怕也无过于其二人者。这样的一对搭档本是不应该分开的,因为时代不能没有他们的精诚合作。然而非常可惜,理所当然的往往不一定就是现实存在的。在长期的合作之后,他们终于分道扬镳了。真正的道路分歧并不如人们所说的,发生在1923年8月,——当时鲁迅因兄弟失和,愤然出走八道湾,而是爆发在1930年—1932年。因为自1923年至1927年,周氏兄弟虽然互不理睬,既无亲情,又没私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兄弟 思想革命 鲁迅思想 创作实绩 白话文运动 个性主义 现代文 庸愚 思想启蒙 国民劣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与义的诗歌 被引量:1
15
作者 艾思同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期126-131,共6页
自崇宁年间至绍兴末期的五十余年,是两宋元丰、元祐诗坛和中兴四大家两个创作高峰之间的一个低潮。在此期间,陈与义的诗歌成就最高。他在对前人的参伍因革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其杰出的创作实绩,对当时的诗坛起了一定的变革与补救作用。
关键词 陈与义 诗歌成就 高宗 江西诗风 应诏 建炎 吕本中 苏拭 创作实绩 意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师大“中国现代散文系列研究”的进展与收获 被引量:1
16
作者 闻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年第4期304-306,共3页
中国现代散文名家辈出,异彩纷陈,公认是新文学中相当发达、卓有成就的部门之一。早在二、三十年代,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阿英等人就开始总结和肯定新型散文的创作实绩,为现代散文研究工作打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五、六十年代,... 中国现代散文名家辈出,异彩纷陈,公认是新文学中相当发达、卓有成就的部门之一。早在二、三十年代,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阿英等人就开始总结和肯定新型散文的创作实绩,为现代散文研究工作打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人们开始以历史研究的眼光考察现代散文,在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现代文学学科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创作实绩 阿英 中国散文史 文艺出版社 名家辈出 史料工作 姚春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诗拓荒期的胡适与郭沫若
17
作者 张志春 张晓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Z1期35-41,共7页
本文认为胡适诗歌的价值是首次对传统诗歌规范和美学标准的有意识地冲击和破坏,其特征是逐步破坏古旧格式,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的定向性的尝试和探索;而郭沫若诗歌则标志着新的艺术规范和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它为诗歌带来新的意识,... 本文认为胡适诗歌的价值是首次对传统诗歌规范和美学标准的有意识地冲击和破坏,其特征是逐步破坏古旧格式,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的定向性的尝试和探索;而郭沫若诗歌则标志着新的艺术规范和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它为诗歌带来新的意识,新的自由和丰富的形式。本文认为应从这一高度来比较和确立胡郭二人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诗歌 新诗史 艺术规范 《女神》 美学标准 《尝试集》 创作实绩 新诗人 自由奔放 现代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不屈的铁血之魂”——吴浊流与其长篇小说《亚西亚的孤儿》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连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9-74,共6页
吴浊流(1900——1976)是跨越两个时代(日据时代和台湾光复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台湾老一辈著名的爱国作家。从他所走过的充满悲愤而艰辛的生活道路和对人生的态度,从他丰厚的创作实绩和贯穿于他全部作品的强烈的爱国亲民之情,执着地反抗... 吴浊流(1900——1976)是跨越两个时代(日据时代和台湾光复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台湾老一辈著名的爱国作家。从他所走过的充满悲愤而艰辛的生活道路和对人生的态度,从他丰厚的创作实绩和贯穿于他全部作品的强烈的爱国亲民之情,执着地反抗日帝侵略以及一切邪恶势力的战斗精神,完全可以论定:吴浊流是“铁与血铸成的男儿”(钟肇治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浊流 胡太明 创作实绩 生活道路 台湾光复 战斗精神 邪恶势力 金鲤鱼 中短篇小说 思想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精神触角
19
作者 赵巍 《文教资料》 2020年第7期31-32,21,共3页
鲁迅的文学启蒙创作,把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作为自己解剖“国民性”的主要关照对象.这种自我选择,不仅实践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的历史重合,而且赢得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与当今正在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科... 鲁迅的文学启蒙创作,把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作为自己解剖“国民性”的主要关照对象.这种自我选择,不仅实践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的历史重合,而且赢得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与当今正在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某种契合.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精神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创作实绩 启蒙精神 精神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中国山水间磅礴的灵魂交响——元好问山水诗简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涵 《运城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26-29,共4页
一、“中州万古英雄气”:从山水传统到地域影响和民族精神 文化的传承和地域的影响是元好问诗学思想、诗歌总体风格形成的深远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就其由山水诗来说,它既是继承中原文化传统、尤其是以风雅正体、汉魂风骨为中心的诗学传... 一、“中州万古英雄气”:从山水传统到地域影响和民族精神 文化的传承和地域的影响是元好问诗学思想、诗歌总体风格形成的深远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就其由山水诗来说,它既是继承中原文化传统、尤其是以风雅正体、汉魂风骨为中心的诗学传统所形成的创作实绩,又是受到历代以写壮美山水、抒豪迈情志为主的山水诗画的影响,受北中国独特的山水之气的影响而凝结成的诗中珍品。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屡次地标举过“汉谣魏什”的“正体”,歌颂“曹刘坐啸虎生风”的建安风骨,赞扬“笔底银河落九天”的李白。“遗山才气奔放,本近东坡,故其论诗,只取凌云健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论诗三十首 诗学思想 建安风骨 遗山 诗学传统 山水间 创作实绩 万里风云 瓯北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