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科研项目管理挖掘科技创新潜力以管理创新助力科研突破
1
作者 孙晨 朱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本文从项目立项、团队建设、资金管理、进度与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创新思维、优化研究环境等方面,对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科技创新潜能进行了探讨,并从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 本文从项目立项、团队建设、资金管理、进度与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创新思维、优化研究环境等方面,对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科技创新潜能进行了探讨,并从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政策的支撑、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上述研究,既可以提高研究计划实施的效率与质量,又可以有效地激励团队的创新能力,促进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突破。通过系统实施这些管理创新措施,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管理 科技创新潜力 科研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理论及其评估体系构建前瞻与思考
2
作者 王啸坤 张树良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5期8-13,共6页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益深化和拓展,科研创新范式不断变化,传统的以事后评估为主的基础研究评估模式已无法满足创新范式变化对我国基础研究评估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开展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的基础研究评估新理论、新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益深化和拓展,科研创新范式不断变化,传统的以事后评估为主的基础研究评估模式已无法满足创新范式变化对我国基础研究评估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开展适应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的基础研究评估新理论、新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完善基础研究评估体系、引导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上述需求,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基础研究创新潜力”这一概念,基于此,前瞻性地讨论了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理论及评估体系的构建对完善我国基础研究评估体系、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来开展基础研究创新潜力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创新潜力 基础研究创新潜力评估 基础研究评估体系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未来产业创新潜力:厦门硬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思考
3
作者 王田苗 《厦门科技》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沿科技的突破不仅面临着安全、科技与经济的深层考验,还预示着新一轮产业变革正汹涌而来。该背景下,硬科技作为我国战略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其高质量的成果转化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能...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沿科技的突破不仅面临着安全、科技与经济的深层考验,还预示着新一轮产业变革正汹涌而来。该背景下,硬科技作为我国战略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其高质量的成果转化逐渐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能。作为一座具有创新基因的城市,厦门在硬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与经济 未来产业 产业变革 前沿科技 创新潜力 支撑力量 创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论坛在比利时举办 “武夷竹立方”代表中国参加论坛 展示竹产业无限创新潜力
4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5期I0010-I0010,共1页
2024年10月17日,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论坛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全球共同关注的“以竹代塑”为主题,重点讨论绿色发展导向的竹科技创新、政策倡导、国际合作以及私营部门在推动竹子成为传统... 2024年10月17日,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论坛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全球共同关注的“以竹代塑”为主题,重点讨论绿色发展导向的竹科技创新、政策倡导、国际合作以及私营部门在推动竹子成为传统材料的可行替代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作用。来自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经社委员会、欧亚中心、中国国家林草局、中国驻欧盟使团等国际组织、欧盟机构和国家的相关部门及德国、比利时、肯尼亚、加纳、喀麦隆等11国驻比利时大使出席本次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粮农组织 创新潜力 绿色产业 国际竹藤组织 竹产业 私营部门 发展导向 喀麦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蚁雄兵”不容小觑 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情况调研报告
5
作者 杨晓琳 《重庆统计》 2024年第1期14-16,共3页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重庆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保障。《202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重庆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保障。《202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要求,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为了解新形势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及政策诉求,近期,重庆市统计局对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堵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在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研发韧劲不足、人才缺口明显、创新环境受限等问题,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潜力 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型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 人才链 创新 人才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潜力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华 张庆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7-92,共6页
以202位企业家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企业家创新意识量表》和企业创新氛围、企业创新绩效等企业创新潜力指标,探讨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潜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氛围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企业创新氛围有... 以202位企业家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企业家创新意识量表》和企业创新氛围、企业创新绩效等企业创新潜力指标,探讨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潜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氛围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企业创新氛围有较强的预测作用;②除反思批判意识等维度以外,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绩效(主观测量)基本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③对于具有不同创新意识水平的企业家,其所在企业的创新绩效(客观测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 创新意识 创新潜力 创新氛围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创新潜力评价与选择研究:TRIZ理论视角 被引量:25
7
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黄水芳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7,共9页
通过对颠覆性技术产生动因的分析可知,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可通过其在不同的创新轨迹上解决原技术与市场冲突、自身技术发展与市场冲突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和有效... 通过对颠覆性技术产生动因的分析可知,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可通过其在不同的创新轨迹上解决原技术与市场冲突、自身技术发展与市场冲突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和有效地评价了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为政府培育和企业选择颠覆性技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创新潜力 评价 选择 TRIZ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创新潜力测度——基于浙江省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青 何铮 张洁音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4,共8页
在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创新潜力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生态位测度模型作为城市创新潜力测度模型。以浙江省地级市为研究样本,从城市创新潜力的生态位适宜度和进化动量两个维度测度分析城市创新潜力。结果显示:浙江省各地... 在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创新潜力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生态位测度模型作为城市创新潜力测度模型。以浙江省地级市为研究样本,从城市创新潜力的生态位适宜度和进化动量两个维度测度分析城市创新潜力。结果显示:浙江省各地级市的创新潜力呈梯度发展特征,各市的创新潜力因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和创新实践,从优化投入、拓展内涵、改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城市创新潜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潜力 城市创新 生态位 创新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潜力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文淑惠 陈灿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59,共9页
城市群区域创新一体化对促进区域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带动周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用随机前沿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了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潜力,并采用一步法的创新非效率模型分析了影响创新潜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着... 城市群区域创新一体化对促进区域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带动周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用随机前沿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了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潜力,并采用一步法的创新非效率模型分析了影响创新潜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创新阻力的减少,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在不断提升,且差距逐渐缩小;相比于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拥有更大的创新潜力。同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开放,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扶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工业集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创新潜力 随机前沿 创新非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创新潜力到创新成果:一个创新潜力形成与释放模型——兼论创造力之偏态分布的原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覃睿 田先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2,共5页
创新是创新主体积累和释放其创新潜力,进行创新活动,形成创新成果的过程。创新潜力的形成既有遗传因素,也靠后天习得。在一般情况下,创新潜力是一种隐态,只有在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时才得以激活(转化为显态)。主体创新潜力的形成和被激活... 创新是创新主体积累和释放其创新潜力,进行创新活动,形成创新成果的过程。创新潜力的形成既有遗传因素,也靠后天习得。在一般情况下,创新潜力是一种隐态,只有在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时才得以激活(转化为显态)。主体创新潜力的形成和被激活并持续地开展创新活动不仅与主体的遗传基因有关,而且与主体的敏感点和主体对外部刺激及社会环境赋予的主观意义有关。创造力之偏态分布也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潜力 创新成果 敏感点 偏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始性创新的科研人员创新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琳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我国现今原始创新缺失对我国经济发展尤为不利,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提升,通过理论的回溯分析原始性创新形式及其重要性,针对本国现状提出具体建议、对策。
关键词 原始创新 基础研究 科研人员 创新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的探析和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延玲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年第2期67-69,共3页
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关系到国家教育创新的实现,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不仅要从教育观念、模式和机制上创新,而且要加强研究生导师素质和能力的创新,激发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放手发挥研究生的主动... 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关系到国家教育创新的实现,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不仅要从教育观念、模式和机制上创新,而且要加强研究生导师素质和能力的创新,激发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放手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创新教育 创新潜力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创新潜力开发探索 被引量:5
13
作者 付延玲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础,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研究生教育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观念、机制、模式的创新,加强研究生导师素质和能力的创新,强化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营造...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础,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研究生教育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观念、机制、模式的创新,加强研究生导师素质和能力的创新,强化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创新氛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研究生教育 创新潜力开发 创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创新潜力的挖掘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玺英 陈德社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5-56,70,共3页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意志品质等心理因素上存在着这一阶段的普遍特点 ,这些特点为挖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特点 创新潜力 社会情感 自我意识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潜力分行业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康艺苹 蒋家海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年第3期221-224,共4页
文中从资源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技术转移能力及环境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构建福建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评价指标在不同时刻的权重系数,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高技术产业技术... 文中从资源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技术转移能力及环境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构建福建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评价指标在不同时刻的权重系数,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行业动态评价,从而分析其各自技术创新潜力,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真实性,同时具有纵向和横向可比性。通过对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了解现阶段福建省各高技术行业的技术创新潜力情况,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全面提升福建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潜力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潜力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研新政”视域下硕士研究生创新潜力提升思路探索
16
作者 赵东旭 乔新歌 +2 位作者 肖雯 张金凤 霍毅欣 《大学教育》 2023年第5期11-13,20,共4页
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事关国家高端人才的培养和长远发展。文章在对北京理工大学某一级学科在国家2014年实行新的硕士生推荐免试政策(简称为“保研新政”)前后若干年生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站位与培养细节并重的提高硕士... 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事关国家高端人才的培养和长远发展。文章在对北京理工大学某一级学科在国家2014年实行新的硕士生推荐免试政策(简称为“保研新政”)前后若干年生源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站位与培养细节并重的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做法,主要包括制订高质量的培养方案与采用教授授课模式、开展课题组指导、优秀师资配备优秀生源、过程管理规范化、目标牵引。文章对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选、毕业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创新潜力 指导模式 “保研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富控股、诺远资产董事长韩学渊:中国金融创新潜力大、市场广
17
作者 张伟 《中国经济周刊》 2015年第35期34-35,共2页
经济新常态下,改革与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当今的重要经济命题。金融机构该如何打造服务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如何促进金融与互联网融合?
关键词 创新潜力 中国金融 董事长 控股 资产 市场 经济需求 “主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潜力研究——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8
作者 徐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31期47-48,共2页
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新时代对于学生潜力的激发越来越重视,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了迎合教学改革需要,需要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创新,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性,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突出... 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新时代对于学生潜力的激发越来越重视,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了迎合教学改革需要,需要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创新,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性,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激发创新潜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就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潜力激发和培养展开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予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学实践 创新潜力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智项目创新潜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丽雯 郭伟 +1 位作者 张静 刘金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3-21,72,共10页
目的在群智协同设计背景下,对自组织项目创新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信息接收模型,从用户及项目特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选取参数去研究其对项目持续创新的影响。结合典型群智协同创新社区--LaunchFo... 目的在群智协同设计背景下,对自组织项目创新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和信息接收模型,从用户及项目特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选取参数去研究其对项目持续创新的影响。结合典型群智协同创新社区--LaunchForth平台,采用数据挖掘和改进RFM项目识别方法对项目创新潜力类型进行划分,结合572项个人项目的创新成功率,分别对高创新成功率、中创新成功率和低创新成功率3类项目进行创新潜力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对比及研究。结果得出群智项目创新潜力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和群智涌现过程中对不同项目创新成功率的影响指标。结论提出激发自组织群智项目创新潜力的管理策略--用户存量为王,量变决定质变,对保持自组织项目创新潜力有重要参考价值。且提出一种快速识别项目创新潜力水平的方法,对提升群智协同创新平台初期孵化项目的成功比例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智创新 项目创新潜力 类RFM模型分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潜力的微观集聚格局及其空间规划应对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邱坚坚 刘毅华 +2 位作者 袁利 陈澄静 黄清瑶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8-820,共13页
创新活动发生在具体地点上,其空间黏性已有广泛关注,但当前研究却未能深入微观尺度的创新空间集聚,难以精细化识别创新潜力。文章结合知识、技术、环境三维创新的角度搭建基于兴趣点(POI)微观数据的科技创新潜力空间指标体系,所得结果... 创新活动发生在具体地点上,其空间黏性已有广泛关注,但当前研究却未能深入微观尺度的创新空间集聚,难以精细化识别创新潜力。文章结合知识、技术、环境三维创新的角度搭建基于兴趣点(POI)微观数据的科技创新潜力空间指标体系,所得结果与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发展现状高度一致。同时发现:1)科技创新潜力的空间集聚显著,其中知识创新向核集聚,技术创新呈轴带式外溢,但创新环境存在较大协同缺失;2)热点分布呈现出点群集聚、组团联动、多中心并存等特征,形成智慧科研型、产业科技型、环境孵化型、综合发展型等16个创新集聚区,受到"亲水性"布局与传统行政力量的重要影响;3)微观视域下同时体现了空间上的功能性分异及较强的边界模糊效应,广-莞-深-港创新廊道基本成型,不过区域多层次非均衡分布与创新深度融合仍需改善。根据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的环境营造与三维融合,增强重要创新节点的辐射,明确创新产业差异化定位,深化创新活动的无界互动融通,从而推动湾区创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创新集聚 创新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