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IL-6、TNF-α、CRP及CD64对老年烧伤感染患者病情及创面愈合程度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璇 吴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204-320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CD64对老年烧伤感染患者病情及对创面愈合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老年烧伤感染患者50例为感染组,根据感染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CD64对老年烧伤感染患者病情及对创面愈合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老年烧伤感染患者50例为感染组,根据感染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27)和局部感染组(n=23),同期选取未发生感染的老年烧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64,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TNF-α,对比分析血清IL-6、TNF-α、CRP及CD64对老年烧伤感染患者病情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血清因子水平预测创面愈合情况的效能。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及CD6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及CD64水平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创面愈合良好组血清IL-6、TNF-α、CRP及CD64水平均显著低于创面愈合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TNF-α、CRP及CD64水平预测老年烧伤感染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结论老年烧伤感染患者血清IL-6、TNF-α、CRP及CD64呈高水平状态,感染程度及创面愈合不良程度加重,上述因子水平均会增高,提示动态监测上述因子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病情程度及评估创面愈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创面愈合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喜风 戴心怡 董肇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目的研究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磺胺嘧啶锌软膏等治疗,治疗前检测患者血清EPO、ICAM-1水平,根据血清EPO、ICAM-1水平的中位数倍数(MOM)将患者分成高表达组(≥0.5 MOM)与低表达组(<0.5 MOM),治疗14 d后评估创面愈合程度。比较不同血清EPO、ICAM-1水平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Pearson分析血清EPO、ICAM-1水平与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程度的相关性。结果EPO高表达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高于EPO低表达组(P<0.05),ICAM-1低表达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高于ICAM-1高表达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EPO水平与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呈正相关(r=0.475,P=0.000),血清ICAM-1水平与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呈负相关(r=-0.529,P=0.000)。结论Ⅱ度烧伤患者血清EPO水平与创面愈合程度呈正相关,血清ICAM-1水平与创面愈合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度烧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创面愈合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血清ICAM-1、IL-10、TNF-α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茂清 贾鸿飞 高学坡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关系。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与创面愈合程度的关系。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烧伤科收治120例烧伤患者,对比患者入院后第1、28天的血清ICAM-1、IL-10、TNF-α水平;根据血清ICAM-1、IL-10、TNF-α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成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并对比组间的创面愈合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与血清ICAM-1、IL-10、TNF-α的相关性;根据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质量,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ICAM-1、IL-10、TNF-α对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后第1、28天,烧伤患者的血清ICAM-1、IL-10、TNF-α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高表达组的创面愈合程度明显低于ICAM-1低表达组(P<0.05);IL-10高表达组的创面愈合程度明显低于IL-10低表达组(P<0.05);TNF-α高表达组的创面愈合程度明显低于TNF-α低表达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与血清ICAM-1、IL-10、TNF-α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后第1天血清ICAM-1、IL-10、TNF-α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入院后第28天,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任一单一检测,表明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的有效监测指标,且经过治疗后的血清ICAM-1、IL-10、TNF-α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ICAM-1、IL-10、TNF-α与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呈负相关,三者联合检测能为临床预测创面愈合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创面愈合程度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白杰 黄省利 +2 位作者 张海平 康光明 李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9期3704-3708,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11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9,应用胸腹带蒂皮...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对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共收治的119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9,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60,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程度以及组织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amar握力、TAM和DASH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危象率和血管吻合时间。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发现,观察组患者优的人数为21例、良为35例,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优的人数为16例,良为30例,优良率为77.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创面面积、组织愈合时间和DASH评分显著减少,创面愈合程度以及TAM与Jamar握力显著增加(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危象率、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皮瓣成活率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均具有明显的修复效果,但是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减少愈合时间,提升患者手部运动情况,提升术后皮瓣成活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胸腹带蒂皮瓣 手外伤组织缺损 创面愈合程度 皮瓣成活率 皮瓣危象
原文传递
中药灌洗负压技术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对湿热型糖尿病足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沙丽君 马立人 马书平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7期208-212,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灌洗负压技术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对湿热型糖尿病足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湿热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生肌玉红膏,研究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药灌洗负压技术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对湿热型糖尿病足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湿热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生肌玉红膏,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灌洗负压技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3 (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创面面积、创面形态及症状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创面愈合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IL-13、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研究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肉芽颜色和形态、气味、创周红肿、分泌物、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上述5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洗负压技术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湿热型糖尿病足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型糖尿病足 中药灌洗负压技术 生肌玉红膏 创面愈合程度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