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初期雨水径流管控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东斌 孙志强 +8 位作者 薛强 吴贝 汤凯 刘军 张延军 邹静 刘佳 崔耀启 李敬贤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180-184,共5页
管控城市初期雨水径流能够改善雨水水质、削减城市面源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对水环境保护、城市雨洪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在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管控城市初期雨水径流能够改善雨水水质、削减城市面源污染、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对水环境保护、城市雨洪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在初期雨水径流管控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源头削减、传输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技术可以改善初期雨水水质,控制雨水径流污染,但仍需深入研究。为了更好地管控初期雨水径流,提出3点建议:(1)完善初期雨水径流控制评价体系,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2)形成合理的从源头-传输-末端的初期雨水径流全流程治理体系;(3)在工程实践中选择适宜的初期雨水径流管控技术或多技术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径流 管控技术 源头削减 传输过程控制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初期雨水径流弃流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毅 曹建山 +1 位作者 刘宝山 孙井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6-108,共3页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高校校园的路面初期雨水径流,并对其弃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其最佳投量为20~35 mg/L;混凝/沉淀工艺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不预沉的初期雨水径...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高校校园的路面初期雨水径流,并对其弃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其最佳投量为20~35 mg/L;混凝/沉淀工艺对初期雨水的浊度、COD的去除率较高,均可达90%以上;不预沉的初期雨水径流的混凝/沉淀效果明显优于预沉后的;综合考虑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因素,建议校园或类似区域宜选择初期雨水不弃流,将收集到的全部雨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径流 弃流 混凝 预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改良土壤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去除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薛英文 吴铭轩 +1 位作者 肖云龙 胡晓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13,共9页
以450℃下热解棉花杆制备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设计了生物炭、河砂、黏土3种材料完全混合、砂土混合-炭分层、完全分层3种情况对土壤的改良方案,通过模型实验,研究了改良土层渗透系数,以及对模拟初期雨水径流中浊度、COD_(Cr)、NH_(4... 以450℃下热解棉花杆制备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设计了生物炭、河砂、黏土3种材料完全混合、砂土混合-炭分层、完全分层3种情况对土壤的改良方案,通过模型实验,研究了改良土层渗透系数,以及对模拟初期雨水径流中浊度、COD_(Cr)、NH_(4)^(+)-N(氨氮)、TP(总磷)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完全混合方案的渗透系数,对浊度以及COD_(Cr)的去除效果高于其他两种方案,对NH_(4)^(+)-N和TP去除率与砂土混合-炭分层方案接近。研究了完全混合方案下3种介质不同体积比对改良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河砂与生物炭的体积比增加会增大改良土的渗透系数。当河砂∶黏土∶生物炭体积比为2∶2∶1时,改良土壤对雨水中浊度、NH_(4)^(+)-N及TP的去除效果最好,COD_(Cr)去除效果仅次于河砂∶黏土∶生物炭体积比为1∶1∶1改良土壤。进一步通过在改良土壤种植草皮实验表明,草皮种植会降低改良土壤的渗透系数,可以较好地保护土壤结构,提高浊度去除率,同时能提高改良土壤对COD_(Cr)、NH_(4)^(+)-N以及TP的去除稳定性,延长改良土壤的使用寿命。因此生物炭改良土壤可以有效控制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是解决初期雨水污染问题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径流 生物炭改良土壤 海绵城市 渗透系数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屋面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及生物控制中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双林 邓征宇 +5 位作者 罗桢 涂智 罗鑫 包正铎 贺卫宁 陈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8,共8页
为加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和推动生物滞留设施的实际应用,通过在线和人工监测方法考察了长沙市典型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的变化规律及装配式高位花坛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手段探究了设施介质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 为加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和推动生物滞留设施的实际应用,通过在线和人工监测方法考察了长沙市典型屋面雨水径流污染的变化规律及装配式高位花坛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手段探究了设施介质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长沙市屋面初期雨水径流中COD和SS峰值浓度分别为22.9~153.0 mg/L和58.4~294.4 mg/L,具有一定的污染性且二者呈现正相关趋势;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在降雨开始后的30 min内且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间隔时间的增加会加剧初期冲刷现象从而进一步恶化屋面径流水质;装配式高位花坛对COD、SS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3%、85.3%和66.2%,屋面径流经过净化后水质明显改善;介质中的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其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为30.0%~46.6%;反硝化过程更容易在出水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初期雨水径流 生物滞留设施 装配式高位花坛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中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上游高风险支流不同功能区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郁婷 陈永华 +4 位作者 汤春芳 魏伟 李建彬 付雄略 柳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42-1949,共8页
了解不同外界条件下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变化是有效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基础。根据径流曲线法(SCS)对东江上游高风险支流区中农田区、交通道路区、住宅商业区和工业区4个不同功能区的初期雨水径流进行采样,按照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方法进... 了解不同外界条件下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变化是有效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基础。根据径流曲线法(SCS)对东江上游高风险支流区中农田区、交通道路区、住宅商业区和工业区4个不同功能区的初期雨水径流进行采样,按照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方法进行监测,并对不同功能区初期雨水径流水质的变化规律及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前期晴天数、降雨量、降雨强度对初期雨水径流水质变化均有明显影响。当前期晴天数多、雨量大且降雨强度大时,污染物质量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早、质量浓度下降趋势明显。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初期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SS、COD_(Cr)、TN、TP及NH_3-N的质量浓度大都呈现下降趋势,且污染物质量浓度峰值大部分出现在前5 min。其中,SS质量浓度以农田区最高,相对于其他功能区,污染物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4倍之多。COD_(Cr)、TN、TP及NH_3-N质量浓度均以住宅商业区最高,最高分别可达1 136、17.56、3.96、25.36 mg·L^(-1),相对于其他功能区而言,住宅商业区更易导致水质污染。从最典型降雨事件分析来看,只有交通道路区的COD_(Cr)、TP、TN与SS之间呈现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798、0.826,其余3个功能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之间则出现负相关,表明初期雨水具有复杂性,受多重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入江污染物负荷量控制及东江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径流 功能区 径流污染 水质分析 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分析与LID措施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甜甜 于增知 +5 位作者 于晗 于宏兵 迟泽旭 刘晓珍 张杨帆 董斌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8-14,共7页
探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在不同用地类型下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首先对landsat 8卫星影像资料进行目视解译将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郁江道研究区分为9类二级用地类型,之后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结果... 探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在不同用地类型下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首先对landsat 8卫星影像资料进行目视解译将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郁江道研究区分为9类二级用地类型,之后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结果和雨水管网资料建立SWMM水质模型并进行相关参数率定,最后模拟典型径流污染物悬浮固体(SS)的污染特征和低影响开发设施(LID)对其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重现期下,径流污染物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即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效应。采用渗透铺装和生物滞留池对径流SS拦截效果明显,但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其处理能力逐渐达到饱和,处理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 SWMM模型 水质模型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中初期雨水径流处理技术方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道欢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221-225,共5页
初期降雨径流作为非点源污染的主体,具有突发性和非连续性,且污染物含量随着降雨强度和径流量变化而变化的幅度较大[1]。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点源污染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得到关注。在我国城镇化高度发... 初期降雨径流作为非点源污染的主体,具有突发性和非连续性,且污染物含量随着降雨强度和径流量变化而变化的幅度较大[1]。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点源污染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得到关注。在我国城镇化高度发展的地区,进行初期降雨径流的控制、收集和处理,一方面可以有效削减城市降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符合,另一方面对于涵养水资源,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提高城市抗洪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巢湖流域初期雨水径流计算方法、源头-过程-末端三个阶段的处理技术,结合笔者的实际工程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初期雨水径流处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初期雨水径流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雨园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控制能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卫娜 张瑞粉 +1 位作者 王雅 纪思羽 《山西建筑》 2022年第18期184-187,共4页
以郑州市的郑州雨园为研究对象,以同区域相同类型无海绵设施的文化公园为对照,检测典型降雨时海绵设施生态草沟、透水路面、湿塘、出水口初期雨水径流中主要污染物SS,COD,TN,TP含量及pH值5个指标,通过spss数据分析,并依照郑州市海绵城... 以郑州市的郑州雨园为研究对象,以同区域相同类型无海绵设施的文化公园为对照,检测典型降雨时海绵设施生态草沟、透水路面、湿塘、出水口初期雨水径流中主要污染物SS,COD,TN,TP含量及pH值5个指标,通过spss数据分析,并依照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研究,得出海绵设施对初期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有明显的控制改善作用,为下一步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设施 初期雨水径流 污染物控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渗滤床在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辉霞 刘翔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9-522,共4页
根据城市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初始冲刷效应以及主要污染物COD和N/P与SS成线性相关性的污染特点,对初期雨水的主要污染物COD和N/P开展了控制技术研究。以示范工程为基础,研究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强化处理技术即沸石渗滤床技术... 根据城市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初始冲刷效应以及主要污染物COD和N/P与SS成线性相关性的污染特点,对初期雨水的主要污染物COD和N/P开展了控制技术研究。以示范工程为基础,研究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强化处理技术即沸石渗滤床技术,运行结果表明,对NH3-N、TP、COD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对NH3-N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进水氨氮浓度在2~5 mg/L,出水都能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NH3-N≤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径流 污染特点 控制技术 示范工程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技术削减雨水初期径流污染负荷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钱嫦萍 陈振楼 +1 位作者 曹承进 王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2,共8页
拟从技术特点、技术流程、技术原理、技术参数、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的应用前景等方面对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人工湿地技术进行分析和描述.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城市雨水初期径... 拟从技术特点、技术流程、技术原理、技术参数、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的应用前景等方面对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人工湿地技术进行分析和描述.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城市雨水初期径流污染控制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雨水初期径流 技术特征与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期径流雨水工程截流措施及效果初探 被引量:13
11
作者 白建国 朱洵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5-217,共3页
初期径流雨水是受纳水体的主要污染源,用降雨深度界定初期径流雨水量并将其截流可降低对受纳水体的污染。为便于采取工程措施有效截流初期径流雨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Ⅴ类水体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为... 初期径流雨水是受纳水体的主要污染源,用降雨深度界定初期径流雨水量并将其截流可降低对受纳水体的污染。为便于采取工程措施有效截流初期径流雨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Ⅴ类水体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为依据,将污染指标值高于该标准限值的径流雨水界定为初期径流雨水,因此后期径流雨水量即为污染指标值等于或小于该标准限值时的产流量,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体积表示。据此按钢筋混凝土圆管(满流)的水力计算图确定截流管道的管径,并采用溢流堰式截流井截流。通过实际工程验证,其截流效果显著,且工程易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径流雨水 降雨深度 降雨体积 污染指标值 标准限值 有效截流 设计降雨历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地系统处理屋面雨水中污染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茵 张龙 +3 位作者 张琪 李洋 王旭冕 张建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开展屋面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消减是构建城镇社区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强化绿地系统的污染物截留效率,可以实现对屋面降雨初期高污染负荷的原位控制.本文在搭建的绿地实验装置中,研究了绿地中流程、坡度和植草密度等因... 开展屋面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消减是构建城镇社区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强化绿地系统的污染物截留效率,可以实现对屋面降雨初期高污染负荷的原位控制.本文在搭建的绿地实验装置中,研究了绿地中流程、坡度和植草密度等因素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绿地系统对NH_(3)-N、TP、SS、T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4%~62%、71%~74%、90%~95%、34%~51%和54%~73%;植草和绿肥可以降低土壤中的交换态Al^(3+)的含量,从而降低向径流雨水中投加铝系混凝剂对植物及土壤带来的潜在毒害.本文提出的强化绿地系统对屋面初期雨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为目前城市中低影响雨水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混凝 初期雨水径流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市政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研究
13
作者 林卫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以厦门市不同行政区、功能区、道路等级和特征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与试验,采用径流污染物出流过程采样与降雨量同步观测、MV曲线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厦门市典型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水质参数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和初期雨... 以厦门市不同行政区、功能区、道路等级和特征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与试验,采用径流污染物出流过程采样与降雨量同步观测、MV曲线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厦门市典型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水质参数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和初期雨水径流冲刷效应,提出厦门市市政道路污染物设计浓度参考值和道路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两个基础参数,以及重点防控的道路类型、初期雨水控制径流深度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对应关系,可为厦门市道路面源污染控制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雨水径流 初期雨水冲刷效应 初期雨水径流深度 径流总量控制率
原文传递
城市绿地土壤渗透性改良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削减效果及去除规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丹焱 郑涛 +5 位作者 徐竟成 李强 程炜 任婕 乔俊莲 黄菊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2-380,共9页
为考察土壤渗透性改良后的径流污染削减效果和去除规律,以上海浦东某已建居住社区绿地土壤特性为样本,采用中粗砂和沸石进行渗透性改良并开展径流污染削减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后土壤渗透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截留和净化污染物作用;... 为考察土壤渗透性改良后的径流污染削减效果和去除规律,以上海浦东某已建居住社区绿地土壤特性为样本,采用中粗砂和沸石进行渗透性改良并开展径流污染削减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后土壤渗透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截留和净化污染物作用;通过土壤成分、污染负荷、流量负荷和渗滤深度对COD、TN、TP和NH_4^+-N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提出了不同径流污染特征下可采用不同的土壤渗透性改良方案,实现对特征污染物更有效的削减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改良城市居住社区绿地土壤渗透性,缓解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径流 污染削减 城市绿地土壤 渗透性改良 低影响开发技术
原文传递
岐伯山医院排水系统设计总结与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宏伟 张坡 +2 位作者 张伟光 刘占礼 解云飞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964-968,974,共6页
详细介绍了郑州岐伯山医院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站的设计要点,并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探讨了应急临时传染病医院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初期雨水建议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后期雨水收集后直接排至市政... 详细介绍了郑州岐伯山医院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站的设计要点,并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探讨了应急临时传染病医院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初期雨水建议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后期雨水收集后直接排至市政雨水管网;传染病医院生活排水系统的通气管道采用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处理;传染病医院污水进污水处理站之前经历两次预消毒,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消毒措施的安全性;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站应设计污水连续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无人值守,杜绝工作人员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医院 医院污水 初期雨水径流 紫外线消毒 二级处理 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初期雨水分离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隋旭红 张小侠 +1 位作者 夏振飞 曹生群 《北京水务》 2014年第2期18-21,共4页
初期雨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质,直接排入水体产生的污染问题已引起关注。介绍了国内外对初期雨水径流的研究现状,并对房地产类项目和城市道路类项目的初期雨水处理提出初步方案,说明了目前初期雨水处理不能实施的主要原因,呼吁各专... 初期雨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质,直接排入水体产生的污染问题已引起关注。介绍了国内外对初期雨水径流的研究现状,并对房地产类项目和城市道路类项目的初期雨水处理提出初步方案,说明了目前初期雨水处理不能实施的主要原因,呼吁各专业共同努力,制定出完善的初期雨水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质 初期雨水径流 处理措施
原文传递
海绵城市改造类项目建设经验探索——以贵安新区为例
17
作者 卢静 《城市建筑》 2021年第6期27-29,共3页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贵安新区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贵安大道、百马大道和金马大道3个项目(以下简称"三...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贵安新区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贵安大道、百马大道和金马大道3个项目(以下简称"三路")为贵安新区第一批海绵城市改造类项目,示范意义大。本文以"三路"海绵城市改造类项目为例,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特征,从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3个方面对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改造提出了具体策略。本文目的是探索新区海绵城市道路改造类项目的示范做法,并为随后开展的其他海绵城市道路改造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贵安新区 道路改造类项目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水体公路桥梁桥面径流排水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文娟 陈莹 +1 位作者 吴沛 赵剑强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67,共8页
为减轻公路运输事故中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径流对敏感水体的影响,并净化桥面降雨径流,探索了跨越敏感水体公路桥梁桥面径流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法,包含了桥梁纵向排水管槽设计和径流收集池设计2个部分内容。根据城市雨水管道设计原理,结合桥... 为减轻公路运输事故中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径流对敏感水体的影响,并净化桥面降雨径流,探索了跨越敏感水体公路桥梁桥面径流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法,包含了桥梁纵向排水管槽设计和径流收集池设计2个部分内容。根据城市雨水管道设计原理,结合桥面径流排水特征,提出采用半开放结构的明槽作为排水管槽,并依据暴雨重现期为1年的径流量计算桥梁纵向排水管槽尺寸。基于暴雨强度的概念,探讨初期降雨历时及桥面初期雨水径流量的估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径流收集池池容的设计方法。基于桥面雨水径流细小颗粒物的污染特性和桥面事故径流危险化学品的物理特性,提出径流收集池结构的设计方法。并采用Stokes公式并结合沉淀要求的表面水力负荷,通过实例验证了提出的收集池与传统的事故径流收集池容积对初期雨水危险化学品沉淀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径流收集池包含初期雨水收集池(池1)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收集池(池2),降雨初期桥面径流先进入池1,初期雨水中细小颗粒物在池1中经过充分沉淀去除;当径流超过初期雨水量时,将超量径流引入池2,池2采用廊道式设计且第3道隔墙底部过水,轻密度危险化学品借助密度差被隔离在前3区上部空间,以达到降雨期间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收集而减轻对敏感水体污染的目的。该双池结构不仅可保障初期雨水中细小颗粒物在沉淀池中充分沉淀去除,同时,也可有效收集降雨期间危险化学品事故径流,减轻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危险化学品 桥面径流 排水管槽 初期雨水径流 收集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