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自我革命的基因生成与制度建构: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阐释
1
作者 邓蓉敬 陈宏彩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梳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我革命中形成的原创性、初始性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奠基意义和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基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框架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可解释的制度建构
2
作者 周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6,共13页
可解释是建立人工智能系统信任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系统可解释,提升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可解释性,已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日渐受到关注。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实现面临必要性质疑和可行性困境,需要在明确人工智能可解释制度... 可解释是建立人工智能系统信任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实现人工智能系统可解释,提升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可解释性,已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日渐受到关注。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实现面临必要性质疑和可行性困境,需要在明确人工智能可解释制度效能的基础上,突破设定解释义务的单一路径,进行体系化、层次化、动态化的制度建构。在人工智能立法中嵌入人工智能可解释的基本原则,应当区分监管模式、使用者模式、专业模式下的可解释性义务要求,并建立对解释进行评估监管的具体方案,以促进人工智能可解释的实现,迈向可监管、可维权、可创新的人工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 人工智能 算法解释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制到认同:高校学院学术治理的制度建构
3
作者 余利川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高校学院学术治理内嵌效率导向的行政规制和以合法性认同为基础的价值规范,行政规制与价值认同共同揭示学院学术治理制度建设的复杂性。在价值导向、作用逻辑、组织形态三个层面,存在讲效率与合法性、重理性与求适合、合法而未必有效的... 高校学院学术治理内嵌效率导向的行政规制和以合法性认同为基础的价值规范,行政规制与价值认同共同揭示学院学术治理制度建设的复杂性。在价值导向、作用逻辑、组织形态三个层面,存在讲效率与合法性、重理性与求适合、合法而未必有效的价值张力。行政规制注重行政调控与科层强化、集权与放权博弈和组织职位与身份要求,而价值认同聚焦学术归属与关系系统、价值作用与意义建构、多重标准与复杂期待。为此,实现学院学术治理的规制到认同转向,应寻求工具与价值理性统一,优化权责与维护适当逻辑,助推规制与认同有效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学术治理 行政规制 价值认同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人大预算绩效监督:创新探索、现实梗阻与制度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新廷 《人大研究》 2024年第9期33-41,共9页
地方人大如何有效监督政府的“钱袋子”是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核心问题。随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人大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工作进入新征程。各地方人大在预算绩效监督方面探索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模式与体系... 地方人大如何有效监督政府的“钱袋子”是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核心问题。随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人大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工作进入新征程。各地方人大在预算绩效监督方面探索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模式与体系、创新理念与技术和多样化形式与方式、协同联动机制,但仍存在着整体层面上系统性、耦合性、制度化、法制化不足与监督流程上各阶段的预算绩效监督制度化程度不平衡且绩效导向制度建构不足等现实梗阻。只有建立起事前监督的绩效目标制度、事中监督的绩效运行制度、事后监督的绩效评价与审计机制以及部门预算绩效监督制度,才能有效实现地方人大预算绩效监督的制度建构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人大 预算监督 绩效监督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域下全球体育治理制度建构的过程逻辑研究
5
作者 张长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从建构主义视角提出全球体育治理制度建构的过程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全球体育治理制度建构过程中,领导型制度倡议者理念偏差、观念性共识凝聚梗阻、战略竞争思维主导国际体育制度改革、制度霸权干扰观念制度化进程是造成体育制度供给... 从建构主义视角提出全球体育治理制度建构的过程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全球体育治理制度建构过程中,领导型制度倡议者理念偏差、观念性共识凝聚梗阻、战略竞争思维主导国际体育制度改革、制度霸权干扰观念制度化进程是造成体育制度供给失衡、体育制度黏性、制度非中性和制度碎片化等制度建构结果不理想的根源。从制度建构过程中溯源制度建构负向结果的成因——观念障碍,提出全球体育治理制度优化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体育治理 建构主义 制度建构 过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建构路径优化——基于实体法与程序法交互方法
6
作者 赵蕾 樊文颖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兼具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属性,基于实体法或程序法单一维度的制度建构将会陷入“一元观”困境。实体法与程序法交互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程序建构提供一种实体法关照。通过优化最具交互特征的三个支点:受案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兼具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属性,基于实体法或程序法单一维度的制度建构将会陷入“一元观”困境。实体法与程序法交互为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程序建构提供一种实体法关照。通过优化最具交互特征的三个支点:受案范围、责任形式和证明责任,不仅能够促进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建构的二元论,也有利于推动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一体化衔接,实现司法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其一,从实体法维度,将“不特定多数人”公共利益说作为基础,增加“规模性”与“无差别性”的标准,解决受案范围“众多个人权益”的程序判断难题。其二,从程序法维度,通过诉讼信托的方式,允许原告受让惩罚性赔偿请求权,解决惩罚性赔偿这一责任形式缺乏实体适用空间难题。其三,从交互维度,一方面承认法官裁量分配证明责任,解决“规范说”在新型复杂案件的实体失范难题;另一方面设定证明责任减轻的请求权基础,解决裁判失度的程序适用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民事公益诉讼 实体法与程序法交互方法 制度建构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场内数据交易的法律制度建构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显滨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76,共18页
“数据二十条”提出,“完善和规范数据流通规则,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以北上广深及贵阳等地为代表的各地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数据交易所开始采取... “数据二十条”提出,“完善和规范数据流通规则,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以北上广深及贵阳等地为代表的各地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数据交易所开始采取措施,对数据条例、交易所管理办法、数据交易规则(规范)等进行完善。但各自为政现象严重,缺乏统一适用的全国性立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规章、规范性文件对场内数据交易虽有所涉及,但过于抽象化、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应从数据交易所的公益性、经营者特性、中介人特性出发,建立与之配套的场内数据交易法律制度,颁布“场内数据交易法”,打造安全、可靠、可信、可追溯的数据交易平台,引导交易主体进场交易,规范数据交易市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内数据交易 数据交易所 特性 法律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建构精细化研究——基于安徽省S市3村的调查
8
作者 祖小朵 方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农村地区是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精细化水平,对于乡村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制度建构精细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让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在适合的制度条件下运转起... 农村地区是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精细化水平,对于乡村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制度建构精细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让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在适合的制度条件下运转起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有助于加速促进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形成以及乡村振兴的实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安徽省S市3村制度建设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参与冷漠化、制度错位、非制度参与、传统乡土意识式微等现象.因此,需要培育村民治理主体意识、规范权力实践主体、完善村规民约,既要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又要重新唤醒他们在农村的归属感,要采取多种措施,使村民自治工作在适当的制度条件下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参与 乡村治理 制度建构精细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角度探索法律制度建构——评《流域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9
作者 吴翔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7-247,共1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流域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探索流域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的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流域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平衡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探索流域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的建构,对于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至关重要。流域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活动 流域生态系统 安全角度 法律制度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 法律制度建构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评《版权限制与例外制度建构研究——以信息获取和文化创新为视角》
10
作者 吴天成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6期I0002-I0002,共1页
数字技术发展使作品的创作方式发生变革,绝大多数作品的创作可在计算机上完成,普通大众亦能便捷地对作品进行利用。由于作品在网络中以数字形式呈现,使用者极易获取网络中的作品,导致“无授权即使用”的侵权行为泛滥。被控侵权时,使用... 数字技术发展使作品的创作方式发生变革,绝大多数作品的创作可在计算机上完成,普通大众亦能便捷地对作品进行利用。由于作品在网络中以数字形式呈现,使用者极易获取网络中的作品,导致“无授权即使用”的侵权行为泛滥。被控侵权时,使用者对他人在先作品的使用常以“合理使用”作为抗辩理由。由此,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版权合理使用制度成为各界广泛探讨的热门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网络环境 侵权行为 版权合理使用制度 制度建构 版权限制与例外 信息获取 抗辩理由 热门话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视域下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通信权制度建构——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11
作者 彭剑鸣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现行法律规范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通信权制度具有模糊化的特征,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尚不足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相对一方的通信权,理论研究尚未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信权制度改良发挥实质性作用。将正义作为建构犯罪嫌疑人... 现行法律规范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通信权制度具有模糊化的特征,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尚不足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相对一方的通信权,理论研究尚未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信权制度改良发挥实质性作用。将正义作为建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信权制度的共识性基础,有利于在正义蕴含的目的标准、理性标准、具体标准的指导下建构兼顾各方利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信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通信权 制度建构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价值意涵与制度建构
12
作者 黄爽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9期4-8,共5页
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是强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对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目前存在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不科学、岗位... 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是强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治理效能的重要环节,对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目前存在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不科学、岗位管理机制不健全、区域内统筹使用不足等问题,应当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制度建构,科学设置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机制,提高中小学岗位聘任和用人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岗位设置管理 价值意涵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控制度建构策略
13
作者 杜日霖 《品牌研究》 2024年第30期0058-0060,共3页
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财务和运营工具,其管理方式不仅能帮助企业制定经济活动的财务计划,而且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和维护提供了支持。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控制度的紧密关联,使得预算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工具... 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财务和运营工具,其管理方式不仅能帮助企业制定经济活动的财务计划,而且还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和维护提供了支持。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控制度的紧密关联,使得预算不仅是财务管理的工具,同时也成为评估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其与企业内控的关联,并详细阐述了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控制度建构策略,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内控体系,通过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强化内部控制,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内控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背景下商个人制度建构的问题与思考
14
作者 刘雨鹭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4期2824-2829,共6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自然人通过电商平台成为独立的商个人。这给商法中的商个人制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许多新的问题。检索我国现存法律规范可以得知,我国的商个人制度面临着法律规范欠缺完备、司法实践适用较... 在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自然人通过电商平台成为独立的商个人。这给商法中的商个人制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许多新的问题。检索我国现存法律规范可以得知,我国的商个人制度面临着法律规范欠缺完备、司法实践适用较少以及程序机制不够健全等困境。因此,应当从弥补商个人领域的立法空白、完善商个人登记制度和建立合理的商个人监管制度这三个方面出发,思考商个人制度建构的未来进路。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natural persons have become independent business individuals through e-commerce platforms. This has injected fresh blood into the commercial individual system in commercial law,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flects many new problems. By searching the existing legal norms in our country, we can find that the commercial individu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such difficulties as lack of perfect legal norms, less application of judicial practice and imperfect procedural mechanism. Therefore, we should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 making up the legislative gap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individual, perfecting the business individual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business individu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consider the futur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siness individu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个人 制度建构 电子商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郎德苗寨社区旅游:组织演进、制度建构及其增权意义 被引量:53
15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李天翼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6期75-86,共12页
贵州郞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其社区主导、全民参与、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运行模式和分配制度,被称为"郎德模式"。在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赋予社区权力的呼声中,郎德人20多年来一直在实践这种理念... 贵州郞德苗寨是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其社区主导、全民参与、以工分制为典型特征的运行模式和分配制度,被称为"郎德模式"。在国内外学者积极倡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赋予社区权力的呼声中,郎德人20多年来一直在实践这种理念并取得丰厚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这为研究旅游地社区增权模式和路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试验场"。文章在文献研究和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介绍郎德苗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组织演进与制度建构过程,认为郎德苗寨社区组织演进与制度构建使当地社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了经济增权、社会增权、心理增权和政治增权。郎德苗寨社区增权实践表明: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民组织化是社区增权的有效路径,制度构建为社区增权提供了有效保障,社区精英作用的有效发挥是社区增权的助推器,政府的有限介入有利于扩大社区增权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德苗寨 社区旅游 组织演进 制度建构 增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建构: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反思 被引量:28
16
作者 金太军 鹿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2,共11页
集体行动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基于诸多因素的考量,行动困境似乎成为了常态。而有关走出这一困境的学术思考却存在着多种视角的解读,但显然,以制度建构为核心的逻辑进路成为最为常规的选择。虽然制度作为一种刚性规范在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中... 集体行动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基于诸多因素的考量,行动困境似乎成为了常态。而有关走出这一困境的学术思考却存在着多种视角的解读,但显然,以制度建构为核心的逻辑进路成为最为常规的选择。虽然制度作为一种刚性规范在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中拥有规范性、策略性和政治性等诸多功能性力量,但是基于辩证法的逻辑,稳定性、不确定性、非最佳选择和非理性结果等自反性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依靠制度走出困境成为幻想。因此,制度的自我优化势在必行。而突破"以制度说制度"的内部逻辑怪圈,从外部系统中寻求制度优化的方法,并将理念引导、经济激励、政治认同和非正式制度匹配作为重要的支撑体系,以期弥补制度建构的完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建构 集体行动 自反性 支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构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明理 程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8,191,共12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将其制度化是党建的重大创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围绕恪守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打造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工作中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将其制度化是党建的重大创新。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就是要围绕恪守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打造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工作中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制度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它是防腐的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党建成功经验的理论升华。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必然性在于,它是党性的必然要求,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积极顺应和意识形态能动性原理的创造性应用。建立初心使命制度的基本路径是,提高认识站位,始终不渝地把守初心和担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规范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史、国情的学习制度;建立能够将初心使命落实、落小、落细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制度建构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权交易的制度建构——基于成都、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陆剑 彭真明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5,共4页
作为农村产权交易"成都—武汉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产权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着角色定位不清、农村产权范围界定不明,交易流程不规范等现实束缚,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明确农交所的法律定位,规范界定农村产权的主体和程... 作为农村产权交易"成都—武汉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产权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着角色定位不清、农村产权范围界定不明,交易流程不规范等现实束缚,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明确农交所的法律定位,规范界定农村产权的主体和程序,为扩大交易范围,应促进农村产权流转制度的法律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权交易所 制度建构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校制度建构中的学生参与品质及其提升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添翼 杜时忠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1,55,共5页
学校制度建构,应该追求高品质的学生参与。就参与主体而言,应学生多元、机会平等;就参与形式而言,应理性协商、程序公平、过程公开;就参与目标而言,应探寻公共需要。反观学生参与的品质现状,表现出机会不平等、协商不足、公共需要难以... 学校制度建构,应该追求高品质的学生参与。就参与主体而言,应学生多元、机会平等;就参与形式而言,应理性协商、程序公平、过程公开;就参与目标而言,应探寻公共需要。反观学生参与的品质现状,表现出机会不平等、协商不足、公共需要难以形成等问题。提升学校制度建构中学生参与的品质,应更新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学生参与"观念,提升学生基本的协商民主知识与协商民主能力,在学校具体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构建更为基础性的学生参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参与 学校制度 制度建构 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援藏的制度建构逻辑及其启示——以西藏高等教育对口支援体系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6
20
作者 肖铖 谢伟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149,共7页
教育援藏奠基于教育公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治认知和价值观念体系,其演进大致经历了教育援藏的初步提出和谨慎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提出和初具体系以及教育对口援藏体系化和制度化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外部观念如西... 教育援藏奠基于教育公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政治认知和价值观念体系,其演进大致经历了教育援藏的初步提出和谨慎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提出和初具体系以及教育对口援藏体系化和制度化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外部观念如西藏特殊性、民族平等、科教兴国等,和内地政策实践如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等交互融合,逐步形塑了当前的教育援藏体系。整个制度建构过程凸显观念推动-政策借鉴-政策实施-政策修正-有效制度沉淀的基本逻辑,这是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经验。但过度的制度价值依赖与制度内在理性化扩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未来教育援藏需注重结合国家战略与西藏地方区情进行理性设计,整体思考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关系,提升西藏教育的自主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援藏 制度建构逻辑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