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四重逻辑与经验镜鉴
1
作者 祁占勇 冯啸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制度认同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同形式,对国家治理、社会稳定和公民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基本框架以法律保障认同逻辑为导向,以资历框架认同逻辑为基础,以证书制度认同逻辑为关键,以技能制度认同逻辑为依托,... 制度认同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同形式,对国家治理、社会稳定和公民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基本框架以法律保障认同逻辑为导向,以资历框架认同逻辑为基础,以证书制度认同逻辑为关键,以技能制度认同逻辑为依托,彰显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权威性、全面性、基础性、长效性的特征,法律保障认同、资历框架认同、证书制度认同、技能制度认同立于制度认同的“四位”而促进制度认同的“一体”发展。鉴于澳大利亚健全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框架,我国应着力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条款,提升职业教育法律认同感;完善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夯实职业教育资历框架运行力;改革职业教育证书制度,促进职业教育证书认可度;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制度,增进职业教育技能胜任感,从而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框架,提升职业教育的广泛认可度,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职业教育 制度认同 法律保障 资历框架 证书制度 技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典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行动逻辑与经验镜鉴 被引量:1
2
作者 祁占勇 李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6-77,共12页
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制度的内在体验与价值反馈的耦合,是实现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以职业教育法治保障、资历框架、证书制度与... 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是社会对于职业教育制度的内在体验与价值反馈的耦合,是实现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制度认同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以职业教育法治保障、资历框架、证书制度与技能培训制度为基点,构筑出公众对职业教育制度的认同网络。瑞典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现了瑞典对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发展的承诺,并且成为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职普融通运作的典范。瑞典职业教育制度通过法律和政策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切实的法治保障,以国家资历框架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外显化的制度依据,依据市场需求与行业标准建立了灵活的证书制度,并且在技能培训制度中彰显终身学习理念。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透明且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体系,不仅提升了瑞典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提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瑞典 职业教育制度认同 法治保障 资历框架 证书制度 技能培训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主要举措与经验借鉴
3
作者 祁占勇 穆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2,共11页
制度认同是指公众基于理性判断对制度所持的承认、肯定与支持,是提升国家治理效率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理念支撑和内生力量。韩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表现为公众对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价值观、制定、实施与评估机制方面的认同,形成了以法治... 制度认同是指公众基于理性判断对制度所持的承认、肯定与支持,是提升国家治理效率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理念支撑和内生力量。韩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表现为公众对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价值观、制定、实施与评估机制方面的认同,形成了以法治保障为认同的基本依循、以资历框架为认同的质量保证、以证书制度为认同的内在动力、以技能制度为认同的创新之举,体现了由宏观到中观、由抽象到具体、由分散到全面的有序结构。以韩国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综合分析框架为鉴,我国应以依法治教为保障,夯实职教法律法规的制度认同根基;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完善国家资历框架的制度认同基础;以运行规范为标准,维护证书权威公信的制度认同力度;以多元诉求为纽带,构建创新技能机制的制度认同保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从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职业教育 制度认同 法治保障 资历框架 证书制度 技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基本内容与经验镜鉴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杰英 祁占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3,共9页
制度认同是对特定制度的认可和情感归属,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英国以证书制度认同为抓手,以技能制度认同为重点,以资历框架认同为支撑,以法律保障认同为方向,构筑了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基本框架。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 制度认同是对特定制度的认可和情感归属,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英国以证书制度认同为抓手,以技能制度认同为重点,以资历框架认同为支撑,以法律保障认同为方向,构筑了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基本框架。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亟须通过提升制度认同度构建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创设职业教育技能制度,提升技能人才的认同感;搭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打造纵横融会贯通格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巩固职业教育认同保障”,从而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职业教育 制度认同 证书制度 技能制度 资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制增职:印度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行动逻辑与中国借鉴
5
作者 谢娜 祁占勇 《职教通讯》 2024年第9期88-98,共11页
印度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行动逻辑以法治保障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为根本,以资历框架制度的等值性和嵌套性为关键,以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非竞争性为核心,以技能供给、使用、合作制度为保障,构成了独具印度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体系,增... 印度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行动逻辑以法治保障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为根本,以资历框架制度的等值性和嵌套性为关键,以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非竞争性为核心,以技能供给、使用、合作制度为保障,构成了独具印度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认同体系,增强了印度职业教育制度的公信力、共识力、适应力以及影响力。因此,我国应借鉴印度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经验,巩固职业教育制度价值理念系统,增强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合法性;牢筑职业教育制度规则表达系统,增进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灵活性;规范职业教育制度调整对象系统,促进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包容性;优化职业教育制度实施保障系统,提高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职业教育制度认同 资历框架 证书制度 技能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稳定视角下制度认同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秦国民 陈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制度认同度是测量政治稳定的一个核心指标,制度公正是制度认同的前提,制度创新是推进制度... 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制度认同度是测量政治稳定的一个核心指标,制度公正是制度认同的前提,制度创新是推进制度认同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同 制度公正 制度创新 政治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稳定视角下制度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32
7
作者 秦国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制度认同度是测量政治稳定的一个核心指标,制度公正是制度认同的前提,制度创新是推进制度... 制度认同是人们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制度认同度是测量政治稳定的一个核心指标,制度公正是制度认同的前提,制度创新是推进制度认同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同 制度公正 制度创新 政治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制度认同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润凡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75,共3页
制度认同是社会正常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是执政党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制度性资源。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原有的制度认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价值评价的多元化日渐显现,制度认同问题即... 制度认同是社会正常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是执政党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制度性资源。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原有的制度认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利益需求的多样化、价值评价的多元化日渐显现,制度认同问题即成为社会实践结构巨变下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但这一问题在我们的研究视野中并未引起高度关注,因而呈现出研究起点晚、系统研究成果有限的局面,更缺乏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整合。在这一客观情势下,梳理当前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发掘和拓展制度认同问题研究的可能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同 价值取向 行为选择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制度认同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孔德永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2,共4页
制度认同是一个人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有所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众在制度认同中发生了障碍,这主要表现在对分配制度公正性和对政治... 制度认同是一个人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有所肯定而产生的一种政治感情上的归属感,是社会民众从内心产生的一种对制度的高度信任和肯定。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众在制度认同中发生了障碍,这主要表现在对分配制度公正性和对政治制度规范性缺乏认同。制度认同包含制度设计中的公正性和制度运行中的规范性的内容,因此,制度的权威性体现在形式上的正义和程序上的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同 制度公正 程序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度认同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结发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12期28-33,23,共7页
制度能否得到遵守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权力强制、意识控制和公民认同。公民对权力强制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这种恐惧进而影响着或改变着对制度的认识;意识控制可以使人对制度产生"定向性"的认识,即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制度能否得到遵守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权力强制、意识控制和公民认同。公民对权力强制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这种恐惧进而影响着或改变着对制度的认识;意识控制可以使人对制度产生"定向性"的认识,即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不利的一面被遮蔽。随着技术和民众素质的提高,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对称性,权力强制的正当性首先必须得到证明、意识控制在技术上已不再可能,它们的作用空间就不断被压缩。现代社会,只有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制度才能达到自觉遵守,因为它的主张能够通过公民的理性辨识得到澄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同 权力强制 意识控制 公共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人”假设与制度认同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昆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是一系列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但一种制度框架只有经过制度认同,...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是一系列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但一种制度框架只有经过制度认同,经过所有公民价值批判后,才能为人们所认肯和接受,公民才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个社会才会有基本公正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 制度 制度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 被引量:5
12
作者 时万青 任贝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4-26,共3页
制度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唤起人们积极的制度化参与,增强人们对制度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 制度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唤起人们积极的制度化参与,增强人们对制度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当前大学生制度认同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对分配制度的公正性和对政治制度的规范性缺乏认同。培养大学生的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切实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对于保证国家长远持续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认同 制度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制度认同的现状及对策——基于制度文化自觉的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立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由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引发的文化冲突和利益分化,使当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制度认同危机。这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和制度变迁阶段的核心问题。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制度公正为核心,以制度文化自觉的培育为重点,重建制度认同,这是当代中... 由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引发的文化冲突和利益分化,使当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制度认同危机。这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和制度变迁阶段的核心问题。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制度公正为核心,以制度文化自觉的培育为重点,重建制度认同,这是当代中国人基本的政治和文化价值诉求,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同 文化价值冲突 认同危机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孔德永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3,共7页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社会主义运动与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要赢得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需要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水平;要认真开展对社会主义污名化现象的斗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社会主义运动与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要赢得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需要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水平;要认真开展对社会主义污名化现象的斗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全面从严治党,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的形象认同;要让人民群众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培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认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成熟到定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体制与机制,不断创新,才能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才能坚定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制度认同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视域下的大学生政治制度认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岭峻 李亚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2018)项目数据,发现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信息获取和表达有关想法的频率不会影响大学生政治制度认同,但是海外文艺影视作品的观看则会显著削弱大学生的政治制度认同;同时发现...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2018)项目数据,发现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信息获取和表达有关想法的频率不会影响大学生政治制度认同,但是海外文艺影视作品的观看则会显著削弱大学生的政治制度认同;同时发现大学生越相信网络信息,其政治制度认同感越低,而越相信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信息,其政治制度认同感越高。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即便控制了大学生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与态度,依旧可以发现思政课对大学生政治制度认同的显著提升效益。这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政治制度认同的提高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政治制度认同 中国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契约、制度认同与政策启示——以公共档案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研究为对象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林兴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分析了心理契约与个体绩效、制度认同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公共档案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利用这种关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达到提升公共档案馆事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公共档案馆 心理契约 制度认同 政策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认同:政治认同的制度基础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7,共5页
制度基础、政绩基础、理念基础是政治认同的三大基础与来源,其中制度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关键。制度认同即公民在对制度性资源的肯认基础上生发的政治归属感与政治情感。审视政治认同的制度基础构建,得出权力制约序列与权利转化序列的构建... 制度基础、政绩基础、理念基础是政治认同的三大基础与来源,其中制度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关键。制度认同即公民在对制度性资源的肯认基础上生发的政治归属感与政治情感。审视政治认同的制度基础构建,得出权力制约序列与权利转化序列的构建、政治输入与政治输出双向机制的构建、国家权威与社会自主互动的构建是政治认同获得的制度性支撑,亦是政治认同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同 政治认同 制度基础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认同与政治合法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结发 《行政与法》 2014年第5期7-13,共7页
在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一切关系都以非人格化的制度为中介,作为政治权力具体表征的各项法律和政策能否获得社会认同,就成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判准。制度认同不是盲目的,也不是被迫的,而是建基于认知性期待与规范性期... 在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一切关系都以非人格化的制度为中介,作为政治权力具体表征的各项法律和政策能否获得社会认同,就成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判准。制度认同不是盲目的,也不是被迫的,而是建基于认知性期待与规范性期待统一之上的实践证成过程。一切影响和制约人们对制度的认知性期待形成、制度实施效果的因素以及影响每个人规范性期待形成的公民素质,都会对制度认同的形成产生影响,并规定着制度认同建构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认同 政治合法性 认知性期待 规范性期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制度认同——基于东中西部4所高校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5
19
作者 侯小兵 《教师教育学报》 2016年第4期64-71,共8页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要求师范生只有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简称“国考”)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无疑增加了师范生的教育成本和就业风险,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这一制度的抵触。通过调查发现,制度价值、制度效力和制度影响...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要求师范生只有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简称“国考”)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无疑增加了师范生的教育成本和就业风险,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这一制度的抵触。通过调查发现,制度价值、制度效力和制度影响是反映师范生对“国考”制度认同的基本维度。师范生对“国考”制度认同的总体水平一般,而东部和中部地区、部属师范大学、先期启动改革试点地区的师范生对这一制度的认同水平较高。师范生是“国考”制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这一制度的认同水平与制度实施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增进师范生对“国考”制度的理解与认同,考试机构应促进考试科学化,提高“国考”的信效度;政府部门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增强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师范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师范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重建专业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专业化 制度认同 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生“国考”制度认同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小兵 杨小玲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1-56,共6页
从制度价值、制度效力、制度影响三个维度出发,考察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认同状况。调研表明,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认同的总体水平一般,对制度价值的认同度较高,对制度影响的认同度居中,对制度效力的认同度偏低。同时... 从制度价值、制度效力、制度影响三个维度出发,考察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认同状况。调研表明,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认同的总体水平一般,对制度价值的认同度较高,对制度影响的认同度居中,对制度效力的认同度偏低。同时,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制度认同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总体上讲,师范生对"国考"的认同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步下降,艺体类师范生的认同度低于文理科师范生,部属高校师范生对"国考"的认同度优于省属高校师范生,西部地区师范生的认同度比东中部地区师范生低。师范生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促进他们的制度认同水平能够更好地推动制度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资格 国家考试 制度认同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