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五加果实及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9
1
作者 赵敏 王炎 康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34-53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刺五加果实及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质的研究 ,探讨了刺五加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 :制备刺五加果实的各部分及种子的粗提物 ,并测定其活性 ;制备刺五加中果皮的乙醚提取液并进行纸层析 ,然后测定各区段的活性。结果和结论 :首... 目的 :通过对刺五加果实及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质的研究 ,探讨了刺五加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 :制备刺五加果实的各部分及种子的粗提物 ,并测定其活性 ;制备刺五加中果皮的乙醚提取液并进行纸层析 ,然后测定各区段的活性。结果和结论 :首次证明了刺五加果实及其外果皮、中果皮、种子中均含有一定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外果皮、中果皮、种子中所含的内源抑制物质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高于对白菜幼根生长抑制活性 ,刺五加中果皮乙醚提取物纸层析在Rf 0 .l区段对白菜种子萌发和白菜幼根生长有最强抑制 ,刺五加果实粗提物能抑制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 淀粉酶活性 ,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随粗提物浓度增大抑制活性明显增强。刺五加果实和种子中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与刺五加种子的深沉休眠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种子 抑制物质 纸层析 淀粉酶 刺五加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果实中种子油的提取方案优化及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晓南 张秀玲 +6 位作者 王嫱 程雪 陈少华 赵天彤 隋晓楠 王中江 齐宝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9-312,共4页
对刺五加果实中种子油提取的最佳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刺五加果实中种子油及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刺五加种子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超声功率150 W,超声时间20 min,即在此提取条件下种子油得率最高为14.83%... 对刺五加果实中种子油提取的最佳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刺五加果实中种子油及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刺五加种子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超声功率150 W,超声时间20 min,即在此提取条件下种子油得率最高为14.83%。对所获的刺五加种子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鉴定出了其中的13种成分,主要成分及含量为18.81%油酸,14.70%α-红没药醇,14.67%反式角鲨烯,14.04%正二十九烷。对刺五加挥发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鉴定出了其中的16种成分,主要成分及含量为20.52%α-红没药醇,18.63%石竹烯,7.93%环己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种子油 挥发油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海丰 孙健 +1 位作者 滕坤 朱俊义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12期708-710,共3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m),以甲醇-乙腈-0.3%磷酸溶液(30:60:1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齐墩果酸进样量...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m),以甲醇-乙腈-0.3%磷酸溶液(30:60:1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2052~3.283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1%,RSD为1.69%(n=6);熊果酸进样量在0.2072~3.315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1%,RSD为2.67%(n=6)。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齐墩果酸 熊果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异嗪皮啶的含量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海丰 滕坤 朱俊义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9期513-514,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异嗪皮啶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27:73)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343nm。结果异嗪皮啶进样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异嗪皮啶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27:73)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343nm。结果异嗪皮啶进样量在0.334~4.175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4%,RSD为0.44%(n=6)。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刺五加果实中异嗪皮啶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异嗪皮啶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果实的综合利用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姜瑞平 徐晶 朱俊义 《人参研究》 2009年第2期25-26,共2页
对刺五加果实的利用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结合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该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开发利用现状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刺五加果实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聪 付士朋 +4 位作者 金司阳 张爽 沈宏伟 李俊平 王振月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刺五加果实中5个药效成分含量的HPLC法,并对24个产地刺五加果实中5种药效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刺五加果实中5个药效成分含量的HPLC法,并对24个产地刺五加果实中5种药效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nm。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以所测成分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0min内,刺五加中5个成分(原儿茶酸、刺五加苷B、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101.5%;方法学考察指标RSD均<2.0%;聚类分析将24个产地分为三类。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刺五加果实多成分定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对比研究表明不同产区刺五加果实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与地理环境、栽培技术呈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多成分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不同产地
原文传递
刺五加果实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桂萍 李智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2期334-335,共2页
目的:比分离、鉴定刺五加果实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 目的:比分离、鉴定刺五加果实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术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3'-O-β-D-二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术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2)、术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3'-O-β-D-二葡萄糖苷(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化学成分 黄酮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野生刺五加果实中6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8
作者 姚慧敏 关颖丽 +3 位作者 朱俊义 黄媛 邵信儒 王淑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5-1828,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原儿茶酸、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槲皮素-3-鼠李糖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 ... 目的:建立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原儿茶酸、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槲皮素-3-鼠李糖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结果:原儿茶酸、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槲皮素-3-鼠李糖苷质量浓度分别在4.92~36.9、19.224~144.18、18.454~138.405、8.416~63.12、3.286~24.645、2.522~18.915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C=0.055 2A-0.057 9(r=0.999 9),C=0.0799A+0.014 6(r=0.999 7),C=0.012 7A-0.131 4(r=0.999 6),C=0.057 7A+0.086 6(r=0.999 8),C=0.012 0A-0.020 8(r=0.999 9),C=0.014 2A+0.065 1(r=0.999 9);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4%、99.8%、100.9%、101.2%、99.4%和99.7%。6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501~0.510、2.511~2.522、2.310~2.325、1.331~1.340、0.371~0.382和0.260~0.272 mg·g-1。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可作为刺五加果实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原儿茶酸 紫丁香苷 绿原酸 五加苷E 异嗪皮啶 槲皮素-3-鼠李糖苷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HPLC-MS/MS法测定超声提取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E和异嗪皮啶的含量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琳 刘洋 +1 位作者 盖庆辉 祖元刚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90-95,共6页
目的:建立一个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E和异嗪皮啶含量的方法。方法:建立HPLC-MS/MS方法,进行色谱和质谱方法的考察,得到最优的分析条件,即流动相为乙腈-0.05%的甲酸溶液(20∶80,V/V),流速为0.... 目的:建立一个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E和异嗪皮啶含量的方法。方法:建立HPLC-MS/MS方法,进行色谱和质谱方法的考察,得到最优的分析条件,即流动相为乙腈-0.05%的甲酸溶液(20∶80,V/V),流速为0.5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进行电离,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信号采集,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采用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E和异嗪皮啶的含量。结果: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分别在0.7~30 000 ng/ml、0.4~10 000 ng/ml和0.3~16 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检出限(LOD)分别为0.17 ng/ml、0.12 ng/ml和0.09 ng/ml,定量限(LOQ)分别为0.7 ng/ml、0.4 ng/ml和0.3 ng/ml,不同浓度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10%、98.19%和98.21%;在最优提取条件下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为(1.935 0±0.001 5)mg/g,刺五加苷E的含量为(0.273 0±0.003 5)mg/g,异嗪皮啶的含量为(0.013 0±0.001 2)mg/g。结论:HPLC-MS/MS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时间短,可对刺五加果实中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 MS) 刺五加果实 五加苷B 五加苷E 异嗪皮啶
原文传递
短梗五加果实发酵中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朱俊义 夏广清 +4 位作者 关颖丽 张力凡 邵信儒 姜瑞萍 姚慧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7-90,共4页
对短梗五加果实发酵过程中的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短梗五加果实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发酵,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果实发酵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刺五加果酒发酵过程产生的甲醇含量极低,乙醇的... 对短梗五加果实发酵过程中的主要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短梗五加果实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发酵,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果实发酵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刺五加果酒发酵过程产生的甲醇含量极低,乙醇的含量为7%,高级醇类主要为正丙醇,酯类成分主要为乙酸乙酯。本研究检测出的不同发酵温度的香气成分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充分说明了发酵温度条件对果酒发酵产香的影响,为工艺控制产香的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及实际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发酵 高效气相色谱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佟潇禹 薛蓓 +1 位作者 刘振东 张彦龙 《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5期481-488,510,共9页
[目的]为了优化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探究其最优提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三个因素对两种三萜提取率的影响,根据结果选择对得率影响较大的3个水平,以三因素三水平设计... [目的]为了优化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探究其最优提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三个因素对两种三萜提取率的影响,根据结果选择对得率影响较大的3个水平,以三因素三水平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分析得到最优条件并验证。[结果]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两种三萜的总得率为31.0217 mg/g。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结论]在优化得到的条件下提取,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总得率为31.0217 mg/g,与预测值31.0253 mg/g基本相符,说明条件优化合理,可用于对刺五加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条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果实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单因素 提取率 响应面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