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酶敏感的双响应型聚合物纳米载体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蓓 戴红 +5 位作者 朱梦月 张志鹏 华雨欣 董淑波 孙增先 侍慧慧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4期5-7,12,共4页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较高的严重疾病,主动和被动靶向有助于纳米粒子在肿瘤部位的积累,但是它们的抗癌功效仍受肿瘤部位药物释放不足的限制,这可以通过在肿瘤部位的特异性刺激响应来调节。将刺激响应性材料引入到聚合物纳米载体中,能...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较高的严重疾病,主动和被动靶向有助于纳米粒子在肿瘤部位的积累,但是它们的抗癌功效仍受肿瘤部位药物释放不足的限制,这可以通过在肿瘤部位的特异性刺激响应来调节。将刺激响应性材料引入到聚合物纳米载体中,能够预防非特异性药物泄漏,因为它们在特定刺激下释放药物,这赋予药物释放的空间和时间控制性,利用肿瘤微环境调节药物的释放可进一步提高其抗癌功效。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肿瘤微环境设计出了双重和多重响应性智能纳米药物载体。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酶敏感的双响应型聚合物的分类及特性、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 聚合物纳米载体 肿瘤微环境 双重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的刺激敏感型聚合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景果 冯华阳 《物理化学进展》 2019年第4期65-73,共9页
刺激敏感型聚合物纳米载体由于在药物递送和药物的智能控释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种类包括响应内源刺激的pH敏感聚合物载体、氧化还原敏感聚合物载体和低氧敏感聚合物载体,响应外源刺激的光敏感聚合... 刺激敏感型聚合物纳米载体由于在药物递送和药物的智能控释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广大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种类包括响应内源刺激的pH敏感聚合物载体、氧化还原敏感聚合物载体和低氧敏感聚合物载体,响应外源刺激的光敏感聚合物载体和超声波敏感聚合物载体。本文主要综述不同刺激敏感型聚合物载体和多重刺激响应聚合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激励未来的研究人员设计和合成新型刺激响应聚合物载体,以便实现更加高效的药物递送和智能控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敏感型聚合物纳米载体 PH敏感 氧化还原敏感 低氧敏感 敏感 超声波敏感 多重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胶囊型药物载体及组合胶囊的药物控制释放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岸杰 邓联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该文通过缩合、偶联、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PEG)接枝或嵌段的可生物降解共聚物,分别为:聚(D,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DLLA)和聚(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L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 该文通过缩合、偶联、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制备出了聚乙二醇(PEG)接枝或嵌段的可生物降解共聚物,分别为:聚(D,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DLLA)和聚(L-乳酸)-聚乙二醇二嵌段共聚物(PELL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L),聚乙二醇-聚己二酸酐嵌段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ECA),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PECS)。这些嵌段或接枝共聚物都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作为疏水性药物和生物药物的纳米载体,具有优良的性能。该文采用固相熔融分散法、自乳化溶剂蒸发法、透析法及复乳法制备出了疏水性药物的纳米胶束,采用复乳法制备出胰岛素纳米粒,研究表明这些药物纳米粒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粒径小且分布较窄、药物包封率高。通过胶束型纳米药物的释放行为的研究,笔者开发了组合聚合物纳米药物胶束控制药物释放的有效方法。体外经鼠皮透皮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载有药物的聚合物组装胶束能够以完整的形态通过鼠皮,具有传递药物经皮释放的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药物控制释放 药物载体 组合 胶囊 嵌段共聚物 自乳化溶剂蒸发法 接枝共聚物 聚乙二醇 疏水性药物 氰基丙烯酸酯 纳米胶束 纳米药物 药物纳米 药物包封率 聚己内酯 纳米载体 生物药物 释放行为 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氟尿嘧啶pH敏感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的体外释药及对人肝癌细胞药效学评价
4
作者 王双苗 杨江勇 +2 位作者 杜丽娜 金义光 周兰兰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考察pH值对氟尿嘧啶(5-FU)从pH敏感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mPEG-pDEA-PAMAM,PDP)中释放的影响,以及该载体制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方法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释放介质中5-FU浓度,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5-FU从PDP释... 目的考察pH值对氟尿嘧啶(5-FU)从pH敏感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mPEG-pDEA-PAMAM,PDP)中释放的影响,以及该载体制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方法用HPLC分析方法测定释放介质中5-FU浓度,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5-FU从PDP释放的特征。用不同pH值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建立模拟体内肿瘤组织微环境的细胞模型,MTT法研究PDP制剂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及细胞毒性。结果 PDP在弱酸性环境(pH 6.5)中迅速释放5-FU,而在中性环境(pH 7.4)中释放很缓慢。在pH 6.5条件下,5-FU-PDP与5-FU水溶液同样对HepG2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单用PDP没有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5-FU-PDP纳米制剂具有明显pH值敏感释药的特点,能在肿瘤弱酸性环境下快速释药并发挥药效,可能成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合物 PH敏感 纳米载体 氟尿嘧啶 肿瘤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型聚合物载体类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慧 刘哲鹏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61-363,376,共4页
环境敏感型药物释放系统在高性能药物输送系统中应用有极大的优势。它们能减少不良反应并增加药物的期望效果。pH敏感型释药系统主要依赖于体内自身各个器官环境存在的酸碱差异调节药物的释放,使药物在特定时间、部位释放。本文以近年... 环境敏感型药物释放系统在高性能药物输送系统中应用有极大的优势。它们能减少不良反应并增加药物的期望效果。pH敏感型释药系统主要依赖于体内自身各个器官环境存在的酸碱差异调节药物的释放,使药物在特定时间、部位释放。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研究pH敏感型聚合物的相关文献,对pH敏感型聚合物载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释药系统 pH敏感聚合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用于抗多药耐药肿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梦玮 杨硕晔 +4 位作者 王振威 徐晴晴 张璐 崔兰 屈凌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62-669,共8页
目的 对新型刺激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NDDS)在抗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种新型刺激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在抗MDR型肿瘤方面的研究... 目的 对新型刺激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nanodrug delivery systems, NDDS)在抗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种新型刺激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在抗MDR型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目前已有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刺激响应型及多重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构建成功并应用于抗MDR型肿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 纳米载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修饰性强,载药量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领域。基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微环境的不同生理特性,合理设计开发新型刺激响应型纳米载药系统,可进一步提高药物递送的特异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抗MDR型肿瘤的疗效。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多药耐药 刺激响应 药物载体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艳红 周建平 霍美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33,共9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基于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受到了广泛瞩目。该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可在体内稳定转运,抵达肿瘤靶组织或靶细胞后在肿瘤微环境刺激下载体结构发生响...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基于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受到了广泛瞩目。该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可在体内稳定转运,抵达肿瘤靶组织或靶细胞后在肿瘤微环境刺激下载体结构发生响应,有效控制负载药物的转运部位和释放速度,从而显著提高靶点药物浓度,增加其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其不良反应。常见的肿瘤微环境刺激因子有:p H、还原物质、酶浓度、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三磷酸腺苷(adenosine-5'-triphosphate,ATP)等。本文主要从p H响应型、酶响应型、还原响应型、ROS响应型、ATP响应型智能给药系统5个方面,综述了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领域的新研究与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 肿瘤微环境 纳米药物递送载体 抗肿瘤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武文静 代昭 余荃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7,共6页
根据环境刺激种类的不同,介绍了磁性、pH值、温度、光等响应型聚合物智能纳米反应器,综述了其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各类型刺激响应功能的作用机理,并对其潜在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智能 纳米反应器 聚合物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门控”效应的智能型纳米药物载体
9
作者 沙文炜 刘淋 +1 位作者 李娜君 路建美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78-83,共6页
肿瘤作为目前困扰人们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治疗手段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倍受关注。针对化疗方法中至关重要的药物载体,综述了基于两亲性聚合物及其与无机纳米粒子组装的复合物的纳米药物载体实现控制释放的机理、种类以及在生物医药方面的... 肿瘤作为目前困扰人们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治疗手段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倍受关注。针对化疗方法中至关重要的药物载体,综述了基于两亲性聚合物及其与无机纳米粒子组装的复合物的纳米药物载体实现控制释放的机理、种类以及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意义等,并为今后智能型药物载体的设计提出了一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 刺激响应 两亲性聚合物 无机纳米粒子 纳米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敏感性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及载药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李世玺 刘雪 +1 位作者 梁旭华 程敏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3-18,22,共7页
基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内谷胱甘肽浓度差异而开发的还原响应性的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可以克服传统药物载体血液循环时间短、不可控药物释放等弊端。利用开环反应(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ATRP),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二硫键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基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内谷胱甘肽浓度差异而开发的还原响应性的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可以克服传统药物载体血液循环时间短、不可控药物释放等弊端。利用开环反应(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ATRP),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二硫键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An-SS-PHEMA_(m),聚丙交酯(PLA)为疏水性链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为亲水性链段。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较规则球形的均一胶束,可用作抗肿瘤药物阿霉素的载体。研究了聚合物疏水性链段(PLA)和亲水性链段(PHEMA)比例与聚合物胶束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当n∶m为2∶3时,聚合物胶束具有最佳的稳定性和载药性能(载药量5.7%,包封率60.8%)。通过荧光探针法测得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9.7μg/mL。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极低的细胞毒性,在还原性试剂(10 mmol/L DTT)作用下能够快速释放负载的药物,在用作抗癌药物载体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敏感 聚合物 胶束 阿霉素 纳米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刺激响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的制备与研究
11
作者 龙红雨 唐昭敏 《化工管理》 2022年第9期70-72,共3页
文章通过二硫键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表面引入温敏性胶束作为控制药物释放的开关,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多重刺激响应性双载药MSNs用于肿瘤治疗。体外药物累积释放曲线在低温下表现出低水平的早期泄漏,而在40℃及GSH刺激下则显著增... 文章通过二硫键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表面引入温敏性胶束作为控制药物释放的开关,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多重刺激响应性双载药MSNs用于肿瘤治疗。体外药物累积释放曲线在低温下表现出低水平的早期泄漏,而在40℃及GSH刺激下则显著增强释放,表现出温度/还原/pH依赖性和持续性释放行为。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DMSFPD纳米颗粒能被肿瘤细胞有效摄取。在高温40℃下,DMSFPD显示出最强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纳米载体 介孔二氧化硅 聚合物胶束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盐酸阿霉素的羟基磷灰石玉米醇溶蛋白pH敏感性纳米载体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12
作者 查丽琼 王蓓蕾 +1 位作者 陈卫东 张彩云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4-77,86,共5页
目的:研究负载盐酸阿霉素(DOX)的羟基磷灰石(HA)/玉米醇溶蛋白(Zein)pH敏感型纳米给药系统(HA/Zein-DOX NPs)对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的药效,探讨药物新剂型。方法:体内通过构建Balb/c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DOX组... 目的:研究负载盐酸阿霉素(DOX)的羟基磷灰石(HA)/玉米醇溶蛋白(Zein)pH敏感型纳米给药系统(HA/Zein-DOX NPs)对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的药效,探讨药物新剂型。方法:体内通过构建Balb/c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DOX组和HA/Zein-DOX NPs组,每隔3日测量小鼠体重及肿瘤体积。尾静脉注射3周,完整剥离肿瘤组织,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然后剥取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通过H&E染色切片观察,评价HA/Zein-DOX NPs的抗肿瘤效果。结果: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结果显示HA/Zein-DOX NPs能有效抑制小鼠乳腺肿瘤生长,且HA/Zein-DOX NPs组小鼠存活时间比生理盐水组和DOX组长,DOX组与HA/Zein-DOX NPs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0.28%和83.24%。H&E切片表明HA/Zein-DOX NPs组的心脏毒性明显降低,其他器官毒性差异不明显。结论:体内抗肿瘤实验表明DOX和HA/Zein-DOX NPs均能抑制肿瘤生长,HA/Zein-DOX NPs能够显著提高抗肿瘤疗效和小鼠存活率,且能明显降低DOX原料药的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阿霉素 羟基磷灰石/玉米醇溶蛋白pH敏感纳米载体 Balb/c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 抗肿瘤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荧光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可控释放药物的性能研究
13
作者 祁秀秀 李娜君 路建美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8-1132,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含肉桂醛缩醛结构疏水性基团、荧光基团罗丹明的多功能两亲性聚合物。利用其中的疏水部分与表面修饰了疏水性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自组装,得到核-壳型pH-敏感荧光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体系具有... 设计并合成了含肉桂醛缩醛结构疏水性基团、荧光基团罗丹明的多功能两亲性聚合物。利用其中的疏水部分与表面修饰了疏水性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自组装,得到核-壳型pH-敏感荧光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体系具有较高的载药能力,而且能达到pH-响应释放药物的目的,同时可利用罗丹明基团进行细胞荧光成像。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该药物载体能抑制人黑素瘤细胞A375的生长,但对人正常成纤细胞GM的生长基本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聚合物 纳米药物载体 pH-敏感 纳米复合物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生物医用聚合物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永勇 董海青 +3 位作者 王康 时东陆 张先正 卓仁禧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7-209,共13页
近十几年来,纳米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聚合物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药物传递、医学成像等医用领域备受关注.其中,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是一类可以在外界信号刺激下(包括pH、温度、磁场、光等)... 近十几年来,纳米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聚合物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药物传递、医学成像等医用领域备受关注.其中,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是一类可以在外界信号刺激下(包括pH、温度、磁场、光等)发生结构、形状、性能改变的纳米粒子.利用这种刺激响应性可调节纳米粒子的某种宏观行为,故而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也被称为智能纳米粒子.因为其特有的"智能性",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几类重要的生物医用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侧重介绍双重及多重刺激响应型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刺激响应 纳米粒子 药物载体 细胞成像
原文传递
响应型纳米载体递送药物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祝清云 苏丹阳 陈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5年第1期74-83,共10页
近年来,纳米载体因其优异的负载能力、高效的递送性能以及精准的靶向性,在药物及功能性核酸的递送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特性使纳米载体能够将药物或核酸直接输送至病变区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为了降低纳米药物对正常组织的... 近年来,纳米载体因其优异的负载能力、高效的递送性能以及精准的靶向性,在药物及功能性核酸的递送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特性使纳米载体能够将药物或核酸直接输送至病变区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为了降低纳米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进而实现时空可控的药物或诊疗平台的激活,并进行靶向释放.能够激活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刺激主要分为外源性物理刺激和内源性生理刺激,均能够使纳米载体发生结构和性质的改变,从而实现精准的药物递送,并进行相关癌症治疗.文章主要对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分类、构建原理和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响应型纳米载体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纳米载体 肿瘤微环境(TME) 癌症治疗 协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聚合物前药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天斌 侠文娟 +1 位作者 吴畏 李永勇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5-784,共10页
前药(prodrug)是一类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与传统纳米药物输送系统相比具有载药率确定、稳定性高、爆释现象小等优点。但是,前药本身也面临着可控性,特异性释药不足而引起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能够靶向病灶部位... 前药(prodrug)是一类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与传统纳米药物输送系统相比具有载药率确定、稳定性高、爆释现象小等优点。但是,前药本身也面临着可控性,特异性释药不足而引起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能够靶向病灶部位并能够针对病灶部位进行特异性释药的刺激敏感型前药受到广泛研究。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及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肿瘤部位特殊的生理环境为背景,综述了近年来pH敏感、温敏、氧化还原敏感、酶敏感等生物刺激响应型抗肿瘤聚合物前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药 刺激响应 纳米载体 抗肿瘤
原文传递
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靶向结合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晓梅 尤纱纱 +1 位作者 曹惠敏 何斌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 制备一种可靶向于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纳米载体,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和细胞毒性作用,并实现其与损伤原代心肌细胞的靶向结合. 方法 化学合成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非靶向纳米载体)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angiotensinⅡType 1,AT1)多... 目的 制备一种可靶向于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纳米载体,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和细胞毒性作用,并实现其与损伤原代心肌细胞的靶向结合. 方法 化学合成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非靶向纳米载体)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angiotensinⅡType 1,AT1)多肽修饰的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靶向纳米载体),测定其结构、基因负载能力和负载基因后的粒径、电位,观察其形貌,检测其对心肌细胞的毒性.将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缺氧损伤+非靶向组(A组,原代心肌细胞加入非靶向纳米载体后在缺氧条件下培养),正常+靶向组(B组,加入靶向纳米载体,在常氧条件下培养),缺氧损伤+靶向组(C组,加入靶向纳米载体,在缺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并定量两种纳米载体与心肌细胞的结合情况. 结果 合成的靶向纳米载体与基因质量比为6∶1时可完全负载基因,其粒径为(180±55) nm,zeta电位为+5.4 mV,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近球形.当靶向纳米载体的浓度小于200 mg/L时,不同时间点靶向纳米载体作用的细胞活性均大于85%.分别与缺氧损伤+非靶向组(荧光强度为7 102±134)和正常+靶向组(8 120±235)相比,缺氧损伤+靶向组(12 350±495)心肌细胞膜周围的红色荧光均显著增强(P<0.05). 结论 AT1多肽修饰的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体毒性小,基因负载能力强,并可与体外高表达AT1受体的心肌细胞靶向结合.该靶向纳米载体有望为心肌缺血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递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载体 心肌细胞 靶向 血管紧张素Ⅱ1
原文传递
刺激响应型聚合物-药物偶联物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凤喜 冯立霞 +4 位作者 王丽丽 杨蕊 时银萍 闫海英 黄欣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817-1821,共5页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polymer-drug conjugates,PDCs)具有循环稳定性好和载药量高的优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刺激-响应型PDCs(stimuli responsive PDCs,SRPDCs)可在一些内源性刺激因素(如酸性pH环境、改变的氧化还原环境和上调表达的...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polymer-drug conjugates,PDCs)具有循环稳定性好和载药量高的优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刺激-响应型PDCs(stimuli responsive PDCs,SRPDCs)可在一些内源性刺激因素(如酸性pH环境、改变的氧化还原环境和上调表达的酶)以及外在刺激因素(如磁场、光照、温度和超声)作用下,响应性释放所载药物,因此被称为"智能"药物纳米递送载体。笔者近年来SRPDCs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包括其设计思路、所用的智能连接键以及释药性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此外,为促进SRPDCs技术的成功转化,笔者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以及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药物偶联物 刺激-响应释药 抗肿瘤药物递送 肿瘤靶向 纳米载体
原文传递
粒径可控型中空介孔SiO_(2)基纳米药物载体材料的设计与性能
19
作者 尹城武 陈雨鑫 +5 位作者 王钰杰 朱德会 尹付琳 成琳 赵宇 周国永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82-3192,共11页
本文以聚丙烯酸(PAA)、正硅酸乙酯(TEOS)、硅烷偶联剂Si-69为主要原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荧光剂,利用自模板法制备具有荧光标记的中空介孔SiO_(2)纳米载体(HMSNs-69-FITC)。通过FTIR、DLS、BET、Raman和TEM对纳米载体的结构、粒径... 本文以聚丙烯酸(PAA)、正硅酸乙酯(TEOS)、硅烷偶联剂Si-69为主要原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荧光剂,利用自模板法制备具有荧光标记的中空介孔SiO_(2)纳米载体(HMSNs-69-FITC)。通过FTIR、DLS、BET、Raman和TEM对纳米载体的结构、粒径进行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TEM对其还原敏感性能进行表征,用溶剂挥发法负载索拉非尼(SOR),并计算其负载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调控PAA的量可以实现HMSNs在28~380 nm范围内粒径可控,其中,0.024 g/mL PAA、平均粒径100 nm的HMSNs稳定性能优良,HMSNS-69-FITC对SOR的负载效率为280.0μg/mg,在含有0.0083 g/mL二硫苏糖醇(DTT)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溶液中,48 h累计释放率约为82.4%;而无DTT时,48 h累计释放率约为25.1%,该载体具有二硫键还原敏感性。此工作有助于推动粒径可控的、还原敏感型SiO2纳米载体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键还原敏感 纳米药物载体材料 粒径可控 中空介孔SiO_(2) 聚丙烯酸 功能化修饰
原文传递
自组装纳米结构在靶细胞给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昊昱 王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2期36-38,共3页
为了解决靶细胞给药问题,使用自组装纳米结构材料来作为运输载体。利用外界刺激通过其结构分子的不同性质来控制它的自组装与破裂,来实现药物在特定组织和细胞内的靶向释放。
关键词 靶细胞给药 自组装 纳米结构载体 脂质体 聚合物囊泡 球形胶束 外界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