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电刺激模式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高张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周丽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40-043,共4页
改良电刺激模式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高张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间,入我院进行分娩的50例产后盆底肌高张产妇为受试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解痉电刺激+手法按摩)与观察组(n=25;脉管平滑肌电... 改良电刺激模式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高张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间,入我院进行分娩的50例产后盆底肌高张产妇为受试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解痉电刺激+手法按摩)与观察组(n=25;脉管平滑肌电刺激+骨盆带肌筋膜触发点镇痛电流治疗+解痉电刺激+手法按摩),遂对组间静息电位均值、盆底肌筋膜压痛积分、骨盆带疼痛积分、总盆底肌优良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经比对,医治后观察组前后静息电位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医治后3d、7d盆底肌筋膜压痛积分、骨盆带疼痛积分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在产后盆底肌高张产妇临床医治期间,为其实施改良电刺激模式结合手法按摩治疗,可有效推进产妇产后康复,改善骨盆带疼痛,缓和病症状态,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刺激模式 手法按摩 盆底肌高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42
2
作者 周娜 吴子明 +4 位作者 张素珍 郭维维 于黎明 杨伟炎 韩东一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3-485,共3页
目的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比较3种刺激模式VEMP的振幅与潜伏期,希望得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 测量21名健康成人3种刺激模式(双侧短声、1侧短声和1侧短... 目的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可用于评价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比较3种刺激模式VEMP的振幅与潜伏期,希望得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 测量21名健康成人3种刺激模式(双侧短声、1侧短声和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的VEMP的潜伏期、振幅,计算出3种情况下的振幅及潜伏期的均值、双侧振幅比值、双侧振幅不对称性。结果 3种刺激模式刺激侧振幅与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但1侧短声刺激对侧振幅低于刺激侧,潜伏期比刺激侧长2-3 ms。双侧短声刺激p13波和n23波出现率为100%,1侧短声对侧白噪声刺激p13和n23出现率最低,无特别应用的意义。3种刺激方式VEMPs振幅变化较大。结论 VEMP是一种稳定的肌源性电位,双侧短声刺激和1侧短声刺激都不失为较好的刺激方法,双侧给声对双侧听力正常者较为适宜。应用双侧VEMP的振幅比值和对称性,判断双侧球囊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电位 反应特性 前庭诱发 球囊功能 刺激模式 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缺氧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及不同刺激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宏伟 马瑞山 +1 位作者 倪鹤鹦 王兴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轻、中度缺氧对脑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比较不同刺激模式诱发的ERP对缺氧的敏感性。方法12名受试者在地面、2500m和4300m模拟高度(吸入低氧混合气)分别进行视觉Oddbal、Sternberg记... 目的观察轻、中度缺氧对脑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比较不同刺激模式诱发的ERP对缺氧的敏感性。方法12名受试者在地面、2500m和4300m模拟高度(吸入低氧混合气)分别进行视觉Oddbal、Sternberg记忆量(MSET)为1和MSET为3的任务测试,记录ERP的P3潜伏期、波幅和反应时(RT)及反应错误率(ER)。结果4300m高度缺氧时P3潜伏期显著延长,任务难度较大时(Sternberg模式MSET=3)ER增高;2500m高度缺氧时各指标无明显改变;以Sternberg模式MSET=1诱发的ERP波形清晰,缺氧时P3潜伏期延长显著。结论4300m高度缺氧对ERP有明显影响,P3潜伏期是评定缺氧时脑认知能力降低的敏感指标。Sternberg模式MSET=1诱发的ERP对缺氧敏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刺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氧饱和度 事件相关电位 刺激模式 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图语言任务在卒中后失语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中的刺激模式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晓琳 张斌龙 +6 位作者 樊瑞文 徐敏杰 黄幸 舒鑫 李昌明 谭中建 常静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8-672,共5页
卒中后失语的认知神经学机制研究为语言学各个层面的阐释提供了研究思路。词图研究范式的不同刺激模式及语言刺激模型可根据语言损伤的特点应用于不同损伤类型的失语症康复中,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更客观地呈现脑损伤及恢复机制,语言... 卒中后失语的认知神经学机制研究为语言学各个层面的阐释提供了研究思路。词图研究范式的不同刺激模式及语言刺激模型可根据语言损伤的特点应用于不同损伤类型的失语症康复中,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更客观地呈现脑损伤及恢复机制,语言任务和影像学的交互应用也成为失语症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图语言任务 卒中后失语 功能磁共振成像 刺激模式 语言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诱发大鼠运动病刺激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付静宜 孙祖玥 +1 位作者 于立身 刘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比较 4种刺激模式对运动病的诱发效应。方法 :将 6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三角形 组、三角形 组、梯形 组和梯形 组。以刺激前后食高岭土量为指标 ,对三角形 组和 组分别采用三角形刺激模式 (频率 0 .1 Hz,峰速 2 4... 目的 :比较 4种刺激模式对运动病的诱发效应。方法 :将 6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三角形 组、三角形 组、梯形 组和梯形 组。以刺激前后食高岭土量为指标 ,对三角形 组和 组分别采用三角形刺激模式 (频率 0 .1 Hz,峰速 2 4 0°/ s)刺激 1 h和 1 .5 h,对梯形 组和 组分别采用梯形刺激模式 (加速度 1 0°/ s2 ,峰速 2 4 0°/ s,持续 5 min,减速至 0 )刺激 1 h和 1 .5 h,诱发运动病。结果 :在所用的 4种刺激模式中 ,三角形 组和梯形 组高岭土摄入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梯形 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同时三角形 组和梯形 组高岭土摄入量与三角形 组比差异也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用三角形 组或梯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病因学 刺激模式 高岭土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最佳刺激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莉 龙潭 +2 位作者 郭群 赵广宇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 在各种刺激模式的视觉诱发电位记录中,寻找一种能获取最大反应的刺激参数的组合。方法 记录5例正常人10眼不同时间频率、不同棋盘格大小和不同颜色光刺激的瞬态及稳态P-VEP,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方式组合的P100波幅值及峰潜时,找出所... 目的 在各种刺激模式的视觉诱发电位记录中,寻找一种能获取最大反应的刺激参数的组合。方法 记录5例正常人10眼不同时间频率、不同棋盘格大小和不同颜色光刺激的瞬态及稳态P-VEP,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方式组合的P100波幅值及峰潜时,找出所有组合中获得波幅值最大,峰潜时最接近100ms的一组。结果 瞬态记录,时间频率为2Hz、棋盘格大小16×12、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时所获得的P100波幅值最大,并且峰潜时最接近100ms。稳态记录时,时间频率8.5Hz、棋盘格大小16×12、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时P100波幅值最高,而时间频率8.5Hz、棋盘格大小32×24、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时峰潜时最接近100ms。结论 瞬态P-VEP记录时,时间频率2Hz、棋盘格大小16×12、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为最佳刺激模式的组合。因记录稳态P-VEP时,主要的临床指标为其P波幅值。因此,时间频率8.5Hz、棋盘格大小16×12、刺激颜色为黑-白转换为最佳刺激模式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最佳刺激模式 眼电生理检查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下人工耳蜗使用者EABR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肖琨 张学渊 +1 位作者 陈小宏 黄青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模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和阈值的影响。方法对9名Nucleus 24M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分别测试电极E3,E10,E20(分别代表蜗底、蜗中、蜗顶)在不同刺激模式(MP1+2、MP1、MP2、BP+1、CG)下的EABR阈值,比较分析强度为200~255电流级(currentlev-el,CL;约阈上30电流级)刺激时各电极在五种刺激模式下引出的EABRⅢ波和Ⅴ波引出率、潜伏期及其幅值。结果(1)Ⅲ波总检出率为44.44%,电极3,10,20的Ⅲ波检出率分别为22.22%,42.22%,68.89%,蜗顶较高(!2=58.2,df=4,P﹤0.01)。单极模式下的Ⅲ波检出率较高(!2=28.5,df=4,P﹤0.01)。(2)MP2刺激模式下Ⅲ波平均潜伏期为2.06ms,电极3,10,20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9﹥0.05)。(3)MP1+2,MP1,MP2,BP+1,CG模式下EABRⅤ波检出率分别为96.3%,94.4%,96.3%,14.8%,33.3%,单极模式下(MP1+2,MP1,MP2)的Ⅴ波检出率较高(!2=75.667,df=4,P<0.005)。三个电极位点间无明显差别(!2=2.600,df=2,P=0.273>0.05)。(4)在蜗顶诱发EABR的电刺激阈值较低,E20和E3(P=0.001<0.01)、E20和E10(P=0.002<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单极、双极、共地模式的阈值依次升高,而单极模式MP1、MP2、MP1+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电极3,10,20的Ⅴ波潜伏期分别为4.09±0.16ms,4.02±0.19ms,3.70±1.21ms,蜗顶的Ⅴ波潜伏期短于蜗中段和蜗底(P=0.001<0.01,P=0.001<0.01)。刺激模式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09>0.05)。(6)EABRⅤ波振幅在电极位点间(P=0.06>0.05)及刺激模式间(P=0.093>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个体差异大,可认为蜗顶和单极刺激模式倾向于获得较大的振幅。(7)本实验同时采用了同侧和对侧记录,发现同侧记录的波形和对侧记录的波形相似,部分反而更清晰,波形分化更好,随刺激强度的下降Ⅴ波消失稍晚。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单极刺激下易检测出EABR波形,检出率高,波形分化较好,波幅大,而采用双极及共地模式EABR阈值较高或难以引出波形。为此,建议在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进行EABR测试时可首选单极刺激模式,从易诱发出振幅较大的波形的蜗顶电极开始,并且有可能的话进行同侧与对侧同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 人工耳蜗 阈值 刺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 cycling训练的刺激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洪源 魏伟 马长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FES cycling训练的刺激模式的设计方法,使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腿部肌肉能够协调运动,获得较高的运动效率。方法:对训练中的蹬踏运动结构进行建模,同时结合腿部肌肉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对运动中的运动效率进行分析,以运动...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FES cycling训练的刺激模式的设计方法,使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腿部肌肉能够协调运动,获得较高的运动效率。方法:对训练中的蹬踏运动结构进行建模,同时结合腿部肌肉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对运动中的运动效率进行分析,以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功率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获取运动效率最高的刺激模式。结论和结果:得到一种运动效率更高的刺激模式,同时也为不同结构形式的FES cycling刺激模式的设计提供了一种较为通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系统 刺激模式 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对炎症性肠病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安启娴 董瑞敏 何夕昆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4-97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模式对炎症性肠病(IBD)大鼠的影响,为IBD的预防及护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不可预知刺激组4组,每组10只。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不可预知刺激组建立IBD模型,正...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模式对炎症性肠病(IBD)大鼠的影响,为IBD的预防及护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不可预知刺激组4组,每组10只。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不可预知刺激组建立IBD模型,正常组不造模。造模后,正常组和无刺激组不给予任何其他刺激,观察14 d;可预知刺激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刺激,连续刺激14 d;不可预知刺激组根据制定的随机刺激表,每天抽取无规则的刺激方式予以刺激,连续刺激14 d。于第15天先进行旷场实验,处死,取血测5-HT浓度,并测定结肠指数、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各脏器指数。结果无刺激组和可预知刺激组中央格数、外周格数和5-HT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和无刺激组比较,不可预知刺激组中央格数、外周格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5-HT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及不可预知刺激组结肠指数和MP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无刺激组比较,可预知刺激组结肠指数显著升高(P<0.01),不可预知刺激组结肠指数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刺激组、可预知刺激组及不可预知刺激组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与无刺激组比较,可预知刺激组、不可预知刺激组脾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4组肾指数和肝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模型大鼠中,结肠指数与外周格数(r=0.974 6,P<0.05)、中央格数(r=0.908 8,P<0.05)、5-HT浓度(r=0.904 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对IBD大鼠给予过度的不可预知压力刺激,会导致大鼠出现明显的抑郁行为,反而可减少结肠炎症病变,可能与5-HT水平降低有关,提示5-HT有可能成为IBD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模式 炎症性肠病 结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听觉同时刺激模式下ERP的同步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丽娜 周群 +1 位作者 刘铁军 尧德中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6,10,共4页
目的:研究视觉、听觉脑区在认知过程中的同步性.方法:设计了视觉、听觉同时刺激模式下的脑电实验,采用128道高密度脑电采集系统,记录了14位年龄在18~29岁之间的在校男性大学生的诱发脑电信号数据,并运用希尔伯特(Hilbert)相位同步算法... 目的:研究视觉、听觉脑区在认知过程中的同步性.方法:设计了视觉、听觉同时刺激模式下的脑电实验,采用128道高密度脑电采集系统,记录了14位年龄在18~29岁之间的在校男性大学生的诱发脑电信号数据,并运用希尔伯特(Hilbert)相位同步算法对视觉、听觉区域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同步量化.结果:在视听觉同时利用模式下,视觉脑区(枕叶)和听觉脑区(颞叶)之间的同步指数明显大于它们与其他脑区间的同步指数.结论:人在感知和认知事物时,相关的脑区间自动产生了神经活动的同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模式 听觉 脑区 脑电信号 视觉 颞叶 诱发 男性 事件相关电位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模式与电极偏移影响DBS颅内电场分布的仿真研究
11
作者 王欣 靳静娜 +2 位作者 王贺 刘志朋 殷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刺激模式与电极偏移对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颅内感应电场的影响。方法:建立包含边缘系统的有限元真实头模型,仿真分析DBS颅内电场分布,并对比不同刺激模式和电极偏移对颅内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DBS颅内... 目的:探究刺激模式与电极偏移对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颅内感应电场的影响。方法:建立包含边缘系统的有限元真实头模型,仿真分析DBS颅内电场分布,并对比不同刺激模式和电极偏移对颅内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DBS颅内电场主要集中在电极触点处,其中正负刺激模式下的颅内电场强度最大,且同等电场强度分布区域约是单负刺激和双负刺激的2倍。当电极偏移5 mm时,电场强度衰减约600倍;当电极偏移12 mm时,电极强度衰减约8 000倍。结论:正负刺激诱发的颅内电场最强、分布区域最广;电极偏移会造成颅内电场明显衰减。研究结果将为DBS刺激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将为电极插入精度的确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 颅内电场分布 刺激模式 电极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对SSVEP信号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钰华 尹晶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第35期133-135,共3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多维实验参数变化对SSVEP(Steady-State Visually Evoked Potential)信号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实验参与者进行多维实验,包括频率、亮度、对比度和视觉角度等参数的变化,分析这些参数对SSVEP信号的影响,并对其信号质量进行... 该研究旨在探究多维实验参数变化对SSVEP(Steady-State Visually Evoked Potential)信号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实验参与者进行多维实验,包括频率、亮度、对比度和视觉角度等参数的变化,分析这些参数对SSVEP信号的影响,并对其信号质量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多维实验参数的变化对SSVEP信号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SSVEP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SSVEP 刺激模式 信号分析 特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语言刺激模式对语言区显示效果的对照研究
13
作者 刘树永 李敏 +2 位作者 李玉报 张有军 耿道颖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语言刺激模式对语言区的显示。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20人,男10例,女10例,平均38.5岁。均为右利手。利用Bold-fMRI技术完成图片命名任务,语义联想任务。AFNI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结果在图片命名... 目的探讨两种语言刺激模式对语言区的显示。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20人,男10例,女10例,平均38.5岁。均为右利手。利用Bold-fMRI技术完成图片命名任务,语义联想任务。AFNI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结果在图片命名任务下:双侧岛叶、额下回、额中回、额叶背外侧区(以左侧为著),顶上小叶、颞上回、梭状回,辅助运动区等激活;语义联想任务下:双侧岛叶、额下回、额中回、颞上回、额叶背外侧区(以左侧为著),左侧角回、顶上小叶及右侧尾状核少量激活。语义联想任务较图片命名任务相对优势脑区:左侧额中回(BA9区前部),辅助运动区(BA6);图片命名任务较语义联想任务相对优势脑区:双侧梭状回(BA37)、枕叶(BA18/19)、额叶背外侧(BA9区后部),右侧顶上小叶(BA7)。结论不同的语言刺激任务根据任务的性质和难度不同激活脑区及强度略有不同,语言任务的完成需多个脑区的协同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刺激模式 Bold-功能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S2和S1S2S3两种程控刺激模式诱发猪心室颤动模型的效果
14
作者 武军元 李志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评价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模式诱发心室颤动(VF)的效果。方法本实验研究选取16头雄性家猪随机分为两组:S1S2组(n=8)和S1S2S3组(n=8)。分别经右心室内膜给予40 V、8∶1、步长-10 ms的S1S2(300/200 ms)或S1S2S3(300/200/190... 目的评价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模式诱发心室颤动(VF)的效果。方法本实验研究选取16头雄性家猪随机分为两组:S1S2组(n=8)和S1S2S3组(n=8)。分别经右心室内膜给予40 V、8∶1、步长-10 ms的S1S2(300/200 ms)或S1S2S3(300/200/190 ms)程控刺激。比较两种程控刺激模式诱发VF的效果和除颤成功率。结果两组家猪均诱发VF成功。S1S2组诱发VF的S2配对间期主要集中在160~190 ms(6/8),S1S2S3组诱发VF的S3配对间期也集中在160~190 ms(7/8)。S1S2组诱发VF程控刺激的次数明显多于S1S2S3组[9.5(4.0,17.5)vs.3.0(1.3,6.3),P=0.040]。S1S2组诱发VF所消耗时间(s)也明显长于S1S2S3组[71.0(27.0,132.8)vs.19.5(5.0,45.5),P=0.046]。经过VF 4 min后两组猪均复苏成功。S1S2组和S1S2S3组的除颤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5 vs.1.8±0.9,P=0.506)。结论应用程控刺激方法诱发VF猪模型是稳定、可靠的。S1S2S3模式比S1S2模式诱发VF需要程控刺激的次数更少,耗时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CA) 心室颤动(VF) 程控刺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恰当的刺激模式发展幼儿创造力
15
作者 王小英 李雪艳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幼儿创造力 承担者 刺激模式 心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恰当的刺激模式发展幼儿创造力
16
作者 王小英 李雪艳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42-44,51,共4页
在幼儿创造力开发训练中,图片刺激与语词刺激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中,图片刺激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优势刺激。
关键词 刺激模式 图片刺激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青 陈建勇 +4 位作者 沈佳丽 汪玮 王璐 沈敏 陈向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LAVS)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影响,建立ASNR引出的最佳声刺激模式。方法选取24例48耳经颞骨CT确诊为L... 目的探讨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LAVS)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影响,建立ASNR引出的最佳声刺激模式。方法选取24例48耳经颞骨CT确诊为LAVS、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 ABR)波V阈值大于或等于90 dB nHL的受试者,分别进行click ABR、500 Hz(tone burst 500 Hz,TB-500 Hz)和1 000 Hz(tone burst 1 000 Hz,TB-1 000 Hz)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BR)测试,记录三种声刺激模式下ASNR的引出率、阈值、95 dB nHL刺激声强下的ASNR幅值和潜伏期。结果①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下ASNR引出率分别为60.41%(29/48)、68.18%(30/44)、52.38%(2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500 Hz ASNR引出率相对较高;②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阈值分别为90.8±3.48、87.36±4.39、89.23±4.79 dB nHL,TB-500 Hz声刺激下的ASNR阈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13±0.29、4.32±0.57、4.12±0.21 ms,click声诱发的ASNR潜伏期较短纯音诱发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幅值分别为0.29±0.22、0.39±0.31、0.33±0.21μV,TB-500 Hz声刺激下ASNR的幅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AS患者短纯音诱发的ASNR潜伏期较click声诱发的明显延长;利用TB-500 Hz声刺激可获得更高的ASNR引出率及振幅,有利于ASNR的正确识别及可疑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 刺激模式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模式下失语症命名能力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红 范顺娟 +3 位作者 刘巧云 丁珊珊 郑钦 KIM Ha-kyung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在不同刺激模式下的命名能力。方法采用自编的词语命名评估工具测评正常人与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命名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语症患者在不同刺激模式下的命名能力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失语...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在不同刺激模式下的命名能力。方法采用自编的词语命名评估工具测评正常人与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命名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语症患者在不同刺激模式下的命名能力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失语症患者的命名能力在视听继时刺激模式下最好,听觉刺激模式下最差。结论在失语症患者训练过程中可先采用视听继时刺激模式进行命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刺激模式 命名能力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躯体感觉双刺激模式通过减少大脑神经同步活动减轻豚鼠和患者的耳鸣程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旭 黄治物 +2 位作者 Marks KL Martel DT Wu C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567,共2页
耳鸣是指患者没有受到外界声源或电刺激时,主观上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是耳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据报道,在美国有15%的人口受到耳鸣的影响。耳鸣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扰。然而... 耳鸣是指患者没有受到外界声源或电刺激时,主观上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是耳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据报道,在美国有15%的人口受到耳鸣的影响。耳鸣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扰。然而,目前已有的耳鸣治疗方法仅能缓解患者的耳鸣反应,而不能完全治愈耳鸣。背侧耳蜗核是哺乳动物听觉通路上第一个多感官融合的位点,其主要的输出神经元细胞是梭形细胞。在耳鸣的中枢化机制中,耳鸣是由于神经活动节律失常引起的,其中神经自发活动和同步活动增加是其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因此背侧耳蜗核被认为是耳鸣神经活动异常节律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活动 大脑神经 躯体感觉 听觉通路 耳鸣 患者 刺激模式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极刺激模式对ECAP波形幅值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锦秀 敖枭 +1 位作者 洪梦迪 李晓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8-842,共5页
目的对人工耳蜗患者运用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RT),来测量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CAP)的阈值和幅值并进行比较,探索其在不同单极刺激模式下的区别。方法本研究选择20例植入体型号为Freedom植入体(CI24RE) Contour Advance的人工耳蜗患者,分... 目的对人工耳蜗患者运用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RT),来测量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CAP)的阈值和幅值并进行比较,探索其在不同单极刺激模式下的区别。方法本研究选择20例植入体型号为Freedom植入体(CI24RE) Contour Advance的人工耳蜗患者,分别测试其电极3号,电极10号和电极20号的ECAP阈值,再测量其在MP1,MP2,MP1+2三种刺激模式下的ECAP幅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电极3号的平均ECAP阈值为175.35±17.42CL,电极10号的平均ECAP阈值为169.10±12.89CL,电极20号的平均ECAP阈值为161.25±17.28CL,电极3号的ECAP阈值显著高于电极20号(P<0.05)。对不同刺激模式下的ECAP幅值进行比较,在电极3号中,各种刺激模式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电极10号中,MP1刺激模式与MP1+2刺激模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电极20号中,MP1刺激模式显著高于MP2刺激模式(P<0.05),同时MP1刺激模式也显著高于MP1+2刺激模式(P<0.05)。结论在MP1刺激模式下可以获得更大的ECAP波幅,且波形明显,在临床中进行NRT测试时可优先选择MP1刺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神经反应遥测技术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单极刺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