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刻蚀模型的高渗条带控制下剩余油微观赋存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佟颖 贾元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80-86,共7页
特高含水期砂岩油藏中普遍出现高渗条带,为研究高渗条带控制下剩余油分布特征,在储层高渗条带动静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二维刻蚀模型,通过微观驱替试验研究不同级别高渗条带控制下注入水波及及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 特高含水期砂岩油藏中普遍出现高渗条带,为研究高渗条带控制下剩余油分布特征,在储层高渗条带动静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二维刻蚀模型,通过微观驱替试验研究不同级别高渗条带控制下注入水波及及微观剩余油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存在高渗条带的模型,增大驱替速度仅对绕流式剩余油的挖潜有效,而对包围式簇状、并联式喉道状、死角式点状剩余油影响不大,说明单纯提高驱替速度已不能作为动用高渗条带下剩余油的有效方式,研究结果为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条带 刻蚀模型 微观剩余油 赋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维刻蚀模型生长表面等高线的共形不变性研究
2
作者 寻之朋 唐刚 +3 位作者 夏辉 郝大鹏 宋丽建 杨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0-25,共6页
为了更全面、有效地研究刻蚀模型(etching model)涨落表面的统计性质,基于Schramm Loewner Evolution(SLEκ)理论,对2+1维刻蚀模型饱和表面的等高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2+1维刻蚀模型饱和表面的等高线是共形不变曲线,可用Schra... 为了更全面、有效地研究刻蚀模型(etching model)涨落表面的统计性质,基于Schramm Loewner Evolution(SLEκ)理论,对2+1维刻蚀模型饱和表面的等高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2+1维刻蚀模型饱和表面的等高线是共形不变曲线,可用Schramm Loewner Evolution理论进行描述,且扩散系数κ=2.70±0.04,属κ=8/3普适类.相应的等高线分形维数为df=1.34±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蚀模型 Schramm LOEWNER Evolution理论 共形不变性
原文传递
分形基底上刻蚀模型动力学标度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张永伟 唐刚 +3 位作者 韩奎 寻之朋 谢裕颖 李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为探讨分形基底结构对生长表面标度行为的影响,本文采用Kinetic Monte Carlo(KMC)方法模拟了刻蚀模型(etching model)在谢尔宾斯基箭头和蟹状分形基底上刻蚀表面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在两种分形基底上的刻蚀模型都表现出很好的动力学... 为探讨分形基底结构对生长表面标度行为的影响,本文采用Kinetic Monte Carlo(KMC)方法模拟了刻蚀模型(etching model)在谢尔宾斯基箭头和蟹状分形基底上刻蚀表面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在两种分形基底上的刻蚀模型都表现出很好的动力学标度行为,并且满足Family-Vicsek标度规律.虽然谢尔宾斯基箭头和蟹状分形基底的分形维数相同,但模拟得到的标度指数却不同,并且粗糙度指数α与动力学指数z也不满足在欧几里得基底上成立的标度关系α+z=2.由此可以看出,标度指数不仅与基底的分形维数有关,而且和分形基底的具体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蚀模型 分形基底 动力学标度行为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于骁 周再发 +1 位作者 李伟华 黄庆安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9,共6页
综述了等离子体刻蚀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粒子方法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现状与进展。粒子方法模型主要介绍蒙特卡洛模型和结合蒙特卡洛模型的混合模型,动力学模型主要介绍反应位点模型、分子动力学模型和混合层动力学模型。在每种模型中,... 综述了等离子体刻蚀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粒子方法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现状与进展。粒子方法模型主要介绍蒙特卡洛模型和结合蒙特卡洛模型的混合模型,动力学模型主要介绍反应位点模型、分子动力学模型和混合层动力学模型。在每种模型中,讨论了该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过去刻蚀模型的发展历程,展望了等离子刻蚀模型的发展前景,对进行等离子刻蚀的建模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刻蚀 刻蚀模型 粒子方法 动力学方法 工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稀释基底上刻蚀模型动力学标度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裕颖 唐刚 +5 位作者 寻之朋 韩奎 夏辉 郝大鹏 张永伟 李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69,共8页
表面界面动力学粗化过程是凝聚态物理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为研究基底不完整性对刻蚀模型动力学标度行为的影响,本文采用Kinetic Monte Carlo(KMC)方法,分析研究了在随机稀释基底上刻蚀模型(Etching model)生长表面的动力学标度行为.研... 表面界面动力学粗化过程是凝聚态物理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为研究基底不完整性对刻蚀模型动力学标度行为的影响,本文采用Kinetic Monte Carlo(KMC)方法,分析研究了在随机稀释基底上刻蚀模型(Etching model)生长表面的动力学标度行为.研究发现:尽管随机稀释基底的不完整性会对刻蚀表面的动力学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导致刻蚀表面粗糙度指数和生长指数有明显的增加,但其仍基本满足原有的动力学标度规律.此外,本文还对刻蚀表面动力学标度指数的有限尺寸效应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蚀模型 随机稀释基底 动力学标度 有限尺寸效应
原文传递
MEMS压印模板制作的刻蚀机理及尺寸控制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权岱 段玉岗 +1 位作者 卢秉恒 杨连发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0-94,共5页
为了提高基于湿法刻蚀压印模板制作工艺中刻蚀图形尺寸的控制精度,研究了玻璃湿法刻蚀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得到刻蚀剂中(HF)2为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结论;结合实验建立了合理的刻蚀速率模型.采用不同氢氟酸浓度的刻蚀液进行了实验... 为了提高基于湿法刻蚀压印模板制作工艺中刻蚀图形尺寸的控制精度,研究了玻璃湿法刻蚀的反应动力学过程,得到刻蚀剂中(HF)2为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结论;结合实验建立了合理的刻蚀速率模型.采用不同氢氟酸浓度的刻蚀液进行了实验,实测刻蚀速率与理论计算数值的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6%以上.基于该模型刻蚀深度确定刻蚀时间进行了压印模板制作的实验,制作了图形特征尺寸为15μm、刻蚀深度为8μm的压印模板.对模板图形的测量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预测的尺寸误差仅为0.0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印模板 湿法刻蚀 刻蚀速率模型 尺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气分散体系中微气泡振动提高微观驱油效率机理
7
作者 张墨习 陈兴隆 +1 位作者 吕伟峰 韩海水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3-1373,共11页
采用球-棍标准孔道和孔隙结构两种刻蚀模型开展水气分散体系驱替实验,观察微气泡形态变化和运动特点,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验现象及驱油机理进行定量分析。实验中观察发现:微气泡群可以打破横向孔隙内流体的压力平衡状态,增强流体整... 采用球-棍标准孔道和孔隙结构两种刻蚀模型开展水气分散体系驱替实验,观察微气泡形态变化和运动特点,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验现象及驱油机理进行定量分析。实验中观察发现:微气泡群可以打破横向孔隙内流体的压力平衡状态,增强流体整体的流动性;气泡在渗流过程中呈现特有的膨胀-收缩的振动现象,该现象在水驱和气驱过程中几乎观察不到,气泡振动可加速油滴吸附、加快油滴膨胀和促进原油乳化,进而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结合实验数据进行气泡振动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微气泡振动具有正弦函数特点,能量释放过程满足指数衰减规律;与气驱前缘界面相比较,微气泡表现出明显的“刚性”特点;微气泡振动所释放的能量改变渗流流场的稳定性,使流线显著变化;在驱油过程中,数量巨大的微气泡能充分发挥振动作用,促使剩余油运移,验证了水气分散体系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分散体系 微观刻蚀模型 微气泡振动 弹性能量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观驱替实验的剩余油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吴聃 鞠斌山 +1 位作者 陈常红 李晨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07-2710,2715,共5页
为了弄清楚水驱油藏微观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机理及剩余油挖潜的方向,采用毛细管模型研究了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利用玻璃刻蚀模型进行了室内水驱实验,研究了微观水驱渗流机理。结果表明,在驱替初期,原油沿着微观模型主对角线流动,当形成... 为了弄清楚水驱油藏微观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机理及剩余油挖潜的方向,采用毛细管模型研究了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利用玻璃刻蚀模型进行了室内水驱实验,研究了微观水驱渗流机理。结果表明,在驱替初期,原油沿着微观模型主对角线流动,当形成有利渗流通道时,驱替液将通过有利孔道流向出口端导致驱替效率降低。根据微观水驱剩余油特征建立了剩余油微观判识定量分类标准,将剩余油分为滴状、柱状、油膜型、分枝状和连片型五种类型。定量分析了水驱结束后不同类型剩余油的比例,分枝状剩余油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几种剩余油的比例,这为进一步进行剩余油挖潜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模型 玻璃刻蚀模型 微观水驱 剩余油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微球复合调剖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振涛 姜汉桥 +4 位作者 赵林 田野 裴艳丽 马康 郭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7-161,共5页
通过玻璃刻蚀模型进行微观驱替实验,直观地分析了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及作用区域。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设计了凝胶微球岩心驱替实验。对不同阶段驱替后岩心不同直径孔隙内的流体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凝胶微球复合调剖的优势。实验结果表... 通过玻璃刻蚀模型进行微观驱替实验,直观地分析了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及作用区域。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设计了凝胶微球岩心驱替实验。对不同阶段驱替后岩心不同直径孔隙内的流体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凝胶微球复合调剖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中凝胶优先进入高渗透层,驱替大孔隙中剩余油,并对大孔隙有封堵作用;则聚合物微球主要进入低渗层,增加了聚合物微球的利用率;并启动低渗透率层的原油,封堵了低渗层的主流通道,实现调剖驱油的双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蚀模型 核磁共振 凝胶 微球 复合调剖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调驱的宏观作用及微观机理认识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健 倪聪 +1 位作者 王丹玲 曾云香 《天然气与石油》 2014年第2期39-42,3,共4页
为了提高对弱凝胶在"三采"中调驱作用的综合认识,利用微观刻蚀模型和并联岩芯物理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弱凝胶的调驱机理进行室内实验研究。微观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弱凝胶的调驱机理主要是,弱凝胶能选择性进入大孔道、能... 为了提高对弱凝胶在"三采"中调驱作用的综合认识,利用微观刻蚀模型和并联岩芯物理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弱凝胶的调驱机理进行室内实验研究。微观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弱凝胶的调驱机理主要是,弱凝胶能选择性进入大孔道、能使液流改向和黏弹性负压吸油等。并联岩芯物理实验从宏观方面印证了微观驱替实验的结论,并联填砂管在实施调剖后,弱凝胶有选择性地优先进入高渗透水淹层,使低渗透油层得到了十分明显的启动。与此同时,由于弱凝胶是水溶性的,高渗透油层也未发生"堵死"现象。从弱凝胶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过程和形态变化看,弱凝胶的主要作用是驱,而调只是前期或暂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刻蚀模型 并联岩芯 微观 宏观 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尺度下动态剩余油渗流特征研究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川 姜汉桥 +3 位作者 糜利栋 李俊健 赵玉云 刘传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8,共5页
动态剩余油是区别于静态剩余油,为产量提供主要贡献的一类剩余油。孔隙尺度下动态剩余油渗流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从微观上解释剩余油流动机理,而且为提高油藏剩余油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对照静态剩余油,提出了动态剩余油的定... 动态剩余油是区别于静态剩余油,为产量提供主要贡献的一类剩余油。孔隙尺度下动态剩余油渗流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从微观上解释剩余油流动机理,而且为提高油藏剩余油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对照静态剩余油,提出了动态剩余油的定义方法,并建立了一套利用微观玻璃刻蚀模型实验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技术识别孔隙尺度下动态剩余油及其渗流特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和人工识别结果对比误差小于5%,并且大大提高了识别速度,为研究和认识孔隙尺度下动态剩余油渗流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尺度 动态剩余油 玻璃刻蚀模型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VD法生长晶化硅薄膜的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晓宇 郭群超 +3 位作者 柳琴 庞宏杰 张滢清 李红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1-364,435,共5页
硅薄膜在太阳电池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薄膜的晶化对硅薄膜的性质和太阳电池效率都有很大影响,研究薄膜晶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刻蚀模型认为H原子会轰击薄膜生长表面,打断吸附较弱的化学键,促使形成强的Si-Si键,使薄膜发生晶化。通过... 硅薄膜在太阳电池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薄膜的晶化对硅薄膜的性质和太阳电池效率都有很大影响,研究薄膜晶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刻蚀模型认为H原子会轰击薄膜生长表面,打断吸附较弱的化学键,促使形成强的Si-Si键,使薄膜发生晶化。通过Monte Carlo法对具体的生长晶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薄膜晶相的转变发生在生长温度350K(77℃)以上,并且在低温(T<550K)下,晶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氢稀释度90%以上。结果与实验数据在高氢稀释下基本吻合,低氢稀释下有偏差。认为低氢稀释下晶化反应所需中间产物产量少,模型中未被考虑的其他基团影响了它们的相对数量,造成模拟结果的偏差。模型对硅薄膜晶化过程的理论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薄膜 晶化 选择刻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介质中泡沫生成机制和转向能力研究
13
作者 李隆杰 葛际江 +1 位作者 郭洪宾 张天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43-7752,共10页
为了明确泡沫在地层中的生成、运移等行为并考察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基础,通过利用微观刻蚀玻璃模型开展可视化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泡沫在孔隙介质中的生成机制以及转向能力。结果表明:排驱过程中易发生颈部卡断,吸吮过程中易发生颈前... 为了明确泡沫在地层中的生成、运移等行为并考察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基础,通过利用微观刻蚀玻璃模型开展可视化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泡沫在孔隙介质中的生成机制以及转向能力。结果表明:排驱过程中易发生颈部卡断,吸吮过程中易发生颈前卡断、直线卡断;气液混注时随含水饱和度变化,会使吸吮和排驱过程交替出现,而导致生泡方式发生改变;发现颈前卡断生成的泡沫直径略小于生泡孔隙喉道的直径,直线卡断生成的泡沫直径约为生泡孔隙喉道直径的2倍,颈部卡断生成的泡沫直径与孔隙体直径大致相当;泡沫在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中运移转向能力差异较大,一般非均质地层注泡沫转向的渗透率级差极限为6∶1,单纯注泡沫难以波及高渗透率级差模型中的低渗区域。上述研究结果能对泡沫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刻蚀玻璃模型 卡断 转向能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gas-water flow at pore-level in aquifer gas storage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磊 王皆明 +2 位作者 廖广志 熊伟 高树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620-3626,共7页
By means of the pore-level simul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water flow and gas-water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alternative displacement of gas and water were observed directly from etched-glass micromodel. The res... By means of the pore-level simul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water flow and gas-water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alternative displacement of gas and water were observed directly from etched-glass micro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water distribution styles are divided into continuous phase type and separate phase type. The water lock exists in pore and thro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gas-water displacement, and it reduces the gas flow-rate and has some effects on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gas storag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quifer gas storage in X area, the differences in available extent among reservoirs are significant,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pore space is 33% 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ifer gas storage gas-water flow injection-withdrawal cycle etched-glass micromodel water l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uristic tabu search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wet-etching systems in semiconductor wafer fabrications
15
作者 周炳海 Li Xin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To improve 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OEE) of a semiconductor wafer wet-etching system,a heuristic tabu search schedul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wet-etching process in the paper,with material handling robot c... To improve 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OEE) of a semiconductor wafer wet-etching system,a heuristic tabu search schedul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wet-etching process in the paper,with material handling robot capacity and wafer processing time constraints of the process modules considered.Firstly,scheduling problem domains of the wet-etching system(WES) are assumed and defined,and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is built to maximize the throughput with no defective wafers.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a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tabu search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An improved Nawaz,Enscore,and Ham(NEH) heuristic algorithm is used as the initial feasible solution of the proposed heuristic algorithm.Finally,performance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valid and practical to generate satisfied scheduling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etching systems WES semiconductor wafer fabrications tabu search scheduling problems residency constrai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硅深刻蚀中抑制Lag效应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洪海 苑伟政 马志波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10年第3期9-11,共3页
在MEMS器件加工过程中,采用ICP刻蚀不同深宽比的三维结构时,由于Lag效应的影响,使较大尺寸的线条有较快的刻蚀速率,导致刻蚀深度的差异。为了抑制Lag效应,本文以S.L.Lai的三阶段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可以对Lag效应进行补偿的刻蚀模型。
关键词 MEMS Lag效应 刻蚀模型 刻蚀速率
原文传递
基于刻蚀速率匹配的离子刻蚀产额优化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扬福 宋亦旭 孙晓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6-344,共9页
随着微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刻蚀特征尺度达到纳米级,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过程机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刻蚀表面仿真是研究离子刻蚀特性的重要方法.在离子刻蚀表面仿真中,离子刻蚀产额模型是研究刻蚀机理的重要模型,也是元胞自动机等仿真方... 随着微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刻蚀特征尺度达到纳米级,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过程机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刻蚀表面仿真是研究离子刻蚀特性的重要方法.在离子刻蚀表面仿真中,离子刻蚀产额模型是研究刻蚀机理的重要模型,也是元胞自动机等仿真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决利用传统方法无法得到准确刻蚀产额模型参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刻蚀速率匹配的离子刻蚀产额优化建模方法,该方法以实际刻蚀速率与模拟刻蚀速率之间的均方差为优化目标,利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来优化离子的刻蚀产额模型参数,并将得到的刻蚀产额模型参数应用到采用元胞方法的刻蚀工艺的实际仿真过程中.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刻蚀产额优化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蚀产额模型 刻蚀速率 多目标进化算法
原文传递
结合实际刻蚀数据的离子刻蚀产额优化建模方法
18
作者 高扬福 孙晓民 +1 位作者 宋亦旭 阮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2-399,共8页
刻蚀表面仿真是研究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过程机理的重要手段.在刻蚀表面仿真方法中,刻蚀表面演化模型和离子刻蚀产额模型直接决定了刻蚀表面演化结果.但现有的刻蚀表面演化模型不够精确,且目前离子刻蚀产额模型主要来自分子动力学仿真和物... 刻蚀表面仿真是研究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过程机理的重要手段.在刻蚀表面仿真方法中,刻蚀表面演化模型和离子刻蚀产额模型直接决定了刻蚀表面演化结果.但现有的刻蚀表面演化模型不够精确,且目前离子刻蚀产额模型主要来自分子动力学仿真和物理实验,而实际加工过程十分复杂,等效的离子刻蚀产额包含很多因素.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对当前的刻蚀表面演化模型进行改进,同时重新定义了离子刻蚀产额模型的优化目标,并利用实际刻蚀加工数据来优化离子刻蚀产额模型.为缩短优化模型所用时间,采用并行方法来加速优化过程.最后,将得到的离子刻蚀产额模型参数应用于采用元胞自动机法的刻蚀工艺实际仿真过程中.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建模方法确实提高了仿真的精确度,同时优化过程所用时间也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刻蚀数据 刻蚀产额模型 刻蚀速率 多目标进化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