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疗效观察和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雪玲 陈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317-318,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及术后护理。方法对本院骨科4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实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对照组22例,实行普通的切开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探讨术后护理。结果干预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及术后护理。方法对本院骨科4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实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对照组22例,实行普通的切开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探讨术后护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87.3±5.6)分,对照组患者Lysholm评分为(72.5±4.3)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能明显提高患者的Lysholm评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 疗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韦荣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89-0093,共5页
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引入膝关节镜重建术治疗技术,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期2020年1月-2023年1月,入组的我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 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引入膝关节镜重建术治疗技术,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期2020年1月-2023年1月,入组的我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行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开放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以膝关节角度、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感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比对不同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膝关节角度重现测量值为3.34±0.8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为93.94±4.26分、IKDC膝关节主观为92.17±4.3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感觉阈值差距测定值为1.4±0.1°,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00%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膝关节镜下的重建技术融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手术中,能够恢复患者膝关节角度、感觉状态、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治疗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康复快、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交叉韧带断裂重建 安全性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文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2期35-35,共1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重建术组)27例和观察组(关节镜下重建术组)27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重建术组)27例和观察组(关节镜下重建术组)27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 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评山 吴祝期 潘光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6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前交...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KDC、Lyrshohn、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IKDC、Lyrshohn、Tengne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kt2000屈膝30度、90度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缩小;治疗组患者的kt2000屈膝30度、90度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现相关不良事件,提示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安全性较高。结论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价膝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晓鹏 安华 于长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在重建术前、术后的肌肉力量,评价有、无严格的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产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以60°/s、120°/s两种速度测... 目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在重建术前、术后的肌肉力量,评价有、无严格的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产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以60°/s、120°/s两种速度测定6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及韧带重建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包括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值(PT/BW)、总功(TW)、平均峰力矩(AVG PT)。将其中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24人作为康复训练组,另外无严格康复训练计划、自主活动的43人作为未康复训练组。结果:手术前患膝屈、伸肌群的PT、PT/BW、TW、AVG PT较健侧均显著降低;ACL重建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未康复训练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健侧70%左右,腘绳肌肌力恢复至健侧75%,康复训练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分别恢复至健侧的80%和85%左右,高于未康复训练组,但与健侧相比仍有差距。结论:康复训练对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恢复有明显的作用。等速肌力测试是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断裂 等速肌力测试 术后康复 测试评价 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训练计划 股四头肌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及对腱-骨愈合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丕磊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3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及对腱-骨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渐进性负重、逐渐加大屈曲幅度、等长肌力锻炼等常规康复治疗,观... 目的:探讨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关节功能康复及对腱-骨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渐进性负重、逐渐加大屈曲幅度、等长肌力锻炼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海桐皮汤熏蒸和手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腱-骨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RI胫骨、股骨骨隧道增宽在矢状位、冠状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及腱-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断裂 中药熏蒸 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鼎权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24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随机分组,手法组采取手法治疗,手法+中药熏蒸组则采取手法+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疾病疗效;前交... 目的:探讨手法加中药熏蒸对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患者.随机分组,手法组采取手法治疗,手法+中药熏蒸组则采取手法+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疾病疗效;前交叉韧带断裂损伤修复的时间、疼痛减轻的时间、活动恢复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水平情况、生活质量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手法+中药熏蒸组疾病疗效、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水平情况、生活质量水平相比较手法组更好,P<0.05.手法+中药熏蒸组前交叉韧带断裂损伤修复的时间、疼痛减轻的时间、活动恢复的时间更好,P<0.05,手法+中药熏蒸组前交叉韧带断裂损伤修复的时间、疼痛减轻的时间、活动恢复的时间分别是(94.11±2.21)天,(4.46±2.21)天以及(104.40±12.21)天.手法组前交叉韧带断裂损伤修复的时间、疼痛减轻的时间、活动恢复的时间分别是(113.16±5.26)天,(6.78±2.14)天以及(143.40±32.21)天.2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手法+中药熏蒸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可获得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加中药熏蒸 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康复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贵坚 陈仁春 殷圣银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30-830,共1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关节镜下辅助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2例患者均有膝关失稳,以关节镜辅助,分别用自体髌骨-髌腱-胫骨(B-PT-B),异体(B-PT-B),自体...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关节镜下辅助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2例患者均有膝关失稳,以关节镜辅助,分别用自体髌骨-髌腱-胫骨(B-PT-B),异体(B-PT-B),自体四股肌腱三种取材重建受损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间均进行前抽屉试验(ADT),轴移试验(PST)检查关节稳定性,判断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或接近正常,复查X线片示骨道愈合。结论:本组12例应用关节镜下辅助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断裂 重建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膝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体能康复训练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臣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89,共2页
本病例是我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重点运动员之一,综合考虑备战需要、运动医学专家意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不同康复期的体能康复训练计划,在队医、教练员的全程监督下逐步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 本病例是我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重点运动员之一,综合考虑备战需要、运动医学专家意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不同康复期的体能康复训练计划,在队医、教练员的全程监督下逐步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该病例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康复训练计划 交叉韧带断裂 体能 重建术 专家意见 运动医学 全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损伤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军 安晓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931-2933,共3页
运动过程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高发阶段[1]。一旦形成前交叉韧带断裂,该组织解剖位置及功能特殊性,会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产生极大影响,并干扰其正常生活[2]。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临床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重要方法[3... 运动过程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高发阶段[1]。一旦形成前交叉韧带断裂,该组织解剖位置及功能特殊性,会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产生极大影响,并干扰其正常生活[2]。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临床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重要方法[3]。为确定这一手术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59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断裂 运动损伤 手术治疗方法 关节镜下 解剖位置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临床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康复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春霞 胡翠萍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2期211-212,共2页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由于ACL损伤后可引起膝关节不稳定,有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可能。由于其缺乏自我愈合的能力,故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重建为主。术后正确的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由于ACL损伤后可引起膝关节不稳定,有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可能。由于其缺乏自我愈合的能力,故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手术重建为主。术后正确的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3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重建术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的应用体会
12
作者 戴蓓蕾 陈怡君 +2 位作者 徐云云 张施思 何李县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391-392,共2页
目的总结62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为今后开展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制定并总结62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包括ERAS快速康复计划、超声导入、穴位治疗(睡眠贴、便秘贴)... 目的总结62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为今后开展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制定并总结62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包括ERAS快速康复计划、超声导入、穴位治疗(睡眠贴、便秘贴)、团队协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出院前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4.27±4.34)分,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OM)(78.81±3.00)分,疼痛数字评分法(NRS)(2.81±0.54)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11.26±1.07)分;术后2个月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ROM、NRS、PSQI均进一步改善;出院前和术后2个月患者排便困难症状改善,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62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进一步在临床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 早期康复 护理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赵宁 魏岚 +3 位作者 胡滨 李爱玲 刘冉 邢君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运动医学科住院且行关节镜下ACLR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运动医学科住院且行关节镜下ACLR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ACLR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1、2、3 d,干预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 d,干预组的患侧关节肿胀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干预组的患侧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中药封包冷敷可有效降低ACLR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术区水肿,改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中药封包 冷敷 交叉韧带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牵伸技术联合肌肉能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及影像学观察
14
作者 王阳 高俊丽 +4 位作者 郭学斌 刘泉宏 刘鹏 郑永鑫 任毅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静态牵伸技术(SP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0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根据随机... 目的观察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静态牵伸技术(SPS)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为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80例ACL重建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训练,包括kaltenborn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超声波、蜡疗。观察组予以肌肉能量技术(MET)和静态牵伸技术(SPS)。分别在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FAC、IKDC&HSS),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疼痛评分(VAS)、自我效能感(GSES)和恐动症Tampa(TSK)评分并进行超声及MRI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IKDC、FA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AROM明显改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GSES评分均显著提高,TSK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股四头肌M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股四头肌MBF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增加程度更加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影像学MRI提示SPS联合MET治疗对重建后的韧带安全,不会对术后膝关节造成二次损伤。结论SPS结合MET有助于缓解ACL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牵伸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15
作者 樊志娇 靳岚琦 +3 位作者 黄志彬 李依格 姚思含 马玉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期间,试验组接受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NMES,对照组接受伪NMES,共8周。干预前后,测量患侧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单腿支撑相和步行时足底冲量。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干预后,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均显著提高(|t|>17.578,P<0.001),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t=4.714,P<0.001);两组患侧单腿支撑相和患侧单腿支撑相与健侧单腿支撑相比值均显著改善(|t|>16.882,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34,P<0.01);两组各分区足底冲量均显著优化(t>9.221,P<0.001),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852,P<0.01)。结论NMES能有效提升ACLR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提高单腿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力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研究
16
作者 王社光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ACL断裂使用3D打印技术的辅助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洛阳市孟津区中医院收治的102例ACL断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D打印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关节镜...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治疗ACL断裂使用3D打印技术的辅助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洛阳市孟津区中医院收治的102例ACL断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D打印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3D打印组行关节镜下3D打印技术辅助ACL重建术治疗。对比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国际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膝关节Lysholm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结果比较两组股骨骨隧道长度、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3D打印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ysholms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而3D打印组IKDC评分为(96.32±7.26)分、Lysholms评分为(94.25±3.85)分,高于对照组的(82.66±6.54)分、(88.20±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而3D打印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19.25±7.66)°,高于对照组的(98.6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移植物断裂、移植物撞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3D打印技术辅助ACL重建术治疗ACL断裂可缩短手术用时,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术 3D打印技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17
作者 常甲楠 郭大兴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西省总队医院接诊的8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 目的 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西省总队医院接诊的8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6周后膝关节功能,治疗6周后健侧与患侧腘绳肌肌力,以及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步行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2、6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逐渐增大,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均小于健侧,但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半腱肌与股二头肌电机械反应时间均长于健侧,但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步长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步速均加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单独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中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提高肌肉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断裂 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T2-mapping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的定量评估应用价值
18
作者 汪源 刘艳朵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 T2-mapping在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于濮阳市中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8例术后3个月的患者设为B组,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 T2-mapping在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软骨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于濮阳市中医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98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受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8例术后3个月的患者设为B组,30例术后6个月的患者设为C组,40例术后1年的患者设为D组,另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5人设为A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MRI T2-mapping扫描,并应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对比4组研究对象膝关节软骨T2值及B组、C组、D组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软骨T2值。结果:B组、C组、D组患者股骨内侧髁(FM)负重区、股骨外侧髁(FL)负重区、胫骨平台内侧(TM)区域的软骨T2值均高于A组,D组患者FM负重区软骨T2值高于B组,C组患者FL负重区的软骨T2值高于B组,C组、D组患者TM区域软骨T2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40、4.323、13.035,P<0.05)。B组、C组、D组患者IKDC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66,P=0.001)。结论:MRI T2-mapping可用于定量评估膝关节软骨变性;在对患者进行早期随访时,患者症状显著改善,但膝关节仍出现退变。术后早期行半月板成形术对膝关节软骨退变几乎未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 软骨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惜膝相关——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之路
19
作者 丁敏 徐雁华 +3 位作者 杨志金 刁玉 杨丽倩 徐江 《创伤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8-80,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科目和强度增加,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主要以半月板和韧带损伤为主,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以韧带断裂最为多见^([1])。为了提高患者对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认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在康复过程中... 近年来,随着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科目和强度增加,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主要以半月板和韧带损伤为主,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以韧带断裂最为多见^([1])。为了提高患者对前交叉韧带断裂的认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在康复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至关重要。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稳定结构,对前向稳定及限制旋转、内外翻意义重大(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 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价值
20
作者 杨海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205-208,共4页
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实施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五年期间我院收治实施韧带重建术且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患者,共80例。将数... 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实施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与价值。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五年期间我院收治实施韧带重建术且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患者,共80例。将数字法作为分组标准,把患者分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另外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方法干预,观察两组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接受6个月治疗之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OM活动度、K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都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接受韧带重建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可以尽早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不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而且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的积极作用显著,整体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早期综合康复 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