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d Science|仿生纳米药物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改善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触发肿瘤免疫治疗
1
作者 金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32,共1页
铜过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案。细胞内过量的铜离子不仅可以与铁氧还蛋白-1(FDX1)结合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毒性应激进而触发“Cuproptosis”(铜死亡),还可以通过类芬顿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起到化学动力学治疗的作用。目前,... 铜过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案。细胞内过量的铜离子不仅可以与铁氧还蛋白-1(FDX1)结合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毒性应激进而触发“Cuproptosis”(铜死亡),还可以通过类芬顿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起到化学动力学治疗的作用。目前,已有数以百计的研究证实了由铜过载引起的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样抗肿瘤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研究均表明触发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后可以诱导细胞的免疫原性死亡,并最终激活肿瘤免疫反应。然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存在通常会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基于此,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联合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微环境 化学动力学 肿瘤治疗方案 免疫疗法 纳米药物 免疫细胞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放疗期间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李亦非 高献书 +8 位作者 李洪振 秦尚彬 亓昕 马茗微 白赟 任雪盈 陈佳琰 吕峰 李晓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7-354,共8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放疗期间淋巴细胞减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23例前列腺癌患者。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强调放疗技术,患者放疗开始前、放疗期间每周及放疗结束...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放疗期间淋巴细胞减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就诊的123例前列腺癌患者。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强调放疗技术,患者放疗开始前、放疗期间每周及放疗结束时均进行血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等参数。重度淋巴细胞减少定义为淋巴细胞绝对值<500个/μl。按照放疗期间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最低值是否<500个/μl,将全组患者、55例(排除放疗计划系统问题无法勾画的患者)可以勾画骨盆骨髓(分为盆腔骨髓、髂骨骨髓、低位骨盆骨髓)的患者,分别分为重度减少组(33例、16例)、轻度减少组(90例、39例),分别比较临床因素、计量学参数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患者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临床和剂量学因素。结果放疗期间123例前列腺癌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最低值中位数为0.6×10^(9)/L[(0.2~2.3)×10^(9)/L],26.8%(33例)的患者发生重度淋巴细胞减少。全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放疗前初始淋巴细胞绝对值、初始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Gleason评分、盆腔放疗是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促进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初始淋巴细胞绝对值(OR=0.217,95%CI为0.072~0.650,P=0.006)和盆腔放疗(OR=23.852,95%CI为2.834~200.787,P=0.004)是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促进因素。勾画骨盆骨髓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盆腔骨髓V_(30 Gy)和V_(40 Gy)、髂骨V_(30 Gy)和V_(40 Gy)、低位骨盆骨髓V_(30 Gy)和V_(40 Gy)是患者治疗期间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放疗中普遍会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淋巴细胞重度减少发生率较高。放疗前初始淋巴细胞绝对值,以及盆腔、髂骨、低位骨盆骨髓V_(30 Gy)、V_(40 Gy)是放疗期间淋巴细胞重度减少的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盆腔放射疗法 淋巴细胞减少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基于类器官的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子娜 秦艺瑶 +3 位作者 徐慧 史晨韵 汪李超 亚胜男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806-812,共7页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复杂的微环境和显著的肿瘤异质性,使得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模型在研究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类器官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三维体外培养体系,在癌症研究领域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工...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复杂的微环境和显著的肿瘤异质性,使得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模型在研究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类器官模型作为一种新兴的三维体外培养体系,在癌症研究领域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类器官技术能够较好地再现原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如生长、转移及对药物反应等现象。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前列腺癌领域的应用进展,重点讨论了它在揭示肿瘤发生机制、促进新药筛选、实现个体化医疗以及探索耐药机制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潜力。同时,我们也探讨了当前类器官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如何进一步规范和扩大类器官的生产规模、提高模型的一致性等问题。随着这些关键技术难题被逐步解决,预计类器官将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寻找有效治疗靶点及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尽管如此,目前关于类器官标准化大规模培养及其模型稳定性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障碍,但若能克服这些问题,并成功将之与“器官芯片”技术相融合,则有望极大提升其在前列腺癌精准医学中的应用价值。As one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men, prostate cancer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due to its complex microenvironment and significant tumor heterogeneity. As an emerging three-dimensional in vitro culture system, organoid model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research tool in the field of cancer research. Organoid technology can better reproduce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primary tissue, so as to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prostate cancer, such as growth, metastasis and response to drug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prostate cancer, focusing on its potential in revealing tumorigenesis mechanisms, promoting new drug screening, realizing personalized medicine, and exploring 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s.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discussed the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current organoi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how to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expand the production scale of organoids and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of models. As these key technical challenges are gradually solved, it is expected that organoids will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the search for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more reasonable treatment regimen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obstacles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standardized large-scale culture of organoid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ir models, but if these problems can be overcome and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with “organ-on-a-chip” technology, it is expected to greatly improve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precision medicine for prostate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模型 前列腺 肿瘤微环境 药物筛选 个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炎的药物疗法
4
作者 陆基宗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3年第6期52-52,共1页
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与前列腺肥大(增生)较为相似,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和尿痛,甚至血尿,排尿时有白色黏液,小腹会有坠胀或酸麻,常有压迫感、疼痛感;严重者可影响性功能,导致不育症。前列腺炎的治疗周期长,症状消退缓慢,... 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与前列腺肥大(增生)较为相似,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和尿痛,甚至血尿,排尿时有白色黏液,小腹会有坠胀或酸麻,常有压迫感、疼痛感;严重者可影响性功能,导致不育症。前列腺炎的治疗周期长,症状消退缓慢,对此,患者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药物疗法 典型症状 前列腺肥大 治疗周期 心理准备 压迫感 疼痛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药物治疗方案的网状Meta分析
5
作者 宋海驰 唐宗伟 陈万一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确定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BIOSIS preview、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收集关于mHSPC药物治疗,且疗效结局为总生存期(OS)和放... 目的确定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BIOSIS preview、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收集关于mHSPC药物治疗,且疗效结局为总生存期(OS)和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安全性结局为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共计9437例患者,比较了7种治疗方案[醋酸阿比特龙、阿帕他胺、达罗他胺+多西他赛、多西他赛、恩杂鲁胺、标准非甾体抗雄激素(SNA)分别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ADT)和单用AD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疗效指标中,能使患者OS获益最多的方案(除ADT+SNA外)是ADT+达罗他胺+多西他赛(HR=0.54,95%CI为0.44~0.66),随后为ADT+醋酸阿比特龙(HR=0.64,95%CI为0.57~0.71)、阿帕他胺(HR=0.65,95%CI为0.53~0.79)或恩杂鲁胺(HR=0.66,95%CI为0.53~0.82),最后是ADT+多西他赛(HR=0.79,95%CI为0.71~0.88)。能使患者rPFS获益最多的方案(除ADT+SNA外)为ADT+恩杂鲁胺(HR=0.39,95%CI为0.30~0.50),随后是ADT+阿帕他胺(HR=0.48,95%CI为0.39~0.60)、醋酸阿比特龙(HR=0.57,95%CI为0.51~0.64)或多西他赛(HR=0.62,95%CI为0.56~0.69);肿瘤负荷亚组分析的结果相同。在安全性方面,ADT+达罗他胺+多西他赛(OR=25.86,95%CI为14.08~51.33)和ADT+多西他赛(OR=23.35,95%CI为13.26~44.81)与SAEs发生率显著升高相关,ADT+醋酸阿比特龙(OR=1.42,95%CI为1.10~1.82)的SAEs发生率稍有增高,其他治疗方案的SAE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仅行ADT相比,ADT+达罗他胺+多西他赛三联疗法的OS获益最多,但其SAEs发生率大幅增高;与ADT+多西他赛相比,ADT+醋酸阿比特龙、阿帕他胺或恩杂鲁胺具有更多的OS获益。ADT+恩杂鲁胺在不提高患者SAEs发生率的前提下,提供了较多的rPFS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 雄激素剥夺疗法 药物治疗方案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连湃 王帆 +2 位作者 林春波 张国辉 李建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62-65,75,共5页
前列腺癌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脂质调节机制、血管异常生成、放射抵抗等特征改变,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方面抑制前列腺癌生长,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本文梳理他汀类药物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 前列腺癌在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脂质调节机制、血管异常生成、放射抵抗等特征改变,他汀类药物可以从多方面抑制前列腺癌生长,改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本文梳理他汀类药物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从抑制甲羟戊酸途径、调节细胞自噬、调控铁死亡、阻滞细胞周期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多种途径进行简要综述。本文以期为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列腺癌新方案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前列腺 铁死亡 细胞周期 肿瘤微环境 甲羟戊酸途径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璐萍 王巧飞 裘继燕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6期71-73,共3页
肿瘤相关抑郁(CRD)指患者在肿瘤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理性情绪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伤感等,甚至有自杀倾向。CRD的发生是心理因素、癌性疼痛、治疗因素、癌性疲乏、睡眠障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肿瘤相关抑郁(CRD)指患者在肿瘤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病理性情绪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伤感等,甚至有自杀倾向。CRD的发生是心理因素、癌性疼痛、治疗因素、癌性疲乏、睡眠障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又会增加肿瘤患者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家庭等压力,加重抑郁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疾病转归及预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抑郁 郁证 中医 药物疗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瞿海红 朱丽君 周花仙 《上海护理》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于上海市浦东医院的TURP术后OAB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于上海市浦东医院的TURP术后OAB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第7、14和28天的OAB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排尿情况以及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拔除尿管后第7、14、28天的OABSS评分、24 h尿急次数、24 h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和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服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7%和13.33%,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强化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能更有效改善TURP术后患者OAB症状,可于TURP术后早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过度活动症 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翁沥通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永存 赵会谢 刘国伟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翁沥通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翁沥通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38例及C组41例。A组采用针刺治疗,B组采用口服翁沥通胶囊治疗,C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翁沥通胶囊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各项指标[排尿后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urine,PVR)、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Qmax)、最大逼尿肌压力]、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中医证候(排尿困难、夜尿频数、腰膝酸软、小腹胀满)积分及实验室指标[血清TNF-α、PS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PVR、最大逼尿肌压力、I-PSS、QOL评分、各项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Qmax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PVR、最大逼尿肌压力、I-PSS、QOL评分、各项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Qmax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A组的70.0%和B组的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翁沥通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能降低患者TNF-α、PSA水平,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前列腺增生 针药并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万克松 胡卫列 +4 位作者 夏照明 朱陈辉 汪帮琦 聂海波 吕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前列腺癌患者124例,其中98例为手术组,予以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1周内口服抗雄激素药物,26例作为对照组,予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前列腺癌患者124例,其中98例为手术组,予以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1周内口服抗雄激素药物,26例作为对照组,予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及抗雄激素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手术日或第1次注射LHRH-a为起点,定期复查PSA,当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停用抗雄激素药物或LHRH-a,以后根据复查PSA结果,决定是否新一轮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PSA、睾酮、肝肾功能、血常规、骨扫描、盆腔MRI等,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24例患者均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手术组98例患者内分泌治疗(1.5±0.4)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最低值,对照组23例患者在内分泌治疗(3.5±0.8)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最低值,两组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随访时间2.1~7年。生存质量评分显示,患者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体力及精神状态在间歇期得到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对照组较手术组缓解更明显(P<0.05)。结论:手术去势联合间断雄激素药物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已行去势手术、年纪较大或贫困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手术去势 抗雄激素药物 激素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郝晓柯 张盈华 +2 位作者 施溥涛 殷缨 韩云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的导向酶-前体药物疗法(ADEPT),在体内外观察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用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苯丙氨酸(MTX-α-Phe)和甲氨喋呤-α-精氨酸(MTX-α-Arg)对前列腺癌细胞PC-3,PC-3m进...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的导向酶-前体药物疗法(ADEPT),在体内外观察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用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苯丙氨酸(MTX-α-Phe)和甲氨喋呤-α-精氨酸(MTX-α-Arg)对前列腺癌细胞PC-3,PC-3m进行了细胞毒性及细胞动力学分析,并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行肿瘤生长抑制的观察.结果: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前体药物对任何细胞均无毒,但MTX-α-Phe经羧肽酶-A(CP-A)水解后,其细胞毒性大于前体药物约1000倍,对前列腺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动力学分析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阻于S期.动物模型体内试验,经抗人精浆蛋白单克隆抗体导向的羧肽酶-A-MTX-α-PheADEPT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动物生活质量优于单用MTX组.结论:MTX-α-Phe+CP-A是一理想的前列腺癌的ADEPT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药物 前列腺肿瘤 甲氨喋呤-α-肽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前列腺自然史来实施前列腺肥大的药物疗法
12
作者 苑智 《日本医学介绍》 1999年第6期281-281,共1页
对前列腺肥大患者选择药物疗法时,重要的是要考虑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患者的前列腺自然史。作者等历时10年,观察在无治疗情况下,健康中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而给与1年男性激素类药物后的前列腺重量变化,以阐述在考虑到年龄与前列腺自... 对前列腺肥大患者选择药物疗法时,重要的是要考虑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患者的前列腺自然史。作者等历时10年,观察在无治疗情况下,健康中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而给与1年男性激素类药物后的前列腺重量变化,以阐述在考虑到年龄与前列腺自然史基础上,对病人实施药物疗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肥大 药物疗法 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疾病的天然药物疗法
13
作者 常敏毅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1995年第6期21-21,共1页
前列腺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是治疗上颇为棘手的男性病。最近,我到美国参加传统医学大会,很多美国医生询问我有关此类病的中医疗法。我简单介绍了一些,他们都很重视。 实际上,用自然疗法来治疗本病在我国确实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下面介... 前列腺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是治疗上颇为棘手的男性病。最近,我到美国参加传统医学大会,很多美国医生询问我有关此类病的中医疗法。我简单介绍了一些,他们都很重视。 实际上,用自然疗法来治疗本病在我国确实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下面介绍数则,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疾病 药物疗法 中医疗法 白花蛇舌草 老年人常见病 自然疗法 传统医学 非菌性前列腺 前列腺肥大 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锶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晓敏 应俊 +2 位作者 姚德鸿 叶传扬 姚海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53-654,共2页
目的探讨89锶(89Sr)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3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个部位骨转移病灶并伴有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89Sr联合内分泌疗法,对照组17例,单纯采用内分泌治疗。结果治疗前两... 目的探讨89锶(89Sr)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36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个部位骨转移病灶并伴有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89Sr联合内分泌疗法,对照组17例,单纯采用内分泌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级数和骨转移灶数目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级数和骨转移病灶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89Sr联合内分泌疗法不仅能有效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而且可破坏骨转移病灶,使之缩小或消退,疗效优于单纯内分泌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疼痛 锶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炎的药物疗法
15
作者 陆基宗 《健康博览》 2012年第4期15-15,共1页
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与前列腺肥大(增生)较为相似,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淋漓不尽和尿痛,甚至血尿,排尿时有白色黏液,小腹会阴坠胀或酸麻,常有压迫感、疼痛感;严重者可影响性功能、导致不孕症。前列腺炎的治疗周期长,症状消退缓慢,对... 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与前列腺肥大(增生)较为相似,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淋漓不尽和尿痛,甚至血尿,排尿时有白色黏液,小腹会阴坠胀或酸麻,常有压迫感、疼痛感;严重者可影响性功能、导致不孕症。前列腺炎的治疗周期长,症状消退缓慢,对此必须有一个足够的心理准备。在此提醒:前列腺炎一定要去大医院治疗,千万不可轻信游医郎中,否则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药物疗法 典型症状 前列腺肥大 治疗周期 心理准备 医院治疗 腹会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直接注入前列腺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被引量:38
16
作者 余建华 章咏裳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2-44,共3页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是男性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但也有报道革兰氏阳性菌居多。诊断主要依靠Mears-Stamey法,即分别作尿液、前列腺液细菌定量培养。由于感染位于前列腺周边区,不易彻底切除病灶,所以经尿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是男性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但也有报道革兰氏阳性菌居多。诊断主要依靠Mears-Stamey法,即分别作尿液、前列腺液细菌定量培养。由于感染位于前列腺周边区,不易彻底切除病灶,所以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CBP的治愈率只有30~50%,加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穿刺注射 药物疗法 C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力博 刘志洪 +1 位作者 胡蓉 刘世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近期疗效、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CD8+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肿瘤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YFRA21-1、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42/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观察组Ⅲ级+Ⅳ级膀胱急性反应6.25%(3/48)、直肠急性反应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24/48)、47.92%(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05,26.889,P<0.01).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有助于提高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可能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消亡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内分泌治疗 T淋巴细胞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的非药物疗法
18
作者 陆基宗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5年第6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前列腺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贴脐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致小便失禁的护理措施
19
作者 谷雪瑾 刘娟 宋艳霞 《新疆中医药》 2013年第1期60-61,共2页
前列腺增生中医称“精癃”,是指精室肥大的泌尿生殖疾病,其特点是排尿困难和尿储留。本病的发生多因下元衰惫,肾气不足,膀胱虚寒,失却固摄之权;或因脾肺虚弱,中气不足,摄纳功能失司,以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失却其应有的约束作... 前列腺增生中医称“精癃”,是指精室肥大的泌尿生殖疾病,其特点是排尿困难和尿储留。本病的发生多因下元衰惫,肾气不足,膀胱虚寒,失却固摄之权;或因脾肺虚弱,中气不足,摄纳功能失司,以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失却其应有的约束作用,从而形成小便失禁。本病以身体虚弱的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药物贴脐疗法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肥大的非药物自疗法
20
作者 陈剑光 《涟钢科技与管理》 1997年第4期65-65,共1页
前列腺肥大症(又名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病,发病率在50岁以上的男性中达50%以上;80岁高达90%。该病用药物很难治愈,笔者也曾被前列腺肥大症困扰十余年,多方诊治,疗效不大,后采用非药物体疗,将其治愈。两年前,我在前人体疗和按摩治疗方... 前列腺肥大症(又名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病,发病率在50岁以上的男性中达50%以上;80岁高达90%。该病用药物很难治愈,笔者也曾被前列腺肥大症困扰十余年,多方诊治,疗效不大,后采用非药物体疗,将其治愈。两年前,我在前人体疗和按摩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摸索、实践,形成自我疗法二类八式,日做一次。治效很好。 a.按摩:四处,各300次,次数增减各人可自酌。 a).会阴穴:阴囊根部与肛门间的凹陷处,用中指尖揉穴部。 b).双手擦腹股沟:用两手的食、中、无名指,围绕尿道伸入骨盆的尿道上、下及腹股沟上、下擦揉。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肥大症 前列腺增生 药物 腹股沟 发病率 自我疗法 常见病 曲骨穴 会阴穴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