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仲彪 吕书军 史少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41-845,共5页
目的 探究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作... 目的 探究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治疗。门诊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壁透视次数、术后下地康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率),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术后1、2、3、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患者的下肢最大伸膝肌力矩、最大内屈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壁透视次数及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地康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89±0.98)周、(6.61±1.06)个月,均短于对照组[(6.04±1.55)周、(8.45±1.0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03.56±2.38)°、(115.68±2.77)°,均高于对照组[(92.45±5.46)°、(95.88±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在触底即时及支撑末期时最大伸膝肌力矩分别为(22.66±1.26)、(18.99±2.15) Nm,均高于对照组[(19.56±2.01)、(17.58±1.87) Nm],最大内屈角分别为(3.56±0.26)°、(6.55±0.51)°,均小于对照组[(4.55±0.31)°、(7.66±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前侧附加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相比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优良率,缩短术后下地康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远期膝关节活动度、最大伸膝肌力矩和最大内屈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 侧附加重建钢板 Müller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瑶 李新志 +4 位作者 韩庆斌 徐留海 李兵 黄卫 阙祥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1-74岁,平均56.2岁。致伤原因:跌伤28例,交通伤11例,坠落伤3例,斗殴致伤1例。按照Neer分型...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1-74岁,平均56.2岁。致伤原因:跌伤28例,交通伤11例,坠落伤3例,斗殴致伤1例。按照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6例,4部分骨折7例。手术经肱骨近端前外侧切口即经三角肌前中束间进入,克氏针作为操纵杆操控肱骨头复位,锁定钢板固定骨折。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肩关节功能、患者疼痛、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8-190 min,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出血量100-350mL,平均约185 mL。38例获得随访(6-18个月),Co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71.1%;37例获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6周(12-21周)。感染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肩部前外侧切口显露肱骨近端创伤小,结合操纵杆技术控制肱骨头有利于肱骨头复位,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前外侧切口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治国 陈亚洲 李贵坚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Harris评...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0分(23-52分)提高至终末随访时的95分(88-99分),截止到本组末次随访时未见需翻修,未见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其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大转子 改良 前外侧切口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前外侧切口治疗胫腓骨下段骨折16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伟 赵天云 +1 位作者 赵武 赵俊骥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年第10期123-124,共2页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长管骨骨折,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多由直接暴力损伤所致.由于胫腓骨缺乏较多肌肉保护,损伤后易导致皮肤破裂、合并感染,骨折感染后愈合缓慢,腓骨承担着小腿负荷的1/6[1],下肢长期制动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肢...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长管骨骨折,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多由直接暴力损伤所致.由于胫腓骨缺乏较多肌肉保护,损伤后易导致皮肤破裂、合并感染,骨折感染后愈合缓慢,腓骨承担着小腿负荷的1/6[1],下肢长期制动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肢体的功能锻炼,且易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临床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较多,包括传统的石膏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下段骨折 单一前外侧切口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切口胸膜外切除纵膈肿瘤7例报告
5
作者 李晓华 孙桂武 卢兆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34-35,共2页
前上纵膈肿瘤由于位置表浅,多主张采用胸部前外侧切口进行切除。我们对7例前上纵膈肿瘤行前外侧切口胸膜外切除,同期57例采用前外侧切口胸腔内切除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术后失血量、肺功能变化、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认为该术... 前上纵膈肿瘤由于位置表浅,多主张采用胸部前外侧切口进行切除。我们对7例前上纵膈肿瘤行前外侧切口胸膜外切除,同期57例采用前外侧切口胸腔内切除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术后失血量、肺功能变化、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认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外 前外侧切口 纵膈肿瘤 肺功能 壁层胸膜 失血量 纵隔胸膜 术式 外切除 济南军区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良式前外侧切口治疗肺癌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淑芳 林丽丽 王秀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4期106-106,108,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良式前外侧切口治疗肺癌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护理,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良式前外侧切口治疗肺癌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常规护理,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治疗肺癌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改良式前外侧切口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7
作者 骆永锋 龚劲纯 +1 位作者 吴俊 陈晓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7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外侧组(n=52)和后外侧组(n=61)。前外侧组行前外侧...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外侧组(n=52)和后外侧组(n=61)。前外侧组行前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行后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外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均较后外侧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前外侧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为(86.64±3.42)分明显高于后外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74.34±2.31)(P<0.05);但术后3个月前外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91.23±1.13)分与后外侧组(90.15±1.12)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外侧组手术优良率为88.46%(46/52)明显高于后外侧组72.13%(44/61)(P<0.05);后外侧组术后1w出现脱位,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术与后外侧切口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切口 后侧切口 半髋关节置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效果观察
8
作者 缪世昌 黄磊 周荣魁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效果。方法 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70~186 min,平均手术时间(100.65±29.35)min;平均手术切口长... 目的观察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效果。方法 4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70~186 min,平均手术时间(100.65±29.35)min;平均手术切口长度(5.21±1.45)cm;术中出血量103~345 ml,平均术中出血量(140.53±69.14)ml。在术后6个月内的复诊中, 49例均获得痊愈,骨折愈合时间为11~22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78±3.21)周;在最后一次复诊中,只有1例患者未取得随访,其中48例均获得随访,患者对手术非常满意28例,满意14例,一般5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87.5%,且所有患者均未有任何不良反应;患者接受治疗1、3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1个月患者发生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术后3个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切口结合操纵杆技术 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前外侧切口治疗伴有腓骨骨折的Pilon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建良 许勇 姚光校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治疗伴有腓骨骨折的Pilon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收治的33例伴腓骨下端骨折的Pilon骨折患者,均需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采用单盲试验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17例予以传统前内加后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经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治疗伴有腓骨骨折的Pilon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收治的33例伴腓骨下端骨折的Pilon骨折患者,均需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采用单盲试验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17例予以传统前内加后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16例应用单一前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按Mazur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钢板外露、感染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其中A组17例患者有4例术后出现局部皮肤小面积坏死,3例2周内自行愈合,1例3周后愈合;按照Mazur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其中优11例,良5例,可1例。B组行16例患者手术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小面积坏死,1周内自行愈合;按照Mazur评分标准评估疗效,其中优10例,良4例,可2例。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软组织恢复情况,均获良好,且应用单一前外侧切口较传统入路并未增加手术时间,统计学分析二组手术时间和疗效无差异。结论:小腿前外侧改良单一切口治疗伴有腓骨骨折的Pilon骨折,可避免局部软组织进一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切口 PILON骨折 腓骨下端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才顺 邓又华 胡邦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4期281-282,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4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选择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4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选择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3±3.4),对照组(7.4±2.1)分,观察组平均开胸时间为(12.2±3.5)min,平均关胸时间为(18.5±3.2)min分别比对照组短8.3min和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出血量虽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理想的切入方式,可减少术中对患者肌肉、支配神经及肋间的损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前外侧切口 肺癌 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风彩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2±3.3)分,对照组为(7.3土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为理想的入胸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手术 改良式前外侧切口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治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846-1847,共2页
目的分析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14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一前外侧切... 目的分析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舞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14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手术入路 单一前外侧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内侧和前外侧切口漂浮体位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护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庄显叶 涂少龙 刘润璟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659-660,共2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和前外侧切口漂浮体位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后内侧和前外侧切口漂浮体位治疗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40例,将两组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综合护理的观察组... 目的探讨后内侧和前外侧切口漂浮体位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后内侧和前外侧切口漂浮体位治疗的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40例,将两组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Rasmussen放射评分。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5±1.1)d,并发症发生率5.0%(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0.9)d和35.0%(7/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正确有效的综合护理,有利于骨折固定保持良好稳定性,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减少并发症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内侧切口 前外侧切口 漂浮体位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洪武 庄华伟 +2 位作者 欧阳玉斌 房辉强 万富贵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治疗组采取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12个月的随访。对照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3、6、12月术后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的变化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指标及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3、6、12个月治疗组患者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低于对照组,Rasmusse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在累及后外侧平台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以改良前外侧切口结合竹筏螺钉技术治疗,可明显减少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及后倾角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切口 竹筏螺钉技术 手术治疗 累及后外侧平台 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前外侧切口安置前内侧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夏雨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6期461-461,共1页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小腿前外侧切口 内侧钢板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伟鑫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62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术治疗,常规组采用... 目的:分析研究术中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收的62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复位方法,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7.10%,常规组为61.2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一前外侧切口入路术治疗Pilon骨折患者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前外侧切口 PILON骨折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思维 何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8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5月采用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5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 目的探讨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5月采用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5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19个月,平均13.5个月。参照Merchanf评分,优1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结论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可兼顾外侧平台骨折的外侧柱及后外侧柱骨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 关节内骨折 前外侧切口 竹筏螺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刚 杨张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侧切口+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生活质量、膝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及心理卫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复位治疗,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治疗FTP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 前外侧切口 胫骨平台骨折 HSS评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东东 徐文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9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并研究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和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治疗的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常规的闭合复位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用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联合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缩短患者术后住院的时间和骨折端愈合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切口辅助复位 微创髓内钉内固定术 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前外侧切口并外侧进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7例
20
作者 卢书峰 赵延雷 郑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7期808-809,共2页
关键词 前外侧切口 外侧进针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