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功能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雪杰 霍晓婷 +2 位作者 龙淼淼 尹建忠 陈太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和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脑fMRI技术对于前庭冰水刺激诱导后脑内前庭功能相关区域的BOLD信号变化。方法纳入20名正常志愿者,在10s内将15ml 0℃冰水注入受试者右侧外耳道,采用平面回... 目的探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和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脑fMRI技术对于前庭冰水刺激诱导后脑内前庭功能相关区域的BOLD信号变化。方法纳入20名正常志愿者,在10s内将15ml 0℃冰水注入受试者右侧外耳道,采用平面回波序列和32通道头线圈采集受试者的BOLD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数据,采用MatLab 7.1和SPM 8进行数据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数据采用REST 1.4软件计算获得ReHo、ALFF和fALFF图像。结果ReHo、ALFF和fALFF图像均出现多个脑区激活增加或减低,其中3个参数值增加即激活脑区主要包括岛叶皮层、颞上回、顶下小叶、脑干、海马旁回、小脑半球等,减低即负激活脑区主要包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颞中回、枕下回、楔前叶等。结论人类存在广泛的涉及前庭信息处理的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络区域,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Ho、ALFF、fALFF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备定位前庭功能区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测试 刺激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飞行员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检测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静 刘瑾红 +1 位作者 谢溯江 贾宏博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测量方法,对部分战斗机飞行员和地面人员进行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检测,初步确定战斗机飞行员垂直半规管功能的特征。方法暗室中受试者在转椅上通过特制头托头后仰60°,同时头左倾或右倾45°,使两侧前、后... 目的建立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测量方法,对部分战斗机飞行员和地面人员进行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检测,初步确定战斗机飞行员垂直半规管功能的特征。方法暗室中受试者在转椅上通过特制头托头后仰60°,同时头左倾或右倾45°,使两侧前、后垂直半规管分别位于水平面,采取90°/s恒速旋转后急停刺激模式,记录旋转后眼震电图,分别对两侧前垂直半规管、两侧后垂直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垂直眼震的持续时间、最大慢相速度、慢相速度衰减时间常数及各参数间的两侧不对称比进行计算分析,建立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测量方法。结果对35名男性现役战斗机飞行员和20名地面人员进行垂直半规管功能检测,飞行员右前、左后垂直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眼震的持续时间(s)、最大慢相速度(°/s)、慢相速度衰减时间常数及各参数间的两侧不对称比分别为28.6±6.8和29.6±7.9、35.7±20.6和29.6±27.6、25.5±3.8和23.7±5.6,及(21.4±3.5)%、(18.5±10.5)%、(19.6±3.7)%;右后、左前垂直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眼震的各参数分别为26.8±4.2和25.9±5.8、34.5±17.7和27.9±23.5、23.2±2.9和21.5±3.1,及(18.3±5.4)%、(21.3±12.4)%、(18.7±4.6)%。同地面人员相比,飞行员垂直眼震的最大慢相速度降低(P<0.05),慢相速度衰减时间常数延长(P<0.05)。结论在现有的前庭功能检查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头位,建立了垂直半规管功能的检测方法,并初步揭示了飞行员垂直半规管功能特征,显示了长期飞行对飞行员垂直半规管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半规管 前庭功能测试 眼震电图 旋转后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式平衡诊疗系统评估前庭性眩晕患者动静态平衡功能的初步观察
3
作者 高娜 金凤 +2 位作者 孟洋 杨琛 王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80-1183,共4页
该研究通过研发的可穿戴式平衡诊疗系统测试,初步探讨可反映前庭性眩晕患者异常平衡功能状态的评估指标。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诊断为非急性期前庭性眩晕的30例患者为眩晕组,男13... 该研究通过研发的可穿戴式平衡诊疗系统测试,初步探讨可反映前庭性眩晕患者异常平衡功能状态的评估指标。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诊断为非急性期前庭性眩晕的30例患者为眩晕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5.7±13.9)岁;同期选取2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男8名,女12名,年龄(43.6±8.0)岁。采用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牵头研发的可穿戴式平衡诊疗系统测试并分析两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试验(LOS)结果。在静态平衡测试中,眩晕组睁眼有软垫/睁眼无软垫的比值小于健康对照组[1.20%(0.92%,1.53%)比1.49%(1.22%,1.81%),P=0.008]。在LOS中,眩晕组8个方向的方向控制力,以及正前、正后、右前、右后的最大偏移,正后、右后、左后的端点行程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左后方向的反应时间长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LOS的方向控制力、最大偏移、端点行程可考虑作为动态平衡功能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疾病 前庭功能测试 平衡功能障碍 稳定极限
原文传递
主观视觉垂直检查在眩晕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姚孟良 冷辉 +2 位作者 张琦 孙嘉蔚 金婧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67-670,674,共5页
主观视觉垂直检查(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工具,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前庭系统状态的重要信息。通过对主观视觉垂直线偏差进行分析可以辅助医生识别具体的前庭病变部位,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 主观视觉垂直检查(subjective visual vertical,SVV)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工具,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前庭系统状态的重要信息。通过对主观视觉垂直线偏差进行分析可以辅助医生识别具体的前庭病变部位,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国内对于该检查的研究与应用不多,现从SVV的相关概念与机制、检测方式与方法、影响因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优点与不足进行综述,以期该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眩晕疾病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视觉垂直线 眩晕 前庭功能测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一例
5
作者 李维 李劲梅 周东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194-1195,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9岁。因"发作性肢体活动障碍"于入院。入院前10个月,患者行走过程中突然感到四肢麻木、乏力,左侧为著,随即左上肢屈曲外翻,左手僵硬呈爪状,左下肢僵直后伸,站立不稳,坐下休息数分钟后缓解,活动如常,未予重视。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 老年 前庭功能测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