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1
作者 付国辉 光文辉 +3 位作者 张灵敏 彭春潮 任嵘 何宗钊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腔镜妇科肿瘤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Q组(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组,n=47)和C组(不行腰方肌阻滞组,n=47)。麻醉诱导前,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改良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腔镜妇科肿瘤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Q组(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组,n=47)和C组(不行腰方肌阻滞组,n=47)。麻醉诱导前,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每侧均给予0.33%罗哌卡因20 mL。术毕两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 h、6 h、24 h、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次要指标:围术期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 h、6 h、24 h、48 h BC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 h Q组补救镇痛药需求小于C组(P<0.05);Q组术后2 h、6 h、24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h、6 h、24 h、48 h BCS评分高于C组(P<0.05);Q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可减少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需求,降低疼痛评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手术 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 术后疼痛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前路腰方肌阻滞麻醉效果对比
2
作者 侯彦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8-041,共4页
分析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前路腰方肌阻滞问题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20例,均在我院于2022.3月-2023.12月期间接受治疗,且所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结合就诊时间顺序将120例患者平均... 分析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前路腰方肌阻滞问题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120例,均在我院于2022.3月-2023.12月期间接受治疗,且所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结合就诊时间顺序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研究人数为60例,研究组患者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比组患者行前路腰方肌阻滞,结合两组患者围术指标数据,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的觉模拟评分(VAS),切皮前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后心率变化状况加以比对(即对MAP与HR)。结果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的觉模拟评分(VAS),切皮前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前路QLB相比,QLB-LSAL更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保持了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改善了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加快了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经弓状韧带上阻滞 前路腰方肌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下前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效果分析
3
作者 安美霖 马东风 +2 位作者 郭桂香 张磊 李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S0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前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局部麻醉方法,观察组在术前进行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前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局部麻醉方法,观察组在术前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前路腰方肌阻滞。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辅助下前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前路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 妇科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绿丹 夏芳芳 +2 位作者 倪旭青 张竞雄 陈鸿飞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7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5例。Q组患者术前行...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5例。Q组患者术前行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中行全身麻醉;C组患者行单纯全身麻醉。术后均连接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1 h、2 h、6 h、12 h和24 h静息痛和运动痛的VAS评分,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记录术后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Q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的静息痛VAS评分和各个随访时间点的运动痛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Q组患者术后24 h内吗啡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路腰方肌阻滞可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路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前路腰方肌阻滞麻醉效果对比 被引量:7
5
作者 邹欣 程洪武 华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9期2078-2082,共5页
目的:比较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阻滞方式的不同分为QLB-LSAL组(L组,n=49)... 目的:比较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根据阻滞方式的不同分为QLB-LSAL组(L组,n=49)和前路QLB组(Q组,n=31)。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点的静息及活动时的觉模拟评分(VAS),切皮前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L组(8.2%)和Q组(12.9%)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0.05)。L组阻滞后起效时间(6.58±2.24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3.04±2.12h)和住院时间(9.14±0.86d)均短于Q组(9.78±3.07min、16.69±2.64h、9.57±0.35d)(P<0.05),但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2 h、6 h、12 h两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均逐渐升高但L组低于Q组(P<0.05);切皮前5min时,两组MAP、HR水平无差异(P>0.05),切皮后5min时L组MAP(90.33±8.91 mmHg)、HR(78.96±6.37次/min)水平均低于Q组(96.42±9.04 mmHg、84.61±6.15次/min)(P<0.05)。结论:相较于前路QLB,QLB-LSAL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更佳,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化围术期指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经弓状韧带上阻滞 前路腰方肌阻滞 麻醉 镇痛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复合全麻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麻醉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韩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3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复合全麻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QLB...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复合全麻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QLB复合全麻,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恢复情况、免疫功能(CD3+、CD4+、CD8+)及术后不同时刻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晚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地佐辛补救镇痛率[17.50%(7/40)]低于对照组[37.50%(15/40)](P<0.05);T1、T2时两组CD3+、CD4+、CD8+水平均较T0降低,但T2时观察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刻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QLB复合全麻在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麻醉中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及舒适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免疫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超声引导 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 全麻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路腰方肌阻滞对髋关节手术患儿术后镇痛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云丽 李娜 +3 位作者 邱昌明 普俊杰 聂维 李治贵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前路腰方肌阻滞对髋关节手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髋部手术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Ⅰ~Ⅱ,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2组。TQL组(0.2%罗哌卡因0.5 mL/kg前路腰方肌阻滞组,n=30),C组(不行腰方肌阻滞,n=3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前路腰方肌阻滞对髋关节手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髋部手术患儿60例,年龄1~3岁,ASAⅠ~Ⅱ,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2组。TQL组(0.2%罗哌卡因0.5 mL/kg前路腰方肌阻滞组,n=30),C组(不行腰方肌阻滞,n=30)。主要观察指标为记录术后24 h内需要补救镇痛药的需求情况;次要指标为术后1 h、4 h、6 h、12 h和24 h的FLACC评分、心率、血压,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如局部血肿、脏器损伤)。结果术后24 h C组的补救镇痛药需求显著增加[21/30(70%)vs 5/30(16.7%),P<0.001];与C组相比较,TQL组术后24 h不同观察时点FLACC评分、心率、血压均较低(P<0.05)。TQL组无1例患儿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降低髋关节手术患儿术后疼痛评分,减少镇痛药物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患者 超声引导 前路腰方肌阻滞 术后疼痛 髋关节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腰方肌阻滞复合髋关节囊周围浸润与髂筋膜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伟 刘超 颜明 《系统医学》 2020年第2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腰方肌阻滞复合髋关节囊周围浸润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全麻下行THA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腰方肌阻滞复合髋关节囊周围浸润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全麻下行THA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前路腰方肌阻滞复合髋关节囊周围浸润麻醉组(Q组)和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组(F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评估两组患者术后4、8、24、48 h静息时和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静息时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Q组患者术后4、8 h被动运动时VAS评分分别为(2.3±1.3)分、(4.3±1.1)分,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9.704,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 h被动运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路腰方肌阻滞复合髋关节囊周围浸润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要优于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可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方肌阻滞 髋关节囊周围浸润 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应用于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
9
作者 葛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行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05月-2023年12月,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观察组41例采用经... 目的 探讨在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行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2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05月-2023年12月,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观察组41例采用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观察两组阻滞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阻滞平面节段数量更多(P<0.05)。阻滞前,两组HR、MA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中,观察组HR、MA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术毕,观察组HR、MA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 h、6 h及12 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苏醒时间、首次下床及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术后24 h,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χ^(2)=0.139,P=0.710)。结论 在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的安全性良好,起效时间更快,阻滞平面更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12 h内镇痛效果更好,且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状韧带上 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超声引导 疼痛程度 前路腰方肌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镇痛的应用
10
作者 严卫锋 周晓红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555-558,共4页
目的 分析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SA-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74例L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QL... 目的 分析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SA-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院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74例L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QLB),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SA-QLB。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 min、切皮时及肌瘤剔除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围术期指标,术后24 h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score scale,Qo R-40)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肌瘤剔除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术后12 h的VAS评分、补救镇痛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QLB能减少LM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瘤剔除术 弓状韧带上阻滞 前路腰方肌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PCNL患者痛敏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万勤 李晓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观察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痛敏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全身麻醉下PCNL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全麻... 目的观察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痛敏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全身麻醉下PCNL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全麻组单纯行全身麻醉,神经阻滞组全麻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两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术后艾司洛尔和阿托品使用率、住院时间),麻醉诱导前(T_(0))、建立工作通道(T_(1))、取石即刻(T_(2))、手术结束(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术后3、6、12、24、48 h的咳嗽和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检测两组术前、术后1 d应激指标[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的差异,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24、48 h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术后艾司洛尔和阿托品使用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的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全麻组,术后补救镇痛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T1时心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T_(0)、T_(2)、T_(3)时的心率及T_(0)、T_(1)、T_(2)、T_(3)时的MAP与同时间点全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3、6、12、24、48 h的咳嗽和静息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的皮质醇、ACTH、NE、肾素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神经阻滞组的皮质醇、ACTH、NE、肾素水平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24 h的QoR40评分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48 h的QoR40评分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可降低PCNL患者痛敏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术后应激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阴部神经阻滞 经皮肾镜碎石术 痛敏反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腰方肌阻滞控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剑明 郝志敏 朱彩艳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424-430,共7页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01-31以中英文发表的、...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01-31以中英文发表的、比较前路QLB和对照组(未进行神经阻滞)用于THA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按照Cochrane手册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篇RCT,共777例患者。与未行神经阻滞相比,前路QLB可降低THA患者术后12 h(MD=-1.33,95%CI为-1.71~-0.95,P<0.001)、24 h(MD=-1.33,95%CI为-1.74~-0.92,P<0.001)、48 h(MD=-1.10,95%CI为-1.59~-0.62,P<0.001)的静息痛评分和术后24 h(MD=-3.03,95%CI为-3.53~-2.53,P<0.001)、48 h(MD=-2.24,95%CI为-2.67~-1.82,P<0.001)的活动痛评分,减少术后24 h(MD=-12.99,95%CI为-21.17~-4.82,P=0.002)和48 h(MD=-22.82,95%CI为-30.69~-14.94,P<0.001)的等效静脉吗啡消耗量。同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增加术后24、36和48 h髋关节最大屈曲和外展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均P<0.001;并且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延长住院时间。结论 术后多模式镇痛中增加前路QLB可有效控制TH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降低POVN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但不能确定这些优势是否有助于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方肌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静息痛 活动痛 等效静脉吗啡消耗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王晶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QLB)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效果与安全性,以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敦化市医院收治的65例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QLB)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效果与安全性,以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敦化市医院收治的65例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麻醉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32例)与B组(33例)。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GA)方案,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QLB。对比两组患者术前(T_(0))、术后1 h(T_(1))、术后2 h(T_(2))应激反应指标,术后4 h(T_(3))、术后12 h(T_(4))、术后24 h(T_(5))疼痛评分,T_(0)、T_(5)时免疫功能指标,T_(0)、T_(5)、术后3 d(T_(6))认知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T_(1)~T_(2)时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均逐渐升高,但不同时间点B组较A组均更低;与T_(3)时比,T_(4)、T_(5)时两组患者静息与活动时疼痛评分均逐渐升高,T_(3)、T_(4)、T_(5)时B组较A组均更低(均P<0.05);T_(5)时两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降低,但B组较A组均更高(均P<0.05);与T_(0)时比,T_(5)、T_(6)时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降低后升高,且T_(5)时B组较A组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QLB可减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降低其静息与活动时疼痛程度,并能够预防术后认知功能损伤,有利于术后免疫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超声引导前路阻滞 疼痛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连续前路腰方肌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意义分析
14
作者 张颖 王婧琦 +2 位作者 何晓艳 张立 王立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0-13,共4页
研究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取超声引导下的连续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开展治疗的效果及镇痛情况。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对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依据抽样法等比分组,分为两组,就对照组纳入的33例行常规麻醉,同观... 研究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取超声引导下的连续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开展治疗的效果及镇痛情况。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对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依据抽样法等比分组,分为两组,就对照组纳入的33例行常规麻醉,同观察组纳入的33例行超声引导连续前路腰方肌阻滞镇痛展开效果对比。结果:手术实施前,经对所观测的VAS评分加以测定,无差异(P>0.05);术后6h、12h、24h和48h,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效果更为突出(P<0.05)。观察组参与的项目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应用QL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显著,采取QLB干预,使用的染色剂可完全覆盖T12—L3神经根,由此可充分阻滞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以及孔神经,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下连续前路腰方肌阻滞 疗效 镇痛 效果 意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卵巢癌患者围术期应激指标及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其山 林慧 李秋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595-1599,共5页
目的:分析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对卵巢癌患者围术期应激指标及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治疗的82例卵巢癌根治术临床资料,其中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43例(观察组),前路... 目的:分析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对卵巢癌患者围术期应激指标及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治疗的82例卵巢癌根治术临床资料,其中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43例(观察组),前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39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应激反应[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术前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卵巢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O)],评估两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情况及性功能[汉化版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CV-FSFI)]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10.06±1.89μg),术后补救镇痛率(2.3%)均低于对照组(11.53±2.11μg、20.5%),术后苏醒、首次下床、首次排气等时间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3%)低于对照组(38.5%)(P<0.05).术后1d时两组血清COR、NE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组间各维度FACT-O评分、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及CV-FSF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生理状况及功能状况FACT-O评分均较术前升高,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FACT-O评分较术前降低,术后12个月时两组CV-FSF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结论: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卵巢癌根治术中镇痛效果好,可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但术后患者性功能均下降,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根治术 前路腰方肌阻滞 阴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玲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案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6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 目的探讨采取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案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6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组舒适度、围手术期指标及镇痛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舒适度评分(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术后苏醒、下床与肛门排气各时间指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96.88%高于对照组77.42%的满意度(P<0.05)。结论采取超声引导腰方肌前路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麻醉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超声引导 前路阻滞 全身麻醉 早期康复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王亚娟 韩一 +3 位作者 魏玲 勾晓娟 李红霞 霍志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择期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QPG组,50例)和前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 目的探讨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择期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QPG组,50例)和前路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QG组,50例),观察比较2组麻醉情况、运动及静息下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QPG组阻滞起效时间为(6.40±1.13)min,短于QG组(P<0.05);QPG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分别为(6.40±1.13)min、(810.12±97.55)mg、(660.74±51.21)mg和(17.80±2.21)mg,少于QG组(P<0.05)。QPG组术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累计用量、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发生率分别为(38.87±8.12)mL、(6.80±1.22)次和4.00%,少于QG组(P<0.05);QPG组苏醒时间、自主呼气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分别为(4.20±0.97)min、(5.33±1.02)min和(5.80±1.21)min,短于QG组(P<0.05)。QPG组运动及静息下术后2 h、8 h、12 h和24 h时VAS评分低于QG组(P<0.05),在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 前路腰方肌阻滞 阴部神经阻滞 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前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半结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评价
18
作者 张阿锋 高怀新 +1 位作者 蒋留琴 段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半结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择期行腹腔镜结肠肿瘤切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被随机分配接受术前双侧腰方肌阻滞,共... 观察超声引导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半结肠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择期行腹腔镜结肠肿瘤切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被随机分配接受术前双侧腰方肌阻滞,共60ml0.375%罗哌卡因或60ml生理盐水。主要对比两组术中麻醉药,术后24h麻醉药用量;次要指标:①比较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以及阿托品使用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术后6、12、24、48h静息VAS评分;③检测麻醉前30min(T0)、术后2h(T1)和术后1d(T2)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CD8+)。结果 观察组术中麻醉药用量(667.4±151.2µg)显著少于对照组(1278.3±233.2µg),且术后第一个24h所需麻醉药(49.1±2.3µg)νs(54.0±3.6µ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以及阿托品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h时间点静息VAS评分在组间、时间和组间·时间效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四个时间点VAS评分趋于平稳,术后6hVAS评分(1.1±0.8 νs 2.8±0.9)、12hVAS评分(1.0±0.9 νs 2.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0min(T0)、术后2h(T1)和术后1d(T2)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 +、CD8+)在组间和组间·时间效应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时间效应比较,术后2h和1d和术前30min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双侧前路腰方肌阻滞减少腹腔镜半结肠切除患者术中麻醉药的使用,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路腰方肌阻滞 阿片类药物 腹腔镜半结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23
19
作者 廖春英 王云 +2 位作者 李慧利 严伟 杨同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6-720,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64岁,BMI 21~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64岁,BMI 21~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QLB-LSAL组(Q组)和TAPB组(T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LSAL,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B,两组每侧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术毕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阻滞后5 min、6、24、48 h的阻滞平面节段,阻滞后6、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和阻滞后48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大于4分的发生情况,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后5 min、6、24、48 h Q组阻滞平面节段明显多于T组(P<0.05)。阻滞后6、24、48 h两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后48 h时,两组静息时VAS疼痛评分>4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内Q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T组(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T组(P<0.05)。Q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两组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能有效缓解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阻滞 腹横平面阻滞 超声 术后镇痛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前路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晶晶 李娟 程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718-4721,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前路阻滞(QLB)复合静脉全麻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均于医院择期接受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静脉全麻,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前路阻滞(QLB)复合静脉全麻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均于医院择期接受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静脉全麻,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QLB复合静脉全麻。分别于术后4、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静息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12、24 h,检测并比较两组免疫功能(CD4^(+)、CD8^(+)及CD4^(+)/CD8^(+)细胞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肿瘤预后;记录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VAS评分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各时点静息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 h、术后24 h时CD4^(+)及CD4^(+)/CD8^(+)均较术前明显降低,CD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围术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6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34±2.58)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局部复发率、复发及转移率、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术中行超声引导下QLB复合静脉全麻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且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根治术 前路阻滞 超声引导 全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