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5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简新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否则就会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两次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讨论,说明必须在准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不能从根本上否定,否则就会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两次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讨论,说明必须在准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必须明确劳动价值论的“价值”专指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的,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而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所以不创造价值。在商品经济中,只有生产或者提供商品和通过交换而提供有偿性服务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也才能创造商品价值,所以并不是所有服务劳动、科研劳动和管理劳动都创造价值。私人企业主的劳动作为生产经营中必要的管理劳动,能够创造价值,作为以剥削为目的的监督活动,则不创造价值。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和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在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内的其他社会形态中也可能存在,只是反映的生产关系存在本质区别。还必须正确认识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和分配的区别和联系,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剥削 私有制 民营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时空压缩”现象需要“空间转向”吗?——一种基于扩展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透视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南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重视空间问题,重视"时空压缩"这类全球化时代的新颖现象,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由于误解而错失了从马克思资本学说对之进行深层阐释的可能性,将会是十分重大的理论损失。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表现出来的在某... 重视空间问题,重视"时空压缩"这类全球化时代的新颖现象,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由于误解而错失了从马克思资本学说对之进行深层阐释的可能性,将会是十分重大的理论损失。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表现出来的在某种意义正是一种"空间主义"。"空间转向"论者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误读为"反空间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乃根源于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读。他们并没有充足的理由笼统地否弃马克思所开创的批判理论之传统,需要修正的只能是卢卡奇所发展的黑格尔主义式的批判理论传统。且由于他们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误读而对"时空压缩"现象处于一种浅层解释水平,因而我们便有必要从马克思相关观念出发,重新考虑对于"时空压缩"现象的深层解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像"时空压缩"这样的新的历史现象仍有足够的解释潜力,而无须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来一个"空间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压缩 “空间转向” 剩余价值论 “反空间主义” 《资本论》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新特点及其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业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3-65,共3页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新特点 ,及其在制定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 ,理解与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应用 科教兴国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看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学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45-50,共6页
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理解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劳动主体和劳动过程的分析,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劳动辩... 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劳动思想是理解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对劳动主体和劳动过程的分析,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劳动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是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石;剩余价值论借助劳动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和走向灭亡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剩余价值论 科学性 劳动 劳动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新特点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梁业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3-6,共4页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出现一系列新特点,并现实地应用于“科教兴国”、“科教兴粤”战略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理解与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科教兴国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三个代表” 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服务商品 一般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异化论与剩余价值论的联系和区别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56-57,共2页
在回答劳动异化论与剩余价值论的联系和区别之前,要强调一个问题,这里要谈的是与剩余价值论相联系和区别的劳动异化论,是马克思的专门用语,而不是在马克思之前和之后,甚至现在还在议论的种种关于异化的论点。
关键词 劳动异化论 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哲学演化--马克思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三)
7
作者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7期55-56,共2页
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剩余价值论,已经历了三个半世纪左右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中间包含两个理论层面:比较多的看法认为这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其中也包括... 关于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发展到剩余价值论,已经历了三个半世纪左右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中间包含两个理论层面:比较多的看法认为这是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变,其中也包括马克思开始时接受古典学派的影响,后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体系。大家都知道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的首创,就是剩余价值这一词语也非来自马克思;现在不少人都把马克思的理论称作剩余价值论或者干脆就叫劳动价值论,那么这种经济学理论与前人的理论相比,究竟优在哪里?应该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哲学关系 劳动理论 劳动创造价值 古典政治经济学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理论三题——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剩余价值论
8
作者 许有伦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32-35,共4页
研究劳动价值论,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这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和前提。商品价值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是经济哲学问题,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按劳分配可以调动劳动... 研究劳动价值论,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这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和前提。商品价值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是经济哲学问题,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按劳分配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按资分配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该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商品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邱飒爽 涂金坤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只能由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实行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扣除各项必要税费后,能按其对生产总资本投入的比例份额占有... 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只能由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实行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扣除各项必要税费后,能按其对生产总资本投入的比例份额占有剩余劳动成果;其次要逐步消灭社会主义还存在的因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的大小不同和拥有的生产资本的多少不同而获取的剩余劳动成果差别悬殊这一"按资分配"的剥削残余。剩余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指引了如何消灭剥削的方向,这是《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论 劳动力资本 消灭剥削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过时”了吗?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文锋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1988年第3期38-42,47,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在一些大学生中提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否“过时”的问题。本文就此发表一些看法。文章指出劳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在一些大学生中提出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否“过时”的问题。本文就此发表一些看法。文章指出劳动创造价值。没有人的劳动,无论是简单的机器,还是复杂的机器,既使有了自动化没备和机器人,机器体系更加完善,机器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因此.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十分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机器人 自动化设备 剩余价值论 相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 劳动创造价值 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过程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价值论的有机构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金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剩余价值论具有超越意识形态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的一般性经济规律。在剩余价值论中,剩余价值一般概念指证剩余价值与商品生产的关系的普遍性理念;基础剩余价值则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它是剩余价值的计算和再生产成为可能;绝... 剩余价值论具有超越意识形态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的一般性经济规律。在剩余价值论中,剩余价值一般概念指证剩余价值与商品生产的关系的普遍性理念;基础剩余价值则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它是剩余价值的计算和再生产成为可能;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这四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有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有机构成 基础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一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价值论中的博弈及系统计量研究
12
作者 汪新宇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X期169-170,共2页
一、零和博弈下的剩余价值理论:零和博弈指的是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为零 (一)合作的零和博弈:技术扣除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从经济技术层面对剩余价值做形式化的表达,显示财富是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分配的。在人和人之间而不是人... 一、零和博弈下的剩余价值理论:零和博弈指的是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为零 (一)合作的零和博弈:技术扣除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从经济技术层面对剩余价值做形式化的表达,显示财富是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分配的。在人和人之间而不是人和物之间相比较,认为一切财富或价值都是工人创造的,较之要素论,无疑进步了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论 博弈方 计量研究 剩余价值理论 系统 零和博弈 技术层面 资本家 人和 要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昱程 《决策探索》 2019年第8期39-39,共1页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一大重要发现。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家的剥削本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分别以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利息的形式瓜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论的研究,有利于探究剥削的本质并正确运用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一大重要发现。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家的剥削本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分别以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和利息的形式瓜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论的研究,有利于探究剥削的本质并正确运用剩余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一、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理论来源(一)威廉·配第的价值决定论配第认为,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和劳动是等价的,而且具有正向比例关系。他还指出,地租属于剩余劳动,利息至少要等于地租,因为放贷比出借土地更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 意义 经济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 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劳动 产业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剩余价值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荷英 《知识经济》 2018年第5期21-22,共2页
意识形态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的一般性经济规律。在剩余价值论中,剩余价值一般概念指证剩余价值与商品生产的关系的普遍性理念;基础剩余价值则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它是剩余价值的计算和再生产成为可能;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 意识形态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的一般性经济规律。在剩余价值论中,剩余价值一般概念指证剩余价值与商品生产的关系的普遍性理念;基础剩余价值则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它是剩余价值的计算和再生产成为可能;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式。这四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有机整体。基于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的诞生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达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机体内部结构全面系统的认识。如何坚持剩余价值理论,怎样把剩余价值理论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仍是政治经济学理论工作者需要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特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雇工性质分析——剩余价值论研究之一
15
作者 雷晓明 《经济问题探索》 1988年第6期18-21,17,共5页
近年来,人们对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私人雇工现象,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开展了讨论。讨论中,人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私人雇工的性质问题等。笔者愿意对此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就教于学术界... 近年来,人们对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私人雇工现象,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开展了讨论。讨论中,人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但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私人雇工的性质问题等。笔者愿意对此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就教于学术界。雇工是一种劳动组合方式雇工究竟是什么?从最表面的形式上看,雇工关系的两方中,似乎有一方是“自由得一无所有”的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而另一方则是占有了一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己不劳动而凭借自己拥有的财产雇上几个劳动者来进行商品生产的人;雇工者雇佣他人进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性质 雇工 资本主义 生活消费 剩余价值论 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 占有生产资料 生产要素 劳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16
作者 孟嘉慧 《哲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894-1900,共7页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一大重要发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是在批判古典剩余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形成过程经历了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重转变,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进行全面的探索和分析,...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一大重要发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是在批判古典剩余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形成过程经历了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重转变,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进行全面的探索和分析,我们不仅能充分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的运动规律,而且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剩余价值论 社会主义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永放光芒
17
作者 邹立新 《中国农业银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89年第6期38-41,共4页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提倡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一些年来我们忽视政治思想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指出:“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提倡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一些年来我们忽视政治思想教育,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学习,已经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认为,现在,我们学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教育青年一代,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使用机器 机器人 相对剩余价值 劳动生产率 劳动者 机器手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剩余价值论的共鸣──赞张正荣同志的观点
18
作者 吕洪福 《中国农业会计》 1994年第6期10-11,共2页
对剩余价值论的共鸣──赞张正荣同志的观点吕洪福《中国农业会计》1994年第1期发表的张正荣同志《社会主义企业存不存在剩余价值》一文,突破了"禁区"。如果能引起争鸣,必将产生深远意义。剩余价值论,有可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对剩余价值论的共鸣──赞张正荣同志的观点吕洪福《中国农业会计》1994年第1期发表的张正荣同志《社会主义企业存不存在剩余价值》一文,突破了"禁区"。如果能引起争鸣,必将产生深远意义。剩余价值论,有可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卓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论 社会主义企业 农业会计 吕洪 张正 卓炯 必要劳动时间 计划调节 绝对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价值论的广义成本探析
19
作者 徐诗军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会计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伴随会计环境不断变化而来的是会计人员对新出现的各种资源难以确认、计量的问题。有人提出了基于这些资源投入方的广义资本法,但众多的资本方在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分配上又难...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会计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伴随会计环境不断变化而来的是会计人员对新出现的各种资源难以确认、计量的问题。有人提出了基于这些资源投入方的广义资本法,但众多的资本方在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分配上又难以解释。基于对广义资本法的借鉴和对剩余价值论的反思,提出一种过渡性的确认这些软资源的方法——广义成本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环境 广义资本 剩余价值论 广义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价值论(二)
20
《新湘评论》 2019年第11期33-33,共1页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相反,转变为劳动... 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相反,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论 可变资本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