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2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
1
作者 苏凯 徐瑞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1期240-245,共6页
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社... 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发展趋势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不同态势。制订因地制宜的政策,推行强有力的措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良性可持续转移的关键。在政策指引和就业态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结合广西户籍人数、外出务工人数和农民工人数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规律,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能够对提升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乡村振兴战略 政策指引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数据模型 回归分析 城乡融合 外出务工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以郑州市为例
2
作者 郑钰杰 《现代管理》 2024年第7期1595-1603,共9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十四五”规划时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行调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十四五”规划时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仍较多和相关保障制度还待完善的问题,该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本文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进行有序开发;应加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实现农民转移就业、脱贫致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统筹城乡发展,拓宽非农就业渠道,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进而加快农村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沈兆曦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位居世界前列,在产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普及、城市工业化以及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农村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位居世界前列,在产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普及、城市工业化以及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因素、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劳动收入情况等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文章以腾冲市为例,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方向入手,分析该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给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经研究表明该地区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就业专业技能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就业不稳定,就业观念过于陈旧;农民就业途径狭窄,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收入。因此提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劳务市场的规范制度,加强劳务信息服务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困境 腾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和应对策略分析
4
作者 张清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17期174-176,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职业农民队伍,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群体发展需求完善教学机制,提升农村劳动力能力水平,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念进... 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职业农民队伍,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群体发展需求完善教学机制,提升农村劳动力能力水平,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和应对策略,以期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推拉理论”和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0,共8页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新型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孝坤 冯钦 廖嵘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74-77,共4页
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利用重庆直辖以来的数据,将推—拉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针对"推"和"拉"的... 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利用重庆直辖以来的数据,将推—拉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针对"推"和"拉"的因素分别建立模型定量分析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耕地减少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提高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力",而城市较高的收入和现代化水平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影响因素 城乡统筹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还是“留乡”?——我国三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敬宝 罗智 +2 位作者 李梦 文敬荣 姜陆洋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实地调研表明,有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有些"留乡",还有些仍然作为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际上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的某种综合。政府应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供资金... 实地调研表明,有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有些"留乡",还有些仍然作为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际上是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的某种综合。政府应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社保体系、推广中介服务,促进我国剩余劳动力顺利地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刘易斯模型 托达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性与博弈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悖论 被引量:7
8
作者 华伟 王雪萍 侯光明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55,共4页
根据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发展,通过实证材料、完全理性国家模型和收入博弈分析,探讨在非正式经济占据主要成分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本质与基本动因;本着科学发展观,提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修改为“农村人力资源配置”。
关键词 理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悖论 科学发展观 博弈分析 主要成分 资源配置 中国 收入 经济 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市民——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和特点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简新华 张建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18,共7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农民的非农化与市民化不是同步实现的,而是先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实现非农化,再由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实现城市化。"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农民的非农化与市民化不是同步实现的,而是先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实现非农化,再由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实现城市化。"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持久性的特殊现象,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合理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上的缺陷,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合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问题,使大多数农民顺利有效、持久稳定地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工潮"和"民工荒"等非正常现象,完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民工潮 民工荒 市民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洪 夏帆 张玉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3,共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本文依据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农业经济以及劳动力状况,探讨了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在对比目前理论界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湖北的实际,运用固定时期测算法的思路,对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合理的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结构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洪 张玉肖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8-20,共3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域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域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特征 作用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波 支玲 董艳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28,共4页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本文在分析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实施退耕还林的状况及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蔡荣生 赵亚平 吴克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扶贫力度,从而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政策回顾和阶段评述 被引量:22
14
作者 邓大松 孟颖颖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2,共9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而繁重。从政策变迁的角度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有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而繁重。从政策变迁的角度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有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限制到鼓励,由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公共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再讨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迅 曹亚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能否解决好其再就业问题成为中国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城市化对解决剩余劳动力的效果、承包制和户籍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城市群 户籍制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孙正林 张淑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88,共3页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 人口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旅游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茂强 殷红梅 +1 位作者 王英 谢沁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854-21857,21879,共5页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就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点,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态关系,以期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就贵州乡村旅游开发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点,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态关系,以期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生命周期 剩余劳动力转移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FDI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斌 尤笠 李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7,共9页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FDI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动态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城市化、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秀川 王钊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7,共7页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和Vensim软件为分析工具,对重庆市的城市化、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调控,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在现有社会经济系统的自然发展趋势下将会逐渐...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和Vensim软件为分析工具,对重庆市的城市化、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调控,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在现有社会经济系统的自然发展趋势下将会逐渐拉大。如果采取调控政策,则城乡收入差距将从原来的逐渐增加变化至稳定和下降,调控力度越大,城乡收入差距下降得也越快。仿真结果表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系统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以四川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承红 杨婷婷 陈航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126,共6页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统筹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