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明冬 徐剑铖 +2 位作者 冯英凯 周长喜 龚传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 提纯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并制备其抗血清。方法 酸裂解法分离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通过半饱和硫酸铵提取、AKTAExplorer蛋白纯化系统除盐及弱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所获得鞭毛蛋白的产量通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纯化后的鞭毛蛋白... 目的 提纯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并制备其抗血清。方法 酸裂解法分离副伤寒杆菌鞭毛蛋白,通过半饱和硫酸铵提取、AKTAExplorer蛋白纯化系统除盐及弱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所获得鞭毛蛋白的产量通过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纯化后的鞭毛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免疫印迹试验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确定血清中是否有抗鞭毛蛋白抗体产生及其效价。结果 SDS PAGE提示,纯化的鞭毛蛋白为1条相对分子量为5 2×10 3 蛋白带;免疫印迹实验亦提示条带在5 2×10 3 处;蛋白定量测得每1克湿重的细菌可提取(4 8±0 5 )mg鞭毛蛋白;抗鞭毛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64。结论 经酸裂解法可获得高产量的鞭毛蛋白,其抗血清易于制备,滴度高,该抗血清可能在拮抗脓毒血症炎症损伤作用方面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鞭毛蛋白 AKTA Explorer蛋白纯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甲型副伤寒杆菌培养分离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进 王鸣柳 +1 位作者 石静 邓曼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25-1126,共2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血液标本 培养基 肥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返祖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和 唐七义 +1 位作者 徐英 解微亚 《贵州医药》 CAS 1992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或完整性被破坏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后,可有两种类型:不稳定 L 型(unstable L—form)和稳定 L 型(stable L—form)。不稳定 L 型未涉及基因型的改变,因此在无诱导剂的环境中可重新合成细胞壁而返祖。不稳定 L ... 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或完整性被破坏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后,可有两种类型:不稳定 L 型(unstable L—form)和稳定 L 型(stable L—form)。不稳定 L 型未涉及基因型的改变,因此在无诱导剂的环境中可重新合成细胞壁而返祖。不稳定 L 型在自然界及人或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同某些疾病的慢性过程或反复发作以及传染病非流行期病原体的保存有关。稳定 L 型在无诱导剂的环境中不能自发返祖。研究表明,稳定 L 型的染色体 DNA 片段缺失,系染色体畸变。稳定 L 型可丧失其亲代细菌型具有的多种性状和表达某些特殊性质,如细胞膜含类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L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外膜蛋白和染色体DNA酶切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和 唐七义 +1 位作者 徐英 解薇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18-20,共3页
非高渗培养基传代培养的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丧失了主要外膜蛋白、特异性表面抗原和染色体DNA部分片段,保留了沙门氏菌共同的内部抗原和形成L型独特的表面抗原。提示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多种特性的丧失同... 非高渗培养基传代培养的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丧失了主要外膜蛋白、特异性表面抗原和染色体DNA部分片段,保留了沙门氏菌共同的内部抗原和形成L型独特的表面抗原。提示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多种特性的丧失同其基因或主要外膜蛋白的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稳定L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L型蛋白图谱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和 徐英 +1 位作者 唐七义 解莉亚 《贵州医药》 CAS 1992年第1期28-29,共2页
蛋白质是细菌细胞的主要有机构成,同细菌的生理活动、抗原性、致病性等特性密切相关。我们前文报道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 L 型丧失了其亲代经典细菌具有的多种特性,认为同 L 型细胞壁缺失或基因结构的改变有关。本文用十二烷... 蛋白质是细菌细胞的主要有机构成,同细菌的生理活动、抗原性、致病性等特性密切相关。我们前文报道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 L 型丧失了其亲代经典细菌具有的多种特性,认为同 L 型细胞壁缺失或基因结构的改变有关。本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法分析了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 L 型及其亲代经典细菌的菌体蛋白构成,研究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表现型特征。材料和方法一、菌株:营养琼脂培养基传代保存的伤寒杆菌 H_(?)(ST)和甲型副伤寒杆菌(SP)的稳定 L 型及其亲代经典细菌。二、菌体蛋白的制备:各菌株营养琼脂24小时培养物用灭菌蒸馏水洗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L型蛋白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L型抗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和 徐英 解薇亚 《贵州医药》 CAS 1991年第3期141-142,共2页
本文对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L型抗原结构及其同亲代细菌型抗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L型菌株:按文献方法获得营养琼脂传代培养的伤寒杆菌H901L型(LST)和甲型副伤寒杆菌L型(LSP)。
关键词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甲型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5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健 杨敏贞 +1 位作者 江映红 杨昌龙 《中国药业》 CAS 2003年第12期76-77,共2页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率。方法: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2年9月收集的255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菌株对抗生素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卡比西林耐药率为91.7%,氨苄西林75.8%,氨苄西林/舒巴坦为61.6%,美洛西林为34....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率。方法: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2年9月收集的255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菌株对抗生素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卡比西林耐药率为91.7%,氨苄西林75.8%,氨苄西林/舒巴坦为61.6%,美洛西林为34.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25.3%;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在30%~40%之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卡那霉素为28.4%,而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均小于15%;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为70.4%,环丙沙星为30.9%,氧氟沙星为37.1%;氯霉素为11.7%。结论:所调查的抗生素耐药率无低于10%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敏感试验 甲型副伤寒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杆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瑜 陈华良 傅松维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体外药物敏试验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染色体DNA内切酶谱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和 解莉亚 +2 位作者 徐英 唐七义 解薇亚 《贵州医药》 CAS 1992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L 型生存。传统认为 L 型是表型变异,在无诱导剂存在的环境中可重新合成细胞壁而返祖,但近年来已发现有些 L 型是稳定的,在无诱导剂的培养基中生长不能自发返祖。我们用... 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L 型生存。传统认为 L 型是表型变异,在无诱导剂存在的环境中可重新合成细胞壁而返祖,但近年来已发现有些 L 型是稳定的,在无诱导剂的培养基中生长不能自发返祖。我们用青霉素诱导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形成 L 型,在不含诱导剂的非高渗透性培养基或常规细菌学培养基中经一年余时间数十代培养未发生自发返祖,表明这些 L 型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质。本文提取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 L 型和细菌型的染色体 DNA,用核酸内切酶消化。研究其 DNA 内切酶谱特点以及稳定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L型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杆菌重组蛋白OmpW的表达与鉴定
10
作者 林飞飞 冯康乐 +3 位作者 雷银蕉 戎春浩 盛思 阮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W的原核表达系统,确定其重组表达产物rOmpW免疫原性,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ompW基因携带率。方法采用PCR和T-A克隆法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株JH01中获得ompW基因克隆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重... 目的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W的原核表达系统,确定其重组表达产物rOmpW免疫原性,了解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ompW基因携带率。方法采用PCR和T-A克隆法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株JH01中获得ompW基因克隆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纯化后用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分析。采用PCR检测95株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ompW基因携带率。结果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ompW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100%。rOmpW免疫家兔可产生抗体并能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阳性Western杂交信号。所有甲型副伤寒杆菌菌株均携带ompW基因。结论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W的原核表达系统,证明了ompW是存在于甲型副伤寒杆菌的序列保守、分布广泛的外膜蛋白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作为多价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ompW基因 表达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地区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11
作者 陈体仙 张群智 忽胜和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大理地区伤寒、副伤寒杆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本院分离出的96株伤寒、副伤寒杆菌的标本来源、菌型分布、耐药状况。结果96株感染菌株中,有84株来自于血液培养... 目的分析大理地区伤寒、副伤寒杆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3年来,本院分离出的96株伤寒、副伤寒杆菌的标本来源、菌型分布、耐药状况。结果96株感染菌株中,有84株来自于血液培养标本,12株来自粪便培养标本。菌型分布以甲型副伤寒杆菌为主,占85.42%;其次为伤寒杆菌和乙型副伤寒杆菌,分别占11.45%和3.12%;未检出丙型副伤寒杆菌。分离出的96例感染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零;对所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为39.58%。结论大理地区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杆菌为主。除氨苄西林外,感染菌株对其它所选抗菌素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较低。为防止耐药菌株增加,建议临床医生依据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正确诊断及使用敏感抗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菌型分布 药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杆菌ompX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产物免疫原性鉴定
12
作者 范兴丽 沈香娣 孙爱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4期4-5,8,共3页
目的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X的原核表达系统,确定其重组表达产物rOmpX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从甲型副伤寒杆菌标准株50001扩增目的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提取并纯化表达产物。采用免疫扩散法和Wes... 目的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X的原核表达系统,确定其重组表达产物rOmpX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从甲型副伤寒杆菌标准株50001扩增目的基因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提取并纯化表达产物。采用免疫扩散法和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ompX的原核表达系统,rOmpX表达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28%。rOmpX免疫家兔可产生抗体并能与重组蛋白rOmpX产生阳性Western blot杂交信号。结论成功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外膜蛋白基因ompX的原核表达系统,rOmpX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ompX基因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群 《华夏医学》 2002年第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副伤寒杆菌 抗菌药物 敏感试验 副伤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爆发腹泻人群中检验出甲型副伤寒杆菌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秀珍 王志光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6期802-802,共1页
副伤寒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 2002年 6月 24日,金川县观音桥镇中小学校发现腹泻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证实该次腹泻病是由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所致.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爆发腹泻 甲型副伤寒杆菌 检验 流行病学 调查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富华 赵婴 +2 位作者 李晓英 王丽扬 刘金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654-655,共2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抗原酶联免疫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志刚 田素娟 +3 位作者 朱国珍 杨艳艳 王伟 谢媛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采用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抗原单克隆抗体 ,建立检测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抗原ELISA双抗体夹心法。方法 采用纯化的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抗原 ,制备 3株鞭毛抗原单克隆抗体细胞 (2C8、2E6和 5D7)。应用免疫印迹试验、交叉反应试验及表... 目的 采用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抗原单克隆抗体 ,建立检测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抗原ELISA双抗体夹心法。方法 采用纯化的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抗原 ,制备 3株鞭毛抗原单克隆抗体细胞 (2C8、2E6和 5D7)。应用免疫印迹试验、交叉反应试验及表位分析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  3株单抗细胞与甲型副伤寒杆菌鞭毛抗原及甲型副伤寒杆菌发生免疫反应 ,与伤寒、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及部分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无交叉反应。选用其中 2株单抗细胞建立了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63份献血员和 65份发热待查患者血清标本均为阴性 ,15份血培养阳性的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标本有 14份为阳性。结论 可直接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 ,具有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鞭毛蛋白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红 李文珠 丁彬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11期965-965,共1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药敏试验 临床 抗生素药物 观察 疗效 分析 同类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杆菌90株药敏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林 周祖模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9期692-693,共2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株甲型副伤寒杆菌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莓 赵道慧 黄国培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0-31,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率,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对经血培养检出的52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的药物敏感率分别为93.27%、91.35%、88.47...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率,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对经血培养检出的52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的药物敏感率分别为93.27%、91.35%、88.47%、88.47%。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及复方新诺明治疗儿童甲型副伤寒有效、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杆菌 抗生素 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株丙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烽 李虹 梁静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1期1340-1340,共1页
目的:探讨丙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性。方法:采用阳光细菌分析仪及配套检测仪进行生化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对氯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低,氨苄西林、复方磺胺耐药率高。结论:氯霉素与喹诺酮类可作为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三代头孢... 目的:探讨丙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性。方法:采用阳光细菌分析仪及配套检测仪进行生化药敏试验。结果:细菌对氯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低,氨苄西林、复方磺胺耐药率高。结论:氯霉素与喹诺酮类可作为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三代头孢抗菌活性强,但要合理使用,注意产ESBLs菌株监测,防止耐药菌株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伤寒杆菌 耐药性分析 丙型 产ESBLS菌株 三代头孢菌素 喹诺酮类 细菌分析仪 沙门菌感染 药敏试验 氨苄西林 复方磺胺 抗菌活性 耐药菌株 氯霉素 耐药率 检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