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及甲、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毒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正时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9年第6期355-358,共4页
本文报告小鼠腹腔传代可提高副乙沙门氏菌毒力,但不能提高伤寒,副甲沙门氏菌毒力;明胶蔗糖溶液,马丁肉水作菌液稀释液时,能提高毒力2~4倍,绝对致死量较为稳定;琼脂肉水和粘液素均能提高毒力40倍以上,琼脂肉水更有利于菌株毒力的稳定;... 本文报告小鼠腹腔传代可提高副乙沙门氏菌毒力,但不能提高伤寒,副甲沙门氏菌毒力;明胶蔗糖溶液,马丁肉水作菌液稀释液时,能提高毒力2~4倍,绝对致死量较为稳定;琼脂肉水和粘液素均能提高毒力40倍以上,琼脂肉水更有利于菌株毒力的稳定;并比较了11株不同毒力类型的伤寒杆菌对20种抗生素(或抗菌物质)敏感性,弱毒株50759(r 型)与 T_(65)株对链霉素、多粘菌素 B 敏感,为体外筛选伤寒杆菌毒力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 伤寒杆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中检测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分析报告 被引量:6
2
作者 于梅 徐景野 +3 位作者 章丹阳 金春光 郑剑 沈玄艺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检测分析 牡蛎 肠道传染病 伤寒副伤寒 病原学调查 报告病例 报告系统 调查资料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对巨噬细胞IL-6、IL-8、TNF-α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鸿鹄 吴圆圆 +1 位作者 占利 梅玲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538,546,共5页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cdtB对宿主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对cdtB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并模型纯化重组蛋白,建立其刺激...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cdtB对宿主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对cdtB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并模型纯化重组蛋白,建立其刺激人THP-1巨噬细胞模型,ELISA检测THP-1分泌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ELISA检测THP-1分泌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结果成功构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重组cdtB蛋白,与空白对照相比,受到cdtB刺激的THP-1细胞上清中的IL-6,IL-8和TNF-α浓度显著上升,而在THP-1细胞培养基中加入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SN50可以显著抑制重组cdtB诱导的IL-6、IL-8、TNF-α分泌。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能够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6、IL-8和TNF-α,在甲型副伤寒相关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cdtB 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膝关节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化脓性感染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晓伟 李青松 李林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4期2238-2239,共2页
患者,男,58岁。主因双膝疼痛、肿胀20 d,加重2 d于2014年7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14年6月因头面部皮肤紫外线过敏,于外院行激素治疗15 d后,为缩短治疗时间,自行加大激素使用剂量3 d,停药2 d后自觉双膝及右髋部疼痛,并于当地医院行镇痛治... 患者,男,58岁。主因双膝疼痛、肿胀20 d,加重2 d于2014年7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14年6月因头面部皮肤紫外线过敏,于外院行激素治疗15 d后,为缩短治疗时间,自行加大激素使用剂量3 d,停药2 d后自觉双膝及右髋部疼痛,并于当地医院行镇痛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乏力、畏寒、发热、纳差,腹泻两次,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并逐渐加重。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膝关节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小凤 马顺平 陈海莹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复方新诺明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药敏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傅松维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10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药敏试验 伤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鱼粉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孔繁德 龚艳清 陈信忠 《福建畜牧兽医》 2002年第z1期44-45,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一批进口红鱼粉的检测,检出沙门氏菌,继续进行血清学鉴定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其致病性很强。药敏试验发现菌必治、先锋霉素V、环丙沙星和氟哌酸对该菌呈高度敏感。由于该菌为人畜共患致病菌,所以对该批... 本文通过对一批进口红鱼粉的检测,检出沙门氏菌,继续进行血清学鉴定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其致病性很强。药敏试验发现菌必治、先锋霉素V、环丙沙星和氟哌酸对该菌呈高度敏感。由于该菌为人畜共患致病菌,所以对该批鱼粉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粉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副伤寒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被引量:1
8
作者 南文金 姜胜飞 +2 位作者 高斌文 张楠 卢中华 《河南畜牧兽医》 2003年第1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雏鸡 副伤寒沙门氏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于美英 祝永英 冯海燕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10期42-43,共2页
目的:通过一起家庭聚餐发生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为今后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对6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3位患者肛拭子进行检验,经增菌、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采用标准诊断血清进行细菌学分型。结果 :患者... 目的:通过一起家庭聚餐发生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为今后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对6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3位患者肛拭子进行检验,经增菌、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采用标准诊断血清进行细菌学分型。结果 :患者中腹泻占100%,发热占100%。实验室检测显示,3份患者肛拭子均检出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该起群体性腹泻、发热、腹痛事件为一起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食用购买的熟食尽量加热处理后再食用,是预防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对小鼠IgM、IgG、IgA和CD_3、CD_4、CD_8的影响
10
作者 牟亚 杨怀珍 罗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3-184,189,共3页
为了探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对小鼠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_3、CD_4、CD_8的影响,试验选用1株源于天鹅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传代培养、血清学检测筛选得到Vi抗原丢失株,以0.5 mL/只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 为了探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对小鼠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_3、CD_4、CD_8的影响,试验选用1株源于天鹅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传代培养、血清学检测筛选得到Vi抗原丢失株,以0.5 mL/只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2 d后以24 h为间隔,连续采血7 d,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 M、Ig G、Ig A和CD_3、CD_4、CD_8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鼠血清中IgM、IgG、IgA和CD_3、CD_4、CD_8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CD_4和IgA的变化最明显,分别在免疫后的第8天和第9天达到峰值。说明Vi抗原对小鼠IgM、IgG、IgA和CD_3、CD_4、CD_8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VI抗原 小鼠 免疫球蛋白 白细胞分化抗原 影响
原文传递
雏鸡副伤寒沙门氏菌和柠檬酸菌混合感染的诊断
11
作者 张文慧 孙以方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雏鸡 副伤寒沙门氏菌 柠檬菌 混合感染 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监测及噬菌体分型
12
作者 石优章 黄勇 +1 位作者 徐霞芬 邱华士 《浙江预防医学》 1991年第4期13-14,17,共3页
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生了耐药性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流行。本市从1989年以来,伤寒发病率突然上升,局部地区造成流行。为了解宁波市伤寒菌株的药敏状况和噬菌体型别分布,我们收集了1989、1990年分离的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275株,开... 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生了耐药性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流行。本市从1989年以来,伤寒发病率突然上升,局部地区造成流行。为了解宁波市伤寒菌株的药敏状况和噬菌体型别分布,我们收集了1989、1990年分离的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275株,开展了耐药性监测、噬菌体分型、质粒检测等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分型 药敏状况 副伤寒沙门氏菌 敏感试验 浙东沿海 接合转移试验 耐药谱 药敏试验 抗生素敏感 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由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实验室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华 《医学信息(医药版)》 2009年第11期26-27,共2页
2009年5月3日14时左右,我中心接水观中心卫生院报告:玉台镇一家老夫妇2人高热、腹泻、呕吐,起病急,妻子经抢救无效死亡、丈夫病重。经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检测,证实为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中毒事件。现... 2009年5月3日14时左右,我中心接水观中心卫生院报告:玉台镇一家老夫妇2人高热、腹泻、呕吐,起病急,妻子经抢救无效死亡、丈夫病重。经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检测,证实为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中毒事件。现将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乙型副伤寒 食物中毒 副伤寒沙门氏菌 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检测结果 食品卫生学 沙门氏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发现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与布鲁氏菌存在严重血清学交叉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 检查一名持续发热病人是否患了布鲁氏菌病。方法 采用了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的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方法 ,使用了微生物自动分析仪 ,以及沙门氏菌的鉴定方法。结果 布病血清学检查阳性 ,布病细菌学检查阴性 ,微生物自动分析仪... 目的 检查一名持续发热病人是否患了布鲁氏菌病。方法 采用了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的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方法 ,使用了微生物自动分析仪 ,以及沙门氏菌的鉴定方法。结果 布病血清学检查阳性 ,布病细菌学检查阴性 ,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检测为沙门氏菌 ,后进一步鉴定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该患者感染了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与布鲁氏菌存在严重血清学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血清学 菌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戊型肝炎合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一例
15
作者 彭湘明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1749-174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戊型肝炎 合并症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败血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热失活特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佩佩 牛会敏 +3 位作者 李苗云 赵改名 崔文明 孙灵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58-63,共6页
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热失活规律,对接种10~8 CFU/g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不同介质进行55、63、72℃热处理,测定处理后样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菌体浓度。应用Dose Resp模型拟合在3种温度下志贺氏菌的动力学模型,用D值(... 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热失活规律,对接种10~8 CFU/g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不同介质进行55、63、72℃热处理,测定处理后样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菌体浓度。应用Dose Resp模型拟合在3种温度下志贺氏菌的动力学模型,用D值(decimal reduction time)表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的耐热情况。结果表明: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热失活曲线运用Dose Resp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的D值不同,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灌肠肥瘦肉1∶1(m/m)中D值较大,相对耐热。55℃条件下热处理25.0 min,63℃热处理2.03 min,72℃热处理0.31 min后,一般肉制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均能被杀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热失活 动力学模型 D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提取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成兰 罗薇 +1 位作者 刘内生 杨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8,共4页
为了提取、纯化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LPS)并检测其活性,试验通过热酚水法提取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LPS,采用DNaseI、RNaseA和蛋白酶K及醇沉法纯化LPS,测定LPS提取物中多糖、蛋白及核酸的含量,鲎试剂检测凝集活性,显色... 为了提取、纯化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LPS)并检测其活性,试验通过热酚水法提取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LPS,采用DNaseI、RNaseA和蛋白酶K及醇沉法纯化LPS,测定LPS提取物中多糖、蛋白及核酸的含量,鲎试剂检测凝集活性,显色基质法测定其活性。结果显示,纯化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LPS平均产率为1.48%,多糖含量为3.84%,蛋白含量为1.49%,核酸含量为5.45%,且核酸片段低于100bp,SDS-PAGE电泳和银染结果显示条带主要集中在10~15ku范围内,与2EU/mL鲎试剂的最小凝集浓度是10.99ng/mL,显色基质法测定其活性为9.82×10^5EU/mg。该试验提取、纯化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LPS纯度较高,生物活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热酚水法 鲎试剂 显色基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启示
18
作者 弓耀忠 赵海霞 《大众标准化》 2007年第S2期48-49,共2页
通过一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验证,提示检验人员在具体检验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要考虑特殊菌株的生化特异性,多参考国内外最新资料,不能机械、一味地按GB/T 4789.4-2003程序检验,否则,易导致漏检或... 通过一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验证,提示检验人员在具体检验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要考虑特殊菌株的生化特异性,多参考国内外最新资料,不能机械、一味地按GB/T 4789.4-2003程序检验,否则,易导致漏检或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微生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鲜切黄瓜中的生长行为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新 刘娜 +7 位作者 及华 陈锐 李洪涛 朱珠 李运朝 兰璞 王永 兰青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6,81,共8页
为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鲜切黄瓜中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将新鲜黄瓜切丁,添加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在10、15、20、25、30和35℃下的恒温条件下贮藏,以观察细菌的生长。使用USDA综合病原体建模程序(USDA-IPMP)拟合每个温... 为建立不同温度条件下鲜切黄瓜中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将新鲜黄瓜切丁,添加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在10、15、20、25、30和35℃下的恒温条件下贮藏,以观察细菌的生长。使用USDA综合病原体建模程序(USDA-IPMP)拟合每个温度下每种细菌的生长曲线,以找出描述该细菌生长的最适初级生长模型,并拟合得到最大比生长速率。通过温度对初级模型中最大比生长速率的生长动力学拟合,分别建立Ratkowsky、Huang rate、Cardinal、Arrhenius-type二级生长模型,并进行数学评估和实测样品验证。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生长曲线显示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表现出三个阶段,包括延滞期,指数期和稳定期。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延滞期时间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相反,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速率随着孵育温度而增加,由此表明风险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使用Baranyi和Huang初级模型分析两种病原体的生长曲线,使用Ratkowsky、Huang平方根模型、Cardinal和Arrhenius模型描述温度对贮藏时间细菌生长的影响,同时应用实验数据和样品实测验证评估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从该研究中获得的结果和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鲜切黄瓜产品中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黄瓜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生长行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报一例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20
作者 马丽梅 《桂林医学》 1999年第1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诊断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