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道地产区大黄功效组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佳 李莉 +4 位作者 胡会娟 商彤 孟磊 李永杰 魏胜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5期662-669,共8页
目的:分析大黄8个道地产区4种功效组分(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类)1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差异,为研究其在"清热解毒、泻下攻积、逐淤通经"三种功效活性上的潜在优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 目的:分析大黄8个道地产区4种功效组分(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类)1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差异,为研究其在"清热解毒、泻下攻积、逐淤通经"三种功效活性上的潜在优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道地产区大黄4种功效组分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游离蒽醌类物质含量以铨水大黄最高,西宁大黄和河州大黄次之;结合蒽醌和二蒽酮类成分含量以庄浪大黄最高,西宁大黄和雅黄次之;而酚酸类物质含量最高的为凉黄,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次之。结论:结合不同成分的药理学活性,铨水大黄、西宁大黄和河州大黄在清热解毒功效上具有潜在优势,庄浪大黄、西宁大黄和雅黄在泻下攻积功效上具有潜在优势,而同时西宁大黄、铨水大黄和凉黄在逐瘀通经功效上具有潜在优势,上述结果对于指导大黄精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大黄 活性成分 功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蜀葵花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鉴定与功效组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玉花 肖田梅 +2 位作者 白梅荣 白迎春 包桂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1期28-31,79,共5页
目的建立蜀葵花脱氧核糖核酸(DNA)编码技术鉴定及功效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定标记(matK)序列;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功效组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素的含量。结... 目的建立蜀葵花脱氧核糖核酸(DNA)编码技术鉴定及功效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定标记(matK)序列;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功效组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素的含量。结果经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鉴定了11批蜀葵的干燥花药材的matK序列;功效组分含量测定方法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素的平均回收率(n=6)依次为97.75%(RSD=0.33%)、100.04%(RSD=1.55%)、97.05%(RSD=0.86%)。结论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鉴定方法准确可靠,功效组分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二者结合可作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蜀葵花 分子鉴定 功效组分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功效组分的大黄药材质量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拱健婷 李莉 +6 位作者 邹慧琴 张金霞 徐东 毛克臣 陈慧荣 张明明 杨瑞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08-1815,共8页
目的:本文通过灰色模式识别和功效组分对大黄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索不同道地产区大黄药材的差异。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大黄药材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苷、大黄素苷、大黄酚苷、芦荟大黄素苷、... 目的:本文通过灰色模式识别和功效组分对大黄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探索不同道地产区大黄药材的差异。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大黄药材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苷、大黄素苷、大黄酚苷、芦荟大黄素苷、大黄素甲醚苷、番泻苷A、番泻苷B、儿茶素、没食子酸14种功效成分的含量;采用Python 2.7对与大黄传统功效密切相关的功效组分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不同产地大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采集的25批大黄中甘肃天祝所产唐古特大黄"泻下攻积"质量最佳;四川雅江所产唐古特大黄"清热解毒"质量最佳;甘肃礼县所产掌叶大黄"逐瘀通经"的质量最佳。结论: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评价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且从中药的临床功效出发,在功效组分的层面上进行模式识别,能为建立更加完整和科学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灰色关联分析 质量评价 模式识别 功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药用大黄功效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丁一明 商彤 +4 位作者 石玥 赵婷 张媛 李莉 魏胜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4期591-595,共5页
目的:确定不同功效型大黄的干燥工艺。方法:采用HPLC分别测定药用大黄中鞣质类、二蒽酮类、游离蒽醌类及结合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下,药用大黄中鞣质类、二蒽酮类、游离蒽... 目的:确定不同功效型大黄的干燥工艺。方法:采用HPLC分别测定药用大黄中鞣质类、二蒽酮类、游离蒽醌类及结合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并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下,药用大黄中鞣质类、二蒽酮类、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鞣质类含量为指标,根茎最适宜干燥条件为切1 cm厚、60℃干燥,根为切1 cm厚、30℃干燥;以二蒽酮类含量为指标,根茎最适宜干燥条件为切1 cm厚、60℃干燥,根为切5 cm厚、40℃干燥;以游离蒽醌类含量为指标,根茎最适宜干燥条件为切3 cm厚、50℃干燥,根为切3 cm厚、30℃干燥;以结合蒽醌类含量为指标,根茎最适宜干燥条件为切5 cm厚、40℃干燥,根为切5 cm厚、70℃干燥。结论:不同功效组分型大黄的定向加工方式不同,可以通过降低干燥温度或增加切片厚度的干燥工艺,定向加工泻下攻积型大黄;通过提高干燥温度或减小切片厚度的干燥工艺,定向加工出清热泻火型大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大黄 干燥工艺 功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功效组分地理变异及气候响应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杨芙蓉 冉家栋 +2 位作者 刘海涛 宋经元 谢彩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45-3655,共11页
通过研究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四种功效组分的地理变异,以及与多层次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生态学机制。运用聚类方法研究唐古特大黄成分地理变异的空间规律,并利用相关... 通过研究道地药材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四种功效组分的地理变异,以及与多层次气候因子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生态学机制。运用聚类方法研究唐古特大黄成分地理变异的空间规律,并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气候因子与唐古特大黄成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青海和甘肃地区的唐古特大黄属于结合蒽醌化学生态型;而四川所产唐古特大黄为游离蒽醌化学生态型。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与唐古特大黄组分间的响应特征为:结合蒽醌类物质与年均温呈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年均温和年降水为负相关,而与年均日照时数为正相关;结合蒽醌类物质与最冷季节温度是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最冷季节温度和最湿季降雨量呈强负相关;月均温和月均日照对结合蒽醌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影响大,其中1月至6月平均气温和9月至12月平均气温与蒽醌类物质呈强负相关,多酚类物质与5月日照量、6月日照量和7月日照量表现出强正相关。地区间的温度和日照量差异是唐古特大黄不同化学型形成的气候原因。最冷季的低温和最湿季的日照量是影响唐古特大黄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和主要时间窗口。温度浮动大,日照量高且降水量少的低温区域有助于结合蒽醌类和多酚类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功效组分 地理变异 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子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明明 胡会娟 +4 位作者 李娇 丁一明 张晶 李莉 魏胜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5期735-740,共6页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唐古特大黄地下部分干质量及其含有的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鞣质和二蒽酮4类功效组分的含量测定,分析采收时期对唐古特大黄药材产量及功效组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唐古特大黄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方法:HPLC测定唐古特大...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唐古特大黄地下部分干质量及其含有的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鞣质和二蒽酮4类功效组分的含量测定,分析采收时期对唐古特大黄药材产量及功效组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唐古特大黄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方法:HPLC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二蒽酮、鞣质等的1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样方法测定唐古特大黄的药材产量,SPSS、Sigma Plot等软件进行分析画图。结果:采收期对唐古特大黄中4类功效组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5月采收的4年生唐古特大黄中游离型蒽醌含量较高;7月采收的6年生唐古特大黄中结合型蒽醌、二蒽酮含量较高;鞣质的含量则在9月采收的4~6年生唐古特大黄中含量较高;从产量看,考虑成本及经济效益,采收年限以11月采收的4~6年生的唐古特大黄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和采收月份的唐古特大黄中主要功效组分含量及产量的分析,归纳采收期对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大黄定向培育技术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采收期 定向培育 功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唐古特大黄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含量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佩根 程小丽 +4 位作者 刘春生 刘佳 叶莲 唐沁 魏胜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607-2611,共5页
根据植株形态,将同一栽培地的唐古特大黄划分为8种变异类型,研究其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双蒽酮类等功效组分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从质量分数看,游离蒽醌平均为2.10~6.71mg·g^(-1)... 根据植株形态,将同一栽培地的唐古特大黄划分为8种变异类型,研究其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双蒽酮类等功效组分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异类型功效组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从质量分数看,游离蒽醌平均为2.10~6.71mg·g^(-1),结合蒽醌平均为15.43~22.04 mg·g^(-1),番泻苷A+B的平均为32.88~42.36 mg·g^(-1);从单成分含量看,除番泻苷B和大黄素甲醚苷外的10种活性成分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推断,该实验B型和E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专用药材的种质,G型和H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专用药材的种质,C型和F型样品可以作为潜在的活血化瘀专用药材的种质,A型和D型可以作为潜在的收敛止血专用药材的种质,上述结论为特种用途的大黄优良品种定向培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变异类型 HPLC 功效组分 定向选育
原文传递
基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桂枝加葛根汤干预流感病毒性肺炎功效组分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宝香 付岩 +3 位作者 孙启慧 韩雨秀 杨勇 容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68-175,共8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桂枝加葛根汤(GGT)干预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功效组分进行表征。方法:雄性BALB/c小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GGT组(36 g·kg^(-1)·d^(-1))...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桂枝加葛根汤(GGT)干预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功效组分进行表征。方法:雄性BALB/c小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GGT组(36 g·kg^(-1)·d^(-1)),每组6只,GGT组连续灌服GGT提取液5d,空白组灌服等量超纯水。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清及肺组织,应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表征小鼠血清及肺组织中GGT原型及代谢成分。同时存在于小鼠给药血清及肺组织中的GGT成分定义为其功效组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功效组分的靶点进行检索,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查询流感病毒性肺炎的靶点,进而取交集得到GGT干预疾病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Metascape对潜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小鼠含药血清中共检测到GGT原型成分29个,代谢成分28个,其中有11个原型成分和4个代谢成分在小鼠肺组织中被检测到。主要代谢途径包括还原、羟基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PPI网络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功效组分可能通过作用于白蛋白(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Toll样受体4(TLR4)等靶点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黏附连接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同时存在于小鼠含药血清及肺组织中的11个原型成分及4个代谢物可能是GGT干预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潜在功效组分,并通过干预炎症代谢通路发挥作用,可为GGT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 功效组分 流感病毒性肺炎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质量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欣 孟磊 +2 位作者 魏胜利 祁晓娟 卓冰雨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目的:分析何首乌20个产地3种功效组分(二苯乙烯苷类、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以期得到各类功效成分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为研究何首乌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补益肝肾3种功能活性上... 目的:分析何首乌20个产地3种功效组分(二苯乙烯苷类、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以期得到各类功效成分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为研究何首乌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补益肝肾3种功能活性上的潜在优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测多评法对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反式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何首乌各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类含量最高分别在四川冕宁和湖北武当山;综合环境因子分析,经度与游离蒽醌成分密切相关,低温有利于结合蒽醌成分积累,温度与海拔对二苯乙烯苷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结论:结合不同成分的药理活性初步推断,低温、低湿的四川冕宁及其相似环境所产的何首乌,具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的潜在优势;高海拔、大温差的湖北武当山及其相似环境所产的何首乌,具有补益肝肾的潜在优势,该研究结果对何首乌精准药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功效组分 二苯乙烯苷类 游离蒽醌类 结合蒽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和环境对唐古特大黄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商彤 胡会娟 +5 位作者 孟磊 丁一明 李永杰 张明明 李莉 魏胜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46-2253,共8页
以采自青海省6个唐古特大黄种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宕昌和河北沽源3个试验点布置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功效成分含量。探讨遗传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唐古特大黄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4... 以采自青海省6个唐古特大黄种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宕昌和河北沽源3个试验点布置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功效成分含量。探讨遗传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唐古特大黄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4类功效组分(包含14种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大黄人工栽培中优质产地和种源选择提供依据。多点种源试验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对唐古特大黄各功效成分含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酚酸类成分含量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3类成分含量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提示优质唐古特大黄的栽培应优先考虑环境,再选择种源。四川产地环境可能有利于唐古特大黄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积累,甘肃产地种植环境可能有利于游离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成分含量的积累。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初步推断,种源T4可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和逐瘀通经专用药材的种质,种源T3和T6可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专用药材的种质,该研究结果对大黄精准药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大黄 遗传 环境 功效组分 定向培育
原文传递
基于益气固脱功效的人参药材质量评价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立岩 田义新 +2 位作者 李海涛 王丽 吕晓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030-2033,共4页
作者提出从益气固脱的功效入手,重建人参质量评价体系;中医药固然是独立的医学体系,但这不应成为因拿不出可信证据给自己辩解的理由。因此,相关的中医药科研亟待加强。现在的中药实验研究的一个误区是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对药物进行的验... 作者提出从益气固脱的功效入手,重建人参质量评价体系;中医药固然是独立的医学体系,但这不应成为因拿不出可信证据给自己辩解的理由。因此,相关的中医药科研亟待加强。现在的中药实验研究的一个误区是从西医学角度出发,对药物进行的验证性研究,针对"唯成分论"和"唯技术论"作者提出以下研究模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建立符合中医临床的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临床功效→药理作用→功效组分,在功效组分的层面上进行化学指纹图谱或有效成分的研究。重新建立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观点值得深入研究。作者在分析历代本草文献和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人参(独参汤)无药可代的功效为"益气固脱"。从人参的这个主要功效入手,结合现代临床主治,建立药理模型,筛选人参药材的功效组分,对人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质量评价,为长白山人参资源的栽培、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独参汤 益气固脱 功效组分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遗传和环境对掌叶大黄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磊 胡会娟 +5 位作者 商彤 田文仓 张明明 李永杰 李莉 魏胜利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95-2502,共8页
以采自四川、宁夏、甘肃、陕西的8个掌叶大黄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宕昌和河北沽源3个试验点布置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含量。探讨遗传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掌叶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酚酸类和二蒽... 以采自四川、宁夏、甘肃、陕西的8个掌叶大黄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宕昌和河北沽源3个试验点布置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含量。探讨遗传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掌叶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4类功效组分(包含14种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掌叶大黄人工栽培中优质产地和种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对掌叶大黄不同功效成分含量影响同时存在,其中酚酸类成分含量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其他3类功效成分受环境和遗传共同主导,环境因素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提高栽培掌叶大黄的质量应优先考虑环境,再选择种源。四川种植环境可能有利于掌叶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积累,甘肃种植环境可能有利于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成分含量的积累。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初步推断,种源P2可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专用药材的种质,种源P6可作为潜在的逐瘀通经专用药材的种质,种源P7和P1可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功效专用药材的种质,上述结论为特种用途的大黄优良品种定向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遗传 环境 大黄 功效组分 定向培育
原文传递
组分中药理论创新与实践范例:冠心宁片创制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翼宇 王毅 +4 位作者 刘雳 赵筱萍 仲怿 黄明 张伯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545-4550,共6页
针对中药新药研发领域亟需破解的科技难题,秉持理法方药一致的中医药理念,汇聚人工智能、药物信息学、系统药理学与中药化学等学科智慧,首次提出组分中药智能创制技术方法学。以冠心宁片创研过程为范例,阐释组分中药智能创制原理,简要... 针对中药新药研发领域亟需破解的科技难题,秉持理法方药一致的中医药理念,汇聚人工智能、药物信息学、系统药理学与中药化学等学科智慧,首次提出组分中药智能创制技术方法学。以冠心宁片创研过程为范例,阐释组分中药智能创制原理,简要论述中药功效实体的组分配伍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多模态多尺度的系统性药效药理研究,探求“说清楚、讲明白”其临床治病的作用机制;着重示范基于生产全流程智能仿真的中试车间及工程化验证平台,并概述中药新药智造生产线设计原则。工业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建的制药过程质量可控性评价方法以及智造生产线能够用于高质量生产冠心宁片。通过上述多学科跨界融合创新研究,开拓了现代中药创制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中药 功效组分 功效实体 现代中药创制 过程质量可控性 冠心宁片
原文传递
提升苹果二氢查尔酮对结肠癌细胞抑制功效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沫 毕金峰 +3 位作者 韩丹丹 徐明月 张晔 郑金铠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3,共7页
本文采用结肠癌细胞模型,探究了增强苹果来源二氢查尔酮对结肠肿瘤抑制功效的方法。一方面,采用MTT法考察了根皮素及其类似物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发现200μmol/L根皮素对HT29、SW620与HCT116三种结肠癌细胞作用72 h的抑制率分别... 本文采用结肠癌细胞模型,探究了增强苹果来源二氢查尔酮对结肠肿瘤抑制功效的方法。一方面,采用MTT法考察了根皮素及其类似物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发现200μmol/L根皮素对HT29、SW620与HCT116三种结肠癌细胞作用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74.18%、52.91%与72.78%,抑制活性与普遍性强于多种二氢查尔酮类似物,并呈现剂量与时间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根皮素与多种果蔬功效成分的联合作用,发现在SW620与HCT116细胞中,根皮素与白藜芦醇及姜黄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尤其对HCT116细胞,根皮素与姜黄素联合使用时的IC50值分别为69.78μmol/L与4.27μmol/L,显著低于单独使用时的153.88μmol/L与8.80μmol/L,两者以20:1的剂量比使用时,其联合指数均小于1,表现为协同效应,且在低浓度时更为显著。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苹果二氢查尔酮的结肠癌抑制功效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指导消费者合理搭配膳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查尔酮 根皮素 功效组分 结肠癌细胞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生长年限及药材规格等级对唐古特大黄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博扬 丁一明 +6 位作者 唐进程 赵江怡 赵婷 刘芳 刘凤波 张媛 魏胜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2-849,854,共9页
目的为确定人工栽培唐古特大黄适宜生长年限和科学划分其药材规格等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产地与采收季节相同的3~6年生人工栽培唐古特大黄药材作为研究材料,规格划分为根茎和根段两类,根段按照直径>5 cm、3~5 cm和<3 cm划分为3个... 目的为确定人工栽培唐古特大黄适宜生长年限和科学划分其药材规格等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产地与采收季节相同的3~6年生人工栽培唐古特大黄药材作为研究材料,规格划分为根茎和根段两类,根段按照直径>5 cm、3~5 cm和<3 cm划分为3个等级,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各规格等级药材的质量占比以及功效组分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唐古特大黄直径3~5 cm的根段和直径<3 cm的根段质量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直径3~5 cm的根段质量占比会随生长年限逐渐增加,而直径<3 cm的根段质量占比则逐渐下降。生长年限和药材规格等级对于唐古特大黄3类功效组分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二蒽酮成分受到两者的影响强度接近,以6年生直径>5 cm的粗直径等级根段中含量最高;游离型蒽醌含量受药材规格等级的影响更强,以直径>5 cm的粗直径等级根段中含量最高;而鞣质成分含量受生长年限的影响更强,以6年生药材含量最高。结论唐古特大黄药材规格等级对药材内在质量的影响源自生长年限的差异,若将药材规格等级与质量挂钩,就必须要在实现年限控制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考虑药材直径大小;对于药材质量的评价,可以进行药材功效组分多维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生长年限 规格等级 功效组分
原文传递
Realizing high-performance ternary organic solar cell with thick active layer via incorporating a liquid crystalline small molecule as a third component
16
作者 Alex K.-Y. Je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35-436,共2页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organic solar cells (OSCs) have at- 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merits of achieving light-weight, flexible, low-cost devices [1,2]. Ternary OSC as an efficient way to improv...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organic solar cells (OSCs) have at- 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merits of achieving light-weight, flexible, low-cost devices [1,2]. Ternary OSC as an efficient way to improve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PCEs) of OSCs has inspired great interest from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ternary OSCs and result in many efficient de- vices. Ternary OSCs allow collecting high- and low-energy photons by separated semiconductors in a single active layer to minimize the thermalization loss and broaden absorption rang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SCs. However, most reported ternary OSCs only have active layer of about 100 nm in thick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s Butyric acid CARBOXYLATION Coherent scattering Crystalline materials Hole mobility Molecules Organic solar cells Thick films X ray scatter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