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与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低平牙槽嵴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王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BPS)与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低平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定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低平牙槽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 目的:分析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BPS)与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低平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定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低平牙槽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BPS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两组咬合力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比较,BPS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低平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平牙槽嵴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 全口义齿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消耗巨噬细胞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性修复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云伦 许逸舟 +7 位作者 蔡家乐 许淑怡 张家琪 傅兰雅 马心蕊 何叶 王祥海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69,277,共6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再生轴突。术后28 d再次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腓肠肌称重和HE染色评估靶区肌萎缩。结果术后7 d和28 d,实验组神经夹伤远端巨噬细胞消耗效率均达到70%以上,术后7 d神经远端的GAP43阳性再生轴突比对照组更少、更短。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神经传导强度显著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面积显著变小。结论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巨噬细胞消耗可导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氯膦酸盐 周围神经损伤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抗凝冰损伤功能性修复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瑶 单丽岩 +1 位作者 谭忆秋 陈志国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9-533,共5页
针对冬季云、贵高原地区路面凝冰对表层沥青混合料造成的微损伤,研发高黏结力、高渗透性沥青路面抗凝冰损伤功能性修复材料,以防治沥青路面表层细集料剥落及麻面现象的产生.研究了SBR改性剂及G助剂对该修复材料常规物理性能、渗透性能... 针对冬季云、贵高原地区路面凝冰对表层沥青混合料造成的微损伤,研发高黏结力、高渗透性沥青路面抗凝冰损伤功能性修复材料,以防治沥青路面表层细集料剥落及麻面现象的产生.研究了SBR改性剂及G助剂对该修复材料常规物理性能、渗透性能及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BR复配改性后,G助剂可使沥青路面抗凝冰损伤功能性修复材料的渗透性能显著提升,对路表构造深度影响小,有助于提高原位修复效果,而且对该修复材料蒸发残留物弹性恢复性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5℃延度有不利影响;随固化时间的延长,沥青路面抗凝冰损伤功能性修复材料对湿轮磨耗试件表面细集料的黏附效果优异,其抗水及抗冻融性能较未修复或喷洒普通乳化沥青试件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凝冰 微损伤 功能性修复材料 高黏性 高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庆福 吕春堂 +3 位作者 樊堂堂 周中华 汪大林 李郝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初步建立和生物力学分析,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提供生物力学指导。方法: 在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模型实体化后模拟颌骨缺损,设计个体...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初步建立和生物力学分析,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提供生物力学指导。方法: 在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模型实体化后模拟颌骨缺损,设计个体化带种植体三维钛网修复体加以修复,然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和应力分析。结果:所建下颌骨缺损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好,力学分析证实这种个体化功能性三维网状修复体早期能对骨缺损断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后期骨应力遮挡影响不大。结论:采用CT扫描获取下颌骨原始解剖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可以建立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可以指导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功能性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修复 个体化 下颌骨缺损 三维有限元模型 修复 计算机辅助 钛网 捕获 获取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修复先天性唇裂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玉学 郭俊梅 +2 位作者 王国庆 王志刚 王晓军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381-382,共2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修复先天性唇裂的手术技巧、评价标准及优缺点。方法 对功能性修复先天性唇裂 32 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在功能状态下形态优者 83.2 % ,良 13.3% ,差 3.5 %。
关键词 唇裂 功能性修复 手术技巧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肌区复合组织缺损的功能性修复 被引量:4
6
作者 周训银 吴红 陈希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65-366,共2页
外伤性和恶性肿瘤切除后咬肌区的复合组织缺损,在修复的同时,应着重考虑咬肌的功能重建。用胸锁乳突肌上半段之肌瓣代咬肌者已有报道,复合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者。
关键词 咬肌区 复合组织缺损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横裂功能性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曾永红 王晓波 +2 位作者 陆伟 孙应明 丁加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388-1389,I0006,共3页
目的:对面横裂的传统手术方法加以改进,使口角形态更为自然、上下唇运动协调,减少口角溃烂,并使颊部丰满。方法:改变两种传统方法直接缝合口角的方式,而以三角形返折瓣形成新口角;尽量保留颊部软组织,行肌功能修整,恢复口轮匝肌环形结构... 目的:对面横裂的传统手术方法加以改进,使口角形态更为自然、上下唇运动协调,减少口角溃烂,并使颊部丰满。方法:改变两种传统方法直接缝合口角的方式,而以三角形返折瓣形成新口角;尽量保留颊部软组织,行肌功能修整,恢复口轮匝肌环形结构;颊部皮肤“以Z”瓣交叉,避免瘢痕直线收缩和组织菲薄的凹陷性畸形。结果:以此方法进行的8例手术,术后无一例出现口角炎和溃烂,唇外形自然,运动协调,颊部丰满。结论:采用功能性修复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善上下唇运动时的协调性,术后患者表情自然,且有效地避免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横裂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功能性修复中骨性支柱重建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坚 沈毅 +3 位作者 李军 王冬梅 王成焘 吴轶群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建立以腓骨重建上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骨性支柱重建在上颌骨功能性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edGraphics、Unigraphics和Ansys8.0软件建立4种腓骨重建上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双侧后牙区垂直加载,研究上... 目的:建立以腓骨重建上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骨性支柱重建在上颌骨功能性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edGraphics、Unigraphics和Ansys8.0软件建立4种腓骨重建上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双侧后牙区垂直加载,研究上颌骨的应力分布。结果:建立了上颌骨Brown3类缺损的3段式腓骨、2段式腓骨+重建钛板、2段式腓骨+钛网和2段式腓骨+颧种植体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3段式腓骨重建的应力分布图和应力矢量图与正常上颌骨最为接近,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另3种应力主要位于重建侧上颌骨,并集中于重建结构转折和颧种植体植入颧骨处。结论:有效的上颌骨骨性支柱重建,能使重建后的上颌骨处于比较合理的应力分布状态,更接近于正常的上颌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重建 骨性支柱 功能性修复 生物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在全口义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玥 王栋 张红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BPS)在全口义齿修复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60名牙槽嵴中重度吸收(Atwood分类Ⅱ、Ⅲ类)的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PS组和传统... 目的:观察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BPS)在全口义齿修复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60名牙槽嵴中重度吸收(Atwood分类Ⅱ、Ⅲ类)的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PS组和传统修复组,分别为其制作全口义齿。在义齿使用3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让患者对义齿的美观性、舒适度、固位力、稳定性及咀嚼能力进行评分。结果:BPS组患者修复后的总体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其中,在义齿的固位力、稳定性和咀嚼能力方面,BPS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能明显提高无牙颌患者的修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 全口义齿 无牙颌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游离皮瓣功能性修复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武龙 叶为民 竺涵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以期达到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方法:选择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20例,设计前臂皮瓣时,一是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其皮肤外形,二是根据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设计皮下筋膜层外形,...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以期达到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方法:选择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20例,设计前臂皮瓣时,一是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其皮肤外形,二是根据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设计皮下筋膜层外形,包括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内,大于皮肤范围。术后半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修复器官的解剖形态、黏膜化程度、发音清晰度、运动及饮食类型等诸方面生理功能。结果:20例皮瓣全部获得成功,术后半个月和3个月有不同程度的皮瓣外形臃肿,6个月后,修复器官解剖形态无臃肿和牵拉,发音较清晰,感觉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大部分患者(18/20)进普食,少部分(2/20)为软食。结论:皮肤和筋膜下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可以较好恢复颌面部器官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颌面部缺损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唇裂功能性修复术的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彬 李克义 牛怀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8-10,共3页
为重建先天性唇裂患者的口轮匝肌功能 ,减少术后畸形 ,对 36例唇裂患者于唇裂修复术中将裂隙两侧迷走的口轮匝肌剥离、切断、复位 ,于前唇皮肤下方对位缝合 (功能性修复术 )。结果全部病例刀口均 期愈合 ,口轮匝肌运动时上唇各部分协... 为重建先天性唇裂患者的口轮匝肌功能 ,减少术后畸形 ,对 36例唇裂患者于唇裂修复术中将裂隙两侧迷走的口轮匝肌剥离、切断、复位 ,于前唇皮肤下方对位缝合 (功能性修复术 )。结果全部病例刀口均 期愈合 ,口轮匝肌运动时上唇各部分协调一致 ,上唇及鼻外形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修复 临床应用 口轮匝肌 先天性唇裂 上唇 患者 功能 功能效果 协调 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训银 李研 +1 位作者 原林 吴红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 :探索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用单头 (胸骨头 )胸锁乳突肌皮瓣行唇、舌及咬肌区皮肌缺损功能性修复。结果 :51例中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 88.2 4 % (45/ 51 )。结论 :此种肌皮瓣的组... 目的 :探索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用单头 (胸骨头 )胸锁乳突肌皮瓣行唇、舌及咬肌区皮肌缺损功能性修复。结果 :51例中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 88.2 4 % (45/ 51 )。结论 :此种肌皮瓣的组织量适中 ,手术一次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复合软组织缺损 功能性修复 胸骨头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裂功能性修复320例临床回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宏权 纪影畅 李 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手术修复的效果。方法:对两次国际微笑行动共320例单侧唇裂患者调查分析。结果:唇部外形动静态协调自然,鼻底及鼻翼外侧脚恢复满意。并发症为唇红缘不齐、唇峰下降不够。鼻翼塌陷畸形在低年龄患儿复发率高。结论:唇裂...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手术修复的效果。方法:对两次国际微笑行动共320例单侧唇裂患者调查分析。结果:唇部外形动静态协调自然,鼻底及鼻翼外侧脚恢复满意。并发症为唇红缘不齐、唇峰下降不够。鼻翼塌陷畸形在低年龄患儿复发率高。结论:唇裂修复应常规行口轮匝肌成形术,低年龄患儿不宜行鼻翼软骨大范围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功能性修复 临床分析 儿童 口轮匝肌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面瘫的功能性修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桂林 李龙江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38-339,共2页
造成永久性面瘫的原因复杂,常给神经、肌肉的修复带来极大困难,以往在神经吻合、血管神经吻合的肌肉瓣游离移植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面瘫的功能性修复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在成肌细胞的分离、提纯、培养及其... 造成永久性面瘫的原因复杂,常给神经、肌肉的修复带来极大困难,以往在神经吻合、血管神经吻合的肌肉瓣游离移植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面瘫的功能性修复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在成肌细胞的分离、提纯、培养及其与生物材料相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面瘫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并可望在仿真修复方面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面瘫 功能性修复 肌瓣激离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直线缝合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邵华 李一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直线缝合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直线缝合法基础上通过设计侧唇的红唇黏膜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修复前唇唇红及唇珠;在前唇瓣侧方设计蒂在鼻中隔方向的近三角形皮瓣(C瓣),在鼻前庭底部设计...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直线缝合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直线缝合法基础上通过设计侧唇的红唇黏膜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修复前唇唇红及唇珠;在前唇瓣侧方设计蒂在鼻中隔方向的近三角形皮瓣(C瓣),在鼻前庭底部设计皮瓣(G瓣)同时,在鼻底裂隙两侧设计鼻黏膜瓣(D瓣和H瓣),以封闭鼻底;离断口轮匝肌的异常附着,重建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结果:术后患者上唇及唇红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鼻底封闭良好。结论:此法修复重度双侧唇裂可获得较好的上唇形态,减少"口哨"畸形?口鼻瘘及术后动态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双侧唇裂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横裂的功能性修复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俊刚 王剑 孔晓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525-526,共2页
目的:探讨面横裂功能性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10例单侧面横裂患者行患侧口角口轮匝肌环形重建及口角周围肌肉结构重建;口角红唇瓣返折插入对侧;口角皮瓣交叉缝合,重建患侧口角功能。结果:10例患者经采用此方法修复后双侧口角对称、运动... 目的:探讨面横裂功能性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10例单侧面横裂患者行患侧口角口轮匝肌环形重建及口角周围肌肉结构重建;口角红唇瓣返折插入对侧;口角皮瓣交叉缝合,重建患侧口角功能。结果:10例患者经采用此方法修复后双侧口角对称、运动时协调、自然,颊部丰满。结论:面横裂患者经患侧口角皮肤、粘膜及肌肉的功能性修复可以取得非常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横裂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与传统模式在全口义齿教学中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瑞雪 路晓淼 +2 位作者 谢小飞 李婕 刘宏升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比较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Biofunctional Prosthetic System,BPS)与传统模式在全口义齿教学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某医学院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一班31名学生为对照组,二班32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全口义齿... 目的:比较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Biofunctional Prosthetic System,BPS)与传统模式在全口义齿教学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某医学院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一班31名学生为对照组,二班32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全口义齿传统内容教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节课加入BPS部分理论内容,并在操作课中除了常规取模、制作暂基托和蜡堤等操作外,增加播放BPS临床修复病例微视频。教学结束后,对比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及操作成绩分别为[(90.20±1.29)分、(8.73±1.12)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82.80±3.45)分、(7.58±1.07)分](P<0.05)。在学生兴趣是否提高与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教学方法是否新颖、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方面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入BPS系统理论的全口义齿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全口义齿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功能性修复系统 全口义齿教学 口腔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Black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宇 许宏权 王传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改良Black 双侧唇裂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功能性修复及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祁佐良 王炜 张涤生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7年第4期206-208,共3页
晚期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功能性修复及展望作者单位: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祁佐良王炜张涤生晚期面瘫面下2/3表情肌的功能重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Hari(1976)[1]应用吻合血管神经的... 晚期面瘫眼睑闭合不全的功能性修复及展望作者单位:20001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祁佐良王炜张涤生晚期面瘫面下2/3表情肌的功能重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Hari(1976)[1]应用吻合血管神经的股薄肌移植治疗面瘫取得良好效果,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眼睑闭合不全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皮瓣功能性修复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武龙 孟秀英 张凌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以期达到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方法:选择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20例;前臂皮瓣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其皮肤外形;另一部分根据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设计... 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以期达到恢复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目的。方法:选择舌癌、颊癌、口底癌患者20例;前臂皮瓣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根据缺损大小、形状设计其皮肤外形;另一部分根据桡动脉和头静脉走行设计皮下筋膜层外形:其范围要包括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内,大于皮肤范围;术后半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修复器官的解剖形态、黏膜化程度、发音清晰度、运动及饮食类型等诸方面生理功能。结果:20例皮瓣全部修复成功,术后半个月、3个月有不同程度的皮瓣外形臃肿,6个月后,修复器官解剖形态无臃肿和牵拉,发音较清晰、感觉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大部分(18/20)为普食,少部分(2/20)为软食。结论:皮肤和筋膜下设计前臂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可以较好恢复颌面部器官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颌面部缺损 功能性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