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籼粳交后代茎秆抗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1
作者 凌波 李相宜 +6 位作者 梁莹莹 王泓超 陈小玲 谢展文 张玉婷 程祖锌 林荔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水稻抗倒伏性状是一个复杂性状,剖析其遗传效应,对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旨在通过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探讨水稻抗倒伏性状的遗传效应。以籼粳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个抗倒伏性状的遗传方式和遗传参... 水稻抗倒伏性状是一个复杂性状,剖析其遗传效应,对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旨在通过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探讨水稻抗倒伏性状的遗传效应。以籼粳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个抗倒伏性状的遗传方式和遗传参数。研究发现,9个性状的加性方差占遗传主效应比率变幅为49.9%~72.1%,7个性状的显性方差占遗传主效应比率变幅为48.2%~87.1%,9个性状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基部抗折力、鞘叶厚度等8个性状与倒伏指数呈负相关,有利于提高基部抗折力和水稻抗倒能力。籼粳中间型亲本的抗倒伏性状杂种优势强,育种价值高,有效利用各性状的遗传特点,对培育抗倒伏的籼粳杂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茎秆物理 茎秆解剖结构 遗传效应 -显性模型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高世代育种群体收获体重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强光峰 杨国梁 +5 位作者 陈雪峰 孔杰 夏正龙 高强 罗坤 栾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7-1034,共8页
精确地估计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可以提高选择准确度和加速遗传进展。本研究构建了343个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G7~G9育种群体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244个),测定了29523尾个体的收获体重。基于单性状动物模型,利用平均信息... 精确地估计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可以提高选择准确度和加速遗传进展。本研究构建了343个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G7~G9育种群体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244个),测定了29523尾个体的收获体重。基于单性状动物模型,利用平均信息约束最大似然法(average information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AIREML)估计了G7、G8、G9和G8+G9 4个数据集收获体重的方差组分。分析时采用了两种模型:(1)加性遗传效应模型,包含加性遗传效应和共同环境效应(A+C);(2)加显性遗传效应模型,进一步包括显性遗传效应(A+D+C)。结果表明,在A+C模型下,估计得到的4个数据集收获体重的遗传力范围在0.046~0.082,为低遗传力水平(h^2≤0.15)。在A+D+C模型下,估计得到的收获体重遗传力范围在0.063~0.096,显性方差组分比率范围为0.027~0.571。模型中包括显性遗传效应后,G8数据集收获体重遗传力的估计值变大,其余3个数据集的估计值变小。罗氏沼虾育种群体收获体重遗传力较低,表明需要引进性能优良的野生或改良群体,增加育种群体的遗传变异丰富度;4个数据集显性遗传方差比率值变化较大,表明需要新的算法并利用更多世代数据提高其估计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收获体重 遗传效应 显性遗传效应 方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花脸猪和大白猪产仔数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储明星 吴常信 +2 位作者 张建生 顾建平 孙士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1,共3页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 4个群体共计 2 0 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具有极显著的群体间差异 ,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 4个群体共计 2 0 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具有极显著的群体间差异 ,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多元回归结果表明 :加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75 4%和6 9 8% ,可见加性效应是群体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素。显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18 3%和 2 3 7% ,表明显性效应在群体间遗传变异中是相当重要的。上位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6 3%和 6 5 % ,可见上位效应对窝产仔数群体间遗传差异作用不大。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 13 0 1和 12 42 ,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 2 77和 2 49头 ,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 ,显性度分别为 0 91和 0 97。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窝产仔数 大白猪 -显性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多元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农艺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洪文 代晓华 +4 位作者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宁夏农林科技》 2005年第3期18-20,共3页
采用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穗数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除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外,其他性状的加性及显性... 采用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穗数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除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外,其他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从亲本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来分析,FR796对千粒重增加效应最大,其次是宁粳12号,94FR30及2002FR24对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效应大,宁粳12号和宁稻216对穗数增加效应大;但没有一个亲本对单株产量的效应达到0.05的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 -显性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联合尺度检验法研究猪产仔数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
5
作者 储明星 吴常信 +2 位作者 张建生 顾建平 孙士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8-470,共3页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杂交 1代和回交 1代 4个群体共计 338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联合尺度检验法的结果表明 :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 12 .78和12 .2 1,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杂交 1代和回交 1代 4个群体共计 338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联合尺度检验法的结果表明 :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 12 .78和12 .2 1,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 2 .78头和 2 .5 3头 ,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 ,显性度分别为 0 .92和 0 .95。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窝产仔数 -显性遗传 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性-显性-母体效应及GE互作效应遗传模型的模拟比较(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阿布德拉芒 朱军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08-214,共7页
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比较了8个亲本正反交的加性-显性-母体效应的全模型及缩减模型.当σM2和σME2存在时,检测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的功效高达97%以上.如果存在σM2和σME2而缩减模型未包括这两项效应时,除显性效应以外的各项方差分量都被高估... 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比较了8个亲本正反交的加性-显性-母体效应的全模型及缩减模型.当σM2和σME2存在时,检测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的功效高达97%以上.如果存在σM2和σME2而缩减模型未包括这两项效应时,除显性效应以外的各项方差分量都被高估.对于加性-显性模型,如果忽略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σε2和σA2将被高估.当母体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被忽略时,将显著地增加遗传效应预测值的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 母体效应 GE互作效应 遗传模型 模拟比较 遗传差分量 遗传效应 预测 混合模型方法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严慧玲 方智远 +5 位作者 刘玉梅 王永健 杨丽梅 庄木 张扬勇 孙培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两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模型,研究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运用GriffingⅡ的方法进行遗传效应的分析,就不育度而言,加性作用的方差占总的遗传方差为21.89%,而显性作用的方差为78.11%;... 采用两种不同的遗传分析模型,研究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运用GriffingⅡ的方法进行遗传效应的分析,就不育度而言,加性作用的方差占总的遗传方差为21.89%,而显性作用的方差为78.11%;广义遗传力为97.22%,狭义遗传力为21.23%。配合力的比较结果表明,5个不育亲本中,523-16的一般配合力最高,达3.17;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是606-7×102,达10.42。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育性的最适遗传模型为-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模型),主基因的遗传率为82.03%~94.12%,微效基因的遗传率为0.14%-10.94%,两种遗传分析模型研究结果均表明:主基因的显性作用在不育性表达中占主导地位,但主基因的加性作用以及微效基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显性不育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胡开林 付群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用苦瓜 3个差异显著的自交系为材料 ,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 ,获得两个杂交组合 (ZH96 72 81×G96 80 31和ZH96 112 3×G96 80 31)的亲本、F1、F2 、B1和B2 各世代 ,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其 6个世代群体的第 1雌花节位、单株坐... 用苦瓜 3个差异显著的自交系为材料 ,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 ,获得两个杂交组合 (ZH96 72 81×G96 80 31和ZH96 112 3×G96 80 31)的亲本、F1、F2 、B1和B2 各世代 ,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其 6个世代群体的第 1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效应模型 ,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 1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在遗传中表现部分显性 ,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第 1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狭义遗传力依次为 6 9.2 3%、 6 1.94 %、 6 1.4 6 %、76 .18%、2 8.98%和 35 .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经济 遗传效应 数量遗传 -显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模型对国际杂交水稻圃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磊 曾列先 +2 位作者 余汉勇 C.G.McLaren R.C.Chaudhary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8-204,共7页
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INGE)的1994年杂交水稻圃(IRHON)采用增广设计,包括了6个国家的17个地点和89个品种。为充分了解这类多点试验中关于品种和地点的交互作用,用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AMMI)模型,以若干项乘积之和估算品种... 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INGE)的1994年杂交水稻圃(IRHON)采用增广设计,包括了6个国家的17个地点和89个品种。为充分了解这类多点试验中关于品种和地点的交互作用,用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AMMI)模型,以若干项乘积之和估算品种和地点的交互作用。借助双标图,可鉴别对地点有特殊适应性的品种。如果有参试地点的环境l因子的数据,AMMI模型还可帮助我们用环境因子解释品种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通过本文对1994年杂交水稻圃数据的分析,我们看到AMMI模型是分析多点试验数据的非常n效的工具,能为育种项目和决策部门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品种适应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适应 效应 乘积交互作用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光庆 谢祝捷 姚雪琴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采用Griffing 6×6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长江流域内秋冬栽培的6个主要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Linn.var.botrytis Linn.)资源的自交系育种材料的球高、球径、单球重、成熟期、毛花率和内叶盖球度等6个花球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一般配合... 采用Griffing 6×6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长江流域内秋冬栽培的6个主要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Linn.var.botrytis Linn.)资源的自交系育种材料的球高、球径、单球重、成熟期、毛花率和内叶盖球度等6个花球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并对花椰菜的各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椰菜的6个经济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其中成熟期、毛花率、球高和内叶盖球度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大;而球径、单球重等性状间一般配合力小于特殊配合力,在相当程度上受非加性基因控制。花椰菜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成熟期、毛花率、内叶盖球度、球高、球径和单球重。花椰菜的球高与单球重、球径与单球重、球高与成熟期、单球重与内叶盖球度、成熟期与内叶盖球度等5个成对性状应该同时选择;而球高与毛花率、球高与内叶盖球度、球径与成熟期、球径与毛花率、单球重与毛花率、成熟期与毛花率、毛花率与内叶盖球度等7个成对性状的选择可以独立进行,彼此间不会相互影响,可实现同一组合或品种具备多种优质性状。在6个自交系中,P2和P5是理想亲本;P4是配制耐寒组合的亲本材料;亲本P6应用价值最低。组合中表现最好的为P2×P4,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 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绿豆荚果成熟期同时性的上位性效应和评估其遗传变异的加性显性效应
11
作者 G.S.S.Khattok 邱敦莲 《国外作物育种》 2002年第5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绿豆 荚果成熟期 上位效应 遗传变异 显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新宇 许旭明 +3 位作者 张受刚 卓伟 马彬林 梁康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0年第3期145-152,共8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不同环境下水稻籼粳交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抽天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性状以基因的加性主效应为主;结实率和株高性状以基因的显性主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明显影响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以显性×环境互作为主,其中播抽天数、单株谷重、千粒重和穗长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尤为明显。杂种优势研究表明,由遗传主效应控制的杂种优势除单株有效穗数外,其余8个性状均表现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6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较好。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明恢413、97gk1037、明恢118和明恢417在多个性状上表现以遗传主效应为主,环境互作效应较弱,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表明该4个籼粳交衍生品系在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交衍生系 加性—显性遗传主效应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产量相关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主要抗旱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Ⅱ.植株性状 被引量:41
13
作者 于海秋 徐克章 +3 位作者 陈学求 马义勇 齐晶 沈秀瑛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15,共7页
按Griffing双列杂交(Ⅳ)方法,分析了8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雄穗分枝数、茎粗和单株叶面积等与抗旱性相关的植株性状在雨养地和水分胁迫下的GCA、SCA及遗传变量。结果表明:6个植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非加性基... 按Griffing双列杂交(Ⅳ)方法,分析了8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雄穗分枝数、茎粗和单株叶面积等与抗旱性相关的植株性状在雨养地和水分胁迫下的GCA、SCA及遗传变量。结果表明:6个植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非加性基因效应作用较小。6221、6270、5003、8902表现较好,有一定的利用价值。6221×8902、6221×5003、8902×330等10个组合表现出了较合理的抗旱植株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 配合力 遗传参数 植株 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纪中 颜伟 +2 位作者 蔡士宾 任丽娟 汤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1,共6页
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牙签接菌法对ARZ×扬麦 158衍生的F6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一群体中小麦纹枯... 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利用牙签接菌法对ARZ×扬麦 158衍生的F6 代重组自交系群体 (RIL)进行纹枯病抗性评价,并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研究该群体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一群体中小麦纹枯病的抗性符合两对连锁主基因遗传模型(B 2 1),主基因间表现为加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作用,重组率为 0 178 7。在两对主基因中,效应较大的 1对加性效应为 10 10%,效应较小的 1对加性效应为 2 32%,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中等偏高,为 72 31%。提示抗纹枯病育种应重视主基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小麦纹枯病 遗传模型 效应 接菌 群体 多基因遗传 AR 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和遗传飘移:玉米群体中群体细分的预期效应
15
作者 JodeW.Edwards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2004年第2期24-24,共1页
许多公共部分的玉米轮回选择计划都是基于加性遗传期望值来设计的。由于小群体的自交会引起遗传变异的直线下降,因此根据群体大小必须很大的假设来设计较多的中间群体;我们发现在群体BS13(S)CO中这种预测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 玉米 群体细分 预期效应 显性 遗传飘移 轮回选择 遗传方差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石春海 申宗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42,共7页
以8个粗短粒品种和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其中粒形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是以加性相关为主,仅粒宽与长宽比性状间同时... 以8个粗短粒品种和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其中粒形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是以加性相关为主,仅粒宽与长宽比性状间同时存在着显著的显性相关。有效穗数与着粒密度、每穗粒数、穗重间具有较高的负向加性相关,与粒重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向显性相关。着粒密度、每穗粒数、结实率、穗重、粒重以及单株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以加性正相关为主,但多数性状间亦存在显著的显性正相关。粒形与产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多数粒形性状与每穗粒数、结实率、粒重的加性相关要大于其它性状,但长宽比与有效穗数以及粒长与粒重性状间是以显性相关为主。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以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遗传相关 相关 显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洪文 代晓华 +4 位作者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率(VD/Vp)约为加性方差比率(VA/Vp)的2倍,宽厚比和千粒重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在谷粒性状F1代的超亲优势(Hpb)预测中,各性状都有正向超亲优势的群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谷粒 遗传效应 -显性遗传模型 超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棉铃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乃银 邹奎 +3 位作者 陈旭升 肖松华 狄佳春 刘剑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根据加性 显性 母体效应遗传模型,分析了 6个陆地棉亲本及其按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的 30个F1 的铃重、单株铃数、铃体积、铃容重、单铃种子数、子指、衣指、衣分、铃纵经、铃横经、铃形指数和铃室数共 12个棉铃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以及铃... 根据加性 显性 母体效应遗传模型,分析了 6个陆地棉亲本及其按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的 30个F1 的铃重、单株铃数、铃体积、铃容重、单铃种子数、子指、衣指、衣分、铃纵经、铃横经、铃形指数和铃室数共 12个棉铃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以及铃重与其它棉铃性状之间的各项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铃重和铃容重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但显性方差明显大于加性方差;铃体积、铃纵径、铃横径和铃形指数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且两者差异不大;子指、衣指、单铃种子数及衣分等性状均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此外,衣分和衣指的加性方差亦达极显著水平;单铃种子数显性方差达极显著水平;子指的加性和显性方差均不显著;单株铃数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达显著水平;衣指、子指、铃体积等性状与铃重间都存在显著的加性相关;而单株铃数与铃重则呈极显著加性负相关;单株铃数、单铃种子数、铃容重、铃体积、铃横径等性状与铃重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重 单株铃数 铃体积 种子数 衣分 显性 母体效应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洪文 王昕 +5 位作者 代晓华 殷延勃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6-209,共4页
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12个杂交亲本和36个F1代组合穗部的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数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都达极显著水平,加性遗传方差分量比率较显性大,... 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12个杂交亲本和36个F1代组合穗部的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数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都达极显著水平,加性遗传方差分量比率较显性大,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受加性及显性基因共同控制;各性状F1代显性效应预测值显性,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的表现是不一致的,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性状在各组合间的显性效应基本一致,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性状在组合间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穗部 -显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青枯病抗性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耿锐梅 程立锐 +10 位作者 刘旦 张兴伟 蒋彩虹 冯全福 罗成刚 陈志强 王绍美 曹长代 张国超 杨爱国 任民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3,共7页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菌引起的烟草细菌性病害,是危害我国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烟草青枯病的抗性遗传效应对指导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多个抗病/感病样本为亲本,构建...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菌引起的烟草细菌性病害,是危害我国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烟草青枯病的抗性遗传效应对指导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以多个抗病/感病样本为亲本,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杂交组合,进行群体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岩烟97的青枯病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以及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反帝三号-丙的青枯病抗性受1对加性-显性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烟草青枯病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显性效应,有利于等位基因聚合育种及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 基因+多基因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