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农艺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洪文 代晓华 +4 位作者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宁夏农林科技》 2005年第3期18-20,共3页
采用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穗数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除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外,其他性状的加性及显性... 采用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7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穗数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除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外,其他性状的加性及显性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从亲本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来分析,FR796对千粒重增加效应最大,其次是宁粳12号,94FR30及2002FR24对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效应大,宁粳12号和宁稻216对穗数增加效应大;但没有一个亲本对单株产量的效应达到0.05的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 加性-显性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联合尺度检验法研究猪产仔数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
2
作者 储明星 吴常信 +2 位作者 张建生 顾建平 孙士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8-470,共3页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杂交 1代和回交 1代 4个群体共计 338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联合尺度检验法的结果表明 :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 12 .78和12 .2 1,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杂交 1代和回交 1代 4个群体共计 338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联合尺度检验法的结果表明 :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 12 .78和12 .2 1,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 2 .78头和 2 .5 3头 ,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 ,显性度分别为 0 .92和 0 .95。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窝产仔数 加性-显性遗传 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花脸猪和大白猪产仔数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储明星 吴常信 +2 位作者 张建生 顾建平 孙士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1,共3页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 4个群体共计 2 0 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具有极显著的群体间差异 ,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 4个群体共计 2 0 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具有极显著的群体间差异 ,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多元回归结果表明 :加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75 4%和6 9 8% ,可见加性效应是群体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素。显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18 3%和 2 3 7% ,表明显性效应在群体间遗传变异中是相当重要的。上位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6 3%和 6 5 % ,可见上位效应对窝产仔数群体间遗传差异作用不大。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 13 0 1和 12 42 ,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 2 77和 2 49头 ,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 ,显性度分别为 0 91和 0 97。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窝产仔数 大白猪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多元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晾烟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戴培刚 罗成刚 +3 位作者 唐义芝 陈维建 张华述 程立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1-446,共6页
以8个优良的晒晾烟品种(系)为亲本,配置完全双列杂交,进而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对晾晒烟株高、叶数、节距、腰叶长、腰叶宽以及茎围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农艺性状遗传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起重... 以8个优良的晒晾烟品种(系)为亲本,配置完全双列杂交,进而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对晾晒烟株高、叶数、节距、腰叶长、腰叶宽以及茎围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农艺性状遗传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起重要作用,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腰叶长和叶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而株高、节距、腰叶宽和茎围性状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6种重要农艺性状狭义遗传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腰叶长>叶数>株高>节距>腰叶宽>茎围,其中,腰叶长和叶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分别为0.35和0.33,适合进行早代选择。另外,估算了供试材料的遗传效应值,并对各亲本及组合的育种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本研究为晒晾烟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晾烟 农艺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洪文 代晓华 +4 位作者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率(VD/Vp)约为加性方差比率(VA/Vp)的2倍,宽厚比和千粒重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在谷粒性状F1代的超亲优势(Hpb)预测中,各性状都有正向超亲优势的群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谷粒 遗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超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亚萍 张明义 +2 位作者 范绍强 宁东贤 王全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Griffing方法I,对抗黄矮病 (BYDV)小麦品系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粒重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核质互作 ;3个抗黄矮病品系中“临抗 1号”... 采用Griffing方法I,对抗黄矮病 (BYDV)小麦品系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粒重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核质互作 ;3个抗黄矮病品系中“临抗 1号”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 ,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亲本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为优良抗病丰产亲本 ,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矮病 小麦 抗病品系 粒重 遗传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范绍强 郑王义 +2 位作者 谢咸升 李峰 宋保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最高,后代组合中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抗黄矮病 遗传分析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不完全双列杂交 小麦 基因效应 配合力效应值 特殊配合力 遗传 主导作用 亲本材料 单株产量 利用价值 抗病育种 丰产 母本 父本 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份水稻籼粳交衍生株系属性鉴定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萍萍 游月华 +1 位作者 黄水明 江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9个籼粳交衍生系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2个偏籼类型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偏籼型水稻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 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9个籼粳交衍生系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2个偏籼类型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偏籼型水稻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形态指数 偏籼型材料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产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瑞 李加纳 +2 位作者 唐章林 谌利 张学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5期37-38,54,共3页
利用加性-显性-母体的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资料。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环境对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而母体效应影响很小。基因效应分析发现y4单株粒重有极... 利用加性-显性-母体的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资料。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环境对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而母体效应影响很小。基因效应分析发现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产量 遗传分析 -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柞蚕全茧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亮 吴艳 +4 位作者 孟宪民 戚俐 宿桂梅 焦阳 钟亮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除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外,还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其中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方差的比率较大;在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所占的比率最大,显性效应所占的比率较小,母体效应则不显著。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力h2N=66.67%,雄性柞蚕的全茧量遗传力h2N=78.38%,高于雌性柞蚕。由于雌性、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的加性效应在总遗传方差中均占有较大比率,因此全茧量性状选择适于在早期世代进行,且对雄性个体具有更好的选择效果,但全茧量性状遗传存在负向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别差异 遗传特点 -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不同品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亚群 张升祥 +5 位作者 王洪江 程洋 兰凤杰 侯满 刘庆信 崔为正 《蚕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09,共7页
人工饲料养蚕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揭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可为利用摄食性好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差异显著的3对家蚕品种(品系)分别组配P_1、P_2、F_1、... 人工饲料养蚕是我国蚕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揭示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规律,可为利用摄食性好的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对人工饲料摄食性差异显著的3对家蚕品种(品系)分别组配P_1、P_2、F_1、F_2及BC_1共10个世代的交配材料,以人工饲料育收蚁36 h疏毛率为摄食性考核指标,应用联合尺度检验等方法进行摄食性遗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代食性歧化选择选育的菁松A、菁松B的高摄食性与低摄食性品系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呈现加性遗传效应;广食性品种中广04对低摄食性品种鲁七的摄食性呈现显性-加性-母性遗传模式。由此可见,家蚕不同品种(品系)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遗传模式不同,在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时,可依据加性效应为主的遗传模式,对摄食性好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系统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摄食 遗传模式 遗传 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生物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ADM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畅 周鸿凯 +1 位作者 彭冬永 蔡华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316-320,共5页
对11个甘蔗亲本品种及其NC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产量进行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效应的遗传模型(ADM)分析,结果表明:(1)甘蔗的生物产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因的加性效应作... 对11个甘蔗亲本品种及其NC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产量进行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效应的遗传模型(ADM)分析,结果表明:(1)甘蔗的生物产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因的加性效应作用较大;(2)甘蔗生物学产量构成性状中母体的遗传效应主要表现于锤度,且其受环境的影响很小;(3)甘蔗生物产量性状都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率(h2B)和狭义遗传率(h2N),且h2B>h2N,说明了对甘蔗生物产量性状在选育种早期阶段的选择效果好;(4)通过对亲本的加性基因随机效应分析的综合,较优良的甘蔗亲本有粤糖72/426、粤糖79/177、粤糖85/177、ROC24和ROC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学产量 不完全双列杂交 遗传模型 -显性-母体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核不育系杂交组合F_1经济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文彬 邵圣才 +1 位作者 顾相蕊 张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期115-120,共6页
为探究利用陆地棉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在经济性状方面的优势及遗传特点,采用3个陆地棉核不育亲本与4个陆地棉可育亲本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2个F1杂交组合及对照经济性状进行表型方差分析,利用加性-显性(AD)模型,对其亲本及12个F1组合... 为探究利用陆地棉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在经济性状方面的优势及遗传特点,采用3个陆地棉核不育亲本与4个陆地棉可育亲本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2个F1杂交组合及对照经济性状进行表型方差分析,利用加性-显性(AD)模型,对其亲本及12个F1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同时对经济性状进行遗传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性状方面,F1组合竞争优势不明显。不育系2、可育亲本48784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均较高,可选作优良杂交亲本;经济性状的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比值较大,单铃重、衣分的狭义遗传率在70%以上,早代选择有效;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的狭义遗传率在25%以上、显性方差占表现总方差的比值达到极显著水平,这3个性状宜在偏晚世代选择,并且有较好的杂种优势利用潜力;除衣分与籽棉产量加性遗传相关不显著、单铃重与衣分加性遗传负向极显著相关外,其他成对性状加性遗传相关均达到了正向显著水平以上;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之间及单铃重与衣分的显性相关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育系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不育系 经济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偏籼型恢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新宇 许旭明 +7 位作者 李齐向 马彬林 杨旺兴 邹文广 卓伟 张受刚 杨腾帮 范祖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选用通过籼粳杂交、籼型育种目标选择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的6个偏籼型早熟恢复系Gmh01、Gmh03、Gmh05、Gmh06、Gm4006、Gme24与2个籼型三系不育系,按照2×6不完全双例杂交试验设计配制遗传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 选用通过籼粳杂交、籼型育种目标选择以及育性恢复能力测定等手段选育的6个偏籼型早熟恢复系Gmh01、Gmh03、Gmh05、Gmh06、Gm4006、Gme24与2个籼型三系不育系,按照2×6不完全双例杂交试验设计配制遗传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杂种一代产量相关性状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但因受到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不同而存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其中,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Gmh01、Gmh03和Gme24的遗传改良效果显著,综合性状优良,在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偏籼型恢复系 加性-显性遗传主效应 产量相关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15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8期7-7,共1页
近年来,黄淮麦区由于气温偏暖,长期干旱少雨,造成小麦黄矮病流行。在“863”计划资助下,开展了抗黄矮病育种工作,筛选了一批农艺性状较好的抗黄矮病品系。为了进一步利用好这些品系,对其粒重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初步了解了部分... 近年来,黄淮麦区由于气温偏暖,长期干旱少雨,造成小麦黄矮病流行。在“863”计划资助下,开展了抗黄矮病育种工作,筛选了一批农艺性状较好的抗黄矮病品系。为了进一步利用好这些品系,对其粒重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初步了解了部分品系的粒重遗传特点,对选择抗病品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采用Griffing方法Ⅰ,利用抗黄矮病小麦品系,对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3个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3个抗黄矮病品系中,“临抗1号”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系 单株粒重 抗黄矮病 遗传研究 研究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863”计划 配合力效应值 抗病品种 单穗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小黑麦品种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瑞清 曹连莆 +3 位作者 闫志顺 李诚 邵红雨 李春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2,共5页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构成性状的骨干亲本。新小黑麦5号×H03-7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在所有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改善产量构成性状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基因效应 配合力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耐氟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兆军 王章娥 张志芳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 ,对家蚕耐氟性状的基因效应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家蚕耐氟性能世代间存在显著差异 ,耐氟性状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耐氟性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 ,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 ,显性效应比例较小 ... 采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 ,对家蚕耐氟性状的基因效应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家蚕耐氟性能世代间存在显著差异 ,耐氟性状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耐氟性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 ,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 ,显性效应比例较小 ,加性效应引起的变异比例为 81 92 % ,显性效应变异为 11 93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耐氟 基因效应 参数估计 加性-显性遗传 多元回归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卢秀萍 肖炳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2,33-34,共4页
以14个烤烟品种及按NCⅡ设计配制的4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非条件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现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 以14个烤烟品种及按NCⅡ设计配制的4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非条件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现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基因为主,宜通过选育纯系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在条件方差分析中,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表明控制株高性状的基因在整个发育时期并非持续、稳定表达。不同发育时期株高对最终株高的遗传贡献分析表明,早期株高对最终株高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影响最大,意味着对株高的早期选择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株高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发育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永强 徐孟奎 +4 位作者 孟智启 曹锦如 姚陆松 叶爱红 何秀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308-310,共3页
利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分析了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世代间无性繁殖发生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显性效应比例较小,不存在上... 利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分析了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世代间无性繁殖发生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显性效应比例较小,不存在上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繁殖 基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瑞清 曹连莆 +2 位作者 李诚 邵红雨 李春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的遗传受加...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的遗传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及环境效应控制,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粗灰分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饲草品质性状中除无氮浸出物外其它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饲草品质 基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