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业疗法在儿童手部精细动作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1
作者 连丽萍 林晓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33-036,共4页
研究分析作业疗法在儿童手部精细动作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诊的80名手部精细动作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接受为期12周的作业疗法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康复训... 研究分析作业疗法在儿童手部精细动作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诊的80名手部精细动作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接受为期12周的作业疗法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手部精细动作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家长满意度,分析两种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FMA-HF评分、ADL评分及家长满意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儿童手部精细运动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疗法 儿童手部 精细动作障碍 康复 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觉动作障碍对儿童学习成绩影响的讨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庆杰 《哈尔滨医药》 2002年第4期53-53,共1页
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学习障碍,所谓的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算和推理等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业落后。学习障碍是个体内在的基本心理过程的... 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学习障碍,所谓的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算和推理等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业落后。学习障碍是个体内在的基本心理过程的缺损,一般认为它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某种失调有关。儿童的学习障碍是多种多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习成绩 原因 症状 感觉动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障碍儿童神经平衡疗法实践研究的初步构想
3
作者 顾金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年第3期31-31,共1页
本着给动作障碍儿童自身需要制定合适、有效的康复训练计划,使每个动作障碍儿童都受益、都进步的原则,开展动作障碍儿童神经平衡疗法的实践研究,促使动作障碍儿童得到发展,为动作障碍儿童提供康教结合的适切教育。
关键词 儿童 动作障碍 神经平衡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障碍儿童劳动技能培养的路径探析
4
作者 李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7期159-162,共4页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而导致其本身的学习,劳动等方面呈现出较差的状态以及不理想的成长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拓展对该类型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的支持作用。尤其在特殊教育领域,对于...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而导致其本身的学习,劳动等方面呈现出较差的状态以及不理想的成长状态。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拓展对该类型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的支持作用。尤其在特殊教育领域,对于一些有动作障碍的儿童进行劳动性技能的教学训练和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其提高劳动素质和劳动水平,强化其本身的实践能力,发展其社会适应力,促进动作障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此,本文探讨特殊教育领域劳动技能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劳动技能培养对动作障碍儿童的意义,分析劳动技能对动障碍儿童的作用,探究动作障碍儿童劳动技能教学原则和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劳动技能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为下一阶段动作障碍儿童劳动技能的掌握以及个人的劳动素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障碍 劳动技能 教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据动作障碍选择性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涂韶恒1.2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8期102-103,共2页
观察根据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动作障碍行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肩周炎患者根据动作障碍行针刀治疗,并与30例肩周炎患者行针刺治疗进行疗效对照,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观察根据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动作障碍行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肩周炎患者根据动作障碍行针刀治疗,并与30例肩周炎患者行针刺治疗进行疗效对照,疗程7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快,病程缩短,患者痛苦小。结论 采用据动作障碍选择性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针刺治疗肩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障碍 针刀 肩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教育动作障碍儿童的运动康复策略
6
作者 刘娅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年第23期180-180,共1页
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的特殊学生有许多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他们存在动作障碍。由于这些运动障碍问题,一个特殊的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也存在障碍。这些运动障碍会限制孩子的运动能力,使儿童在运动方面表现出各种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动作障... 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的特殊学生有许多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他们存在动作障碍。由于这些运动障碍问题,一个特殊的孩子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也存在障碍。这些运动障碍会限制孩子的运动能力,使儿童在运动方面表现出各种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动作障碍儿童的运动康复治疗,因为一些动作障碍是瓶颈,只要突破瓶颈,孩子的其它能力也可能恢复。本文首先对动作障碍儿童几种常见类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特殊教育动作障碍儿童常见的动作障碍及其动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特殊教育动作障碍儿童的运动康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动作障碍儿童 运动康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轮滑活动促进孤独症儿童动作障碍的个案研究
7
作者 周蓉 戴峥嵘 邓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7期54-57,共4页
孤独症儿童的运动发展是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与普幼儿童的发育顺序是一致的。轮滑运动能够全面锻炼儿童的体能、耐力,灵敏度、平衡能力及身体协调性,在普幼儿童中,轮滑活动在大量使用。通过轮滑活动中孤独症儿童各项康复指标数据的对比... 孤独症儿童的运动发展是遵循人体发育的规律,与普幼儿童的发育顺序是一致的。轮滑运动能够全面锻炼儿童的体能、耐力,灵敏度、平衡能力及身体协调性,在普幼儿童中,轮滑活动在大量使用。通过轮滑活动中孤独症儿童各项康复指标数据的对比,探索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协调障碍的最佳干预方法,为教师的康复训练开辟新思路。动作协调障碍的常规训练方法为感觉整合和动作知觉学习,但孤独症儿童感知觉异常的特征使其很难在短时间内参与感觉整合训练;反复性的动作训练相对枯燥,孤独症儿童的接受度不高,导致成效不大。轮滑活动对于锻炼儿童的运动体能和平衡协调能力效果非常显著。而且,滑轮活动对场地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在社区环境中开展,不仅可以起到改善其动作协调障碍的作用,还能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了参与社区社交活动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轮滑活动 动作协调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8
作者 董文文 邱畅 +2 位作者 徐怿琛 杨岸超 章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脑深部电刺激术、脊髓电刺激术,以及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电休克疗法等神经调控技术的兴起为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系统回顾并总结上述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脑深部电刺激术、脊髓电刺激术,以及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电休克疗法等神经调控技术的兴起为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系统回顾并总结上述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亨廷顿病、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罕见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以为神经调控技术在罕见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障碍 电刺激疗法 物理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琳 王志丹 王泓婧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39-1250,共12页
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 动作发展障碍(Developmental motor disorder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常见特征。通过系统回顾孤独症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和5-羟色胺浓度的改变及γ-氨基丁酸相关蛋白和Shank蛋白的表达异常不仅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能导致突触兴奋性与抑制性失衡,进而改变孤独症儿童小脑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连接。孤独症儿童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胼胝体结构的改变对全脑的连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神经生化机制和脑结构的异常共同导致了脑功能的异常,最终造成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发展障碍。此外,动作发展障碍与孤独症核心症状共同的神经基础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系统紊乱,丘脑、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异常以及SLC7A5和PTEN基因突变。未来研究需要关注与运动密切相关的其他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探索动作发展障碍神经网络的动态机制及其形成;剖析该障碍的神经机制和自闭症核心症状神经机制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动作发展障碍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相关的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汉族家系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光辉 曲星华 +1 位作者 刘增玲 刘长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合并偏头痛汉族家系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诱发因素、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1个汉族PKD家系共13名成员进行PRRT2基因检测,其中患者4例,总结其诱因及临床遗传特点、药物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合并偏头痛汉族家系发作性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诱发因素、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1个汉族PKD家系共13名成员进行PRRT2基因检测,其中患者4例,总结其诱因及临床遗传特点、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该家系4例患者均有偏头痛,3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男女比3∶1,4例对苯妥英钠疗效显著,该家系PRRT2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家系中4例存在突变c.694G>A,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 PKD男性多发,临床表型具多样性,除运动外,非运动因素如偏头痛亦可导致PKD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诱发性运动障碍 临床 遗传学 诱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线七针头针疗法治疗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潇 齐丛会 +1 位作者 杨洁 崔林华 《河北中医》 2019年第10期1540-1544,共5页
目的观察五线七针头针疗法治疗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五线七针头针疗法;对照组45例予国标头针疗法。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情况;... 目的观察五线七针头针疗法治疗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五线七针头针疗法;对照组45例予国标头针疗法。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级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2、4周后Brunnstrom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2组治疗2周后,Brunnstrom分级≤Ⅳ级的患者与≥Ⅴ级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Brunnstrom分级≤Ⅳ级的患者与≥Ⅴ级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后FMA评分、BB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4周后FMA评分、BB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2周后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2、4周后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结论五线七针头针疗法治疗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疗效优于国标头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下肢 动作障碍 康复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 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凡刚 张建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7-223,共7页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运动障碍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仍存局限性,可能是由于现有的刺激模式过于固定,无法进行个体化调整。根据大脑电生理活动触发电刺激的自适应脑深部电刺激术可以随临床症状的变化而调整...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运动障碍性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仍存局限性,可能是由于现有的刺激模式过于固定,无法进行个体化调整。根据大脑电生理活动触发电刺激的自适应脑深部电刺激术可以随临床症状的变化而调整刺激模式,初步证实其疗效更佳。本文阐述自适应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电生理学标志物及其在运动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障碍 深部脑刺激法 电生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叶脑卒中与运动系统功能障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欣 郭婷婷 王玉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1-892,共2页
顶叶解剖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损伤后产生特有的感觉障碍、体像障碍和古茨曼综合征。另外,顶叶是感觉-运动网络的一部分,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在此整合后形成对运动“程序”的反馈信息,因而损伤后可产生多种少见运动障碍,临床中容易被忽视。... 顶叶解剖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损伤后产生特有的感觉障碍、体像障碍和古茨曼综合征。另外,顶叶是感觉-运动网络的一部分,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在此整合后形成对运动“程序”的反馈信息,因而损伤后可产生多种少见运动障碍,临床中容易被忽视。我们复习顶叶脑卒中后产生的运动障碍症状,以提高对这些症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叶 卒中 动作障碍 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段茜 刘文颖 +2 位作者 康志强 陈文文 沈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试验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 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试验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步行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速度测试(10 m WST)、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CAR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0.05),步行功能、PASS和BB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10 m WST显著缩短[(18.86±10.11)s vs(32.26±16.62)s,P<0.05],ICARS评分显著降低[(33.62±8.11)分vs(42.11±9.16)分,P<0.05],FMA-UE和MBI显著升高[(31.20±5.95)分vs(25.55±5.81)分、(68.20±18.18)分vs(50.85±17.62)分,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步态失调 卒中 四肢 动作障碍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宿利 付继京 杨杨 《河北中医》 2023年第3期473-477,482,共6页
目的观察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单纯上肢功能训练器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 目的观察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单纯上肢功能训练器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侧伸腕肌群、屈腕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变化;对表面肌电指标与量表(FM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屈腕肌群、伸腕肌群iEMG、RM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屈腕肌群、伸腕肌群iEMG、RM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BI评分、FMA-UE评分正向影响屈腕肌群及伸腕肌群iEMG、RMS。对照组MBI评分正向影响屈腕肌群的RMS,屈腕肌群的RMS与FMA-UE评分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表面肌电图能客观评估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功能训练器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并发症 动作障碍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同向运动双手协调性障碍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夏翠俏 蔡晓平 +5 位作者 赵弘轶 谢鸿阳 张微微 尹维民 黄勇华 王改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 探究老年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者是否存在双手协调性障碍。方法 收集2021年1~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连续就诊的老年CSVD患者37例,均为右利手,根据CSVD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19例(Faze... 目的 探究老年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者是否存在双手协调性障碍。方法 收集2021年1~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连续就诊的老年CSVD患者37例,均为右利手,根据CSVD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19例(Fazekas评分为3分)、非重度组18例(Fazekas评分为1~2分),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1例为对照组。进行词语流畅性(VFT)、画钟测验(CDT)和连线测试B(TMT-B)以及双手协调性参数等测试,运用WACOM硬件结合MovAlyzeR笔迹分析软件,比较2组空间和时间参数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VFT、CDT和TMT-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非重度组和对照组比较,重度组VFT、CDT显著下降,TMT-B用时显著延长(P<0.05)。与非重度组和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左手和右手水平方向运动(HA)均值显著下降,左手竖直方向运动(AYE)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右手AYE显著升高(1241.63±313.80 vs 717.53±582.10,P<0.05),非重度组左手和右手HA均值显著下降、左手和右手HA变异度明显增高(P<0.05)。左手HA均值与CDT呈正相关(r=0.407,P=0.043),水平方向非对称性指数与TMT-B呈正相关(r=0.423,P=0.035)。结论 老年CSVD患者存在同向运动双手协调性障碍,主要体现在空间参数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小脑共济失调 动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辉 宋晶晶 +4 位作者 陈静 邢媛媛 陈帅 陈思 白宏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95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95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组31例(32.6%)和未进展组64例。PMD为发病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较入院增加≥1分。比较2组临床资料特点,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PMD的预测因素。结果PMD组女性、入院NIHSS评分、下部脑梗死和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1%vs 35.9%、(4.13±1.50)分vs(3.58±1.14)分、45.2%vs 17.2%、80.6%vs 53.1%,P<0.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OR=3.512,95%CI:1.146~10.766,P=0.028)和下部脑梗死(OR=6.029,95%CI:1.374~26.450,P=0.017)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梗死累及脑桥腹侧表面和下部脑梗死可作为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 脑梗死 动作障碍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感觉运动控制与调节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及临床运动功能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帅文 雷军强 郭顺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33-338,共6页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与正常对照大脑感觉运动控制与调节功能区的时间动态功能网络连接(tdFNC)状态,分析PD患者各独立成分内连接强度与临床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PD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通过...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与正常对照大脑感觉运动控制与调节功能区的时间动态功能网络连接(tdFNC)状态,分析PD患者各独立成分内连接强度与临床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PD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通过独立成分分析法(ICA)软件将全脑分为33个独立成分(IC),比较双侧感觉运动网络、岛叶网络及小脑网络各IC之间的tdFNC,并经FDR多重比较校正,观察组间差异;分析PD患者各IC的连接强度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tdFNC中state 2存在显著差异。双侧躯体感觉皮层IC 1与IC 13之间连接功能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5);岛叶网络IC 30与小脑网络IC 8功能连接减低(t=-2.78,P<0.05);同时state 2的平均驻留时间明显升高(t=2.28,P<0.05)。临床运动功能评分与左侧躯体感觉皮层(r=-0.734)、感觉运动皮层(r=-0.367)及小脑网络(r=-0.416)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D患者动态功能网络连接异常及脑网络独立成分与运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可为本病的运动功能异常等症状提供客观解释,并为进一步研究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 动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辛华 江秀丽 谢安木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次发病且尚未用药治疗的PD患者80例(PD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查体者80例... 目的探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次发病且尚未用药治疗的PD患者80例(PD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日照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查体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3 C呼气试验检测、HP抗体、维生素B12水平,记录所有患者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PartⅢ评分,并分析HP感染与UPDRS PartⅢ评分、维生素B12水平等的相关性。结果胶体金法检测结果显示,PD组与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66.3%、37.5%,PD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34,P<0.05);13 C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显示,PD组与对照组HP阳性率分别为63.8%、36.3%,PD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68,P<0.05);PD患者HP感染组的UPDRS PartⅢ评分与非感染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PD组血清中维生素B1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D组中HP阳性组患者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P感染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相关,HP感染可加重PD患者的运动并发症程度,HP感染参与PD发病可能与维生素B12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幽门螺杆菌 螺杆菌感染 维生素B12 动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动作发展障碍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20
作者 庞艳丽 卜瑾 董良山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2,共7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及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重复刻板行为。同时,部分患儿还伴随动作发展障碍。虽然动作发展障碍不被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但是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婴幼儿期动作发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及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重复刻板行为。同时,部分患儿还伴随动作发展障碍。虽然动作发展障碍不被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但是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婴幼儿期动作发展能力可为自闭症早期发现提供线索,且动作发展能力与社会交往、生活技能紧密相关,未经干预的动作障碍可持续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期,长期存在并影响自闭症患者日常生活。因此,自闭症儿童动作发展能力及与之相关的动作发展障碍逐渐引起学者及实践者重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着重以下几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动作发展障碍表现特征、评估方法、动作发展障碍与核心症状关联研究、动作发展障碍干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研究进行述评,旨在为我国研究者及教育者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动作发展障碍 表现特征 评估方法 核心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