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罕遇地震弹塑性静、动力分析方法中结构阻尼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志勇 黄吉锋 田家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20,共6页
本文针对罕遇地震弹塑性静、动力分析方法中结构的阻尼问题进行了一些算例和理论方面的探讨。总结了现有"规范"对于结构阻尼方面的规定;针对实际的高层混凝土和高层钢结构算例,探讨了各性能设计阶段结构等效阻尼比的变化情况... 本文针对罕遇地震弹塑性静、动力分析方法中结构的阻尼问题进行了一些算例和理论方面的探讨。总结了现有"规范"对于结构阻尼方面的规定;针对实际的高层混凝土和高层钢结构算例,探讨了各性能设计阶段结构等效阻尼比的变化情况,以及弹塑性阻尼对于结构静力推覆分析和能力谱方法计算结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阻尼比对于罕遇地震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影响;指出了将Rayle igh阻尼自然推广到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实时阻尼比概念,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可以较好地改进罕遇地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中的阻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阻尼比 罕遇地震 静力推覆分析方法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分析的耐震时程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梦甫 龙思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共11页
本文以一典型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耐震时程法(ET法)对其进行抗震分析计算与评估,并将计算与评估的结果与一般动力时程分析(THA)方法、增量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IDA)方法、模型振动台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 本文以一典型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耐震时程法(ET法)对其进行抗震分析计算与评估,并将计算与评估的结果与一般动力时程分析(THA)方法、增量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IDA)方法、模型振动台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进一步探讨了ET法计算中输入加速度时程曲线生成的不确定性及其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ET法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较THA方法更为可靠,采用结构各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或结构的最大顶点位移作为指标可以得到与IDA方法相当的地震损伤评估结果,并且计算效率大幅度提高。此外,初始波的选取对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生成的影响不能忽略,建议采用4条以上输入人工波进行耐震时程计算并取其极值或均值作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震时程方法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 增量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一般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静力方法适用范围及地震力计算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承亮 冯春 刘晓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36,共6页
通过动力时程方法求出地震作用系数,分析拟静力方法计算偏于保守的原因。并依据动力时程方法的计算结果给出拟静力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修正拟静力方法的地震作用力和地震作用系数公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坡高与波长的比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 通过动力时程方法求出地震作用系数,分析拟静力方法计算偏于保守的原因。并依据动力时程方法的计算结果给出拟静力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修正拟静力方法的地震作用力和地震作用系数公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坡高与波长的比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坡角对其影响则较小;其次,拟静力方法的适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在坡高很小时,拟静力方法的计算结果偏于危险,当坡高较大时,拟静力方法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在远场和近场地震作用下,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系数不同,远场地震主要是水平地震作用力,近场地震主要是竖向地震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静力方法 动力时程方法 数值模拟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规范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宇洁 梁发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6-1003,共8页
随着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地震灾害对其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和《地下铁道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DG/TJ08-2064-2009)》建议的分析方法,选取惯性力法、反应位移法(国家规范法... 随着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地震灾害对其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和《地下铁道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DG/TJ08-2064-2009)》建议的分析方法,选取惯性力法、反应位移法(国家规范法、上海规范法)、动力时程方法(线弹性方法、等效线性化方法)三类共5种计算方法,以典型两层双柱三跨地铁车站结构为分析对象进行地震反应的对比验算,对上述计算方法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动力时程方法相比较,惯性力法计算得到的侧墙剪力值偏大,中柱结果较为接近;对于反应位移法,国家规范方法和上海规范方法的计算模型略有不同,但两者计算结果基本相近,其中土体强制位移、集中地基弹簧、土体动剪切模量等参数取值对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对于动力时程方法,线弹性方法和等效线性化方法的结果较为接近,且变化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动力时程方法 惯性力法 反应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列车制动力作用下结构响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吕龙 李建中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3,共7页
以某一正在设计的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背景,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塔梁间设置黏滞阻尼器时,在列车制动力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并与未设置黏滞阻尼器情况下的结构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塔梁间设置黏滞阻尼器能有... 以某一正在设计的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背景,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塔梁间设置黏滞阻尼器时,在列车制动力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并与未设置黏滞阻尼器情况下的结构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塔梁间设置黏滞阻尼器能有效地降低在列车制动力作用下梁端及塔梁相对位移,结构受力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斜拉桥 非线性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黏滞阻尼器 列车制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综述
6
作者 梁建文 陈慧芳 +1 位作者 李东桥 巴振宁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22,共14页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 针对地下管廊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抗震减灾需求愈发凸显的现状,综述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现状.首先,通过国内外以往的震害实例,对地下管廊的震害形式、震害影响因素及震害机理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其次,从拟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个方面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现状.再次,总结了地下管廊抗震分析的简化分析方法、动力时程方法、地震易损性评估及减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文献综述提出了目前地下管廊抗震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做出展望,以期促进地下管廊抗震研究的发展.研究表明:地下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混凝土剥落、裂缝贯通、接缝错位或张开、管廊受剪断裂等;地震作用下地下管廊穿越非均匀场地时动力响应的放大效应显著,地下管廊穿越软硬交互等非均匀场地时的抗震性能研究值得重视;交叉节点是地下管廊的薄弱环节,交叉管廊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值得关注;预制管廊接头易受到地震破坏,不同类型预制管廊接头的抗震性能研究需深入探索;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抗震性能受到不同交叉节点和不同管廊之间的交互影响,高效的地下管廊系统建模方法和高效的简化分析方法亟待研究;城市大型地下管廊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地下管廊的减隔震技术值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廊 震害 拟静力试验 振动台试验 简化分析方法 动力时程方法 地震易损性 减隔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Pushover及IDA方法的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的超强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跃 孙国华 +1 位作者 黎明 魏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4-671,共8页
为研究评估方法对量化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超强性能的影响,严格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一栋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考虑钢材、钢筋、混凝土强度等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性,基于Latin超立方抽样... 为研究评估方法对量化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超强性能的影响,严格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一栋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考虑钢材、钢筋、混凝土强度等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性,基于Latin超立方抽样方法将其扩展为40个PSRCW样本算例,采用广义乘方及均匀水平荷载分布模式的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了40个PSRCW样本算例的滞回及骨架曲线,基于概率方法按置信水平为95%的单侧置信下限值确定PSRCW结构的超强系数。随后,选取ATC63规范建议的2组22条近场及远场地震波,对10层PSRCW标准算例进行增量动力时程分析(简称IDA),基于概率法确定了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评估方法对量化PSRCW结构超强系数影响显著,考虑材料随机性按广义乘方分布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为1.3,按均匀分布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为1.73。考虑近场及远场地震波随机性按IDA方法确定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分别为2.45和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 内填墙 超强系数 循环Pushover分析方法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悬索桥液体黏滞阻尼器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国辉 李宇 刘健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40,共6页
为研究液体黏滞阻尼器参数变化对大跨径悬索桥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以某悬索桥为例,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梁端设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方法,对液体黏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 为研究液体黏滞阻尼器参数变化对大跨径悬索桥地震响应的控制效果,以某悬索桥为例,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梁端设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方法,对液体黏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与未设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液体黏滞阻尼器参数变化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跨度悬索桥,液体黏滞阻尼器的设置应以控制地震作用下梁端位移响应为首要目标,阻尼指数对减震效果影响最为显著,其值宜选取在0.8~1.0范围,并根据设计阻尼力来选择适当的阻尼系数值。设置恰当参数的液体黏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悬索桥梁端位移,且不会显著增加结构地震内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液体黏滞阻尼器 非线性动力时程方法 参数敏感性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交通枢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9
作者 管晔 姜忻良 张艳萍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6-11,共6页
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结构为例,分别取结构典型的横向及纵向剖面,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规律,分析结构在地震动作用... 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结构为例,分别取结构典型的横向及纵向剖面,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反应规律,分析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的分布,验证了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为在武器打击下交通枢纽的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交通枢纽结构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时程方法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地震作用下半刚性端板式连接钢结构住宅的动态响应与破坏模式的数值分析
10
作者 于江 狄军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半刚性连接钢结构有着诸多的优越性,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是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采用基于纤维铰模型的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某刚接、半刚接算例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半刚接框架比刚接框架... 半刚性连接钢结构有着诸多的优越性,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是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采用基于纤维铰模型的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某刚接、半刚接算例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半刚接框架比刚接框架的顶点位移、基底剪力小;两种结构最大层间位移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且半刚接框架层间位移的变化范围比刚接框架的大;半刚性连接框架比刚接框架提前进入耗能阶段,连接的柔性使结构更容易形成"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端板式连接 模态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动态响应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人行桥对大跨度系杆拱桥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周浩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3期85-87,M0010,共4页
大跨度拱桥上设置人行桥结构新颖,探明人行桥对下承式系杆拱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某下承式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动力时程方法分析成桥阶段是否设置人行桥对全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人行桥降低了纵竖向地... 大跨度拱桥上设置人行桥结构新颖,探明人行桥对下承式系杆拱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某下承式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动力时程方法分析成桥阶段是否设置人行桥对全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人行桥降低了纵竖向地震作用下桥上拱肋和吊杆的应力,增加了横竖向地震作用下桥上拱肋和吊杆的应力,对于桩基础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承式系杆拱桥 仿真模型 动力时程方法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12
作者 倪楠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20期121-121,共1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目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弹塑性时程动力分析方法 弹塑性时程静力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抗震设防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塔斜拉桥横向地震响应研究
13
作者 王效杰 于德恩 吕龙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为探讨高低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以一大跨度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三种横向约束体系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对挡块的接触刚度和初始间隙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调整参数对挡块的选取进行了讨论。研... 为探讨高低塔斜拉桥横向抗震性能,以一大跨度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三种横向约束体系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对挡块的接触刚度和初始间隙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调整参数对挡块的选取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横向挡块能限制主梁位移,也能使得结构地震受力有所改善,初始间隙和接触刚度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均有不同程度地影响,在各个桥墩处设置不同参数的挡块能使结构地震响应趋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塔斜拉桥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挡块 碰撞效应 初始间隙
原文传递
穿越岩土交界面竖井结构水平地震损伤破坏模式
14
作者 张卜 姬若愚 +2 位作者 钟紫蓝 许成顺 杜修力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年第3期27-40,共14页
已有竖井震害实例表明,强震作用下地下竖井结构安全遭受严重威胁且在岩土交界面附近出现损伤破坏。在实际工程中竖井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岩土交界面,而穿越岩土交界面竖井结构地震损伤破坏模式尚未明确,本研究主要开展水平向地震作用下竖... 已有竖井震害实例表明,强震作用下地下竖井结构安全遭受严重威胁且在岩土交界面附近出现损伤破坏。在实际工程中竖井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岩土交界面,而穿越岩土交界面竖井结构地震损伤破坏模式尚未明确,本研究主要开展水平向地震作用下竖井衬砌强度和厚度参数对竖井损伤破坏模式研究。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岩土交界段场地竖井结构三维土结相互作用模型,采用三维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水平向地震作用下竖井结构内力分布、直径变形率以及损伤状态和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竖井轴力、剪力和弯矩均在岩土交界面处产生突变,轴向轴力在岩土交界面位置处为拉力,环向轴力为压力;竖井损伤位置集中在岩土交界面处且破坏模式为轴向受拉损伤破坏,轴向轴力起损伤控制作用,随竖井衬砌强度和厚度增加,受拉损伤加重;竖井轴向应变峰值集中在岩土交界面处;C35混凝土强度下竖井衬砌壁厚0.6 m工况下的轴向应变为0.5 m壁厚工况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破坏模式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竖井结构 岩土交界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