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动力系统控制的时滞神经网络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旭 葛宏伟 梁艳春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7-1051,共5页
提出了一种连续回归时滞神经元网络,并将其用于动力系统控制。通过在隐层神经元中引入时滞,构造了一种新的时滞神经网络模型。应用Lyapunov稳定性方法,给出了此神经网络权值的修正算法和系统的控制输入,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建... 提出了一种连续回归时滞神经元网络,并将其用于动力系统控制。通过在隐层神经元中引入时滞,构造了一种新的时滞神经网络模型。应用Lyapunov稳定性方法,给出了此神经网络权值的修正算法和系统的控制输入,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建立的控制方法不需要系统任何的先验知识,并能保证控制误差收敛到零点附近的一个小的邻域,并始终保持在这个区域内。最后通过对一种超声马达进行控制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稳定性 时滞 神经网络 动力系统控制 超声马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系统协调控制的AMT换挡品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建满 崔玉顺 陈颖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配备AM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在换挡时变速器的速比会突然发生变化,致使发动机输出轴和变速器输出轴之间产生转速差、车辆出现冲击、离合器产生过度磨损等情况。基于此,提出了换挡过程中精确控制发动机转速和转矩的反馈控制、时间最... 配备AM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在换挡时变速器的速比会突然发生变化,致使发动机输出轴和变速器输出轴之间产生转速差、车辆出现冲击、离合器产生过度磨损等情况。基于此,提出了换挡过程中精确控制发动机转速和转矩的反馈控制、时间最优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协调控制算法,以及利用电机的辅助作用,快速补充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提高了换挡品质。建立综合考虑发动机、电动机、离合器和电子节气门相互协调控制的换挡控制策略。通过仿真试验,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提高换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发动机控制 动力系统协调控制 换挡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任子安 《人民公交》 2024年第18期159-161,共3页
随着汽车产品向新能源、轻量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及新质产业重要成果的体现,其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及政府激励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变,并在电池、电... 随着汽车产品向新能源、轻量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及新质产业重要成果的体现,其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及政府激励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变,并在电池、电机及电控等方面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本文在梳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创新重要性基础上,分析技术应用局限性,并总结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与未来展望,以期为实现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功率平衡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泽昌 魏学哲 钟再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7,共5页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平衡各个动力总成部件如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和电动机 之间的功率流向和能量平衡,使车辆保持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依据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基本拓扑结构,提 出了基于DC/DC变换器电流控...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平衡各个动力总成部件如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和电动机 之间的功率流向和能量平衡,使车辆保持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依据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基本拓扑结构,提 出了基于DC/DC变换器电流控制方式和基于模糊决策的蓄电池恒荷电状态控制的动力系统功率平衡控制算法,在 MATLAB环境中进行了离线仿真,并用快速控制原型方法进行了实车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动力系统控制 模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轿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30
5
作者 廖承林 张俊智 卢青春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7-41,共5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动力总成。HEV上采用AMT有同步器 磨损、离合器磨损和动力中断时间等三个主要问题,用传统的AMT换挡控制方法难以解决。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 的根源和解决方法,提出了AMT换挡... 介绍了一种采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动力总成。HEV上采用AMT有同步器 磨损、离合器磨损和动力中断时间等三个主要问题,用传统的AMT换挡控制方法难以解决。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 的根源和解决方法,提出了AMT换挡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协调控制方法,可缩短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时间、减小 同步器和离合器磨损。通过仿真、硬件在环测试和实车试验对该方法测试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 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动力系统协调控制 换挡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参数干扰反馈控制动力系统中混沌运动 被引量:9
6
作者 于洪洁 吕和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根据混沌系统的敏感性、共存性及各态历经性,利用混沌吸引子内的观测信息估计不稳周期轨;当混沌轨靠近该轨时,通过一个小的参数干扰反馈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将混沌轨逐步导向周期轨并使之稳定下来.
关键词 参数干扰反馈控制动力系统 混沌运动 混沌控制 周期轨 混沌系统 混沌轨 混沌吸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驱混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方法专利技术浅析
7
作者 张丽 吴肇苏 +2 位作者 郭明轩 王子君 杨昊锟 《中国汽车》 2019年第11期52-57,61,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DWPI)"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及检索结果,并从专利申请数量及分布区域、专利权人及其专利分布、核心汽车企业专利技术分布及专利申请数量、核心汽车企业专利...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DWPI)"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及检索结果,并从专利申请数量及分布区域、专利权人及其专利分布、核心汽车企业专利技术分布及专利申请数量、核心汽车企业专利技术等维度对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控制方法领域进行了专利全景及专利技术分析与研究,阐述了该领域国内外核心汽车企业的专利技术状况、发展趋势及基本布局,为汽车企业、研发机构、教育部门等相关领域提供决策支持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驱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系统控制技术 专利分析
原文传递
船舶动力系统可行动态递阶协调优化方法研究
8
作者 周微 周波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35-42,共8页
针对船舶动力系统分散控制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行动态递阶协调的分布式预测控制算法。在预测控制滚动优化的框架下,利用大系统动态递阶控制理论分别设计分布式控制器:冷却水温度控制器、燃油控制器、主机控制器,通过系统之间的信息... 针对船舶动力系统分散控制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行动态递阶协调的分布式预测控制算法。在预测控制滚动优化的框架下,利用大系统动态递阶控制理论分别设计分布式控制器:冷却水温度控制器、燃油控制器、主机控制器,通过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迭代计算解决系统间的耦合问题。以某远洋货船动力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仿真实验,与传统的分散控制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状态波动少、控制性能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预测控制 可行动态递阶控制 船舶动力系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控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书美 魏冬 《时代汽车》 2021年第17期137-138,共2页
合理的动力电池容量管理以及系统控制设计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将各类动力电池容量控制在最优化的工作效率区间,对于有效保障各类动力电池的可充电性能、一致性、安全性和电池使用寿命等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作为现代混合能源动力车型汽... 合理的动力电池容量管理以及系统控制设计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将各类动力电池容量控制在最优化的工作效率区间,对于有效保障各类动力电池的可充电性能、一致性、安全性和电池使用寿命等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作为现代混合能源动力车型汽车的一个关键部件,动力电池对提升整车综合动力性、经济性和驾驶安全性等都具有重大战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动汽车控制 动力电池能源管理 动力系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力驱动系统浅析(中)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忠颇 高惠民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1年第9期30-33,共4页
二、混合动力系统控制 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对象是驱动力控制、功率变换器(变频器)效能控制、再生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控制以及HV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状态管理。这些控制任务都是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来完成。图23为丰田第二代... 二、混合动力系统控制 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对象是驱动力控制、功率变换器(变频器)效能控制、再生制动与液压制动协调控制以及HV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状态管理。这些控制任务都是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来完成。图23为丰田第二代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驱动系统 电动汽车 动力系统控制 混合动力系统 电子控制单元 动力控制系统 动力控制 功率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尔沃公司开发柴-电混合动力装置
11
作者 张然治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47,共1页
瑞典沃尔沃(Volvo)动力系统公司最新开发的柴一电混合动力装置已经大量用于沃尔沃集团的卡车和大客车。在伦敦城市公共汽车上的实际运营结果表明,采用沃尔沃混合动力的燃油消耗为52L/100km,燃油经济性提高30%,行驶噪声和排放大... 瑞典沃尔沃(Volvo)动力系统公司最新开发的柴一电混合动力装置已经大量用于沃尔沃集团的卡车和大客车。在伦敦城市公共汽车上的实际运营结果表明,采用沃尔沃混合动力的燃油消耗为52L/100km,燃油经济性提高30%,行驶噪声和排放大幅度降低。沃尔沃混合动力由电机、储能系统、功率电子器件和和车辆及动力系统控制装置组成。沃尔沃通过对各种混合动力方案进行研究,决定采用柴-电混合并联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装置 沃尔沃公司 开发 动力系统控制 城市公共汽车 功率电子器件 沃尔沃集团 燃油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迪欧轿车发动机防盗系统工作原理
12
作者 李朝珍 《汽车维修》 2006年第11期7-9,共3页
关键词 轿车发动机 福特蒙迪欧 防盗系统 系统工作原理 动力系统控制 点火钥匙 控制模块 模块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别克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及其检修
13
作者 刘新平 《汽车实用技术》 2004年第5期40-42,共3页
上海别克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是一种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它主要由点火控制模块(ICM)、点火线圈、7X曲轴位置传感器、24X曲轴位置传感器、动力系统控制块(PCM)及其全部连线组成.
关键词 上海别克汽车 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检查 曲轴位置传感器 动力系统控制 点火控制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探测:诠释成矿过程、拓展深部资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317-4318,共2页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挑战.迎接挑战、解决人类生存面临的资源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把视角转移到深部.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地球深部巨量物质、能量聚集的结果,它们受地球深部不同尺度的动力系统...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挑战.迎接挑战、解决人类生存面临的资源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把视角转移到深部.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地球深部巨量物质、能量聚集的结果,它们受地球深部不同尺度的动力系统控制,从全球、区域到微观尺度.过去,我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了微观尺度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而较少地关注区域尺度的深部过程研究和结构的探测,导致对中国大陆矿产形成的深部背景和分布规律缺乏系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探测 深部资源 超大型矿床 成矿过程 地球深部 动力系统控制 矿集区 物理化学条件 地球物理探测 地球物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田混动蝶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甄文媛 郭小杰 《汽车纵横》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总有一天,中国会接受混合动力”。数年前,“普锐斯之父”内山田竹志这句不是预言的预言在如今看来已然成真,无论中国的车企或市场是主动拥抱还是不得不选——动了真格的油耗大限就在眼前。而苦心孤诣坚守混动路线十余年的丰田一直在做... “总有一天,中国会接受混合动力”。数年前,“普锐斯之父”内山田竹志这句不是预言的预言在如今看来已然成真,无论中国的车企或市场是主动拥抱还是不得不选——动了真格的油耗大限就在眼前。而苦心孤诣坚守混动路线十余年的丰田一直在做的,就是不断审视自己的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将之改进提升。大约这种“变”,才是永远的不变。近期,丰田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开发部部长阿部真一从日本飞抵中国,向国内的同行们亮出了丰田油电混合技术上的最新举措。对汽车行业而言,丰田在这一领域的动向不仅明确了混合动力汽车(HEV)进一步节能减排的方向和潜力,其具体的技术路径及做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田汽车 混合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控制 混合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 汽车行业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汽通用别克GL8冷却风扇异常高速转动故障检修
16
作者 吴纪生 《汽车与驾驶维修》 2018年第12期94-95,共2页
本文对上汽通用别克GL8间歇性冷却液温度低时,冷却风扇却高速转动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说明,并对该故障的维修诊断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 冷却液温度 冷却风扇 动力系统控制单元 空调请求信号 A/C制冷剂压力传感器 上汽通用专用故障诊断仪TECH-2 偶发性故障 保护模式 防盗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bration control of pedestrian-bridge vertical dynamic coupling interaction based on biodynamic model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前坤 李宏男 +1 位作者 南娜娜 杜永峰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7年第2期209-215,共7页
The human-induced vertical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of low-frequency and lightweight footbridge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moving mass-spring-damper(MMSD) biodynamic model, and the mass damper(TMD) with different op... The human-induced vertical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of low-frequency and lightweight footbridge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moving mass-spring-damper(MMSD) biodynamic model, and the mass damper(TMD) with different optimal model parameters being used to control the vertical vibration.First, the MMSD biodynamic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pedestrians, and the time-varying control equations of the vertical dynamic coupling system of the pedestrian-bridgeTMD are establish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pedestrian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the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using the Runge-Kutta-Felhberg integral method with variable step size. Secondly, the footbridge dynamic response is calculated under the model of pedestrian-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the model of moving load when the pedestrian pace frequenc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footbridge. Finally,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analysis are made on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vertical dynamic coupling system in different optimal models of the TM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destrian-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 cannot be ignored when the vertical human-induced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of low-frequency and light-weight footbridge is evaluated. The TM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vibration under the resonance of pedestrian-bridge, and TMD parameters are recommend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by the Warburton optimiza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TBRIDGE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biodynamic dynamic coupling system vibration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train Torque Control Based on Torque Observer 被引量:1
18
作者 甘海云 赵长禄 +2 位作者 孙业保 葛蕴珊 张付军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To reduce shock during transmission gear shift, a transmission torque feedback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owertrain system model and a torque observer. The ignition time of engine was delaye... To reduce shock during transmission gear shift, a transmission torque feedback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owertrain system model and a torque observer. The ignition time of engine was delayed to reduce transmission output shaft torque during gear shift.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 the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orque observer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output shaft torque during gear shif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by way of torque feedback closed loop control, transmission shift shock can be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powertrain control system torque observer automatic trasmission output shaft tor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bration analysis of maglev three-span rigid frame bridge considering magnetic force
19
作者 滕延锋 滕念管 寇新建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7年第4期571-576,共6页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glev vehicle and the three-span rigid frame bridge is discuss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magnetic force, the interaction model is develop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glev vehicle and the three-span rigid frame bridge is discuss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magnetic force, the interaction model is develop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during vehicle movement along the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reasonable value of the linear stiffness ratio of columns to beams is between 2. 0 and 3.0.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bridge are aggravated with the decrease in bending rigidity and the increase in vehicle speed and the span ratio of the bridge. It is suggested that a definite way is to control impact coefficients and acceleration in the dynamic design of the bridge. It is unsuitable to adopt the moving load model and the moving mass model in the design. The proposed results can serve in the design of high-speed maglev three-span rigid frame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lev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ree-span rigid frame bridge vertical vibration magnetic force control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Lipschiz常数及其在稳定邻域估计中的应用
20
作者 顾恩国 武书彦 《河南科学》 200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引入最小Lipschiz常数结合极坐标变换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最大吸引域半径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混沌控制中的稳定邻域估计.以混沌的Henon和Ikeda映射动力系统为例,说明了所给算法的实施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模拟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最小Lipschiz常数 控制离散混沌动力系统 目标的稳定邻域 反馈增益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